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宗教建筑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

ID:11297206

大小:419.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11

上传者:U-4186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_第1页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_第2页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_第3页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_第4页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洗石庵洗石庵,又称下寺。在桂平市西山乡西山。佛家认为,西山之石,身居瘴乡,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清顺治三年(1576年)建。依山构筑,自东南而西北,依次为山门、三帝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3间,进深3间,台梁式构架,硬山顶,脊饰回字纹雕花,黄琉璃瓦盖。内塑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神像。三帝殿供弥勒大佛、关公。又称下寺。在桂平市西山乡西山。佛家认为,西山之石,身居瘴乡,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清顺治三年(1576年)建。依山构筑,自东南而西北,依次为山门、三帝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3间,进深3间,台梁式构架,硬山顶,脊饰回字纹雕花,黄琉璃瓦盖。内塑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神像。三帝殿供弥勒大佛、关公。山墙线刻神佛菩萨像88幅。洗石庵是广西佛教基地,全国重点寺观之一。洗石庵住持法师释竟能(1895-1989),广西临桂两江人。1910年广州女子师范毕业,北京民国大学肄业。1947年广东曲江南华寺受戒,被荐主持西山佛务,驻锡洗石庵,潜心研读佛家经典。建国后,自食其力,开荒护茶,恢复发展了西山名茶生产。1989年逝世,在火化骨灰中发现半透明晶体“舍利子”三颗遗存。23 洗石庵洗石庵四周风景优美,名胜众多。庵前有唐代建的李公祠,庵后有清朝建的龙华寺及李宗仁建的“飞阁”,还有乳泉,史隐洞等名胜。挺拔峻秀的西山古松巨榕,古木交柯,蔽日参天,泉水瀑布,风景优美。宽能法师(1895—1989年)是洗石庵最有名望的住持。她俗名龙六纬,祖籍广西桂林市临桂县,青年时曾在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学习,后从事教育和经济管理工作。1920年开始钻研佛学,1923年在上海玉佛寺出家,先后拜印光、圆演法师为师。1937年回广西桂林市办素餐馆、居士林和夜校,弘扬佛法。1947年广东曲江县南华寺受具足戒,戒师虚云和尚赐名宽能,并将云门宗法脉传给她,为云门宗第十三代,法号妙虚。宽能法师精通佛学,写有《三乘教义》等著作。圆瑛法师赠诗赞曰:善根宿慧是前因,好似莲花不染尘;失志保贞为佛苑,楷模巾帼有斯人。1949年,应桂平佛教界的邀请,宽能任洗石庵住持,直到1989年圆寂,这位比丘尼在洗后庵住持达40年。宽能法师是位爱国爱教的佛教徒,她带领住庵比丘尼钻研佛学,严守戒规,进行日常的佛事活动。还发挥佛教“农禅并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23 的优良传统,开办了宗教用品、素餐、食品、旅游工艺品、茶叶种植加工等生产服务项目,不仅实现了以寺养寺,还维修寺庙、添置法器,为培养青年尼众创造了条件。宽能法师还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广西自治区政协委员、挂平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代表等职务。洗石庵正殿洗石庵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有“西山茶,乳泉水”之称。庵内当家昌慧法师是名经验丰富的种茶、制茶能手,生产加工茶叶有一套绝技。洗石庵1985年种植了12亩茶地,制作了200多斤茶叶,1986年,洗石庵生产的绿茶在全国茶叶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一级名茶。