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儿童生活意义的微感表达

指向儿童生活意义的微感表达

ID:31256490

大小:60.7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7

指向儿童生活意义的微感表达_第1页
指向儿童生活意义的微感表达_第2页
指向儿童生活意义的微感表达_第3页
指向儿童生活意义的微感表达_第4页
指向儿童生活意义的微感表达_第5页
资源描述:

《指向儿童生活意义的微感表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指向儿童生活意义的微感表达【摘要】微感是顺承学生阅读感受而进行的读写实践。这一实践源自阅读,有生活的触发点,根据学生的学文体悟即感即练,又在表达回馈中,将学生引向对现实生活的市视与思索,探求语用表达的生活意义。微感表达需从夯实生活悟读之法、探解言语表达之钥入手,于共通之境中实现迁移,于辞发之源处获取教义,从而促使文本与生活在读写中互为补解,“情”“理”相生。【关键词】微感;文本;生活;读写实践【中图分类号1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5-6009(2017)01-0023-03【作者简介】许惠芳,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01)教科

2、室主任,一级教师。微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顺承学生的阅读感受而进行的一种读写实践。这一实践源自阅读,有牛活的触发点,根据学牛的学文体悟即感即练,乂在表达回馈中,将学生引向对现实生活的审视与思索,探求语用表达的生活意义。一、微感的指向意义一一文本与生活在读写中互为补解文本和生活是微感表达的两大关键抓手。文本是微感规范及品质表达的凭借,有文本依托,微感表达才有“本”可依,有“章”可循;生活是微感表达的意义所在,有生活观照,微感表达才有血脉,有内涵。1.在阅读文本中唤醒对现实生活的再认识。微感将文本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置于同一个理解维度,使之产生联系,促成学生对两种生

3、活的比较:一方血,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去厘清文本生活;另一方面,文本生活的投射也将唤醒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审视,这就使儿童阅读有了思维的理性,促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周围世界。1.在表达生活中实现语用技能的软着陆。由文本生活触发现实感受,再将文本语言形式的认识融入感受之中实现表达,这就是微感。微感篇幅短小,没有诸多的要求和限制阻滞学生思维,因此,儿童生活始终在读写表达的屮心,知识和技能则是根据生活表达的需要,在文本阅读和牛活感受的认识冲突中、在内需驱动下自主习得。2.在读写融通中达成积极态度的正迁移。“教师的艺术是要不断地使学生接触他将来必须知道的重大关系,以便使他

4、能够正确地判断人类社会中的善恶。”[1]微感表达所指向的儿童生活意义正在于此,这需要教师将文本所传递的生活态度、人生价值、处世哲学等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牛通过“读”认知理解,通过“写”融合体悟,使文本生活与现实生活在学生的思想中得到“和解”。二、微感的操作策略一一“情”与“理”在读写中相谐共生“只有通过对字词句章的读写学习,促进儿童脑和认知的发展,才能更好地理解细腻的感情。”反之,“敏锐的情感觉察、丰富的情感体验、充沛的情感力又会在更高层次上激发理性思维的活动,诱导深度学习的发生。”[2]微感以生活悟读为桥,力求在读写实践中,借助模仿、迁移与创造,生长起语言表达的技术理

5、性,同时培育学生切己的生活体验力和丰富的情感力,求得“情”与“理”的同生共长。1.夯实悟读之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文本生活与现实生活巧妙联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有效促成微感的发生。(1)投射想象现实画面课文中的部分语句体现着作者的匠心,学生却无法直接感受其中的妙处。我们可以尝试着激活学生的生活情境,借助?和?化的想象实现文本理解。如苏教版六下《理想的风筝》中有一句:“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对于句屮很难具体化感知的“漾”字,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投射到文本牛活中,想象:看到风筝飞到云层里,你会

6、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有了这样的投射想象,学生很快就感受到:“漾”是从心里流露出来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使人年轻;刘老师想到了他少年时的畅快,笑得更灿烂了……(2)联系类比相关生活有些课文描述的情境画面感强,能引发学牛的生活体验,我们应让学生充分表达,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归总提升感悟文本的“类经验”,促成个体经验到群体经验的迁移和内化。如在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一文的教学中,有学生在交流黄晓文被铁钉扎了脚仍继续抢险的典型事例时,联系口己割破手指的经历表达理解:“我曾经被小刀割破了手指,伤口虽割得不深却觉得特别疼,可黄晓文却是被一根铁钉'扎'了进去,'扎'说明这个伤口一定很深,

7、抗洪时还一直浸在泥水里,可他毫不在意……”不难发现,学生借助相关生活进行类比时,还扣住了文本中的字一一“扎”,拓展想象到的情境一一“浸在泥水里”,生活与文木紧密结合的悟读之法具象而又深刻。(1)角色置换随文经历对于一些情节性强的课文,学生易于进入文本情境,此时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重难点处,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式的悟读之法。如苏教版五上《诺贝尔》一文中有一处关键语句:"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为丰满人物形象,有的教师客串亲朋好友与学生扮演的诺贝尔展开情境对话。这样的角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