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ID:11449561

大小:128.11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7-12

上传者:U-3868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1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2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3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4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墙体裂缝的防治一、设计住宅的地基基础设计必须以控制变形值为主。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离的验算。最终沉降量必须控制在150mm以内,偏心距应当控制在15‰以内。 建筑变形(沉降)缝或后浇带设置间距不大于40m。 砖混住宅构造要求:1)顶层和底层应在窗台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2)其它层次每500mm墙高设置通长配筋砂浆带,配筋不少于2φ6,并应与构造柱可靠连接;3)斜屋面应在檐口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框架填充墙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时,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3m,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每500mm墙高设置通长配筋砂浆带,配筋不少于2φ6,并应与构造柱可靠连接;门窗洞口左右应采取浇筑芯柱或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等加强措施,上部设置过梁。 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外墙、屋面均应进行保温设计,其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符合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要求;屋面内檐沟应有保温构造。二、施工防治措施(一)(1)设计人员在进行住宅工程设计时,尽可能减少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上部主体开裂。(2)外墙窗台下可以考虑增加一道腰梁。梁截面高120mm,宽同墙厚,内配4¦µ12纵筋,¦µ6@250箍筋。(3)对超过5层的砖混结构(含贮藏室不超过6层),2层以下墙厚改为370mm。外墙及楼地面外形设计应尽量减少突变,在突变处应适当加强。(4)伸缩缝长度可适当缩短,规范规定¡Ý50m以上设道伸缩缝,能否改为40-45m。(5)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应严格按规范比及窗间墙宽度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计算。(6)现浇楼面施工缝应留设在分户墙上跨中1/3处。墙宽、墙高厚不设置于房间(7)合理安排施工工期,不能盲目求快,尤其经人工处理过的地基,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进度,以防上部主体结构完成后出现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8)主体工程施工时应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尤其现浇楼面在施工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拆模,上部施工荷载也不能加得过早、过大和过于集中,并严禁吊装物件的冲击;浇筑混凝土时,管线预埋应深浅适当,当板厚¡Ü80mm,管径¡Ý25mm时,可在板底及板面加一层宽500mm与管同长的钢丝网。(二)顶层墙体裂缝防治措施(1)屋面在有保温层的基础上增设架空隔热层,保温层应较现在常用作法适当提高标准,以减少屋面结构的温度变形量。36 (2)外墙厚度采用370mm,外墙转角处构造柱可用370mm¡Á370mm,以增强房屋整体性,抵消部分屋盖的水平推力或拉力。(3)顶层端部房间内纵墙尽量不开窗,如非开不可,窗口应尽量减小,并加腰梁一道。外墙门窗洞口不宜过宽,并在顶层端部房间内外纵墙及山墙采用配筋砖砌体。(4)顶层混凝土屋盖可每隔15m左右设后浇温度缝一道,缝宽600¡ª800mm,缝内混凝土断开,待需作保温层前再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并加膨胀剂。(5)顶层两端房间外纵墙与内横墙交接处及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均设构造柱,内纵墙与内横墙交接处增设抗裂柱,抗裂柱上下端锚固在相应圈粱内。(6)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屋面工程质量,保温层厚度、保温材料质量及铺设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三)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一)、降低顶板墙体之间的温差,减少墙体内的温度收缩应力。1.在顶层设置隔热层或保温层,如采用混凝土小平板隔热层,应铺至檐口,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有檩屋盖、瓦材屋盖或双层屋盖。2.刚性防水屋面应做分格缝,横向缝每开间或两开间设一道,在屋脊处设纵向通长的分格缝。3.在顶板下设“滑动层”,局部释放温度应力。在顶板与圈梁的接触面上铺两层油毡中间加滑石粉或镀锌铁皮。4.设置温度伸缩缝。有隔热层的建筑最大间距不得超过50米,无隔热层时不得超过40米。(二)、增强结构的整体性,提高砌块墙体的抗拉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1.在建筑物外墙转角、楼梯间的四角纵横墙交接处、每隔2-3开间在外纵墙与横墙相交处利用砌块的孔设置芯柱,可加强砌体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芯柱按规范要求施工,并应保证芯柱与圈梁整体现浇。2.当房屋较长和隔热效果不佳时,在顶层开间门窗洞和次顶层门窗洞两侧各设一道芯柱,在窗台下设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配2φ8水平通长钢筋,并用分布筋与之拉结)。3.为加强砌体的整体性,砌体中设置拉接筋,一般为φ4冷拔丝,应与砂浆粘结紧密。拉接筋应放置正确,埋设长度及部位要准确,不能漏放和错放。36 4.小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砂浆标号不应低于M5,顶层应适当提高墙体的砂浆标号,以增加墙体的抗拉抗剪能力,确保墙体的整体刚度。(三)、降低砌块的含水率,以减少砌块的收缩。1.小砌块是一种强度增长型材料,其早期收缩变形变化大,应严禁使用龄期不足28天的砌块,最好养护两个月以后再使用。在施工现场堆放砌块时,要注意排水和防潮,用塑料布覆盖,防止雨水淋湿,潮湿的砌块不得进行砌筑。2.混凝土空心砌块吸水率小,吸水速度迟缓。进入施工现场后需进行抽样复试,必须检测其相对含水率,不合格严禁上墙使用。3.砌筑前,砌块一般不宜浇水,否则易产生“走浆”现象,影响砌筑砂浆的饱满度及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但在气候干燥炎热时,可稍加喷水湿润。(四)、注意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1.按图纸设计编制排块图,先排主规格砌块,再根据错缝要求使用辅助规格砌块,保证孔对孔,肋对肋,搭接正确。2.由于小砌块壁薄,应选用和易性好的且能保证设计强度的砂浆砌筑,使水平灰缝和竖缝饱满密实。砌筑时应按排块图要求,自轴线向两边预排,保证轴线尺寸正确,竖缝均匀。3.为避免砌体干缩变形过大,应控制日砌筑高度,一般小砌块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8米内。当框架填充墙砌至顶面最后一皮,与上部结构接触处用实心小砌块斜砌楔紧,砂浆饱满。4.不得随意留置施工洞口。在设置施工洞口处要做好砌块错孔搭接工作,并按规范设置拉接筋。5.冬期施工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外,不得使用被水浸后受冻的砌块,在砌筑前要清除砌块上的冰雪等冻结物。砌好的墙体应覆盖保温材料避免受冻。36 6.房屋顶层墙体宜采用塑性较好的砂浆砌筑,随拌随用,尽可能将顶层墙体和顶板结构的施工避开低温和高温季节,以减少顶层墙体的裂缝。由于小砌块墙体的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难以保证墙体不出现裂缝。但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结合本地区气候环境和结构的形式,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做到设计周到,严格按操作规程精心施工,是可以将裂缝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来源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控制与防治一、 设计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板厚与跨度比值取值宜为1/35-1/30。  