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演示文稿作品

中国书法演示文稿作品

ID:11163714

大小:697.0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0

中国书法演示文稿作品_第1页
中国书法演示文稿作品_第2页
中国书法演示文稿作品_第3页
中国书法演示文稿作品_第4页
中国书法演示文稿作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书法演示文稿作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书法中国的书法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几千年里演变出了真、草、隶、篆等书体,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书法家。为了解书法的历史,我们一同走进书法的世界。金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四大楷书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现代书法家——弘一法师丰子恺中国书法网结束目录金文《大盂鼎》局部商周的金文是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那些年代的人们是在何等残酷的环境中生存着(自然环境的险恶和社会环境的生死无定),也可能就是这些原因,人们在创造这些艺术品(当时的装饰品)时倾入了较后世更多更纯的感情。作为庙堂之器,盂鼎结构虽然工整,但绝无后代石鼓文那种死板之相,盂鼎沉静工

2、稳又韵致流动,自然大方又精美......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约303—361)东晋书法家。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字逸少。王导侄,郗鉴婿。起家秘书 郎,累迁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后称病不仕,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世奉天师道。工书法。早年从卫夫人(铄)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后世尊为“书圣”。兰亭序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王献之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

3、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唐代曾有过扬羲抑献的时期,其实评品书法不能以一种书体来断定孰劣孰优。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鸭头丸帖》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字信本,湖南长沙人。

4、其书学二王及三公郎中刘珉,自创一格,人称欧体。《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字。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颜真卿《颜勤礼碑》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

5、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真卿(709-785)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

6、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柳公权柳公权元和年中举为进士。官至太子少师,后封河东郡公。柳公权是继颜真卿之后,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一位书家。初学王羲之书,后博览虞世南、欧阳询书家笔法,最终得力于颜真卿。在结字上,吸取了“颜体”的纵势,用笔上集欧体之方与颜体之圆,形成了不同于诸书家流派的新型书体--“柳体”。《玄秘塔碑》柳公权(778-865)唐代晚期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元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

7、作孟俯,湖州(今属浙江)人。宋宗室。《洛神赋》赵孟頫入元,荐授刑部主事,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工书法,尤精正、行书和小楷,学李邕而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擅画,山水取法查源或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花鸟,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笔调写竹。主张变革风行已久的南宋画院的体制格调,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的论点,以遥接五代、北宋的体格法度,在继承前规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倡导士气,开创了元代新画风。弘一法师弘一法师(1880--1942),天津人。俗姓李,名广侯,字叔同

8、、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民国时期,执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浙江省立第一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