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3古代中国和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课改区)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3古代中国和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课改区)

ID:10139389

大小:204.2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3古代中国和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课改区)_第1页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3古代中国和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课改区)_第2页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3古代中国和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课改区)_第3页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3古代中国和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课改区)_第4页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3古代中国和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课改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3古代中国和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课改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13古代中国和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一、选择题1.(·福建文综.T13)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表2平假名あいうえおかきくけこ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命题立意】本题以日文平假名的字体入手,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特征。日文平假名多于10世纪前后由汉字草书演化而来,这也成为本题命制的知识关联与依托,体现了新课程试题注重中外文化联系的一面。2.(·北京文综.T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

2、《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规范解答】选D。根据题干“唐代”的时间限制,先排除属于西晋行书代表的A项。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B、C项都属于唐朝正楷的代表,只有D项与唐朝草书的代表吻合,故选D。【命题立意】此题以元代的绘画《富春山居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难度不大。【规范解答】选C。A项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B项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D项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C项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3.(·安徽文综.T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

3、,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命题立意】本题以文学作品为切入点,体现能力立意,主要考查文学作品与历史科学之间的关系即文学作品对历史价值的可信度。【规范解答】选B。A项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项材料不充分,三国时饮茶之风盛行;D项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的依据,其可信度小。4.(·海南单科.T8)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

4、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图1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文人画理解。【规范解答】选A。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以此分析A、B、C、D四个选项可知,正确选项为A项。5.(·广东文综.T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联系史实的能力。【规范

5、解答】选D。“双百方针”的内涵是,文学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科学研究领域百家争鸣。只有D符合这一精神。6.(·广东文综.T2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A.雪莱B.毕加索C.贝多芬D.巴尔扎克【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与知识迁移能力。【规范解答】选B。现代派大胆运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致力于探索形式技巧。雪莱是浪漫主义代表,贝多芬是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代表,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代表。只有毕加索是现代派的代表。二、非选择题7.(·广东文综.T38)(28分)在历

6、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6分)(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8分)(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50年代中国工人地位大幅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9分)(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命题立意】本题通过中国

7、历史上社会群体的兴衰来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规范解答】宋代由于商业的繁荣,使市民阶层扩大,同时也使宋词得到了发展。由于日本在19世纪进行了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中国留学生于是纷纷去日本留学。中国工人阶级能够登上历史舞台,关键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0年代由于我国注重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地位大幅提高。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农民工”群体迅速扩大。【参考答案】(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是由于宋代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