1988年,洗石底加工茶叶2.5万斤,仍供不应求。1989年,洗石庵生产的西山茶又被评为自治区优质名茶,获得了奖励。现在,前来洗石庵烧香拜佛、游览参观的人逐年增多,他们每每争品香葱,赞誉这里的茶“气香、味浓、色绿、持久”,一些国外友人还希望远销日本。现在,寺内尼众在住持昌慧法师的培养下,都熟练地掌握了一套制茶技术和素食烹任技术。洗石庵23 广西壮族自治区佛教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于1993年12月15日至18日在桂平县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主要议程是听取广西佛协筹备组关于广西佛教协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传达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广西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自治区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及领导成员。来自全区16个市、县的49位四众弟子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充分酝酿协商,选出了广西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33名,常务理事17名。选举产生了广西佛教第一届领导成员,清凉为会长,昌慧(常务副会长)、荣波、必成、启荣、达本为副会长;荣波为秘书长(兼)。会址暂时设在桂平县西山龙华寺。广西挂平市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后,西山洗石庵尼众在住持释昌慧法师的倡议下,首次捐款5000多元;并把一批准备放生用的物品转换成大米,及时送到了灾区灾民家中。尔后,又多次通过图片、书信、电话等多种形式,不断把桂平受灾的抗灾的情况,向区内外各宗教团体和教友通报。截至今年三月底止,前后20多次接到香港、广东、北京等省、市、地区教会尼众、信徒等捐来的赈灾物资计有大米28.5吨,衣物210箱一万多件(套),现金94300元,总计包括实物折款共250775元。在收到各地捐赠的赈灾物资后,洗石底分批派出专车直接送到该市金田、江口、思宜、南木等乡镇的灾民、学校手中。特别是洗石庵住持释昌慧法师个人就先后5次捐款共计人民币3800元。她乐善好施的慈悲精神备受社会赞扬。23 洗石庵洗石庵坐落在桂平县西山风景管理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康熙三十八年(1699)建成。雍正、乾隆两代都曾修葺。嘉庆十四年(1809)重建。洗石庵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有庵门、经堂、佛堂三进堂,层次分明,玲珑多姿。屋顶、屋脊、殿内柱身、梁枋、顶棚、门窗、花格等都十分精制,极富南方特色,是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华丽的寺庙之一。洗石庵山门墙壁上嵌有清朝重修时的两块石碑。门两旁石柱上刻有对联一副:"天竺俯江流到眼睛岚归爽气,云山经雨洗奇石点头也思灵。"经堂为三开间的楼房,屋顶为硬山重檐,覆金黄色琉璃瓦。楼下供佛像,上为方丈室。经过两旁的石阶上到佛堂。佛堂为一层三开间大殿,外檐柱为整条石柱,内为红漆木柱,下基为宝瓶型石柱。洗石庵四周风景优美,名胜众多。庵前有唐代建的李公祠。庵后有清朝建的龙华寺及李宗仁建的飞阁。还有乳泉、史隐洞等名胜。西山的古松挺拔俊秀,西山的巨榕蔽日参天,西山的泉水清甜入脾,西山的瀑布洁白如练,优美的自然风景给游人以更多的享受。23 洗石庵对联相传,“露雨烟月池”,是专供佛祖释迦牟尼“洗石”之用的。“洗石庵”之说,有个来历。佛家人认为,西山之石,身在瘴乡,粗莽唐突,要让自然界的瀑、雨、露、烟、月、潭不断洗涮,濯磨方能玲珑剔透,返朴归真。清光绪版《浔府府志.坛庙》“洗石庵”条记:“方端士西山洗石庵题云:西山一片石……无一块大之入眼,正喜其粗莽唐突,此梅道人家风也。石宜瀑、宜雨、宜月、宜烟、宜潭盖身居瘴乡蒙垢,得山中诸支互相濯磨,瀑洗如斗,雨洗如笑,露洗如诉,月洗如拭,烟洗如妆,潭洗如镜……庵成,题*冼石,石点头。”真把石头写活了,把庵石题为“洗石”,石头也点头赞成,妙哉。洗石庵是一个尼姑庵,又因为在龙华古寺之下,也称下寺。始建于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16提),以后几经修茸。一九七八年,又按原貌修了一次,焕然一新。庵名“洗石庵”三个字,为清代嘉庆年间拨贡岑昆所书,笔力遒劲,洒脱稳重。庵门廊柱上有一副对联:23 天竺俯江流,到眼睛岚归爽气;云山经雨洗,点头奇石也思灵。