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

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

ID:10335576

大小:5.85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8-07-06

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_第1页
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_第2页
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_第3页
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_第4页
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桌次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姓名:朴志弦学号: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导师:郭锐二—四年五月版权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I匕京大学学位论文使授权二‘;::姓名:木卜志、炖、丨丨‘:研究方现柏箱指。掛巾:管理院系之题::御结枸对予位类别::学位批次本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愿意将木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

2、盘版)电子杂志社,,丨论全数据库、《中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父‘!表中国博:学、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以屮、网络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丨丨:驶令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使用和在互联网传播意按脚争受相关权益。作菩电活:作者;料老碑丨:同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上述电子出版事宜。教帅嵌:签字期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内容提要双及物结构是人类语言具有的普遍现象。双及物结构是一种句法结构,它涉及了三个论元,即施事、与事和受事。双及物结构在语义上涉及“受事在施事和与事之间的转移”,即在此结构中受事既可以向与事

3、方向转移,也可以向施事方向转移。我们借鉴构式语法理论,探讨本身不具有明显给予义或取得义的动词如何进入双及物结构。本文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比了汉语和韩语中多种双及物结构:首先归纳了汉韩双及物结构的外在形式,总结了此结构在汉韩两种语言中的各种格式。汉语中共有四种、“给”、“给和“给肥巧肥”。韩语中共有六种:“”、、、、和“”。然后,探讨了汉韩双及物结构的内在语义并对其进行分类,先分为两大类,即广义的给予义和广义的取得义,将这两大类再细分为六种给予义类和三种取得义类,总共归纳出九种语义类型,即给予、受益、粘附、称呼、放置、产生、取得、受损、外部领属结构。这

4、九种语义类型,汉语均有所见,而韩语仅见七种。最后,我们利用语义地图模型,根据形式相似性或突出的语义相似点来挑选相应的格式,进行了汉韩双及物结构对比,找出了此结构的各种格式在概念空间上的分布模式。并且,从结构格式、结构语义、动词与格式的配合这三个方面着手考察了汉韩双及物结构各种格式的共性和个性,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双及物结构汉韩对比概念空间语义地图ACOMPARATIVESTUDYOFDITRANSITIVECONSTRUCTIONINCHINESEANDKOREANParkJiHyun(mandarinChinesegrammar)D

5、irectedbyProfessorGuoRuiABSTRACTDitransitiveconstructionisuniversalinhumanlanguages.Asoneofsyntacticstructures,ditransitiveconstructionconsistsofthreearguments:theagent,dativeandpatient.Semantically,ditransitiveconstructionmeans6tthetransferofthepatientbetweentheagentanddative”;

6、;;目录麟研宄目的和意义相关研宄综述汉语双及物结构的相关研宄综述韩语双及物结构的相关研究综述研宄内容与方法双及物结构的界定双及物结构双及物结构的组成成分双及物结构的三个论元双及物结构的构式义和动词小结汉韩双及物结构的相关格式及语义类型汉语双及物结构格式汉)〔汉)给〗汉)给汉):给小结韩语双及物结构格式韩:韩):韩):韩):韩:韩):小结汉韩双及物结构语义类型3.3.1广义的给予义结构广义的取得义结构小结汉韩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地图语义地图模型汉韩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地图对比小结辦参考文献顏1序论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些物体在一方和另一方之间

7、的转移的情况。在语言上,这种转移事件可以通过“双及物结构(”来实现,这一实现过程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因此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人们在语言表达上普遍具有的共同特征,也有助于发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的个性。双及物结构所指的转移事件通常包含三个参与者,即动作发出者“施事(”、转移的目标“与事(”和被转移的对象“受事(”,而且其转移过程主要由动词来描写。为了表达双及物结构所涉及的“转移”事件,特定语言或方言使用一种或多种语法形式。那么,从语法形式上看,不同语言或方言中双及物结构的各种格式会不会存在对应关系?它们在功能或语义上会不会也存在着对应关

8、系?构成不同语言或方言双及物结构的各个论元或动词等因素是否有相同或不同之处?此外,不同语言或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