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doc

滴水穿石的启示.doc

ID:48597964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滴水穿石的启示.doc_第1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doc_第2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滴水穿石的启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依据: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22课二、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理想。因此,这一教学课时的设计,我紧扣“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事情”这一中心,通过朗

2、读,感悟重点语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三、           教学目标:1、 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2、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3、 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五、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六、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教学过程一、           兴趣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给

3、大家看一幅图(师)这幅图是在安徽广德太极洞所拍,这个景观就是非常有名的“滴水穿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和它有关,课题叫做(齐读)“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出示)。同学对生字词都掌握得很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课文范读,同时找一找:文中是怎么描述这个奇景的呢?(放录音)二、           引出主题、感知启示(一)1、(师)课文听完了,请同学们现在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一奇景的?(指名读—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2、(师)一块完好的石头上怎么会

4、有一个光滑而圆润的小洞呢?这个洞是怎么形成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滴落在同一个地方。替换为:持之以恒目标专一)(二)综述主题:(师)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正是靠着它持之以恒、目标专一地滴落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进而将石头滴穿的,形成了另人难以置信的奇观。同学们知道了“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么形成的了以后,你们有什么感想?(指名回答)(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改陈述句(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任何事都能做成。)三、           精读事例,探索联系(一)同

5、学们,你们相信这句话吗?(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那怎样也能让其他读了这篇文章的人相信这个道理呢?文章作者是怎么做的?(举事例三个: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二)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他们的事迹,然后将你最敬佩的人物的事迹读一读。(指名读)事例一:李时珍(图示)1、             谈谈你读完的感受2、             你觉得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3、             哪些词语体现出他的“目标专一”(从小立志学医)4、             哪些词语又体现出“持之以恒”(翻山越

6、岭、访名医、尝药草)5、             再读、齐读事例二:爱迪生(图示)1、你为什么认为他值得你敬佩呢?2、“孜孜不倦”怎么理解?(孜孜:勤勉。勤劳不知道疲倦)3、齐读事例三:齐白石(图示)1、              说说你敬佩齐白石的理由?2、              读了这一段话,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炉火纯青)用你自己的话来解释下?3、              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明了齐白石成功的原因的?请你找一找?(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4、              齐读(三)

7、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下么?(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顽石”指困难“滴穿”指克服李时珍的“顽石”具体指什么?他是怎么克服的?(四)其实能证明“滴水穿石”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出示课件)四、学习第四自然段(一)想一想,这一小节写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写这段,多余么?(不多余,为了增强课文的说服力)(二)为什么雨水不能滴穿石头?(三)指名读、齐读五、朗读文章最后一段(一)(

8、出示文章第五小节)找出文中的两对反意词(二)(出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是六、课外延伸(课件)(1)近意词“滴水穿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