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道φ4@100宽6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现浇板中应设置双层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φ8@100,长度为梁长的1/3,且不得小于1.5m。36   在板的温度、收缩应力较大区域应配置控制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抗温度、抗收缩的放射钢筋宜采用密布的配筋方法,其间距不宜大于100mm,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  在房屋下列部位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屋面板内应配置抗温度收缩钢筋: 当房屋平面有较大凹凸时,在房屋凹角处的楼板; 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房屋南面外墙设置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向外墙相邻的楼板; 房屋顶层的屋面板; 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面个方向的的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二、材料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钙(C3A)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 骨料。 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拌制混凝土宜采用中、粗砂,不应采用粉砂和细砂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掺和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  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及实际效果试验。 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配合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能等进行配合比设计。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中粗骨料(石子)的用量,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每立方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 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混凝土的砂率,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40%以内。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禁用细砂。 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20mm;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小于180 mm,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楼板坍落度宜控制在小于150 mm。严格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单方用水量≤180 kg/m3。 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kg/m3,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 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三、施工(一)36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其坍落度损失值,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 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面板宜采用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减缩剂。 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中可采用添加纤维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现浇板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加强混凝土现浇板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C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 d。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不宜小于800 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至少60 d后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5d。模板及其支架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现浇板的底板宜采用免粉刷措施。(二)重点加强楼面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砼板中是受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较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至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跨限制在1平方米中放2块。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施工中受到人员踩踏后容易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尤其砼泵管装拆时无处落脚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凳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横向间跨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同时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A、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36    B、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C、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   D、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外)应重点检查和修复。   E、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三)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导致裂缝。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宽度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须加强。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00.   (四)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吊运施工,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A、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获得保证(一般不宜≤24小时);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   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后,可做一些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装大宗材料,避免冲击负载。砼终凝后可先分批安排运少量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少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装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C、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集中荷重。   