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式精品医学ppt课件

医学模式精品医学ppt课件

ID:10192877

大小:2.71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8-06-12

上传者:^_^
医学模式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医学模式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医学模式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医学模式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医学模式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模式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二章医学模式 主要内容医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医学模式的演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背景及内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1、模式(model)——是指在某一领域中科学地指导人们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概念、假设和法则,可以是数字、公式、定义,也可以是抽象的关系、思维的方式等。其实质是前人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简单地说,模式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规律,它是解决问题的经验的总结。各个学科和行业均有自己的模式,但任何模式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第一节医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2、医学模式(medicalmodel)——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称之为医学观。医学模式是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医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医学发展应该抓住哪些根本问题、医学实践操作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等方面做出的高度理论概括。——其核心是医学观=疾病观+健康观 医学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反映该时期医学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医学模式不同的医学模式会对医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不同的思路,指导它们的主攻方向,指导探索病因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指导着卫生管理、卫生发展战略研究、卫生与社会关系的研究等方面的发展。 二、医学模式的特点1.经验总结:是人类在保护健康和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2.动态地变化发展:随医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学等发展密切相关。3.螺旋式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曲折与反复不断进步的过程。 4.社会性: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5.普遍性:任何人都受其影响(健康观、疾病观等)6.广泛性:影响无所不在7.稳定性:稳定与发展并存 第二节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生态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整体(系统)医学时代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神可以控制人的灵魂,也能控制肉体、健康、疾病、新生命的诞生和死亡。认为人的健康与生命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与灾祸是天谴神罚。medical原指咒术和魔术——古老而落后,但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 ——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应用自然现象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来认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思维方式——朴素、辨证、整体的医学观念。二、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比如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古代中国医学的阴阳和“五行”学说 中国的阴阳五行学病理学说建立 致病的外因:失调的原因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西方世界希波克拉底:<空气、水、地域>探讨环境、天气、水、风向等与健康的关系 Naturalisticphilosophicalmedicalmodel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贡献:致病因素--内因:饮食和锻炼方面存在问题外因:环境因素:气候的变化,风、水、季节等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研究--推进的医学的发展,否认疾病的产生是超自然力量导致的。以机械的眼光看待疾病的因果关系为现代医学的疾病因果理论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将纯粹的哲学与对疾病的观察结合起来标志着西医与希腊自然哲学的结合疾病的发病机理--不再是神秘的、无法解释的超自然力量希波克拉底之前:疾病是由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导致希波克拉底及其创立的学说将西医与原始的神秘主义分割开来标志理性病理生理学的真正开端 西方疾病学说:自然界万物之源:水、火、土、气对应冷、热、干、湿人体内的:粘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相对应健康、疾病、性格与四体液的数量、比例变化有关引起体液失衡的原因有先天、环境以及营养失调等 四体液学说:粘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疾病的本质是:体液之间的失衡状态 15世纪初,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而产生。——杰出代表是英国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培根《新工具》、《论科学的价值及改进》——拉美特利:发表了他的名著《人是机器》——笛卡尔:提出宇宙是一大机械,人体也是一种精密的机械的设想,这对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动物是机器》三、机械论医学模式 以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批驳了唯心主义的生命观和医学观,并把医学带入实验医学时代,对医学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其局限性明显,它简单地把人比作机器,忽视了生命极其复杂的一面,也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物特性。 进入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有了重大的进步。——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一系列重大发现,细菌学、免疫学的发展、麻醉法和消毒法的发明等奠定了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1882年发现了结核杆菌四、生物医学模式 认为每种疾病都必然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物理的特定原因,都应该能够找到治疗的手段。 生物医学模式下--生命科学的大发展细菌学理论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外科学三大难题被攻破外科手术三大难题:疼痛感染失血 生物医学模式的贡献和缺陷奠定了试验研究的基础推动了特异性诊断及疗法的发展指导了医疗卫生实践,有效地控制了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天花、鼠疫、霍乱等疾病的消灭和控制人类健康水平得以有效保障杀茵灭虫、预防接种和抗生素缺陷:——忽视集体生命的复杂性以及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巴斯德:细菌理论巴斯德:疾病是由漂浮在空气中的病源微生物引起的1870’s,巴斯德证明了细菌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而不是结果1880’s科赫:提出特异致病因子的病因理论认为每一个疾病总是由特异的病源微生物所引起的 魏尔啸:德国病理学家分子病理学之父疾病可以在更微观的分子水平上呈现出来疾病是由于异常的细胞造成的 每十万人调查死亡率18501950(年)1900化学疗法发现结核病20004000 生物医学模式有两个主要的观点:1.二元论:躯体和精神存在着精密的分工,疾病具有微观生物学基础。医学应研究如何通过精密的技术测量细胞生物化学的变化,来解释病人的症状与体征,干预这些变化来恢复健康。2.还原论:疾病具有微观的物理和化学基础,将人体分解为器官、细胞、分子,疾病的治疗最终都归结于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治疗。 宿主环境病原体生态医学模式平衡?五、生态医学模式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现代医学模式由恩格尔(Engel)提出,又称恩格尔模式六、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第三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背景及内容一、产生背景(一)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变化人类疾病的构成由以急性传染病为主,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对付疾病的三大法宝预防接种社会医学杀菌灭虫行为医学抗菌药物环境医学 表2-32000年我国部分城市、农村前10位主要疾病死亡专率注:城市包括北京等36个市全市或部分市区资料,农村包括北京等90个县资料。*新生儿病死亡专率系以每十万出生人数为分母计算的。