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对中国古代小说名士形象的突破与发展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对中国古代小说名士形象的突破与发展

ID:9147806

大小: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9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对中国古代小说名士形象的突破与发展_第1页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对中国古代小说名士形象的突破与发展_第2页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对中国古代小说名士形象的突破与发展_第3页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对中国古代小说名士形象的突破与发展_第4页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对中国古代小说名士形象的突破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对中国古代小说名士形象的突破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对中国古代小说名士形象的突破与发展[]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幵辟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宄与影响研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突破与发展。郁达夫小说不仅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中名士形象的某些精神因素。而且以现代性精神对其予以新的审视、改造,并将之融入极具现代性知识分子特征的零余者形象中,使之在郁达夫小说中具存新的风貌与神采。,供学习和研宄使用,己[关键词]郁达夫小说;中国古代小说;零余者;名士;现代性;知识分子虽然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名士”右着很深的渊源,但

2、是因为生存处境的世界化与现代化,不得不卷入现代的世界性格局之中在民族、阶级、个人等之间所发生的现世生存斗争轨道上感受其生存状态与人生变迁,也因为佐藤春夫、屠格涅夫、卢梭等外国作家的近现代小说的影响,他们不可能再重复名士的思想、追求与人生道路,其思想情感与人生追求巾此突破中国古代文化的限制而具有新的现代性特征,其现代性特征集中表现为现代“知识分子”思想与品格的形成。“知识分子”作力一个现代性概念,具存如下四点特征:一,在思想观念与价值追求上,知识分子扬弃了君父至上的人伦观念,代之以个人为本位的人道主义,二,在人格类型上,知识分子摆脱了巾“圣人”之“弟子”与“君王”之“臣民”的双重身份带来的依

3、附型人格,代之以由“自由”的思想者、国家“公民”的现代社会身份而来的自由型人格;三,在社会角色上,“名士”凭借言、行合一的双重方式进入官僚系统来达成其修齐治平的人生目标与社会理想,不仅是现实社会行为的实践者,也是其批评者,现代知识分子则既拒绝了政治、经济圈的诱惑,放弃了社会实践者的角色,又放弃了代“君父”立言的代言者角色,而选择丫独立于现存政治权力、商业利益圈的自由、公正的社会言论者角色;四,在生存方式与生存心态上,“名士”等传统读书人选择了以出、入世相兼的生存方式,形成了进退裕如的生存心态;现代知识分子则以入世为主,在个体与社会的动态关系中寻找平衡点,追求个体自由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其

4、心态的积极与否都是其在世生存状态的反应。如果以上述标准来衡量,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显然匕经具备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特征。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从其足迹的世界性范围与否来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留学生身份的现代知识分子,分布在《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胃病》《空虚》等留学生小说,以及《茑萝行》《血泪》《茫茫夜》《秋柳》《离散之前》《十三夜》《杨梅烧酒》《瓢儿和尚》等书写留学生归国生涯的现世生存小说中;另一类是不具有留学背景的现代知识分子,分布在《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微雪的早晨》《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描写国内漂泊的现代游子小说中。上述两类小说中的“零余者

5、”固然生存空间有别,然而无不具备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特征。第一类“零余者”曾经留学异国,其身份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作家、画家、编辑等,无不居于执政集闭之外,其言论也无不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现代特征。“零余者”,在《离散之前》中是报刊编辑,在IX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是自由撰稿人,在《茑萝行》《茫茫夜》《秋柳》等中则是教师。在《南迁》的演讲场景中,伊人不是将自己视为“君父”的代言者,也不是把自己打扮成“礼教”的化身,而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同情弱势群体的遭遇,抨击社会的贫富不公,自由、公正地发表个人意见。在《离散之前》中,“零余者”们以焚毁杂志来表达对社会恶势力的不满与抗议,同样呈现出社会文化

6、之现代批评者的精神特征。更重要的是,这些“零余者”都曾经在日本这个己经走上现代化轨道的现代民族国家学习、生活过,亲身体验过异域的现代生活,具有深刻的现代生存体验,形成了以个体自由为本位的价值观念,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建立与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理想。《沉沦》中的“他”尽管生活在充满民族歧视的口本,却不仅没有否定其追求个人自由的价值观念,而且依此为据来追求灵肉二重一致的现代爱情,追求灵与肉二重一致的现代人格。《空虚》中的“质夫”虽说是个人的爱情与职业双双落空,冀望国家复兴的梦想也遥遥无期,触目之处无不令人失望,但是作者对此双重“空虚”的反复书写并非为了弃今复古,而是对个人自由与现代民族国

7、家理想的呼唤与悲歌。《茑萝行》为包办婚姻苦闷不己,为深受传统礼教思想毒害的妻子伤心,更为知识分子的进退失据的生存悲剧向社会发出强烈的抗议。《十三夜》以日本殖民与大陆混战为背景给主人公的不懈追索画上暗淡的轮廓与色调,在理想破碎而死去的悲凉书写中抗诉了黑暗的现实,传达出为了自由,永不停息地追求爱与美的理想的人生信念,张扬了个体自由的现代理念。第二类“零余者”虽说不曾到国外游历或学习过,然而因为身处中外社会文化碰撞与交融而走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