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的生命观、疾病观及养生原则和方法

《内经》的生命观、疾病观及养生原则和方法

ID:31626189

大小:55.6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6

《内经》的生命观、疾病观及养生原则和方法_第1页
《内经》的生命观、疾病观及养生原则和方法_第2页
《内经》的生命观、疾病观及养生原则和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内经》的生命观、疾病观及养生原则和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经》的生命观、疾病观及养生原则和方法♦李丽丽,夏艳(甘肃省九州出版社730000)【摘要】《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记载的养牛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逐步发生改变,表现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还有生活节奏以及思想与行为方式,健康意识与医疗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因而对养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牛长壮老是牛命的必然规律,《内经》对生命及疾病的认识,体现了一种全方位的“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因此重新审视《内经》养牛观,领会其实质,对现今指导人

2、们积极有效地养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牛命观,疾病,养牛原则1《内经》的牛命观《内经》认为牛命是一个有时限的过程,新生命的形成,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人始牛,先成精”•母血、父精是后代个体先天禀赋的来源,牛命的表现形式为神,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及集中体现。故《灵枢·天年》云:“人之始牛……以母为基,以父为楣。失神者死,得神者牛也……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己和,荣卫己通,五脏己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牛存的基木条件。《内经》认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牛者

3、也”“人以天地之气牛,四时之法成”,强调天地合气是自然界万物产牛的基木条件,也是生命形成的自然因素,人依赖自然而生存。可见,《内经》认识生命,既关注人类自身,也重视人类生存的时空大环境,这一整体恒动的自然观贯穿中医学的全部内容,指导中医养牛和治病。2《内经》的疾病观《内经》的疾病观建立在对生命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牛病起于过用”.一方面疾病的产牛,与个体体质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另一方面生活环境,还有人类自身行为的改变可以导致疾病产生。《灵枢&

4、middot;顺气一日分为四吋》对这一观点有精辟的论述,“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和四时是在天地阴阳作用下形成的气候变化,孕育着天地间万物的生长收藏规律,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情志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表现之一,饮食五味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本,劳动是人类进化的手段,可见六气、情志、饮食等都是与人类生存、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四时六气的太过与不及,则成为六淫病因,六淫意味着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条件的变化,包括气候的变化、供人生存的物种和物产的变化,还包括现在所认识的致病微生

5、物的变化。情志、饮食、劳倦、起居等超越人体正常范围,可使脏腑发生损伤,生理功能、心理活动遭受破坏,成为内伤致病因素,而这些因素主要由人体生存的方式及社会环境所影响。可见疾病是由于人们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及生存方式出现偏差而发生的,前二者是客观存在提供人们生存的东西,后者是人们要适应客观条件而形成的主体性的行为,也包括人的精神意识和情感活动。3《内经》的养生原则和方法《内经》认为养生只有达到神与形俱,才能却老全形。由于“生气通天”“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因此不管养形还是养神,《内经》都以“顺应自然”为原则。3.1顺应四吋

6、,调节阴阳关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内经》认为六气之间存在一种自稳调节机制,这种机制是自然界最重要的规律,这一规律“物由之,而人应之”,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整个中医学术的指导思想。而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和重建人体自稳调节能力,也是内经养生的特色之一。3.2谨和五味,长有天命《内经》认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主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当今社会由于饮食不当、营养过剩所致的肥胖症、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呈不断上升的发病趋势,表明对合理饮食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素问&mi

7、ddot;生气通天论》认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并且论述了饮食五味偏嗜伤人的病理和证候,如“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素问·宣明五气篇》对饮食五味所禁有详尽的描述,“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内经》还讨论了五味各走其岁喜及五味相胜的规律,这种“五味入五脏理论”为后世药物归经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也是后世中医饮食养生的理论渊源。3.3养神方法“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如果太过或不及,超过人体的常度,则成为一・种致病因索,导致躯体病变。现代

8、心身医学研究表明,紧张的社会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的一定的心理压力,表现为骤剧的激情冲动、强烈的心理应激、持久的消极性心境等。持续的精神内伤可使人的肾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抗体形成减慢,身体免疫力降低,内环境稳定遭到破坏,从而极易发生甲亢、溃疡、心血管疾病等。《灵枢·百病始生》就有类似的论述,“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