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与动态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动态竞争优势

ID:10463575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上传者:U-3679
比较优势与动态竞争优势_第1页
比较优势与动态竞争优势_第2页
比较优势与动态竞争优势_第3页
比较优势与动态竞争优势_第4页
比较优势与动态竞争优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优势与动态竞争优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比较优势与动态竞争优势n企韭采天地?理论顿/2007/6比笈优努与劲签竞刘魏文摘要: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种"静态的比较优势"理论.要动态地,历史地看待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后发展地区要学会利用本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其它有利因素,形成新的比较竞争优势,最终形成动态竞争优势.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国际分工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一1027/F(2007}6—012—02作者:湖南岳阳市委党校经济学讲师;湖南,岳阳,414000一,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陷阱"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再到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后又经萨谬尔森等人的完善,成为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形式.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在于:各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入国际分工和发展对外贸易.具体而言,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相反,发展中国家应集中生产和出口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遵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国家和区域间的分工和贸易,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也成为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农业有优势的地区最好向市场只提供农产品,能源有优势的地区就专门提供能源,工业有优势的地区 就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提供工业品.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来决定一国的产业,技术和贸易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在现实中,比较优势理论面临种种责难和批评.第一,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一系列严格假设条件下才能成立的一种静态理论.这些假设包括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技术水平不变,要素质量及数量不变且在国家问不能流动,实行自由贸易等,然而这些假设前提并不符合实际.这表现在:(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问流动,资源禀赋优势会在这种流动中丧失;(2)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发达国家可以改变生产函数形式,实现资本对劳动,新材料对自然资源的替代,以及用高素质劳动力弥补劳动数量的不足;(3)发达国家出于国内就业压力,会以各种壁垒阻碍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自由贸易实际上是四处碰壁;(4)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引发国际贸易的新的经济变量.第二,发展中国家如果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会步人"比较优势陷阱".从出口看,发展中国家出口劳动力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只能获取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处于低利润分工环优努节.并且,比较优势战略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模式,造成一国产业结构不能升级;从进口看,发展中国家虽在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通过技术模仿和技术外溢,改进了自身的生产技术,但这种改良型的技术进步由于过度依赖国外技术,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最终丧失技术赶超的可能.第三,比较优势战略实质上也是一种静态的发展战略.就现实的对外贸易而言,比较优势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收益不可能长期化,比较优势战略是一个四平八稳,慢慢吞吞的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其风险并不比赶超战略小.显然,比较优势和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是一种静态的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如果执 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就会固化原有的产业分工,导致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不能升级,长期处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不利地位,最终步人"比较优势陷阱".二,后发展国家发展战略选择比较动态地,历史地看,我们今天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曾是发达国家昨天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纺织业.今天某些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可能较快地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其它有利因素,形成新的比较竞争优势(如台湾的半导体制造业,印度的软件业).当然,并非所有国家都必然能承接先进国家的产业转移.所以,一国产业的兴衰,并非完全遵从静态的,决定论的"必然规律".这首先是因为技术因素在现代产业生产率的比较和变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技术进步(多样性,不确定性).决非李嘉图式的"葡萄酒和纺织品"的比较模式能容纳.在这个方面,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拉美的教训值得吸取.日本是一个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国际贸易对日本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日本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一种既考虑比较优势原则又不拘泥于比较优势原则的发展战略.在20世纪6o年代,日本国内对主导产业的选择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事后来看,日本政府对主导产业的选择主要根据下述标准:第一,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当人们收入提高时对这些产业的产品产生较大的需求.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从而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第三,产业关联性较强,使该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根据这些标准,日本政府选择并重点给予支持的产业在20世纪6o年代是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工,造船,电力,70年代是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8o年代以来是能源,信息,材料,生物工程.