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课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课件

ID:40123652

大小:307.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2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课件_第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课件_第2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课件_第3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课件_第4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致病因素诱发产生促凝物质,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病因1、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败血症、内毒素血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2、恶性实质肿瘤:急性白血病等、脑、肺、消化系及泌尿系癌、转移癌、恶性葡萄胎等3、病理产科: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宫内死胎、妊娠中毒症、流产术4、血液病:白血病、溶血、红细胞增多症等5、手术及创伤:大面积挫伤或烧伤、挤压综合症、大手术、器官移植6、其他疾病:内毒素休克、严重出血或过敏性休克、心肌梗死、异型输血、巨大

2、海棉状血管瘤、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出血:84-100%休克:32-66%微血管栓塞微血管病性溶血临床表现1.出血:为自发性、多发性出血,部位广泛,最常见是皮肤、税膜出血,可有瘀点、瘀斑,甚至血肿,注射针周见淤斑,创口可渗血不止,病理产科阴道出血且血液木凝;其次为内脏出血,如胃肠道出血、血尿、咯血等,甚至颅内出血。2.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肢体湿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组及神志改变等。休克程度与出血量常不成比例,可与DIC形成恶性循环。3.微血栓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为皮肤出现坏死性淤斑、急性肾衰竭、ARDS、肝功能障碍、意识障碍、颅内高压

3、综合征等。4.微血管病性溶血:溶血血流通过小血管时红细胞受损,可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贫血的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一般黄疽较轻微,外周血检查可见破碎红细胞。诊断要点1.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2)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①多发性出血倾向;②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部膜栓塞性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④抗凝治疗有效。实验室检查指标1)主要诊断指标:同时有下列3项以上异常:①血小板<100X10‘/L或进行性下降(如为肝病、白血病患者则血小板<50X10’/L

4、);②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wtl.sg/L或进行性下降,或to4g/L(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则wt1.sg/L,肝病则rtl.og/L);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时FE>60mg/L),或D一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④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肝病患者延长5秒以上),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I’)缩短或延长IO秒以上。2)疑难或特殊病例应行下列相关检查,应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①纤溶酶原(PLG)含量及活性降低;③抗凝血酶(AT)含量、活性及VWF水平降低(不适用于肝病);③血浆F硼:C活性wt50%(需

5、与严重肝病所致的出血鉴别时有价值);④血浆凝血酸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或凝血酶原碎片1+2(F;、。)水平升高;⑤血浆纤溶酶一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浓度升高;③血(尿)纤维蛋白肽A(FPA)水平增高。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应注意与重症肝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TTP)、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原发性纤溶亢进症)相鉴别。治疗方案和原则治疗基础疾病及消除诱因如控制感染、治疗肿瘤、产科及外伤处理、纠正缺氧、缺血及酸中毒等。2.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终止DIC病理过程、减轻器官功能损伤、重建凝血一抗凝平衡的重要措施。一般认为,DIC的抗凝治疗应在处理基础疾

6、病的前提下,与凝血因子的补充同步进行。(1)肝素治疗:可选用:①肝素销:急性DIC10000~30000U/d,一般15000U/d左右,每6小时用量不超过5000U,静脉滴注,根据病情可连续使用3~5天。②低分子肝素二常用剂量为75~150IUAXa(扰活化因子X国际单位)/(吨·山,一次或分两次皮下注射,连用3~5天。(2)其他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可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葡萄糖着、AT、廖氯匹定(ticloPidine)、双喷达莫等。治疗方案和原则3.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适用于有明显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减少证据和已进行病因及抗凝治疗,DIC未能得到

7、良好控制者。可酌情选用新鲜血浆、血小板是液、纤维蛋白原,在严重肝病合并DIC时可能需要用凝血因子w、凝血酶原复合物。4.纤溶抑制药物一般宜与抗凝药同时应用。适用于DIC的基础病因及诱发因素已经去除或控制,并有明显纤溶亢进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或DIC晚期继发性纤溶亢进已成为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的患者。常用6一氨基己酸(EACA)、对孩基辛胺(PAMBA)、氨甲环酸等。5.溶栓疗法主要用于DIC后期、脏器功能衰竭明显及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试用尿激酶或t-PA。6.其他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基础疾病需糠皮质激素治疗、脓毒症休克并DIC经抗感染治疗已有效、肾上

8、腺皮质功能不全等情况可以应用;山英若碱,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及纠正休克,在DIC早、中期可应用。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