庵六联为:楼阁耸奇观,天外云峰撑白石,山门凝爽气,池中烟水隔红尘。洗石庵的建筑结构风格大体和李公祠相妨,为一进三间、三进,依由顺序而建。踏进庵门,在前殿的廊柱上,有孙中山先生的秘书邹鲁与孔文轩撰写的“九十字”长联。文曰:苍梧偏东,邕宁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吏隐有洞,最妙处茶称老树,柳纪半青,文阁慈岩,掩映十八罗汉,游踪来绝顶,眼低层塔足凌云。殿内供奉着“四大金刚”的塑像,即“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少目天王,身红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塑像形容威猛,栩栩如生。走过天井,中殿(第二进大殿)的廊柱上有副对联。文曰:23 洗石庵对联石抚旧因缘,重洗如来新面目;尘藏今世界,永留不朽占鬃眉。中殿楼下、大厅中间的佛龛上,供奉着弥勒佛的塑像;殿内正壁、靠后门的两旁,各有一长玻璃橱,每个玻璃橱内陈列着二十二尊精美绝伦的陶瓷佛像;南北两壁各有“大悲咒”石刻佛缘四十四幅,画笔工整精细,形象逼真。大殿内,弥勒佛肥头大脑,大腹便便,坦胸露肚,喜笑颜开,左手提着一串佛珠,右手拿着一个布袋,神态滑稽,游客见了,无不嫣然而笑,他的两旁有一副对联:方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中殿原屏风圆柱上,有前中国佛教协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的一副对联。文曰: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23 中殿的后门联,为上海龙华寺明晰法师之作。联曰:翠竹黄花,尽含袒意;青山绿水,全露法身。中殿楼上,原是禅堂和前住持释宽能法师、释昌慧法师的居室。禅堂中壁柱上挂着全堂佛像图。下有一张香案,案桌上供奉着西方“三圣”等佛像。像坛上张贴着日本天王赠送的“四大金刚”佛照片,照片两旁有一副对联。文曰:西山绿竹千年秀,南海莲花九品香。中殿后楼的走廊,供奉着韦陀雕像。韦陀身穿武服,手执金刚杵,立于大雄宝殿前、弥勒佛之后,正对着释迦牟尼。雕像两旁有一副对联。文曰:玉杵降魔,道通一无;金身护法,光辉群生。走出中殿后门,有一个清幽的天井,井中有水池,池中爬伏着一只千年“老龟”。游人向老龟投掷、祷图“如意吉祥”的镍币,池底一片银白,闪光发亮,别有一番情趣。水池正面的彩壁上有“喷水龙”,口中吐水喷雾,叮咚作响,如丝竹管弦,赏心悦目。旁有一副对联。文曰: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23 沿着石阶往上走,过桂花树下,仰观大殿有一匾额,上书“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殿前走廊的石柱上,有一副对联。文曰:听来暮鼓晨钟声声觉悟;对此禅灯宝像面面圆光。大雄宝殿有门联一副。文曰:梵字庆重光,楼引莘萃善信;经声开觉路,伫看朗朗乾坤。此门联和大雄宝殿匾额,均为前中国佛教协会前副会长巨赞法师所写下的墨宝。大雄宝殿内,有大小佛像九尊,是一九八二年洗石庵修茸时重新塑像的(原有的佛像在“文革”的十年动乱中已全部被毁)。佛龛正中端坐着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塑像,他的两旁偏龛分别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塑像。宝殿的南北两面为偏殿,有横门相通。南横门凄霞寺方丈茗山法师所写。联曰:佛现西山,灵光普照;庵名洗石,梵宇常新。通往北横门,有副匾额联,为上海友华寺方丈明晰法师的墨宝。匾额联曰: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23 大雄宝殿的南偏殿为“玉佛殿”。殿额“玉佛殿”三个字为广州光孝寺方丈又果大和尚所题写。殿内从奉着玉瓷金身的玉佛菩萨全身佛像,衣戴飘逸,神情端庄。注:大雄宝殿内柱对联: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净禅心。雄宝殿的北偏殿为“观音殿”。殿额“观音殿”三个大字,亦为广州光孝寺方丈又果大和尚所题写。从“观音殿”的天井穿过北横门,沿着石级台阶往下走,这是花木扶疏的庭院小楼,为洗石庵接待和会见宾客的地方,沿着石级台阶拾级而上一个平台,便是前洗石庵住持释宽能法师(西山龙姑)的纪念馆——宽能法相堂。“宽能法相堂”是一座三间、二檐散柱式的殿堂建筑结构,雕龙画栋,肃穆端庄。“宽能法相堂”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姿议委员会副主席、云门宗第十三世法脉传人、云门佛学院院长、云门禅寺方丈佛源大师所题。法相堂大门,有一副对联。文曰:宽大慈悲,一生功德人天仰;能仁寂照,圆满菩堤法相辉。