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后补习班辅导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讲学案 苏科版.doc

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后补习班辅导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讲学案 苏科版.doc

ID:56628908

大小:22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30

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后补习班辅导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讲学案 苏科版.doc_第1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后补习班辅导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讲学案 苏科版.doc_第2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后补习班辅导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讲学案 苏科版.doc_第3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后补习班辅导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讲学案 苏科版.doc_第4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后补习班辅导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讲学案 苏科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后补习班辅导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讲学案 苏科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2.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二.重点、难点: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是本部分的重点;而灵活的应用性质解决问题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是难点.三.知识要点:1.三角形的中位线:(1)概念: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如图,DE是△ABC的中位

2、线,则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DE是△ABC的中位线∵DE∥BC,(3)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的区别.2.梯形的中位线:(1)概念: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2)性质: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如图,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且AD∥BC,则EF与AD、BC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呢?∵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AD∥BC,3.数学思想方法:(1)旋转变换思想:从三角形、梯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究中可以得出利用旋转(特别是中心对称)可以把问题转化成以

3、前的知识解决;(2)化归思想:梯形的中位线性质研究是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解决问题,这是化归思想的具体体现.【典型例题】例1.(1)如果△ABC的3条中位线分别为3cm、4cm、5cm,那么△ABC的周长为cm,△ABC是三角形.(2)梯形的一底长6cm,中位线长10cm,求另一底的长.(3)设梯形中位线长为l,高为h,则梯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S=.解:(1)24cm,直角三角形.理由: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及勾股定理.(2)14cm,理由:根据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到.(3)S=lh,理由:由梯形的中位

4、线的性质得到:,所以S=lh,这是梯形面积公式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例2.如图,已知△ABC中,D为AB上一点,且AD=AC,AE⊥CD,垂足为E.F是BC的中点.已知BD=6cm.求EF的长.分析:要求EF的长,只要找出EF与已知线段BD的数量关系,因为F是BC的中点,可以想到EF可能为△CBD的中位线.为此,只要证明E为CD的中点即可.解:在△ACD中,∵AD=AC,AE⊥CD,∴AE为△ACD的中线(三线合一),即E为CD的中点.又∵F是BC的中点,∴EF为△BCD的中位线,∴(cm)(三角形的中位

5、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它的一半)例3.如图,已知:在△ABC中,∠ACB=900,D、E、F分别为AC、AB、BC的中点,CE与DF相等吗?试说明理由.分析:由于DF与CE是四边形CDEF的两条对角线.故要证CE=DF,只要证明四边形CDEF为矩形.现已知∠DCF=90°.只要再证四边形CDEF为平行四边形.解:∵D、E分别为AC、AB的中点,∴DE∥BC.同理,EF∥AC,∴四边形CDEF为平行四边形.又∵∠DCF=90°,∴四边形CDEF为矩形,∴CE=DF例4.梯形ABCD中,AD∥BC,且BC>

6、AD,∠B+∠C=90°,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试说明:解:过点E分别作EM∥AB,EN∥DC,交BC于M、N,则四边形ABME为平行四边形,∴AE=BM.同理,DE=CN,∴MN=BC-(BM+CN)=BC-AD.又∵∠B+∠C=90°,∴∠EMN+∠ENM=90°,∴∠MEN=90°而F、E为AD、BC的中点,BM=AE=DE=CN.∴F为MN中点,∴评注:问题的解决就是利用化归思想把条件利用平行进行转移,并集中在三角形中解决问题.例5.如图1,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

7、AB=AD+BC.(1)当P为AB中点时,试说明:PC⊥PD;(2)当P为AB上动点,是否存在异于AB中点的一点,使PC⊥PD?若存在,请找出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要证明PC⊥PD,只要证明∠1+∠2=90°,为此,可以取DC的中点H.解:(1)如图1,取DC中点H,连结PH,则即PH=DH=CH,∴∠1=∠3,∠2=∠4,∴∠1+∠2=∠3+∠4.而∠1+∠2+∠3+∠4=180°∴∠3+∠4=90°∴PC⊥PD.(2)如图2,在AB上取一点P′,使P′A=AD,由于AB=AD+BC,且AD<

8、BC,故P′不为AB中点.且BP′=BC,∴∠1=∠2,∠3=∠4,又∵∠1+∠2+∠A+∠3+∠4+∠B=360°,且∠A+∠B=180°∴∠1+∠2+∠3+∠4=180°,∴2∠2+2∠3=180°,即∠2+∠3=90°∴∠DP′C=90°,∴DP′⊥CP′.因此,存在这样的异于AB中点的点P,使PC⊥PD.例6.如图,是一个木梯子,DA1=A1A2=A2A3=A3A,CB1=B1B2=B2B3=B3B.如果最上端的横木CD长为a,最下端的横木AB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