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郁达夫笔下“零余者”形象分析

鲁迅与郁达夫笔下“零余者”形象分析

ID:31905656

大小:5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26

鲁迅与郁达夫笔下“零余者”形象分析_第1页
鲁迅与郁达夫笔下“零余者”形象分析_第2页
鲁迅与郁达夫笔下“零余者”形象分析_第3页
鲁迅与郁达夫笔下“零余者”形象分析_第4页
鲁迅与郁达夫笔下“零余者”形象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迅与郁达夫笔下“零余者”形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鲁迅与郁达夫笔下“零余者”形象分析“零余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称,是一代孤独苦闷的知识分子的代名词,他们孤独、彷徨、沉沦,经历了从忧伤走向病态,从自怜转为自虑的心路历程,最终陷入了痛苦而绝望的深渊。鲁迅和郁达夫分别塑造的“孤独者”和“沉沦者”就是“零余者”的典型形象。本文通过对鲁迅与郁达夫笔下“孤独者”和“沉沦者”的比较来解读中国式的“零余者”形象。一、“零余者”的简介(一)“零余者”“多余人”是最早在俄国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他们属于接受了新的思想,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的品格和气质远远高于

2、周围其他贵族子弟,因为在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中看不到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愤世嫉俗,对腐朽的黑暗社会深恶痛绝,同时又非常的脆弱,他们的生活态度往往是消极的逃避。而“零余者”是“多余人”的同义词,即俄文汉译,只有郁达夫这样译。“零余者”作为一个外译词,它极具生命力,几乎成为约定俗成的中国式的“多余人”的专有名称,载入中国文学史册。中国的“零余者”处在民族觉醒的特殊地位,他们面对的是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每一种压力都让他们无法摆脱,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歧视的弱者,他们的身上

3、具有不无悲哀的声调及宿命的色彩。“‘零余者’可理解为:一个觉醒了的充满自我的知识分子却被社会所疏离的失落感,爱而不得只是“零余”的一个具体而微,恒长尖锐的表现方式罢了,所以,生而无为,生而自哀,生而不能为自己的精神找到理想的家园,才是他们苦闷的原因所在”。①郁达夫与“零余者”有着名副其实的不解之缘,他对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三读不厌,第一个把它译为《零余者的日记》,不只透出译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更多的还是这位中国夫子对屠格涅夫其书其人一见钟情,一拍即合,找到了“知音”和宣泄自我感情的“替身”,不必讳言,郁达夫本人就是

4、个“零余者”。然而,有些常到魏连殳家做客的朋友,“大抵是读过《沉沦》的罢,时常自命为‘不幸的青年’或者‘零余者’...,螃蟹一般懒散而骄傲地堆在大椅子上,一面唉声叹气,一面皱着眉吸烟”,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鲁迅笔下的魏连殳这个“孤独者”招徕了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宾客,其实,他们都是那个历史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觉醒的“呐喊者”和“彷徨者”。鲁迅也更是一个典型的孤独者,他说魏连殳“其实,那是在写我自己”,不言而喻他自己也有“零余者”形象的一些性格。(二)鲁迅与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鲁迅深知,知识分子在历史运转的关键

5、时刻必然是有历史使命的,即由历史所指示,凡是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但是当改革真正来到时,知识分子所处的位置是他们所期望的吗?鲁迅深刻的否定了这种设想,认为沉重的失望乃至绝望才是必然的。所以吕纬甫,魏连殳,涓生,子君,孔乙己都是向旧社会妥协或报复的失败者。这些新旧交替时期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先天弱质——脆弱的斗争意志与迷惘的生活目标,决定了他们的悲剧命运更为惨痛。底力的不足使他们的奋斗几乎不能有其他方法的选择,除了采取戕贼自我素质的方法进行所谓的斗争或者退回原地向旧社会妥协。在他们自暴自弃玩弄人生或者

6、向旧社会妥协的生活中,我们清晰的看到了他们的灵魂如经受着火刑般的灼痛,最终还是失败,被社会的浊流冲到幽暗的死角,挣扎致死。他们是鲁迅笔下富有一定时代气息的知识分子,是忧郁了的化身,他们的心态总离不开彷徨之感,即使他们的灵魂做出怎样的冒险,他们自身对社会做出怎样的投入,他们依然只是孤军奋战,无人响应,不论反对和赞成。吕纬甫,魏连殳等这些知识分子身上的气味就是鲁迅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和他们一样鲁迅也是一个孤独的彷徨者,所以他懂得这些知识分子尴尬的社会地位和孤独悲哀的心态,他的笔锋在触及他们的时候也留有一缕温情,形成了典型

7、的“孤独者”,于是我们终于明白鲁迅在刻画别人的同时在描绘自己,所以我们看到的他笔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鲁迅自己在彷徨与孤独中挣扎的产物。郁达夫在他的文章《忏余独白》里讲,他的主人公“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同初丧了失主的少妇一般,毫无气力,毫无勇毅,哀哀切切”潦倒呀,悲哀呀,而且是一种说不出的悲哀,这种形象“沉沦者”的形象在郁达夫的作品里俯拾皆是,他们或孤身留学海外,备尝离别思乡之痛,或学成回国后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在经济上受压迫,政治上不得志,生活上遭遇不幸,令人不得不一洒同情之泪。而他们给人的第一印象

8、便是孤独。在他的全部50篇左右的小说中,“自叙小说”就有近40篇,这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这些“自叙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又大都相似,都是忧郁感伤的知识分子。文学史家杨义曾对这些形象作过精当的描述:“...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有一种一以贯之的气质,就是孤独、内省、敏感、自卑,愤世嫉俗而又负载着不堪忍受的感伤。这个自我形象是富有正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