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高频考点之《学记》和《论语》.docx

教育学高频考点之《学记》和《论语》.docx

ID:59044186

大小:15.0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0-29

教育学高频考点之《学记》和《论语》.docx_第1页
教育学高频考点之《学记》和《论语》.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高频考点之《学记》和《论语》.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必考考点之《学记》和《论语》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的试卷上,总是会有一些频繁出现的面孔,他们是考试常考考点。今天勤路为大家整理出来两个必考的也是大家易混的考点——《学记》和《论语》。帮助大家更牢固的掌握和更清晰的分辨二者。一、《学记》和《论语》出现的背景相似,都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当时的中华大地文化繁荣,百家争鸣。二、《学记》和《论语》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对后世的启迪深远,甚至影响到我们当下的教育教学理念。三、但具体来看,二者又具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一)《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

2、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对

3、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二)《学记》经典语录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课外活动"师严然后道尊"尊师重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循序渐进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长善救失"发扬长处,弥补不足"教学相长"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二者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论语》经典语录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有教无类"教育公平,教育机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

4、发式教学"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因材施教"重视个别差异"学而时习之"巩固的重要性"温故而知新"顺向正迁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四、真题练习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2、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

5、.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4、“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性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A、中庸B、大学C、论语D、学记7、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8、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9、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6、部教育专著是(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10、"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是哪种迁移()A、顺向负迁移B、顺向正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题目难不难,不难,不难的基础是你要真正的掌握这两个大的考点哦,他们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知识,甚至应该成为我们必须了解的常识!答案:1、B2、D3、C4、D5、D6、D7、A8、D9、D10、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