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 《论语》中的“而”

考察 《论语》中的“而”

ID:11324907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考察 《论语》中的“而”_第1页
考察 《论语》中的“而”_第2页
考察 《论语》中的“而”_第3页
考察 《论语》中的“而”_第4页
资源描述:

《考察 《论语》中的“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考察《论语》中的“而”【内容摘要】文中试探讨《论语》中而字这个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辨析而的动态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试描述而在句子结构和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  【关键字】而;论语;语义特征;语法功能  在古代汉语中,而是一个应用频率高,用法多样,语义灵活的语词。而的本义是指人两颊下垂的胡须。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为,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其鳞之而,凡而之属皆从而。臣铉等曰:今俗刖,作髵非是之切。随着汉语的发展,而逐渐被假借为代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语词。据杨伯峻对《论语》20篇中而的统计,而的出现次数达341次(《论语译注》),频率如此之高,在对表达孔子

2、的思想过程中一定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论语》中而字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而跟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壮语等句子成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加深我们对而字的功能的全面认识,本文试以《论语》为语料,着重探讨而在句子里的位置和语义解释之间的映射关系,辨析而动态性的句法特征及语义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论证而这个论元与其它论元之间的关系。  一、而作代词,通尔,读作ěr.表示第二人称,在论语中仅有一例。  如: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陈蒲清《四书论语》  (5)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泰伯》 

3、 上例中,而在句法结构上都呈并列形式,但在语义上则是相逆或相对的,如(1)中为人也孝弟与好犯上者是逆连;(4)中的从与不改也是逆接。其它几例也相似,但其转折成份的语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两个句子成份转折的,如(2)中季氏富于周公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是两个单句。也有两个是形容词构成的转折关系的,如(3)中富和骄是两个形容词。  (四)而表示顺接关系,可译为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  如:  (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而》  陈蒲清《四书论语》行为要在言语前面,做到了然后再说。  (2)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为君子。《八佾》  (3)将命者出户

4、,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货》  上例,中而连接的两个语义成分在事理逻辑上都有先后之分,而字后面的动作行为是前面行为的连续。  《论语》中的而表示顺接关系还表现在一些连谓句中,如:  (1)孔子与之坐而问焉。《宪问》  陈蒲清《四书论语》孔子给座位,然后问道。  (2)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路》  陈蒲清《四书论语》卫君等着您去治政,您准备首先干什么?  (3)鲤退而学诗。《季氏》  杨伯峻《论语译注》我退回去学诗。  在《论语》中,而连接状中关系的语义成份中,有一部分表示有顺接的意味,可译为地,着、便或不译。  如: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诂诸?《子

5、罕》  陈蒲清《四书论语》有一快美玉在这里,是把它放在盆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  而连接的韫椟是藏诸的方式状态,作核心论元的藏的壮语,构成偏正结构。  (五)而连接方位词后,构成短语,表示前后两件事情的连续或条件。  如:  (1)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泰伯》  杨伯峻《论语译注》今天以后,我知道可以免于祸害了。  (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杨伯峻《论语译注》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  (3)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和之。《述而》  杨伯峻《论语译注》,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再和他。  (4)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6、子张》  陈蒲清《四书论语》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以后才去劳动百姓。  上例中,而和后组成的短语继续起着连词的作用,它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然后,才。在而后连接的前后两个语义成份中,有着重强调条件成份或前一行为的必要性意味,如(3),语义上要突出反之,强调和和之的前提。(4)也同样强调信,只有在信的条件下才能劳其民。  (六)而表示假设或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如果,却。  例如:  (1)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子路》  杨伯峻《论语译注》人假如没有恒心,连巫医都做不了。  (2)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佾》  《文言虚词》假如管氏懂得礼节,谁还不懂得礼节?  (3)富而可

7、求也,随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  杨伯峻《论语译注》而,用法同如,假设连词,,财富如果可以求得的话,  (4)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狂正墙面而立也与?  陈蒲清《四书论语》为人假若不研究《周南》、《召南》,就像把脸正对着墙壁站着,什么也看不到啊。  上例中,而均处在复合句的前一分句,连接分句的的主谓语,使分句具有假设意义。如(1)而的出现使主体论元人和谓语无恒构成假设意义关系。(2)(3)(4)也均是如此句法关系。  (七)而表示两个语义成份的相关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则、就。  如:(1)子欲善而民善也。《学而》  杨伯峻《论语译注》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