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年鉴2001年P.484-485 图1951年—1983年上海市区居民传染病与心血病、恶性肿瘤与慢性病死亡率变化趋势脑-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急、慢性传染病5004003002001005001951196119711981(年)死亡率(1百万) 图1900年—1970年美国传染病和慢性病死亡率的变化慢性病传染病100080060040020001900191019201970(年)死亡率(110万)1930194019501960 (二)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1.健康的概念是一个动态过程2.希望得到生理、心理服务;在机构内、院外的服务;医疗技术,社会、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3.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医疗、保健和健康服务。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 (三)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弥和裂痕——流行病学、医学和公共卫生》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揭示宏观活动的基础,信息学、心理学等的综合运用促进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考虑思路的发展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 认识层次的深化结构——细、微观器官→细胞→分子→量子功能——综合、整体人们逐渐认识到疾病的发生不仅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还与社会变革、经济增长、饮食起居等变化有关。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好状态。(四)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 健康环境因素社会成熟老化遗传生物遗传综合内因治疗卫生服务康复自然预防消费形式生活危害因素行为生活方式职业危险因素心理 四大因素与八种主要死因的关系(中国)(一岁以上男女合计)死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保健服务人类生物学心脏病47.618.15.728.6脑血管病43.214.86.036.1恶性肿瘤45.27.02.645.2意外死亡18.867.610.33.4呼吸系病39.117.213.330.5消化系病23.819.528.428.4传染病15.918.956.58.8其他8.719.618.952.9合计37.319.710.932.1 四个主要因素对病伤死亡的作用(美国) 美国人摄入食品的改变(1963~1976年)物品改变量%各种腌制品减少26.5奶和奶油减少20.5牛油减少36.2蛋类减少13.2动物脂肪和油减少51.2植物脂肪和油增加63.9(美国农业部统计资料) 非心血管病心血管病脑卒中冠心病比一九八○年减少的百分比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0—20—30—40—5001968年至1982年美国心血管病和非心血管病年龄调整死亡率的百分比变化资料来源:TheNational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 (五)医学的进一步社会化医学社会化指医学成为一种社会事业,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国家、社会和群体承担起更多的卫生保健责任。卫生法规的颁布、行政措施、经济支持等促进社会健康的进一步发展 公共卫生法颁布(1848)公共卫生法助产士法母婴福利法国民保险法国民保险法国家保健服务法济贫法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岁死亡率家庭补助法(1875)(1902)(1911)(1918)(1927)(1946)(1946)(1945)(1948)(1959)(‰)1~2婴儿死亡率(‰)1601401201008060402001851187118911911193119511971年图英国婴儿死亡率和重大社会发展的关系婴儿死亡率1~2岁死亡率 (六)世界各国卫生保健的经验卫生实践卫生管理日本、芬兰、美国、德国、中国等国家的经验(WHO认为中国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故乡) 二、主要内容(一)现代医学模式的形式1.环境健康医学模式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们健康、精神和体质发育有着重要影响。2.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卫生服务和政策分析相结合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涵义1.揭示了医学观的动态性2.肯定了生物医学的价值如青霉素的发现、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有效控制了急性传染性疾病的高发病率3.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4.立体地探索了健康概念健康的新概念体现:整体健康观亚健康状态 5.系统阐述了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三)现代医学模式的贡献1.解放了医学思维模式,以综合思维方式处理问题2.扩大了医学研究的思路3.疾病预防提高到新的层次,(社会、心理预防的应用)4.医药卫生人才知识结构产生巨大变化5.中国医学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第四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一、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四个新的医学目的(医学发展的优先战略)1.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对疾病的治疗,对不治之症的照料4.避免早死,追求安祥死亡 二、对卫生服务的影响1.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2.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3.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4.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三、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医学教育改革三个方面:1.面向21世纪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进行改革2.医生必须是“五星级”: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决策者、信息传播者、社区领导者、卫生服务管理者3.医学教育本身必须进行改革:医学教育的评价标准:社会效益对于医学生培养:人文科学素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树立终生教育的观点 1.推动了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2.新的健康观促进了预防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3.建立“高危”的概念:高危环境高危因素高危人群4.建立三级预防策略: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四、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五、对临床医学的影响1.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病因的寻找不仅仅停留于生物医学角度和如何治疗,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综合预防?因此,医院、医生、护士都应该转变角色功能,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也应该转变模式 2.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①医学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提供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②病人有感情的需要③病人拥有相同的尊严和权利④病人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3.医学服务从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与社区的转变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4.医学服务模式从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的转变①病人教育②早期诊断③健康危险因素评价④人群健康筛查与群防群治 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昨天和今天的发展不应降低后代人的生存质量2.社会可持续发展使医学科学技术有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3.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疾病谱的改变4.医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高素质的生产力要素——劳动者5.个体保持健康,是自身、家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七、对健康观的影响人们对健康认识的飞跃过程:(一)健康即无病:这种思维模式不足表现为:1.不完整性2.易“扩大”健康3.过分简单化 (二)健康与疾病共存1.疾病与健康是共存的:病人本身也包含有健康成分,而健康人也同时含有疾病的因素。2.疾病与健康是在同一个体中的动态过程3.揭示了人体健康状态的相对性及健康与疾病的辩证关系 (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性的完好状态1.躯体健康2.精神健康1)心理健康: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2)情绪健康:愉快地工作、学习了解自己的情绪能够应付紧张形势3)道德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指人们进行社会参与时的完好状态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发挥人的行为与有关的社会、道德规范相一致能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并执行相关任务,发挥有效功能要想真正达到健康很难,但是健康新观念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只要我们有意识、用知识去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健康。我们还应该体会到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持之以恒,就靠近健康,否则就靠近疾病。 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