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材料吊装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设前,应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铺设旧木模板以保护和扩散外力,防止裂缝的发生。36    (五)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混养护对其强度增涨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养护。   (六)、对裂缝的弥补处理采取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或抗裂短钢进行加强;楼板底则粉刷层较薄,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而引起投诉,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达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楼地面渗漏原因浅析及控制一、设计厕所间及有排水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间应有标高差。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板厚宜大于等于90mm。厕所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二、主体施工时楼地面的渗漏防治36 (一)重点加强楼面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砼板中是受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较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至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跨限制在1平方米中放2块。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施工中受到人员踩踏后容易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尤其砼泵管装拆时无处落脚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凳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根据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横向间跨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同时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A、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B、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C、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   D、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外)应重点检查和修复。   E、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二)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导致裂缝。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宽度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须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00.   36 (三)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吊运施工,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A、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获得保证(一般不宜≤24小时);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   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后,可做一些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装大宗材料,避免冲击负载。砼终凝后可先分批安排运少量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少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装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C、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集中荷重。   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材料吊装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设前,应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铺设旧木模板以保护和扩散外力,防止裂缝的发生。   (四)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混养护对其强度增涨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养护,并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三、装修施工时楼地面的渗漏防治    楼地面渗漏主要发生在卫生间和穿地面管道四周以及地漏四周。  卫生间地面渗漏主要是结构层本身有裂缝,找平层空鼓开裂,一旦地面积水,水即通过裂缝进入结构层,导致卫生间地面渗漏。  混凝土结构层本身是一道自防水层,所以混凝土楼面施工时,必须振捣密实,随抹压光,地面向地漏处应设2%~5%的排水坡度。  在结构层上应做10~20毫米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抹平压光,作为防水层基层。该基层必须平整坚实,表面平整度用2米长靠尺检查,基层与靠尺间用塞尺检查,其间隙不应大于3毫米。如基层有裂缝或凹坑,应用1:3水泥浆或水泥胶腻子修补平整。36   防水层是卫生间地面防止渗漏的关键所在,其材料分涂料和卷材两大类。防水层施工前,必须按国家或行业标准对材料的各项物理和化学性能指标进行复核,合格方可使用。防水涂料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并且通风良好。固化后的防水层应牢固、干实、无起泡,厚度不得小于1.5.在防水层干实前,禁止人员进入防水层踩踏,以免破坏防水层。防水卷材要铺贴严密,粘贴高度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防水层施工完毕干实后,应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蓄水高度应达到找坡层最高点水位2厘米以上。不渗漏方可认定合格,否则必须修补,并再作蓄水试验。蓄水试验合格后,可进行面层施工。地面坡度保持2%,地漏处坡度5%.面层施工完毕,再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不渗漏为合格。  在卫生间内穿地面管道或地漏部位的四周楼地面下层,渗漏滴水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因穿过楼地面管道未做套管,或套管高度过小所致,渗漏水沿管道外壁或管内壁渗漏到下层顶板。地漏埋设时,其标高超出地坪,形成倒泛水,使地面积水,从而在防水层薄弱部位渗漏;若管道及地漏四周缝隙未嵌实仍有缝隙,也必然导致渗漏。此时,可嵌入密封胶予以封堵。  穿过楼地面的管道如为煤气管道,则必须设预埋套管,套管应高出地面80~100毫米,套管与立管之间空隙用防水油膏封严。一般单面临墙的管道,离墙应不小于5厘米,双面临墙的管道,一边离墙不小于5厘米,另一边离墙不小于8厘米。  若因铺设管道需要凿洞时,可用凿子剔洞,严禁用大锤砸洞,以免使周围楼板产生裂缝。为保证管道穿楼板孔洞位置准确和灌缝质量,可用手持金刚石钻机钻孔,其效率高,还可避免对周围结构层的破坏。做地面时,地漏应较地面低5~10厘米,做成盘子形。  穿过地面的其他管道(没有套管)及地漏安装牢固后,清除干净洞口垃圾,支撑好底模,并洒水湿润洞壁和管壁,先抹一层15毫米左右厚的1:3水泥砂浆,再用掺膨胀剂的C20细石混凝土灌严。板面凹进10毫米,分两次用防水砂浆抹平,管根、阴角应抹成小圆角,待硬化后,进行24小时泼水、蓄水试验,不渗不漏后再做地坪。 36 36 外墙渗漏防治措施一、建筑外墙渗漏成因分析   (一)设计因素   (1)不重视细部大样设计,如窗台坡度、鹰嘴、滴水槽、穿墙管、外墙预埋管件、铝合金门窗、幕墙与墙体间的接缝等。   (2)为美观而将外墙饰面砖设计成细缝拼接,使砖与与砖之间不能嵌填密封材料,导致漏水。   (3)设计中忽略了不同材料界面的连接。如在外墙设计时层层装饰腰线,且腰线顶部标高与圈梁顶部标高相同,由于外墙砖与混凝土圈梁的温度膨胀系数相差很大,极易产生裂缝,从而使腰线上部渗水。同样原因,女儿墙根部往往也较易开裂渗水。   (4)高层建筑非承重外墙用的砌筑、找平砂浆标号,一般低于承重墙设计用的标号,强度虽能满足设计要求,但透水性增大。   (5)设计中不重视防水,外墙立面设计没有防水概念及功能设定。   (二)材料因素   空心砖质量差、翘曲、变形,防水涂料、防水密封材料等质量不合格,饰面材料缺角破裂,铝合金门窗材质不合格、加工制作质量差等,都有可能影响建筑外墙的内在质量,导致渗漏。   (三)施工因素   施工导致的渗漏原因很多,易渗漏部位施工质量差,是造成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   (1)框架结构外墙柱与砌体连接处不埋拉结筋或拉结筋设置不牢,拉结筋间距、数量、长度不符合要求,由于温度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导致连接处开裂是漏水的多发区。   (2)砌筑找平层、抹灰层砂浆未按设计配制,引起砂浆强度差,干缩开裂。   (3)外墙面砖与打底砂浆粘结力不足形成空鼓,饰面砖勾缝不密实,出现砂眼及裂缝。   (4)细部构造,如窗台坡度、鹰嘴、滴水槽等未处理好造成雨水渗透。门窗安装未做仔细的防水处理。   (5)穿过外墙的管道和预留孔密封处理不良。二、建筑外墙渗漏防治  一、 对设计因素导致的渗漏主要采用事前预控的手段。对材料因素造成的,应对外墙需用材料及构配件进行严格检查把关。对关键主材如铝合金、粘结密封材料等,应检查材质检验合格证明,抽取样品进行产品质量的复检,以杜绝规格、质量不合格材料进场。   施工过程是防治渗漏的重要阶段。施工中要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监督外墙砌筑按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及当地规定进行,并对外墙易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控。   (1)对基面进行清理,凿除表面污物并清扫干净,必要处可用聚合物水泥净浆抹刷2~3遍,以增强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性能。   (2)严格控制砂浆的标号和质量,打底找平层建议用微纤维加减水剂的水泥砂浆,既可作找平层也可作防水层;外墙找平抹灰层遇不同材料交接处宜加挂金属网,高层建筑超过24米高的部分外墙,找平抹灰层应全部加挂金属网。   (3)找平抹灰施工前,对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孔洞、框架填充墙的顶部、空心砖外墙的竖缝,首先进行堵洞和勾缝,并作为一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予以抹灰。找平抹灰施工时,应分层抹灰,两层找平的操作间隔宜控制在24小时以内。 36   (4)饰面砖施工前,要求墙体基面和面砖均先润湿且阴干,在防水层上贴饰面砖时,要先扫一遍聚合物水泥素浆。如打底层平整,可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料的乳液加水泥直接粘贴面层,把粘结层和防水层合二为一。外墙面砖勾缝时,要先清理勾缝内疙瘩并用水润湿,勾缝砂浆宜稠一些,建议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保证缝隙内料浆密实饱满,缝面平整光滑、无砂眼及裂缝。勾缝后要及时淋水养护。   (5)加强细部构造处理的质量控制,内窗台要高于外窗台2厘米左右;外窗台向外坡度应≥20%;窗檐、鹰嘴坡度≥20%;滴水槽宽、深应≥1厘米;屋面天沟与女儿墙阴角处应做R=100毫米圆弧角;屋面女儿墙要做泛水处理。   (6)应加强事后控制,外墙防水效果验收可用连续淋水法,如发现渗漏,协助并督促施工单位补救,并跟踪复查直至渗漏现象彻底解决。二、1.外墙砌筑所使用的砖块,为提高砌体防水能力,砖之朝外面应选择棱角齐全的,且在砌筑过程中不得打砖,当墙的长度与砖模数不符时,不足模数部分由实心砖或素砼调整。外墙砌体砌筑完毕应尽量避免凿打,如有预埋暗管,砌筑砌体时可事先于安装管道位置两侧留通缝,缝间竖向每隔600mm留拉结钢筋,拉结筋伸入墙内各250mm,砌后浇C20细石混凝土;同时对诸如脚手架眼、缆绳孔等造成的墙体缺陷要先修补完成后方可打底粉刷,不留隐患。  2.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加强抽查。严禁干砖上墙,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保证砂浆饱满度,水平缝要满铺砂浆,用勾抹子仔细补喂灰浆勾填的方法来保证外侧竖缝质量。斜顶砌之上下灰缝,应于抹灰前3天于外墙操作架上再检查一次,遇有未勾又沉裂的应补勾填实,沉裂缝应踢出宽度不小于10mm的大缝,以保证重勾填实。  3.温差造成的裂缝,首先应把龟裂的打底层凿去,加上钢丝网片,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分层抹实,并且注意养护,而后再进行面层施工,就可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达到减少墙体渗漏的目的。顶层窗下八字裂缝、窗下竖向裂缝等现象出现可采用在顶层窗台加通长配筋砼封顶窗盘的方法,增强刚度,消除裂缝。  4.对于基层产生裂缝,首先要保证外墙打底不得太厚,对局部太厚处要采用钢丝网来加强,其次外墙打底应分次、分层,打底在终凝前要防止暴晒或雨淋,加强养护。做好分格线,特别在装饰面层为无分格线的面砖、马赛克等外墙上打底也应在适当位置留置分格线,用油膏填缝后,方可上面层。第三对于混凝土柱、梁等较光滑的结构层,用聚合物砂浆“毛化”处理(聚合物砂浆配合比可为107胶∶水∶水泥∶砂=1∶4∶10∶10计量搅拌均匀),涂在光滑的面层上,湿养护7d,使之“毛化”以增强粘结力,而后再全面打底,可避免空鼓、结合不良等缺陷。  5.对于外墙铺贴面砖的建筑物,外墙施工前必须事先进行技术交底。在铺贴过程中一定要有挤浆工艺,且在勾缝前要全面检查空鼓情况,勾缝要保证密实度,勾缝完毕后要注意湿润养护,密缝擦缝不得遗漏,勾缝深度建议要严格控制,凹入度不宜太大,最好勾成圆弧形平缝。质量管理方面要建立多级复查控制制度,以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  6.窗台、遮阳板、雨篷等水平构件应按要求进行找坡且找坡方向要正确,与墙面接触部分应处理成泛水圆弧角,防止倒泛水或积水。窗框周边应提位勾缝打胶,窗后塞口要塞紧密,窗洞上方须做滴水线槽(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0mm)。屋面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女儿墙墙根位置处砼应比屋面砼多浇注10-15mm,保证屋面女儿墙墙根施工缝高于屋面板,而后再 砌筑女儿墙墙体,这样即使施工缝处产生微小裂缝,也不会造成女儿墙墙根渗水,保证了建筑外观美观。  7. 2种新材料可用来防止外墙渗漏:①在外墙抹灰的水泥砂浆中加入杜拉纤维;②36 采用防水防渗漏彩色填缝料进行外墙砖的填缝。与没有加杜拉纤维的抹灰水泥沙浆相比,其抗裂性能提高80%以上,抗渗性能提高60%以上。水泥砂浆的拌制,采用原有的搅拌设备及工艺 ,配合比不变,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并以目测不见成束纤维为准,杜拉纤维的掺量考虑包装 (1kg/包)及砂浆机容量(200L),取0.714 kg /m3,每包分成7小包,每槽1小包。抹灰水泥砂浆的施工,按常规方法施工。抹灰前在梁底、墙柱交界处加挂300mm宽密目钢丝网,待抹上的水泥砂浆表面干水后,用木抹子加纯水泥浆磨面1遍,水泥砂浆凝固后,淋水养护1周 。防水防渗漏彩色填缝料采用佛山建能材料厂生产的黑色瓷砖填缝料,其产品性能经检测,弯曲强度6.4MPa、抗压强度30.8MPa、吸水率(24h)5.1%、渗水率0.293。对施工条件的要 求为:外墙砖粘贴24h后方可填缝,缝宽范围5—15 mm,混合比率为水灰比1:3,搅拌好的填缝料要先静置5min后才能使用,并要在3h内使用完毕;填缝后20min左右进行外墙的表面清洗 ,并将填缝不完全处修补好。以上2种新材料经实际施工应用,防渗效果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二、外墙渗漏防治施工要点     1.   基层的处理             1.1    砖墙面:在外粉刷前,应对外墙面进行检查,对砂浆不饱满的灰缝、空头缝、瞎缝,用水泥砂浆嵌实或凿嵌好;对穿墙管必须清除,孔洞可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或细石砼填嵌密实;外墙脚手孔等用1:3的水泥砂浆嵌塞密实平整。    1.2    砼墙面:抹灰前先进行基层处理,以达到必要的粗糙度,可采用凿毛处理,(每平方米应不少于200个凿点);或者砼墙面拉毛处理(拉毛用水泥净浆水灰比宜控制在0.3-0.4范围内,拉毛后养护三天再抹灰);或者在砼墙面刮水泥净浆软糙一层,边刮边抹灰的方法处理。砖墙与砼结构的连接处宜采用钢丝网加强(钢丝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并绷紧固牢)处理。 2.   抹灰层施工要点:   2.1  基层湿润:抹灰前必须对基层进行湿润(隔夜浇水,一般浇2遍,吸水深度8-10mm),后层抹灰应在前层抹灰砂浆具备足够强度后进行,抹灰时应注意前层抹灰面湿润程度。抹灰砂浆必须与基层粘结牢固,必要时可在砂浆中掺入胶结材料,以提高抹灰砂浆的粘结强度。   2.2   无面砖外墙面抹灰宜采用基底结合层(3-5mm)、找平层(7-9mm防水砂浆)、面层(3-5mm)的工序分层施工;有面砖外墙面抹灰宜采用结合层(3-5mm)、找平层(7-9mm防水砂浆)、面砖结合层(2-3mm)的工序分层施工;抹灰面应平整,当抹灰基层不平整时,应先进行抹平。前一抹灰层凝固后,再抹后一层,一般宜隔夜进行。若几层连续涂抹,因湿砂浆粘在一起,起不到分层的作用,易造成收缩率过大而造成空鼓、裂缝。    2.3    施工中,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砂浆的水灰比。抹灰接槎、门窗洞口等临时施工缝应尽量留成“直槎”,避免因留成“斜槎”导致接槎部位砂浆过薄而结合不好、开裂。特别是对已空鼓、开裂的部位进行整改时,一定要先切割后剔打,清理干净后再修补,以避免形成“斜槎”并防止扩大相邻抹灰层空鼓、开裂。