在这些产业的发展初期,日本并不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以轿车产业为例,在20世纪印箨『弋,美国和欧洲的轿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日本生产轿车并没有比 较优势.但是,轿车产业具有需求的收入弹性大,劳动生产率高,产业关联度强的特点,日本政府通过优先采购,减免税收,低息贷款,提供信息等措施给予支持和培育,使日本轿车产业发展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但是,日本产业的发展又没有完全违背比较优势的原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就已经走向工业化,具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恢复日本的资本积累也达到一定的水平.即使当时部分产业没有比较优势,但也具有发展成为比较优势产业的前景.如缝纫机,照相机,摩托车,钢琴,电视机,录音机,数控机床等产业,它们基本上没有得到政府特别的扶持,主要是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发展起来的.韩国走的是一条与日本相似的道路,但由于韩国原来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的色彩或者说没有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发展经济的色彩更强于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通过产业政策来实施的.韩国的产业政策与出口导向的战略相结合,将本国的社会资源集中于对本国经济发展最为有利的,能够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它不局限于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发展产业,而是采用资金,技术,税收,信息等手段,主动地和先行地引导产业结构的变化,甚至将某些比较劣势的产业扶植为比较优势的产业.正是通过这样的产业政策,韩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重点发展轻工业,70年代重点发展重化工业,80年代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并且使这些产业成为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地位的产业.当然,韩国的产业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政府过多地对经济进行干预,弱化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作用,对外债务负担过重,对外依存度过高等.韩国在1997年爆发金融危机,就是多年积累的矛盾的激化所致.但不可否认,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韩国在电子信息,汽车造船,炼油化工等方面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均受益于当初的产业政策. 拉美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遵循"国际自由竞争"和"比较优势"论的,政府放任自由的产业发展道路.敞开大门,鼓励各跨国公司进来合资合作,设厂竞争,不追求"民族汽车品牌".拉美式道路证明,出让国内市场,换取国际投资,可以增进居民福利,可以节省技术研发耗费,减少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代价是阻碍了自己的技术研发和创立品牌的前景,本国的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被跨国公司所控制,成为依附型产业,最终影响国家独立行动的能力.经济起飞而又跌落,长期徘徊不前.从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从静态来看,它们发展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不经济的,它们本来可以花更低的成本从别的发达国家进口这些产业的产品.但是,从动态上看,它们发展当时没有比较优势但是经过培育有可能成为比较优势的产业未必是不经济的,这些产业在长期里可以带来很高的收益.即使从本产业的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发展这些产业可能是不经济的,但是如果这些产业能够带来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从整个经济的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仍然是可行的.三,动态竞争优势培养的政策选择就目前中国而言,发展先进的制造业显然具备丰厚的比较优势,但这种优势只是静态优势,而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过分强调比较优势无法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与快宏观管理/,3速发展,而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形成动态的竞争优势.(一)实现产业升级,实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替代.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比较优势来自于技术差距,而技术差距是前一个阶段投资和学习的结果."比较优势"不是天然的,而是历史上的投资形成的,是可以培养并不断变动的.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形成的技术积累,本身就 是比较优势(1n我国已经具备的大型运输机设计制造能力,连日本也不具备,在性能价格比上很可能有潜在的比较优势).企业生产同种产品越多,效率越高,生产成本也就越低(如美国航空界的经验:飞机制造厂产量每增加一倍,成本降低20%).发展中国家生产"新产品"少,相对生产率低,成本高.所以适度的市场保护是获得学习效应的必要条件.如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就永远得不到学习效应.(二)培育潜在比较优势,大国要保持自己的战略产业体系.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可能全面超越发达国家.但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我国有可能在科学技术的某个方面取得突破,局部地建立某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在争取突破的若干高技术产业中,航空,生物技术是一个应该选择的产业.作为大国,不可能依靠外国的力量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不能放弃国家对基础性,"命脉性"产业的控制权,不能丧失在某些高技术领域中保持技术追赶的能力.必须培育潜在比较优势,要保持自己的战略产业体系.否则,不要说与美日欧并驾齐驱,可能连印度,巴西也要超过我们.(三)利用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实现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中国在开放型经济中不仅仅是要获得借助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带来的比较利益,更要借助开放型经济提升和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密集产业的比重,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四)注重人力资本开发,普遍提高劳动价值.人力资本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有更强的竞争力.波特曾经以日本为例说明基于低工资的低成本战略的竞争劣势.依靠低工资只能获得低素质的劳动力,因而不可能创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因此创造竞争优势的途径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人力资 本投入和技术投入,提高其技术密集度,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劳动密集型.参考文献:[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l99r7.[2]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扬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O3.[4]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J].管理世界20∞(7).(责任编辑:谢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