步入法相堂,堂壁的正中间,立着一块长方形的金色牌匾,上有释宽能法师圆满寂前身披红袈裟的影像。23 法相堂的南面、及入门靠南面的墙壁下有一列高脚台式的玻璃木厨,陈列着释宽能法师圆寂前所用过的墨砚、铅笔、眼镜和做佛事用的木鱼、敲捶等法器;还有圆寂前的佛学著作《三乘教义》、西山茶生产的著作手稿和参加广西茶叶学会的会员证,以及她圆寂前参加首届中国佛教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合影留念照片等大批的历史珍贵文物。法相堂四面的墙壁上,悬挂和张贴着释宽能法师圆寂前会见国家党、政、军领导人和港、澳、侨、台,佛教界组织、佛教界领袖和党、政、军领导人(包括组织)发来的唁电、挽联、题词,及诗、书画等数百件。整个法相堂,字画辉映庄重肃穆。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和领略到一代女活佛——释宽能法师(西山龙姑)的传奇人生事迹和爱国爱教的崇高风范,以及她那品德高尚的人格。再从法相堂的左侧台阶拾级而上二个平台,便是洗石庵新建、正在装饰之中的,目前西山寺庙中最为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这座大雄宝殿一进五间、二层,四面为巨型散柱回廊,是典型的古希腊巴台农神庙建筑风格。23 洗石庵洗石庵四周风景优美,名胜众多。庵前有唐代建的李公祠,庵后有清朝建的龙华寺及李宗仁建的“飞阁”,还有乳泉,史隐洞等名胜。挺拔峻秀的西山古松巨榕,古木交柯,蔽日参天,泉水瀑布,风景优美。宽能法师(1895—1989年)是洗石庵最有名望的住持。她俗名龙六纬,祖籍广西桂林市临桂县,青年时曾在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学习,后从事教育和经济管理工作。1920年开始钻研佛学,1923年在上海玉佛寺出家,先后拜印光、圆演法师为师。1937年回广西桂林市办素餐馆、居士林和夜校,弘扬佛法。1947年广东曲江县南华寺受具足戒,戒师虚云和尚赐名宽能,并将云门宗法脉传给她,为云门宗第十三代,法号妙虚。宽能法师精通佛学,写有《三乘教义》等著作。圆瑛法师赠诗赞曰:善根宿慧是前因,好似莲花不染尘;失志保贞为佛苑,楷模巾帼有斯人。1949年,应桂平佛教界的邀请,宽能任洗石庵住持,直到1989年圆寂,这位比丘尼在洗后庵住持达40年。宽能法师是位爱国爱教的佛教徒,她带领住庵比丘尼钻研佛学,严守戒规,进行日常的佛事活动。还发挥佛教“农禅并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23 的优良传统,开办了宗教用品、素餐、食品、旅游工艺品、茶叶种植加工等生产服务项目,不仅实现了以寺养寺,还维修寺庙、添置法器,为培养青年尼众创造了条件。宽能法师还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广西自治区政协委员、挂平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代表等职务。洗石庵正殿洗石庵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有“西山茶,乳泉水”之称。庵内当家昌慧法师是名经验丰富的种茶、制茶能手,生产加工茶叶有一套绝技。洗石庵1985年种植了12亩茶地,制作了200多斤茶叶,1986年,洗石庵生产的绿茶在全国茶叶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一级名茶。1988年,洗石底加工茶叶2.5万斤,仍供不应求。1989年,洗石庵生产的西山茶又被评为自治区优质名茶,获得了奖励。现在,前来洗石庵烧香拜佛、游览参观的人逐年增多,他们每每争品香葱,赞誉这里的茶“气香、味浓、色绿、持久”,一些国外友人还希望远销日本。现在,寺内尼众在住持昌慧法师的培养下,都熟练地掌握了一套制茶技术和素食烹任技术。洗石庵23 广西壮族自治区佛教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于1993年12月15日至18日在桂平县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主要议程是听取广西佛协筹备组关于广西佛教协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传达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广西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自治区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及领导成员。来自全区16个市、县的49位四众弟子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充分酝酿协商,选出了广西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33名,常务理事17名。