面层大平后,要剔除抹灰前冲的灰饼,防止砂浆收缩不一开裂。 3.   外墙面砖镶贴要点:   3.1  外墙面砖必须采用宽缝镶贴,以确保通过勾缝弥补粘贴层亏灰,并避免面砖因温度变形而空鼓开裂,提高面砖粘贴强度和外墙防水性能。勾缝应采用防水砂浆,且应先勾横缝后压竖缝,以使竖缝形成一个连续的自槽流淌,让雨水不会滞留在外墙面,以至造成渗漏,同时应注意缝宽、深度。   3.2  外墙面砖宜采用薄贴(2-3mm厚砂浆),可减小施工过程中面砖滑动量及粘结层砂浆的收缩量。为此,找平层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应该基本达到面层相应的标准。36      4.外抹灰及外墙面砖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日光曝晒和雨水冲刷。外抹灰及外墙面砖施工完毕砂浆终凝后要进行养护,以防止砂浆失水过快造成空鼓、开裂。                 36 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一、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应将建筑门窗专项工程纳入总承包工程范围。二、 设计设计单位在门窗施工图中,应根据《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要求在施工说明中标明建筑门窗抗风压等级标准及相关要求,并标注选用门窗图集型号、规格,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单位要求进行门窗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在工程验收时进行审核认可。三、 施工提供到工程现场的门窗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规范并满足设计要求。严禁在施工现场制作门窗。(1)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3)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框边处不大于500㎜。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4)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就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处膜破损。(5)门窗框外侧应留5㎜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6)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塑料门窗渗漏防治措施目前塑料门窗施工中主要注重安装的牢固性和外观效果,对塑料门窗的渗漏重视不够,从而造成使用过程中门窗的渗漏,已经成为一种质量通病。为此既要对加工的产品进行检验,也要对安装后的成品进行试水检验,对塑料门窗的渗漏性,应从设计、加工和安装多方面加以控制。1、          形成原因分析:塑料门窗(包括与墙的结合部)的抗渗性,主要靠材料质量、加工质量、塞缝质量及门窗与墙结合部的密封性等手段控制,除进行常观性的抗风压、空气渗透、雨水渗漏三项基本物理性能试验及目测或降雨检查外,并无太多控制手段。进行门窗试验的性能指标只能代表试样,不代表门窗在实际使用中的真实性能。因此,为保证门窗的使用质量,有必要对渗漏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1、1塑料门窗的品牌、材料良莠不齐,各种配件的性能与PVC塑料的相容性不一。1、2塑料门窗加工、拼装,有的在工厂,也有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主要靠手工作业,质量难以控制,稳定性差,总体制作水平不高。36 1、3塑料门窗一般是用热熔焊接,所用材料薄,抗冲击强度低,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挤压易变形,接头部位会产生缝隙,衬钢与型材膨胀系数不同,故塑料门窗检测质量远不能代表塑料门窗安装后的质量状况。1、4塑料门窗与维护结构周边,一般采用松散材料(如矿棉条、玻璃丝条、泡沫填充剂等)分层填塞,缝隙外表留5-8mm宽槽口,用以填密封材料。由于填塞材料密实度不够,密封材料与塑料门窗及外墙黏结不牢等,容易形成缝隙而引起渗漏。1、5窗台渗水其中尤以窗角部位及拼装处严重,渗水的主要原因:a、塞缝前未清理,塞缝不实,外墙抹灰空鼓b、密封膏裂缝,有砂眼,与墙黏结不牢c、窗台里低外高。1、6窗框渗水窗框一般采用直角拼接成45度角,由于拼装时未做好注胶等防渗措施,拼接处存在缝隙,雨水进入框内从缝隙处渗漏。1、7窗扇渗水由于一般采用直角拼接成45度角拼接,与窗框一样,拼装时未做好防渗措施,存在缝隙,部分窗扇在加工、安装过程中发生变形,窗扇并闭后密封性差,必然引起渗水。另外,由于有些密封条选型不好,密封性差老化快以及安装后在角部未妥善处理而引起缝隙,导致渗水。1、8窗侧面渗水主要是塞缝不实、密封胶密封性能差而引起渗漏。根据以上分析,塑料门窗渗漏重点应在窗洞角部和框接头处。2治理措施2、1设计时的防治措施2、1、1选择门窗时,应考虑合理的窗型、节点,并给出详细的门窗图表,以控制加工、安装质量。2、1、2推拉窗比平开窗相比,接点少、拼缝简单,质量易控制,且安装后不宜变形,故应尽量采用推拉窗。2、1、3为减少塑料门窗的变形,门窗材料、内部衬钢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材料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以保证其刚度。2、1、4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窗台里低外高的设计方案,外窗台应有1%以上的坡度,且内外高差不得少于20mm,且不得咬框。2、1、5尽量采用PVFOQM发泡膨胀剂塞缝,该材料在空气中能膨胀150倍,填缝密实性好,防水性强。2、2加工时的防治措施2、2、1门窗制作尽量在工厂进行,熔接的热熔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保护膜应完整。2、2、2横向和竖向组合时,应采用套插方式,套插尺寸不得少于10M,并用密封胶密封。2、2、3框、扇组合时,应用密封胶密封。框上螺丝孔拧丝前应先注胶,并保证拧丝后密封胶溢出不明显。2、3安装时的防治措施2、3、1规范规定,当安装门窗时,其温度不宜低于5C2、3、2安装前应注意成品的保护,保护膜应完整。2、3、3外密封条是隔气、防水的重要部件,安装时应特别注意,密封条应抗老化性能优良,规格合适,其嵌在窗扇上应牢靠,在转角处切成45度角并用硅胶黏结牢固,不留缝隙。门窗关闭后密封条必须全部处于受压状态。室外玻璃压条与玻璃间填嵌密封胶必须饱满,黏结牢固,防止渗水。36 2、3、4由于塑料型材是中空多腔,材质较脆,所以螺钉不能直接锤击拧入,应预先钻孔,孔径小于螺钉0.5—1mm。防止塑料门窗因局部凹陷、断烈和螺钉松动引起的渗漏现象。2、3、5为排出框中雨水,应设置排水孔,排水孔应设置在窗框下方,在框上冒头处开一宽为10—20mm的泄水槽,相应部位的密封条应开槽。2、3、6门窗与墙角结合处留R角是保证注密封胶时黏结性和密封性的重要措施,施工时必须保证。填嵌密封材料时槽口基层必须干燥并清理干净,密封胶表面不得有缝隙、气孔等。2、3、7为防止水从窗框周边、砂浆微小缝隙渗入,可采用成膜性或防渗透性的防水材料填塞其中毛细孔。3、安装后的整改塑料门窗安装后因渗漏而整改时,须以试水作为主要的检测手段,检查重点为硅胶填充情况、拼接缝隙和门窗洞周边的渗漏。塑料门窗以密封胶封堵为主,门窗洞周边的渗漏补砂眼、涂防水涂料为主。36 铝合金门窗渗漏防治一、原因分析 1、铝门窗结构设计或型材选用上存在缺陷 a)设计文件不齐全或未经结构设计,造成锁点不足或铝门窗材料结构强度和挠度达不到要求,导致在正常风压下塑性变形,拉裂或损坏等而产生雨水渗漏;  b)对引风面、雨水冲刷面的防渗、防漏考虑不足,过分突出采光及通风需要,“飘窗、落地窗、通窗”等墙体化的门窗大量出现,又不注重建筑构造防水,导致其雨水渗漏问题越来越突出;  c)型材选用上简单的套用,导致型材不配套或装配松动或断面挡水高度不足引起的直接漏水;  d)外观上过分注重线条装饰,造成门窗型材接头、转角过多而导致的拼缝封堵缺陷;  2、铝门窗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达不到质量要求  a)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铣料不标准造成装配间隙过大;  b)型材转角或拼接搭接处虽有用防水垫片,但防水垫片规格偏小或搭接处未采用密封胶密封;  c)胶条、毛条下料偏短,造成端头直接漏水;  d)外露钉头钉眼或挤压孔未注胶封堵。  e)排水孔设置不足或设置不当,引风面孔槽不足于排水或无法迅速排出;  3、铝门窗与洞口墙体连结部位填塞密封不当  a)铝门窗与洞口墙体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过小,致门窗难以固定且填塞不实易产生裂缝;  b)填充料没有充满门窗框与墙体间的间隙,形成了空鼓现象或裂缝;  c)没按要求充填合格的材料,如水泥砂浆的标号不对或配合比不合格;  d)门窗安装完毕之后没有在门窗外侧与墙体的连接部位进行密封,或防水密封层次不够,或密封失效;  e)固定门窗框的调整垫块残留于门窗框内,或拆除后没有再进行二次填充;36   f)窗台室内外无高差或找坡不足或铝门窗进出定位与外墙面没一定距离;  g)对于有转角或连通形式的门窗,位于转角或连通部位的连接杆件的上部没有进行封堵,易造成渗漏雨水由上而下进入室内;  h)门窗与洞口的固定连接不牢,使门窗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移动而使密封材料产生裂缝;  4、铝门窗辅材材质不合格  铝门窗使用的密封材料太差,如胶条过硬,抗老化时间短,密封胶过期使用或是冒牌假胶;未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抗变位能力差、易老化、拉裂等;毛条毛刷过短,间隙过大,导致雨水直接飘进;固定铁件的材质及断面达不到要求,在正常风压下松动开裂。  