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检查记录3

校本教研活动检查记录3

ID:38195756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7

校本教研活动检查记录3_第1页
校本教研活动检查记录3_第2页
校本教研活动检查记录3_第3页
校本教研活动检查记录3_第4页
校本教研活动检查记录3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活动检查记录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校本教研活动检查记录3备课组记录高一数学备课组备注时间2009年3月9日星期一活动主题《直线与方程》教材分析及教学指导意见解读---------黄振到会人员周浙柳、林庆望、赵曙、黄振、王文锋,邱春利、董玲臣(竞赛班上课)、马玉斌活动形式中心发言集体讨论活动情况活动内容简记:1、因“摇篮杯”数学竞赛,对课时安排作重新调整2、《直线与方程》教材编写特点解析,几个要注意的问题(主讲人:黄振,附:发言稿)3、市优质课比赛报名4、“温中作业本”编写,第一次讨论。(题量、难度、人员安排)5、“摇篮杯”数学竞赛报名检查人员___________解析

2、几何内容的设置特点高一备课组黄振1.突出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2.强调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3.分层次设置内容:必修课程: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选修系列:圆锥曲线与方程1-B系列: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一).遵循的原则上的差异旧教材遵循的是连续性、一步到位的原则.新教材遵循了阶段性、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二).新老教材内容对比(三)内容安排上的微调1.两直线的夹角与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没有在此出现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放在了直线方程之前(学斜率之后的趁热打铁)3.线性规划放到了模块5<不等式>中4.把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别作为小节来设

3、置,突出解析几何的主干内容.5.原立几B中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移到了解几初步6.降低了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求轨迹)要求,不讲”完备性与纯粹性.(四)分章详解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课程标准内容(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的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斜率判定两直线平行或垂直(4)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

4、线的交点坐标(6)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2、本章教学时数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约2课时3.2直线的方程约3课时3.3两直线交点与距离公式约3课时小结与复习1课时3.分节详解3.1.1直线的倾角与斜率1.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知道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2)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3)掌握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能由直线的斜率求出直线的倾斜角,、也能由直线的倾斜角求出直线的斜率(斜率存

5、在的条件下)。(4)使学生初步感受直线的方向与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体会到要研究直线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只要研究直线的斜率的变化规律。设计特色1.倾角与斜率是解析几何的一个核心概念2.课本通过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来引出概念的3.教材是通过问题形式”直线的倾斜程度如何刻画呢”,揭开解析几何研究的序幕4.课本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坡度作为知识的最近发现区来引出斜率概念的.教学建议1.让学生切实理解斜率和倾角都是反映”直线倾斜程度”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2.倾角侧重于几何直观形象,斜率更侧重于用刻画直线的方向3.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这一

6、优势,让学生体会倾角变化时斜率的变化规律.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教学目标:(1)掌握用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方法,感受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思想;(2)通过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辨证性教学建议1.通过垂直和平行问题的解决,让切实感受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2.通过引导学生对斜率存在性的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3.2直线方程1.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2)能正确理解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含义。(3)能

7、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等四种形式化为一般式,知道这四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的局限性。(4)使学生感受到直线的方程和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要说明点在直线上,只要说明点的坐标满足直线的方程,反之也成立。直线方程的教学建议1.将直线方程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处理.2.将研究直线方程的过程变成一个问题来探究:点在直线上运动时,有什么是不变的?3.要让学生明确方程要作为直线方程的两个条件4.在讲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时应该与一次函数进行比较,加深方程与函数概念的理解,适时渗透函数思想.5.让学生自己总结几种直线方程适用的范围3.3.1两条直

8、线的交点教学目标:(1)会求两条直线的交点(2)理解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与相应的直线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对应关系建议:引领学生领会解析法本质的好素材,让学生感受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3.3.2两点之间的距离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