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 教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 教案

ID:38916752

大小:12.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1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 教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 教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 教案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 教案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那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读课文,积累“引颈受戮、周道如砥、倒坍”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老树命运,探究课文的主旨。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作家,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欲望的双重性,一方面是发展物质文明的驱动力,一方面是“欲壑难填”造成的破坏。他就是王鼎钧。他笔下的那棵树,是自然的强者,茂盛繁密,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荫、心神的安慰。但在疾速发展的人类文明车轮下,它倒下了,留给我们无尽的感慨和思考。板书“那树”(竖写)2.展示学习目

2、标(1)读课文,积累“引颈受戮、周道如砥、倒坍”等词语。 (2)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情感。(3)感受老树命运,探究课文的主旨。3.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①字音泥泞周道如砥倒坍踝骨刽子手嚼碎引颈受戮虬须②字义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周道如砥:这里是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2)整体感知——认识那树①自由读课文②整体感知那是一棵的树,我是从(文中相关语句)读出的。那是一棵古老、茂盛、坚固的树那是一棵神奇的树,可敬的树那是一棵默默无闻、有奉献精神的树(3)读课文1—5自然段,说说那树给人类带

3、来了什么?1.成为抗击台风的榜样。2.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3.给行人阴凉和清净,给鸟儿栖身之所。4.给情侣们温馨的感觉。5.滋润周围更多的泥土。(4)读课文9-11自然段,人类是怎样对待这株世世代代持久地造福于人类的老树的?屠杀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场“屠杀”?残忍哪些地方体现了残忍?①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②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

4、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师:请各小组活动一下,体会这些句子好在哪里?怎么读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由学困生朗读句子,学优生、中等生分析句子,活动后,形成意见。)生1:“咬”“嚼”“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等词语写出了惨不忍睹的场面!生2: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那树充满了同情,对那树命运的痛惜。生3:“刽子手”说明人类残忍,对那树缺乏同情心。师:大家都说得很好,的确。在作者笔下人类非常残忍。师:作者只是把那树当成一棵植物来写的吗?生:不是。师:作者把那树当作人来写

5、,从哪里词语可看出?生:“踝骨”“骨粉”“呻吟”“大头颅”“动脉与静脉”师:越是把那树当做人来写,越能体现作者对那树的惋惜之情,越能体现作者的同情心。那位同学愿意把这些句子读一下。生:朗读。师:“咬”“嚼碎”要读出咬牙切齿的味道,突出人类的残忍,“白森森”要重读,要读出令人恐怖的味道,“踝骨”“骨粉”“呻吟”“大头颅”“动脉与静脉”要读出同情心。师:文章还有表现人类残忍的吗?(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埋得是“断根

6、”,以为铲草除根。其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人类的残忍——“一层”。除去“一层”怎么样?将“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顺序颠倒怎么样?层次渐进的感觉,让那树永远不见天日)如果没有这场车祸,那树能逃脱死亡的命运吗?(你从文章中哪里可以发现?)生:“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写出了人类文明发展速度之快?生:一里一里、一千码一千码、一排一排师:这些词该怎么读?生:重读。师:请大家将这句话齐读一遍。生:齐读。师:那么大树的生

7、长速度如何呢?生:缓慢。生:你从哪句中看出来的?生:“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师:哪个词语最能表现那树生长缓慢?生:一厘米一厘米。师:请大家齐读一遍。师:“一里一里、一千码一千码、一排一排”与“一厘米一厘米”都是什么类型的词语?这是什么写法?生:数量词。对比。师:对比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那树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力争拿出较为准确完备的答案)人类文明发展之快与那树的生长速度产生抵触、矛盾和冲突,所以人类认为已经不需要那树的那片浓阴了,那树在人们眼中阻

8、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说交通事故只是一个诱因,一条导火索,那树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倒下了,成为牺牲品。)师:那么人类文明到底需不需要发展呢?人类发展是不是就要以牺牲树木为代价呢?这也是作者留给我们的思考......“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握紧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对付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