5、建筑结构或构造本身存在缺陷  a)如窗台砂浆配合比不合格,无添加防水剂;  b)外墙、窗台面砖空鼓,无勾缝,或面砖缝隙有细微裂缝存在,雨水在风荷载作用下透过墙体直接渗入室内;  c)窗台阴阳角涂料开裂而导致的直接渗水;  d)飘窗、落地窗或其他异形窗,建筑构造达不到防水要求,如挑板不挑出等;  e)墙体是轻质墙或砖墙,由于门窗周边墙体因质量问题存在细小裂纹和缝隙而发生渗水现象。  二、预防控制  1、设计及准备阶段  a)先期介入,参加图纸会审,对设计存在的缺陷,提出深化设计要求;  b)结构设计上根据工程特点按规范进行严格的计算和设计,不要简单地套用;  c)根据工程特点进行样板窗施工,做好前期预防、过程控制、阶段水密测试;  d)批量生产前,据实进行物理性能检测,以确定门窗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与性能指标;  e)尽量选用同一厂家,同一系列门窗型材,不要简单拼凑,尽量选用挡水断面高的窗框,增加门窗的密封道次和增加门窗的锁点;  2、制作安装阶段36   a)门窗与洞口墙体周边的标准间隙应控制在25mm-40mm之间,其最大尺寸应不超过50mm,最小不小于20mm,窗框与外墙面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捣修整后方可安装施工,严禁采用劣质砌体,如烧结泥砖或砂浆直接垫平;  b)根据工程情况合理选用水泥砂浆填充法,一是先将砂浆充填于铝材型腔内后再上墙安装并进行二次充填;二是将铝框固定后再充填砂浆。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种可确保铝腔内不形成空鼓的现象,但在二次充填时易产生裂缝而漏水;第二种方法则易在下边框及两侧形成难以避免的充填不满而形成空鼓现象;  c)水泥砂浆填充要控制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一般是1:2.5,保证水泥砂浆的质量,推荐在水泥砂浆中添加防水剂提高水泥砂浆的防渗漏性能,注意养护,避免开裂;  d)门窗边框四周的外墙面300mm范围内,增涂二道防水涂料以减少雨水渗漏的机会;  e)引风面或雨水冲刷面为阻止雨水渗过门窗与墙体之间的充填材料,适当考虑止水挡板或其他防水涂膜,增加抗渗性能;  f)窗框交接处要留有注胶槽,宽度5-8mm,嵌注密封材料时,应注意清除浮灰、砂浆等,使密封材料与窗框、墙体粘结牢固。同时检查密封材料是否连续,是否缺漏等情况,特别是转角交接位置是否有毛细孔存在;对贴面砖外墙应采用两道以上密封,避免拼缝毛细水渗透;  g)调整垫块禁止残留于门窗框内,拆除后要及时进行二次填充密实,填充注意与基体的可靠粘结,除清除残渣外应基体湿润;  h)室外窗台应低于室内窗台板20mm为宜,并设置顺水坡,雨水排放畅通,避免积水渗透。铝门窗与外墙要有一定的距离,避免雨水直接冲刷。  i) 门窗连接件的材质、规格,连接方法应符合当地《铝合金门窗技术规程》要求,及时用砼或砂浆封锚,避免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移动而使密封材料产生裂缝。  3、强化管理意识:  a)在方案审批、样板验收上加强职能部门的监控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班组的高度的责任心。  b)定期不定期对在建工程进行抽检,随机进行水密测试,及早有效发现门窗渗透点及渗透原因,尽早加以封堵和处理,避免大面返工。  c)加强对已建工程的回访,继续收集渗漏信息,不断进行改进。36 屋面渗漏防治一、设计1、小高层及高层屋面应设计二道防水设防,并应有一道卷材防水,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其厚度不应小于1.2mm。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其厚度不应小于3mm2、屋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得小于5%,材料找坡不得小于3%。天沟、沿沟纵向找坡不得小于1%。3、采用柔性与刚性防水层复合使用时,应将柔性防水层放在刚性防水层下部,并应在两防水层间设置隔离层。4、铺设屋面防水卷材的找平层应设分格缝,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大于3m,缝宽为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找平层当采用水泥砂桨时,其强度不得小于M10,当采用细石砼时,其强度不得小于C20。5、块状、散状屋面保温材料,应设置隔气层,并应在屋面与墙面交接处沿墙面向上连接铺设,高出保温层上表面不小于150mm。6、保温层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保温材料不宜用水泥膨胀珍珠岩、水泥膨胀蛭石等水溶性保温材料,其他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应设置排气系统。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宜进水的位置。7、刚性防水屋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小于c30、厚度不小于50mm,分格逢间距不应大于3m,缝宽不应大于30mm,且不小于12mm。刚性防层与山墙,如女儿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应 留缝做柔性密封处理,并铺设高度宽度均不小于250mm卷材泛水附加层。 8、有反梁的屋面结构。穿过梁的预留管,管径不得小于75mm,并应在设计图上注明反梁过水孔孔底标高,不允许在梁内形成积水槽。9、屋面女儿墙、压顶等过长的纵向构件,应沿纵向每3米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女儿墙、压顶粉刷层每隔3米及易产生变形开裂部位设分格缝,分格缝宽为10mm,缝内嵌填密封材料。10、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倒置式屋面。11、刚性防水屋面的坡度宜为2%-3%,并应采用结构找坡;混凝土内配间距100-200mm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应位于防水层的中上部,且在分格缝处断开。 12、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求。 13、36 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 14、膨胀珍珠岩类及其他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必须设置隔气层排气系统。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即高出屋面的墙体和女儿墙)。屋面工程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经监理确认后组织施工。   二、 卷材防水层施工    1)基层处理剂涂刷均匀,对屋面节点、周边、转角等用毛刷先行涂刷,基层处理剂、接缝胶粘剂、密封材料等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料相容。    2)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卷材表面清刷干净;热铺贴卷材时,玛啼脂应涂刷均匀、压实、挤密,确保卷材防水层与基层的粘贴能力。    3)不应在雨天、大雾、雪天、大风天气和环境平均湿度低于5℃时施工,并应防止基层受潮。    4)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气候条件选用合适的防水卷材和铺贴方法,上道工序施工完,应检查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卷材大面积铺贴前,应先做好节点密封处理、附加层和屋面排水较集中部位(如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细部构造处理、分格缝的空铺条处理等,应同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沟方向铺贴,从水落口处向分水线方向铺贴,尽量减少搭接。    6)上下层卷材铺贴方向应正确,不应相互垂直铺贴。    7)相邻两个幅卷材的接头相互错开300mm以上。    8)叠层铺贴时,上下卷材间的搭接应错开;叠层铺设的各层卷材,在开沟与屋面的连接处应采取叉接法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接缝宜留在屋面或天沟侧面,不宜留在沟底,搭接无滑移、无挠边。    9)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搭接缝,宜用材料性能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   10)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各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应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应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三、刚性防水屋面施工    1)刚性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以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应留缝隙,并做柔性密封处理。    