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ID:38467533

大小:25.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3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本文常用的“互文”修辞手法,把握这首歌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美与,体会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2、在品读和讨论里,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二、教学重点:1、赏析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2、学习这首诗歌在记叙的详略处理上的技巧3、学习对偶、排比、互文这几种修辞的艺术价值。三、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

2、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五、教学课时: 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诗歌学生听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师提问:听这首歌,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同学们你们谁说说看,你想到的成语是不是和老师是同样的?对,巾帼不让须眉,今天,我们就借着这首诗歌《木兰诗》(板书课题),认识、学习这样一位在我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是美名多多的巾帼英雄的故事。二、简介“乐府诗”及“乐府”《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

3、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三、感悟诗歌(一)诗歌诵读:1、听录音,熟悉诗歌内容,将自己先前读不准的音标注上。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二)课堂小练习,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1、辨析黑体字字音机杼()(织布梭子)可汗()鞍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缰绳)燕山:() 胡骑()(战马)戎机()(军事)朔气()(北方)金柝()(打更用的

4、梆子)著我旧时裳()(穿)傍地走()(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2、考考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1)著我旧时裳:(2)对镜帖花黄(3)出门看火伴请你找出以上三句中每句中的通假字。3、考考课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请你写出这些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1)愿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驰千里足()(2)市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3)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4、讲析古今差异的词语请写出这些词语的

5、古今不同意思:(1)爷娘闻女来古义()今义()(2)双兔傍地走古义()今义()(3)出郭相扶将古义()今义()(4)赏赐百千强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语的本义和活用义:(1)策勋十二转()词用作()词解释:()(2)愿为市鞍马()词用作()词解释:()(三)学生比读,互评互读。(四)整体感悟: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2、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教师引导点拨: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后,明

6、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3、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4、学生研习第一部分,(木兰决定替父从军),探究一下几个问题。 (1)从第一段春,木兰的身份是什么?教师点拨:“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2)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  教师点拨: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

7、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  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  教师点拨: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  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装。  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死亡,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学生谈自己的感悟。(3)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

8、,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教师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