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2单元第3课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2单元第3课

ID:36918632

大小:1.60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5-10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2单元第3课_第1页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2单元第3课_第2页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2单元第3课_第3页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2单元第3课_第4页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2单元第3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2单元第3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 张中丞传后叙诗海探珠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第3课张中丞传后叙晚 春[唐]韩 愈草树知春不久归①,百般红紫斗芳菲②。杨花榆荚无才思③,惟解漫天作雪飞④。诗海探珠【注】①归:回去。指春天有来有回,不久即归。②百般:各种各样。斗芳菲:争芳斗艳。③榆荚:榆树的果实,其形扁圆,外面有膜质的翅,也叫榆钱。才思:原指写诗作文方面的能力,此处指杨花榆荚缺乏才能见识,不能象百花那样呈现万紫千红的美姿。④惟解:只懂得,惟,同唯。解:懂得:知道。【赏析】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景物。草木好象都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便十分珍惜时光,各种花草,色

2、彩纷呈,竞吐芳香。而杨花榆荚却没有这样的本领才识,既无绚丽的色彩,也没有妩媚的姿态,经风一吹,纷纷飘落,只知道象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一直化为乌有。诗人对杨花榆荚不懂时光珍贵而毫无作为给予贬斥。其实,自然的花草哪里懂得这些呢?这不过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流露罢了。【思考】本诗诗人用什么手法,描绘了晚春哪些景物?【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基础自主学案阙,同“缺”藏,同“脏”,即内脏志,同“识”,作标记常,同“尝”,曾经动词,记载名词,传记介词,把介词,凭借,率领连词,来副词,最终名词,士兵介词,比介词,引出后面的对象介词,在名词,缺点、不足通“缺”,缺少、空

3、缺名词,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名词,宫殿动词,挖掘动词,怪罪名词,罪过、过错副词,特别、尤其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绝动词活用作名词,救援的军队名词作状语,向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透彻地了解情绪激昂感动激愤参与军中事务用来……的当时、尚且不超过容貌神色六、特殊句式①疑畏死而辞服于贼______________②其他则又何说______________③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______________④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______________⑤城陷而虏_________⑥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_________⑦而贼

4、语以国亡主灭_________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七、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字______。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________。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_________。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退之韩昌黎韩文公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学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

5、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824年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2.资料链接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玄宗开元末进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调真源县令。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肃宗至德二年(757

6、),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乱平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感愤于此,遂于元和二年(807),继李翰撰《张巡传》(今佚)之后,写了这篇后叙,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课堂互动探究1.作者是如何驳斥当时社会上那些诽谤张巡、许远的说法的?【提示】首先驳斥许远“畏死而辞服于贼”的诬蔑;然后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即许远应负陷城之责的谬论;再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观点。2.第五段补叙了有关张巡的哪些细节?这些细节对表现这位英雄有怎样的作用?【提示】作者在这一段里写了张巡读书(博闻强志)、记忆力过人和慷慨就义等

7、细节。读书(博闻强志)、记忆力过人似乎与睢阳保卫战没有关系,但是这些事迹与英雄的文化修养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也能反映出英雄人物的品格和能力。3.篇末为什么交代于嵩的死?这是否与文章的主旨相游离?【提示】于嵩的结局相当悲惨,作者叙述这个结局是有言外之意的。于嵩虽然在安史之乱中幸免于难,却在后来不明不白地被人杀死,这是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批判。由此可以看到当时盘踞在各处的武人是多么嚣张。而这种混乱,正是思想舆论混乱的社会根源。于是让人在掩卷深思之余联想到张巡、许远所受到的冤屈。这句话从张籍口中说出,恰好与文章开头“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相呼应。这样,文章的

8、格调就显得十分和谐,结构上也周密完整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