2)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不应直接摊铺在砂浆基层上,与基层间应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可用纸胎油毡、聚乙烯薄膜、纸筋灰1∶3石灰砂浆。    36 3)在出屋面的管道处与防水层相交的阴角处,应留设缝隙,用密封材料嵌填,并加设柔性防水附加层;收头固定密封,其泛水宜做成圆弧形,并适当加厚。    4)在梯间寺号防水层之间应设置分隔缝,缝宽15-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上部铺贴防水卷材,离缝边每边宽度不小于100mm。    5)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处,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   ②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2/3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1/3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   ③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等杂物。待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匹配的基层处理剂衬泡沫棒,分格缝上口粘贴不小于200mm宽的卷材保护层。   ④混凝土养护不小于14d。   四、屋面细部构造施工    1)天沟、檐沟   ①天沟、檐沟应增设附加层,采用沥青防水卷材时,应增设一层卷材;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时,宜采用防水涂膜增强层。   ②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的附加层宜空铺,空铺宽度不应小于200mm;天沟、檐沟卷材收头处应密封固定。   ③斜屋面的檐沟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屋面檐口处要空铺200mm,防水层的收头用水泥钉钉在混凝土斜板上,并用密封材料封口,檐沟下部做鹰嘴和宽度10mm的滴水槽。   2)女儿墙泛水、压顶防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女儿墙为砖墙时卷材收头可直接铺压在女儿墙的混凝土压顶下,如女儿墙较高时,可在砖墙上留凹槽,卷材收头应压入槽内并用压条钉压固定后,嵌填密封材料封闭,凹槽距屋面找平层的高度不应小于250mm。  ②女儿墙为混凝土时,卷材的收头采用镀锌钢板压条或不锈钢压条钉压固定,钉距≤900mm,并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密;泛水宜采取隔热防晒措施,在泛水卷材面砌砖后抹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或涂刷浅色涂料,或粘贴铝箔保护层。   3)水落口处防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水落口杯埋设标高应正确,应考虑水落口设防时增加的附加层和柔性密封层的厚度及排水坡度加大的尺寸。  ②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先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涂料涂封,其厚度为2-5mm,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的凹槽,以便填嵌密封材料。   36 4)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变形缝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②防水层应铺贴到变形缝两侧砌体的上部。  ③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用卷材封盖。  ④变形缝顶部应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嵌填。5)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做成圆锥台,管道与找平层间应留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箍昆,并用密封材料封严,具体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管道根部500mm范围内,砂浆找平层出高30mm坡向周围的圆锥台,以防根部积水。②管道与基层交接处预留200mm&;#215;200mm的凹槽,槽内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③管道根部周围做附加增加层,宽度和高度不小于300mm。④防层贴在管道上的高度不应小于300mm,附加层卷材应剪出砌口,上下层砌缝粘贴时错开,严密压盖。④附加层及卷材防水层收头处用金属箍箍紧在管道上,并用密封材料封严。36 室内标高尺寸和几何尺寸控制一、测量控制   1.对于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等的测量控制点应做好复核工作,经审核批准后,才能据此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  2.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复测:准确地测定与保护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的桩位,是整个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定位的依据,是保证整个施工测量精度和顺利进行施工的基础。因此,在复测施工测量控制网时,应抽检建筑方格网。控制高程的水准网点以及标桩埋设位置等。  3.测量复核 :   (1)建筑定位测量复核:建筑定位就是把房屋外廓的轴线交点标定在地面上,然后根据这些交点测设房屋的细部。    (2)基础施工测量复核:基础施工测量的复核包括基础开挖前,对所放灰线的复核,以及当基槽挖到一定深度后,在槽壁上所设的水平桩的复核。    (3)皮数杆检测:当基础与墙体用砖砌筑时,为控制基及墙体标高,要设置皮数杆。因此,对皮数杆的设置要检测。  36   (4)楼层轴线检测:在多层建筑墙身砌筑过程中,为保证建筑物轴线位置正确,在每层楼板中心线均测设长线l~2条,短线2~3条。轴线经校核合格后,方可开始该层的施工。    (5)楼层间高层传递检测:多层建筑施工中,要由下层楼板向上层传递标高,以便使楼板、门窗、室内装修等工程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标高经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    4.高层建筑测重复核  高层建筑的场地控制测量、基础以上的平面与高程控制与一般民用建筑测量相同,应特别重视建筑物垂直度及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的检测。对高层建筑垂直度的偏差必须严格控制,不得超过规定的要求。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定期进行沉降变形观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确保建筑物安全使用。 二、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检验,由专人进行测量。主体施工阶段,为控制好主体结构垂直度质量, 六层及以上建筑,结构工程至多每隔三层应用经纬仪或垂准仪,从底层控制点通过预留孔向上投测出楼面控制点,不得采用逐层吊线方法,以免产生垂直度累积误差。楼面控制点的最大间距不得大于30m,控制点连成的矩形应闭合。、每层楼面应根据楼面控制点,弹出轴线,每层楼面应测一次平水,并据此进行上层楼面施工,严格控制上层混凝土楼面的标高。砌体施工时,必须设皮数杆控制标高,砌筑前每层楼面应用水平仪测一次平水,存在高差,应用砂桨或细石混凝土找平。严格按照设计墙、柱轴线位置及几何尺寸立模,墙、柱模板的立模限位,应优先采用焊接钢件的方法限位 ,即在伸出楼面的墙、柱纵筋外侧,按弹线位置,点焊钢筋头,以控制墙、柱立模的几何尺寸。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标识 ,每1-1.5m²的范围内宜设置一处。36 有防水要求的楼面与室内其它房间楼面标高有高差处,现浇楼板面层钢筋应分离式配置,以确保设计标高的准确。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做好灰饼、标筋和护角,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抹灰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当厚度大于30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按检验批进行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垂直度、楼板厚度的测量,每三层为一个检验批,测量后认真填写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垂直度、楼板厚度测量记录。室内标高,轴线位置、垂直度及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0%的房间数且不少于5间进行抽查。