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豆浆的研发【开题报告】

即食豆浆的研发【开题报告】

ID:476473

大小:2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08-08

上传者:U-944
即食豆浆的研发【开题报告】_第1页
即食豆浆的研发【开题报告】_第2页
资源描述:

《即食豆浆的研发【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食品工程即食豆浆的研发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豆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豆对人体健康的良好作用不断被发现和证实,豆制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国家正在出现豆制品消费热潮。豆浆作为传统豆制品中一个重要品种,其营养丰富,蛋白质消化率高;不含乳糖,弥补了牛奶会引起乳糖不耐症的不足;不含胆固醇,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特别适合于受“富贵病”困扰的现代人。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销售量快速增长。而现在的现磨豆浆基本上是将煮熟的黄豆加水捣碎即成,虽然这种做法简单快速,但是放置过久后会出现分层现象,而且口感欠佳,影响豆浆的质量和销售。现分别对影响豆浆稳定性的均质颗粒大小,添加乳化剂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乳化剂和不同的研磨条件(如过滤过颗粒大小,是否使用胶体磨等)对豆浆的稳定性的影响,以此解决现磨豆浆产生不稳定的分层的问题。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分别对研磨条件的压力,添加乳化剂进行单因素试验,用试验来确定最佳条件。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12.25原料处理(浸泡,筛选,煮熟)2010.12.27分组试验(筛网过滤,研磨转速,胶体磨,乳化剂)2010.12.30结果分析(感官评定,仪器测定颗粒大小)五、主要参考文献:[1]唐春江,邓放明,王乔隆,等.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2:33237.[2]陈钧辉,杨荣武,郑伟娟,等.生物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3]罗祎,李东,赵晋府.调配型酸性豆乳饮料工艺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0,(5):36238.[4]朱秀清,周玉伦,王喜泉.豆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技术措施[J].大豆通报,1995(6):25226.[5]胡国华,食品添加剂在豆制品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6]李里特.大豆加工与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白卫东,王琴,赵文红,等.豆奶稳定性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6,22(1):527.[8]朱伟光,汪立平,俞 骏,豆浆稳定性工艺优化的研究,大豆科学,2009,11[9]宋国安,刘永贵,速溶豆浆粉的研制,中国调味品,1988,04[10]影响豆浆凝固效果的因素及点浆的操作,中国调味品,1981,10[11]俞小良陈杰孟岳成俞钰炯,豆浆前处理工艺对其粒径分布及感官品质影响的研究,食品工业科学,2002,06[12]豆浆粉的颗粒结构及对质量的影响_速溶豆浆粉问题,食品期刊,1982,07[13]李汴生,曾庆孝,超高压处理对豆浆感官状态和流变特性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04[14]郭成勋,豆浆饮料的研发,大豆科学,2001,04[15]李汴生,阮征,曾庆孝,薛凤照,超高压处理对豆浆凝胶特性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01[16]梁汉华,杨汝德,郭乾初,超声处理大豆浆体对提高蛋白质和固形物萃取率的作用,食品工业科技,1998,05[17]李贤新,陈建文.解决豆奶稳定性问题的几点思路[J].山东食品科技,1999,04[18]方丰华,周惠明,钱海峰.果汁豆奶的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9]刘福林,杨文侠,李应彪,等.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探讨[J].饮料工业,1999,2[20]赵毅,周素梅,王强1无腥味豆奶浸泡与热烫工艺条件的研究[J]1中国粮油学报,2002,21[21]大豆化学加工工艺与应用[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7-1391[22]无苦涩味豆浆加工法,农村新技术,1998,03[23]陈文亮,李锦枫,吴适,婴儿即食豆浆粉的制造研究,中国乳品工业1984,04[24]RubensCruz,ViniciusDCruz,MarciaZBelm,etal.ProductionoffructooligosacchardiesbythemyceliaofAspergtllusJapomcusimmobilizedincaliumalginate[J].BioresourceTechnology,1998,65:1392143.[25]CruzN,CapellasM,HernandezM,etal.Ultrahighpressurehomogenizationofsoymilk:microbiological,physicochemicalandmicro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J].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2007,40(6):7257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