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ID:43738458

大小:2.04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13

第1课  孔子与老子_第1页
第1课  孔子与老子_第2页
第1课  孔子与老子_第3页
第1课  孔子与老子_第4页
第1课  孔子与老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课 孔子与老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广东肇庆中学董志萍一、孔子(一)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惨淡。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

2、《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孔子周游列国一、孔子(一)孔子生平(二)孔子的思想学说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天是最高的人格神,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仁:孝悌、爱人、忠恕。反对统治者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体贴民情,主张“为政以德”。礼:周礼:君臣父子,“四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启发式教学方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的“仁”和“礼”在当时是否行得通?为什么“克己复礼”体现了保守的一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

3、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仁不让于师”等。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一、孔子(一)孔子生平(二)孔子的思想学说(三)孔子思想的影响文化成就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根据鲁国史书,编写了《春秋》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子参见老子图二、老子(一)老子生平二、老子(一)老子生平(二)老子的思想学说老子的哲学

4、思想和政治主张1、哲学思想:“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有生于无。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二、老子(一)老子生平(二)老子的思想学说(三)老子思想的影响思考: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讲析: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

5、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1)“仁”(2)“礼”(3)“为政以德”(4)“有教无类”A、(1)(2)(3)(4)B、(2)(3)(4)C、(1)(3)(4)D、(1)(2)练一练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4、老

6、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