选举产生了广西佛教第一届领导成员,清凉为会长,昌慧(常务副会长)、荣波、必成、启荣、达本为副会长;荣波为秘书长(兼)。会址暂时设在桂平县西山龙华寺。广西挂平市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后,西山洗石庵尼众在住持释昌慧法师的倡议下,首次捐款5000多元;并把一批准备放生用的物品转换成大米,及时送到了灾区灾民家中。尔后,又多次通过图片、书信、电话等多种形式,不断把桂平受灾的抗灾的情况,向区内外各宗教团体和教友通报。截至今年三月底止,前后20多次接到香港、广东、北京等省、市、地区教会尼众、信徒等捐来的赈灾物资计有大米28.5吨,衣物210箱一万多件(套),现金94300元,总计包括实物折款共250775元。在收到各地捐赠的赈灾物资后,洗石底分批派出专车直接送到该市金田、江口、思宜、南木等乡镇的灾民、学校手中。特别是洗石庵住持释昌慧法师个人就先后5次捐款共计人民币3800元。她乐善好施的慈悲精神备受社会赞扬。23 洗石庵洗石庵坐落在桂平县西山风景管理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康熙三十八年(1699)建成。雍正、乾隆两代都曾修葺。嘉庆十四年(1809)重建。洗石庵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有庵门、经堂、佛堂三进堂,层次分明,玲珑多姿。屋顶、屋脊、殿内柱身、梁枋、顶棚、门窗、花格等都十分精制,极富南方特色,是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华丽的寺庙之一。洗石庵山门墙壁上嵌有清朝重修时的两块石碑。门两旁石柱上刻有对联一副:"天竺俯江流到眼睛岚归爽气,云山经雨洗奇石点头也思灵。"经堂为三开间的楼房,屋顶为硬山重檐,覆金黄色琉璃瓦。楼下供佛像,上为方丈室。经过两旁的石阶上到佛堂。佛堂为一层三开间大殿,外檐柱为整条石柱,内为红漆木柱,下基为宝瓶型石柱。洗石庵四周风景优美,名胜众多。庵前有唐代建的李公祠。庵后有清朝建的龙华寺及李宗仁建的飞阁。还有乳泉、史隐洞等名胜。西山的古松挺拔俊秀,西山的巨榕蔽日参天,西山的泉水清甜入脾,西山的瀑布洁白如练,优美的自然风景给游人以更多的享受。23 洗石庵对联相传,“露雨烟月池”,是专供佛祖释迦牟尼“洗石”之用的。“洗石庵”之说,有个来历。佛家人认为,西山之石,身在瘴乡,粗莽唐突,要让自然界的瀑、雨、露、烟、月、潭不断洗涮,濯磨方能玲珑剔透,返朴归真。清光绪版《浔府府志.坛庙》“洗石庵”条记:“方端士西山洗石庵题云:西山一片石……无一块大之入眼,正喜其粗莽唐突,此梅道人家风也。石宜瀑、宜雨、宜月、宜烟、宜潭盖身居瘴乡蒙垢,得山中诸支互相濯磨,瀑洗如斗,雨洗如笑,露洗如诉,月洗如拭,烟洗如妆,潭洗如镜……庵成,题*冼石,石点头。”真把石头写活了,把庵石题为“洗石”,石头也点头赞成,妙哉。洗石庵是一个尼姑庵,又因为在龙华古寺之下,也称下寺。始建于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16提),以后几经修茸。一九七八年,又按原貌修了一次,焕然一新。庵名“洗石庵”三个字,为清代嘉庆年间拨贡岑昆所书,笔力遒劲,洒脱稳重。庵门廊柱上有一副对联:23 天竺俯江流,到眼睛岚归爽气;云山经雨洗,点头奇石也思灵。庵六联为:楼阁耸奇观,天外云峰撑白石,山门凝爽气,池中烟水隔红尘。洗石庵的建筑结构风格大体和李公祠相妨,为一进三间、三进,依由顺序而建。踏进庵门,在前殿的廊柱上,有孙中山先生的秘书邹鲁与孔文轩撰写的“九十字”长联。文曰:苍梧偏东,邕宁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吏隐有洞,最妙处茶称老树,柳纪半青,文阁慈岩,掩映十八罗汉,游踪来绝顶,眼低层塔足凌云。殿内供奉着“四大金刚”的塑像,即“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少目天王,身红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塑像形容威猛,栩栩如生。走过天井,中殿(第二进大殿)的廊柱上有副对联。文曰:23 洗石庵对联石抚旧因缘,重洗如来新面目;尘藏今世界,永留不朽占鬃眉。中殿楼下、大厅中间的佛龛上,供奉着弥勒佛的塑像;殿内正壁、靠后门的两旁,各有一长玻璃橱,每个玻璃橱内陈列着二十二尊精美绝伦的陶瓷佛像;南北两壁各有“大悲咒”石刻佛缘四十四幅,画笔工整精细,形象逼真。大殿内,弥勒佛肥头大脑,大腹便便,坦胸露肚,喜笑颜开,左手提着一串佛珠,右手拿着一个布袋,神态滑稽,游客见了,无不嫣然而笑,他的两旁有一副对联:方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中殿原屏风圆柱上,有前中国佛教协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的一副对联。