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组实验.doc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doc

ID:56636339

大小:16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7-01

上传者:wdggjmm8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doc_第1页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doc_第2页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doc_第3页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doc_第4页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实验目的: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温水、冷水实验步骤:(1)根据生活经验估计被测液体,根据估计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并观察其分度值。(2)要将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即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3)待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开始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4)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并带上单位。实验记录:水次数12热水温水冷水水的沸腾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和探究水的沸腾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水、秒表、温度计实验步骤:(1)按照课本P21图1-16由下到上的顺序组装仪器(2)点燃酒精灯观察温度计实数的变化,当水温接近8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4分钟为止。(3)将测温时间、测得的温度值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4. .)在图中做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从曲线中能得到什么结论。实验记录: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温度/℃时间/min808590100记录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实验结论:(1)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水在沸腾时,液体大量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水蒸气。(注:沸腾是在液体的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的高低与大气压强有关)物体的长度的测量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实验器材:被测物体(正方体、长方体,铅笔,书等)、刻度尺实验步骤:(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紧靠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并带上单位。. .物理量物理量物体正方体长方体长(cm)宽(cm)高(cm)实验记录:测物体质量实验目的:学习使用托盘天测物体的质量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镊子、砝码、被测物体(固体和液体)实验步骤:固体(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2)把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带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3)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4)把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就得到物体的质量,要写明单位。(5)将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中,不允许直接用手拿砝码。固体铜块铁块铝块质量(kg). .(注:粉末状固体颗粒要在托盘两边各放一质量大小相同的纸)液体(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2)把空烧杯轻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3)将水倒入烧杯重复步骤(2),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4)将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中,不允许直接用手拿砝码。实验记录:液体空烧杯烧杯和水水质量(kg)测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探究密度时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铜块、铁块、铝块、烧杯,浓盐水、砝码、镊子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2)测定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并记录在表格中。. .(3)再取三个体积不同的铝块,重复步骤(2),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名称质量(m/g)体积铁块铝块铜块实验记录:物体物理量m/gV/cmm/v(g/cm)铝块1铝块2铝块3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通常是个常量;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测硬币的密度(1)需要用天平测出10枚硬币的质量m;(2)把水倒入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再把10枚硬币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水和硬币的总体积V2;求10枚硬币的体积V=V2-V1;(3)计算出硬币的密度。实验记录:物理量M硬币/g水的体积V1/cm3放入硬币后水的体积V2/cm3硬币的体积V石=(V2-V1)/cm3硬币的密度ρ/(gcm-3). .数据测食盐水的密度方案A方案B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杯2.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杯+盐水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4.ρ=(m杯+水-m杯)/V 1.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杯+盐水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人量简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总质量m杯+剩盐水 4.ρ=(m杯+盐水-m杯+剩盐水)/V实验步骤:选择B方案的步骤进行,因为方案A所测量液体的体积小于真实值,所得结果偏大。物理量m杯+盐水/gm杯+剩盐水/g倒出去的盐水的体积V/cm3m杯+剩盐水 /g倒出去盐水的质量m/g盐水的密度ρ/(gcm-3). .数据实验记录: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目的: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停表、卷尺、小红旗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测量正常行走时的平均速度(1)在操场上,测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2)选出三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处。(3)选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表示计时开始。(4)选手以正常的速度步行30m的路程。(5)将每次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实验记录:S/mt/mV/(m/s)102030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蜡烛、平板玻璃、支架、刻度尺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铺一大白纸,在纸的中央处画一直线,在直线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只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4)在纸上记下这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于表中。(5)移动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按步骤重做实验,也将测量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中。物体的位置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与物大小比较ABC实验结论:(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相等;(3)物距等于像距;(4)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光屏、火柴实验步骤:(1)将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2)点燃蜡烛,将蜡烛的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整在与光具座平行的一条直线上。(3)将蜡烛移距离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找到清晰地像,还要观察像的正到、大小关系,并记录物距、像距的大小。(4)再将蜡烛移到距离透镜20cm、15cm、10cm、5cm处重复(3)。(5)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像的正倒像的虚实像与物在平面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成像的条件成像性质应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u>2f倒立缩小实像f2f投影仪U=f不成像0u放大镜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1)根据生活经验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选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并看清分度值;. .(2)将质量为100g的钩码挂于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读出此时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3)再将质量为200g、300g、400g的钩码挂于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重复步骤(2);(4)将所得的数据画在下图的坐标系中。实验记录:质量(kg)重力(N)重力/质量(N/kg)0.10.20.30.4m/kgOG/N图23-2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实验结论: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更它的质量成正比。.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器材:木块、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钩码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1)分别测出木块在长木板、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2、在木块上另加砝码后,再测出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3、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再测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并将结果记入表格。实验记录:次数压力大小接触面摩擦力大小(N)1木块重木板2木块重毛巾3木块加砝码重木板4木块重(侧放)木板实验结论:1、分析比较实验1、2可得: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2、分析比较实验1、3可得: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分析比较实验1、4. .可得: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4、归纳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液体部的压强规律实验目的:液体部的压强规律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水、盐水、塑料圆筒实验步骤:(1)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人水中5cm深处,记录玻璃管两侧的高度差;(2)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重新记录玻璃管两侧的高度差;(3)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分别为10cm、15cm,重复步骤(1)、(2)。(4)将烧杯里的水换成浓食盐水,重复以上实验。实验记录:探头在液面下的深度/cm探头方位玻璃管两侧液面高度差/cm水浓食盐水5上下左右10上下左右15上下左右实验结论:. .(1)液体部各处存在压强;(2)在液体部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液体的压强相等,与探头的方位无关;(3)液体部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液体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液体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目的: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圆柱体、水、烧杯、细线、盐水,小钢桶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和小钢桶在空气中重力;(2)将圆柱体1/3浸入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和重力,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3)将圆柱体2/3、全部分别浸入溢水杯重复步骤(2);实验记录:次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弹簧测力计的实数溢出水的体积溢出水的重力浮力的大小1水空气中21/332/34全部2cm5全部4cm6盐水全部2cm实验结论:(1)由2、3、4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由4、5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3)由4、6可知浮力的大小与密度有关;(4)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走进物理世界1.新奇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物理学的探究历程:-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经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和设计实验,进行试验,通过观察、推理等途径来验证猜想和假设,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3.怎样学好物理⑴观察是研究问题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观察和发现自然界中、生活中以及实验中各种物理现象,注意这些现象的产生及引起变化的条件,思考它们的变化的原因。⑵实验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因此在实验时要正确的操作和使用物理实验仪器,认真观察,实事地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找出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学好物理知识。⑶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⑷理论要联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