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而不对”现象.doc

浅析“会而不对”现象.doc

ID:53298585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3

浅析“会而不对”现象.doc_第1页
浅析“会而不对”现象.doc_第2页
浅析“会而不对”现象.doc_第3页
浅析“会而不对”现象.doc_第4页
浅析“会而不对”现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会而不对”现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会而不对”现象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在学生口常的学习、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自己会做的题冃,却不知什么原因做错了。而当时口己却浑然不知,事后别人稍加提示便恍然大悟,后悔不迭,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会而不对”。通常情况下,学生和老师均把“会而不对”的原因归咎为粗心大意,下次只要细心就能避免。可事实上,在后续的练习、考试屮“会而不对”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成为阻碍学生进步的一个不可治愈的“顽疾”。“会而不对”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良好的解题习惯应涵盖:认真审题、仔

2、细分析、规范书写、题后反思等儿个环节。如果上述环节中的一环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会而不对”现象的发生。(2)缺乏深入的思考。学会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当然也是避免“会而不对”现象的关键。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把每块知识、每道题目,认真反复的琢磨几遍,好好想一想其中的来龙去脉,而不是似懂非懂的“浮在”表面。知识若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在时间和心情均紧张的情况下,顾此失彼、思路单一在所难免。(3)缺乏严谨的思维过程。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做题时,会把关键的步骤省略?一方面,是不讲道理的“想当然”,认为本来就是这样的,没必要写;另一方面,不是不想写,而是根本没想到这关键的一步,自然写不

3、出来。无论是哪一方面,归根结底,说明学生的逻辑链岀了问题。因为数学是讲逻辑的,写出的每一步都要“讲理”,没有前一步的“因”,就不会有后一步的“果”。如果不分前因后果,乱写一气,自然会出现问题。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偷懒、明知故犯的情况。从前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会而不对“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状况。如果不及时改正,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哪里“用药”以利于帮助学生治愈“顽疾”?在笔者看来应涵盖以下儿个方面。1、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于平时。做题时,不妨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认真审题。慢读题、读懂题,难以理解的

4、题目要读上几遍,直至读懂为主,切忌在没有读懂题目的情况下就匆忙动手解题。(2)想清楚解题思路。在正式书写之前,首先耍想清楚解题思路。这好比是建房子,在买材料Z前,首先要画好图纸。思路想清楚了,才好一步步的解下云。题目中的条件如何用?怎样搭建已知条件与所求目标之间的桥梁?若这些都没想清楚,脑子里一片混乱,要写也只能是乱写了。(3)认真规范的书写。避免计算出错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看清上一步,再写下一步。如果步步都是这样写出来的,是不需要再回头检查的。作答时,想清楚写出这一步的“因”,自然就会有下一步的“果”,所以也不会出现“跳步”现象。(4)题后必反思。题冃做过之后,应习惯性

5、的“回头望望”,想一想:各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哪种方法更具有一般性?题目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等等。通过回顾,整理岀整个问题的经丿力过程,做到层次分明,以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2、教学生学会思考。对于解题教学,首先解决的丿应是“教”学生解题。不是只让学牛解题,而是教学牛“学解题”。学牛的首要任务是“学”,然后才是自己独立地去解题。那么,“学”是什么?学思考!尤其对那些不善于解题的学生,更要学思考。怎样学思考?学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首先,理解题意。要弄清楚“问题是什么(求什么或求证什么)”、有哪些已知的条件、其屮蕴含的意思是什么。而要想做到理解其中的含义,就需要

6、分析出每句话、每个名词、每个式子,以及每个符号、上标、下标的含义,直到整个问题的含义。接下来,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解题的基本框架,然后实话计划,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解题思路。最后,进行回顾反思。会做的题目,要反思方法;不会做的题目,要反思原因。比如,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无法解决?是题目没读懂?条件不会用?方法选择得不合理?运算出错算不下去?等等。教学中,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经常想一想,学生离开教师该怎么办?教师讲得再好,可能还是教师的,怎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当然,不是让教师不要讲,问题是怎么讲?讲什么?不仅要讲过程,更要讲原理。多让学生感到自然,没有强

7、加于他,尽可能(当然不是全部)使学生觉得,教师能想得到的,我也能想得到,使学生真正理解。3、突出“思想方法”少套“题型”。“思想”和“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如果能灵活地使用它们解题,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最高境界。“题型”不等同于“思想”和“方法”,它是针对某一问题的固定“套路”・比如,在解题教学时,只告诉学生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却不与学生讨沦其屮的原因,则变成了“题型”教学•因为教会这种解法,学生用它却只能解决这一个问题.反之,在解题教学中,如果每做一步都能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什么这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