文曰: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23 中殿的后门联,为上海龙华寺明晰法师之作。联曰:翠竹黄花,尽含袒意;青山绿水,全露法身。中殿楼上,原是禅堂和前住持释宽能法师、释昌慧法师的居室。禅堂中壁柱上挂着全堂佛像图。下有一张香案,案桌上供奉着西方“三圣”等佛像。像坛上张贴着日本天王赠送的“四大金刚”佛照片,照片两旁有一副对联。文曰:西山绿竹千年秀,南海莲花九品香。中殿后楼的走廊,供奉着韦陀雕像。韦陀身穿武服,手执金刚杵,立于大雄宝殿前、弥勒佛之后,正对着释迦牟尼。雕像两旁有一副对联。文曰:玉杵降魔,道通一无;金身护法,光辉群生。走出中殿后门,有一个清幽的天井,井中有水池,池中爬伏着一只千年“老龟”。游人向老龟投掷、祷图“如意吉祥”的镍币,池底一片银白,闪光发亮,别有一番情趣。水池正面的彩壁上有“喷水龙”,口中吐水喷雾,叮咚作响,如丝竹管弦,赏心悦目。旁有一副对联。文曰: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23 沿着石阶往上走,过桂花树下,仰观大殿有一匾额,上书“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殿前走廊的石柱上,有一副对联。文曰:听来暮鼓晨钟声声觉悟;对此禅灯宝像面面圆光。大雄宝殿有门联一副。文曰:梵字庆重光,楼引莘萃善信;经声开觉路,伫看朗朗乾坤。此门联和大雄宝殿匾额,均为前中国佛教协会前副会长巨赞法师所写下的墨宝。大雄宝殿内,有大小佛像九尊,是一九八二年洗石庵修茸时重新塑像的(原有的佛像在“文革”的十年动乱中已全部被毁)。佛龛正中端坐着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塑像,他的两旁偏龛分别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塑像。宝殿的南北两面为偏殿,有横门相通。南横门凄霞寺方丈茗山法师所写。联曰:佛现西山,灵光普照;庵名洗石,梵宇常新。通往北横门,有副匾额联,为上海友华寺方丈明晰法师的墨宝。匾额联曰: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23 大雄宝殿的南偏殿为“玉佛殿”。殿额“玉佛殿”三个字为广州光孝寺方丈又果大和尚所题写。殿内从奉着玉瓷金身的玉佛菩萨全身佛像,衣戴飘逸,神情端庄。注:大雄宝殿内柱对联: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净禅心。雄宝殿的北偏殿为“观音殿”。殿额“观音殿”三个大字,亦为广州光孝寺方丈又果大和尚所题写。从“观音殿”的天井穿过北横门,沿着石级台阶往下走,这是花木扶疏的庭院小楼,为洗石庵接待和会见宾客的地方,沿着石级台阶拾级而上一个平台,便是前洗石庵住持释宽能法师(西山龙姑)的纪念馆——宽能法相堂。“宽能法相堂”是一座三间、二檐散柱式的殿堂建筑结构,雕龙画栋,肃穆端庄。“宽能法相堂”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姿议委员会副主席、云门宗第十三世法脉传人、云门佛学院院长、云门禅寺方丈佛源大师所题。法相堂大门,有一副对联。文曰:宽大慈悲,一生功德人天仰;能仁寂照,圆满菩堤法相辉。步入法相堂,堂壁的正中间,立着一块长方形的金色牌匾,上有释宽能法师圆满寂前身披红袈裟的影像。23 法相堂的南面、及入门靠南面的墙壁下有一列高脚台式的玻璃木厨,陈列着释宽能法师圆寂前所用过的墨砚、铅笔、眼镜和做佛事用的木鱼、敲捶等法器;还有圆寂前的佛学著作《三乘教义》、西山茶生产的著作手稿和参加广西茶叶学会的会员证,以及她圆寂前参加首届中国佛教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合影留念照片等大批的历史珍贵文物。法相堂四面的墙壁上,悬挂和张贴着释宽能法师圆寂前会见国家党、政、军领导人和港、澳、侨、台,佛教界组织、佛教界领袖和党、政、军领导人(包括组织)发来的唁电、挽联、题词,及诗、书画等数百件。整个法相堂,字画辉映庄重肃穆。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和领略到一代女活佛——释宽能法师(西山龙姑)的传奇人生事迹和爱国爱教的崇高风范,以及她那品德高尚的人格。再从法相堂的左侧台阶拾级而上二个平台,便是洗石庵新建、正在装饰之中的,目前西山寺庙中最为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这座大雄宝殿一进五间、二层,四面为巨型散柱回廊,是典型的古希腊巴台农神庙建筑风格。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