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因到工程菌的构建

目的基因到工程菌的构建

ID:40646024

大小:2.8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8-05

目的基因到工程菌的构建_第1页
目的基因到工程菌的构建_第2页
目的基因到工程菌的构建_第3页
目的基因到工程菌的构建_第4页
目的基因到工程菌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目的基因到工程菌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的基因到工程菌的构建1基因工程的诞生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改造的研究,他们把SV40(一种猴病毒)的DNA分别切割,又将两者连接在一起,成功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的人工DNA分子。1973年,Cohen等人首次在体外将重组的DNA分子导入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进行了无性繁殖,从而完成了DNA体外重组和扩增的全过程。在这个的基础上,基因工程诞生了。SV40病毒第一个重组体的构建1.1基因工程技术的三大理论基础一是20世纪40年代Avery等人通过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且证明了通过DNA可以把一个细菌的性状转移给另一个细菌。二

2、是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DNA的半保留复制机理。三是20世纪60年代关于遗传信息中心法则的确立,即生物体中遗传信息是按DNA→RNA→蛋白质的方向进行传递的。1.1基因工程技术的三大技术基础三大基本技术问题:一是如何从生物体庞大的双链DNA分子中将所需的基因片段切割下来;二是如何将切割下来的DNA片段进行繁殖扩增;三是如何将所获得的基因片段重新连接。20世纪70年代,由Smith等人发现的核酸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细菌质粒的发现,解决了上述三大问题。1.2.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不切割自身DNA

3、是因为原核生物中不存在酶的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已经被修饰。1.2.2DNA连接酶作用实质:将具有末端碱基互补的2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形成重组DNA分子,其起作用时不需要模板。1.2.3基因工程的载体-质粒基因载体的作用是运载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使之能得到复制和进行表达。也就是说,离开染色体的外源DNA不能复制,而而插入复制子DNA的外源DNA可作为复制子的一部分在受体菌中进行复制,这种复制子是外源基因的载体。此外,为满足其使命,还必须具备如下一些特性:①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独立和稳定的DNA自我复制,在其DNA插入外源基因后,仍然保持稳定的复制状态和遗传特性。②易于从宿主细胞

4、中分离,并进行纯化。③载体DNA序列中有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并位于DNA复制的非必需区内,可以在这些位点上插入外源DNA,但不影响载体自身DNA的复制。某些病毒载体在外源DNA插入后变成缺损性病毒株,只能在有辅助存在时才能进行正常增殖。④具有能够观察的表型特征(有报告基因),在插入外源DNA后,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重组DNA选择标志。1.1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1.1基因工程的应用2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工程订是通过人工方法分离、改造、扩增并表达生物的特定基因,从而深入开展核酸遗传研究或者获取有价值的基因产物。通常我们把插入到载体内那个特定的片段基因称为“外源基因”,而将那些已被或者准

5、备要被分离、改造、扩增或表达的特定基因或DNA片段称为“目的基因”。来源于真核细胞的产生基因工程药物的基因是不能直接进行分离的。真核细胞中单拷贝基因只是染色体DNA中很小的一部分,为其10-5-10-7,即使多拷贝基因也只有其10-5,因此从染色体中直接分离纯化目的基因极为困难。另外,真核基因内一般都有内含子,如果以原核细胞作为表达系统,即便分离出真核基因,由于原核细胞缺乏mRNA的转录后加工系统,真核基因转录的mRNA也不能加工、拼接成为成熟的mRNA,因此不能直接克隆真核基因,必须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获取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利用PCR技术甚至化学合成法体外

6、直接合成目的基因,然后将之克隆、表达;二是构建感兴趣的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文库或者cDNA文库,即将某生物体的全基因组分段克隆,然后建立合适的筛选模型从文库中挑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克隆;三是近年来发展的利用基因差异表达获取目的基因的技术。2.1直接分离法(鸟枪法)直接从生物细胞基因组中获取目的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称“散弹枪法”。其是将供体生物的DNA用限制酶切割为许多片段,再用运载体将这些片段都运载到受体生物的不同细胞中去。只要有一个细胞获得了需要的目的基因并得以表达,基因工程就算成功了。  该法最大的缺点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工作量大,成功率低。且不能将真核生物的基因转

7、移到原核生物中去。优点是速度快,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并能获得与天然基因组DNA一样的有内含子的真核基因DNA片段。2.2逆转录法(cDNA法)逆转录法合成DNA是人工模拟自然界某些生物的反转录过程。主要用于分子量较大而又不知道其序列的基因,它以目的基因的mRNA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酶催化按5ˊ→3ˊ方向合成一条与RNA模板互补的DNA单链(cDNA),它与RNA模板形成RNA与DNA的杂交体。随后又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水解掉RNA链,再以cDNA为模板合成第二条DNA链。至此,由RNA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