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适量布置家庭作业

如何科学适量布置家庭作业

ID:6136304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04

如何科学适量布置家庭作业_第1页
如何科学适量布置家庭作业_第2页
如何科学适量布置家庭作业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科学适量布置家庭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科学适量布置家庭作业泾源城关一小禹月香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老师可以透过家庭作业反馈教情、学情,对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放性的、具有创造性的作业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科学合理地布置和对待家庭作业对巩固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布置家庭作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作业要适量。作业多,不一定就有效。相反作业过量了,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久而久之会使那些不堪负重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布置家庭作

2、业应从科学的角度,根据不同学生年龄特征及教学内容适当布置。二、作业布置要精。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和课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对作业题进行认真筛选,挑选那些典型性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争使学生的作业能够“少而精,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能够乐学。三、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分层布置。由于家庭背景,自身因素,及受文化环境的影响不同,造成了人的个体差异,所以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

3、不同的发展。”为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尤其要照顾那些掉队的学困生,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四、布置作业要有趣味性,要在“新”字上做文章。学习和吃饭有类似的地方,老吃一种饭就吃腻了,学生老做一个模式的作业也就厌烦了。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给学生的作业变个花样也很有必要。如:在教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1.做一做:用萝卜、土豆、或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3.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哪些特

4、征,它们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前,我让学生给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的六个面都涂上颜色;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之前,我让学生回家上网查资料:1.看谁在网上查阅到的关于“分数是怎样产生的?”资料最多。2.看谁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出四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布置这样的作业同学们的兴趣可浓了,课前同学们早早把自己完成了的作业放在桌前准备展示。五、布置作业时,各学科任课教师要相互沟通、配合、协调。如果只是某一学科的作业量小了,而其他学科的作业量依然如故,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各学科布置多少作业,合起来每天应该布置多少,这些作业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5、,教师们事先都应该有一个测算和建立在测算基础上的总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六、数学作业内容要体现出综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多,数学作为基本工具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现代课程理念强调不应把各门学科完全割裂开来,而是讲究各门学科之间的综合。这些学科之间是息息相通的,所以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寻找各门学科的契合点,学会融会贯通,培养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每个单元结束,我布置学生写数学日记,要求日记中写出“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共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讲了什么知识点

6、?自己在本单元中哪些方面学得好,哪些方面学得不,为什么?”这不但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七、对家庭作业要体现出科学性。对于作业设计和批改,我们教师要认真对待,力求科学、客观、有效,严禁以罚做作业来变相体罚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作业批改,作业批改以鼓励为主,如对质量高的作业给300分、500分,“很棒”,“很好”“你进步了”等批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作业批改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订正后的复批,要注重通过作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只有教师科学、合理、精心的设计家庭作业,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

7、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充分地张扬个性,挖掘其思维潜力,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才能像爱因斯坦老人所说的那样:“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