楼板厚度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0%楼板数且不少于5块进行抽查。监理应对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不定期进行平行检验,并及时抽验施工单位测量纪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 砌体标高、轴线等几何尺寸偏差1、 砌体施工时应设置皮数杆,皮数杆上应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砌筑完基础或每一楼层后,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人员应认真做好测量记录,并及时报监理验收。   2 、装饰施工前,应认真复核房间的轴线、标高、门窗洞口等几何尺寸,发现超标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二、室内尺寸允许偏差应为符合下列规定:   1)净高度为&;#177;18mm。   2)室内与垂直线偏差小于0.3%,且小于15mm。   3)楼板水平度:5mm/2m。36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一、给水排水及采暖管道系统渗漏1、材料    1 生活给水系统的管材、管件接口填充材料及胶粘剂,必须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2 给水、排水及采暖管道的管材、管件产品质保书上的规格、品牌、生产日期等内容与进场实物上的标注必须一致。    3 管材、管件进场后,应按照产品标准的要求对其外观。管径、壁厚、配合公差进行现场检验,塑料排水管道与室外塑料雨水管道用材区别检查、验收;同时,按照同品牌、同批次不少于二个规格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 用于管道熔接连接的工艺参数(熔接温度、溶接时间)、施工方法及施工环境条件应能够满足管道工艺特性的要求。    5 同品牌。同批次进场的阀门应对其强度和严密性能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数量为同批次进场总数的10%,且每一个批次不少于2只。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做强度和严密性检验,有异议时,应见证取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复试。2、施工    1 给水管道系统施工时,应复核冷、热水管道的压力等级和类别;不同种类的塑料管道不得混装,安装时,管道标记应朝向易观察的方向。    2 36 引入室内的埋地管其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当地冻土线深度的要求。管沟开挖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塑料管道垫层和覆土层应采用细砂土。    3 给排水管道穿越基础预留洞时,给水引入管管顶上部净空不小于100mm;排水排出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50mm。    4 室内给水系统管道宜采用明敷方式,不得在混凝土结构层内敷设。确需暗敷时,直埋在地坪面层内及墙体内的管道,不得有机械式连接管件;塑料采暖管暗敷不应有接头。     5管道暗敷设时,管道固定应牢固,楼地面应有防裂措施,墙体管道保护层宜采用不小于墙体强度的材料填补密实,管道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在墙表面或地表面上应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管道经过处严禁局部重压或尖锐物体冲击。    6 当给水排水管道穿过楼板(墙)、地下室等有严格防水要求的部位时,其防水套管的材质、形式及所用填充材料应在施工方案中明确。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顶部必须高出装饰地面20mm,卫生间或潮湿场所的套管顶部必须高出装饰地面50mm,套管与管道间环缝间隙宜控制在10-15mm之间,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采用阻燃和防水柔性材料封堵密实。    7 管道在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时,管道系统应采取如下措施:     1)在结构缝处应采用柔性连接。     2)管道或保温层的外壳上、下部均应留有不小于150mm可位移的净空。3)在位移方向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水平补偿装置。    8 水平和垂直敷设的塑料打消管道伸缩节的设置位置、型式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顶层烹排水立管必须安装伸缩节,管道出屋面处应设固定支架。塑料排水管伸缩节预留间隙可控制为:夏季,5-10mm;冬季,15-20mm。    9 塑料雨水管道系统伸缩节应参照室内排水系统伸缩节设置要求设置。    10埋地及所有可能隐蔽的排水管道,应在隐蔽或交付前做灌水试验并合格。    36 二、  管道及支吊架锈蚀    1、镀锌钢管当采用法兰连接时,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进行二次镀锌。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塑料管道和复合管道除外)应做防腐处理。    2 、室外金属支吊架宜采用热镀锌或经设计认可的有效防腐措施;室内明装钢支吊架应除锈,且刷二度防锈漆和二度面漆。三、卫生器具不牢固和渗漏    1、 卫生器具与相关配件必须匹配成套,安装时,应采用预埋螺栓或膨胀螺栓固定,陶瓷器具与紧固件之间必须设置弹性隔离垫。卫生器具在轻质隔墙上固定时,应预先设置固定件并标明位置。    2 、卫生器具安装接口填充料必须选用可白发拆性防水材料,安装结束后,应做盛水和通水试验。    3、  带有溢流口的卫生器具安装时,排水栓溢流口应对准卫生器具的溢流口,镶接后排水栓的上端面应低于卫生器具的底部。          四、排水系统水封破坏,排水不畅1、材料地漏和管道S弯、P弯等起水封作用的管道配件,必须满足相关产品标准要求。2、施工    1 排水管道应确保系统每一个受水口的水封高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当地漏水封高度不能满足50mm时,应设置管道水封,并禁止在一个排水点上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水封装置。洗面盆排水管水封宜设置在本层内。    2 36 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严禁封闭透气口。    3 地漏安装应平整、牢固,低于排水地面5-10mm,地漏周边地面应以1%的坡度坡向地漏,且地漏周边应防水严密,不得渗漏。    五、保温(绝热)不严密,管道露滴水2、 材料   1 各类保温(绝热)材料耐火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在进场后应对其材质、规格、密度和厚度以及阻燃性能进行抽检,同品牌、同批次抽检不得濒于个规格,有异议时,应见证取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复试。   2 保温(绝热)管(板)的胶粘剂、封裹材料的阻燃和防潮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封闭保温(绝热)管材(板材)的胶带或粘胶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2、施工   1 保温(绝热)管(板)的结合处不得出现裂缝、空隙等缺陷,管道保温(绝热)材料在过支架的洞口等处,应连续并结合紧密。阀门和其他部件应根据部件的形状选用专用保温(绝热)管壳,确保阀门、部件与保温(绝热)管壳能够结合紧密。   2 室外管道保温必须防水性能良好,搭接应顺水,防潮层的叠合不得少于35mm。六、  采暖效果差1、 施工   1 采暖水平管与其他管道交叉时,其他管道应避让采暖管道,当采暖管道被迫上下绕行时,应在绕行高点安装排气阀。水平管变径时应采用顶平异径管。   2 采暖系统安装结束、系统联运后,必须进行采暖区域内的温度场测定。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36 一、 防雷、等电位联结不可靠,接地故障保护不安全1、 材料    1 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4mm的铜质材料,当铜质材料与钢质材料连接时,应有防止电化学腐蚀措施。    2 当设计无要求时,防雷及接地装置中所使用材料应采用经热浸镀锌处理的钢材。2、 施工    1 防雷、接地网(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坐标位置和数量进行施工,焊缝应饱满,搭接长度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2 房屋内的等电位联结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到位,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内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装置,保护(PE)线与本保护区内的等电位联结箱(板)连接可靠。    3 金属电线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等电位联结线连接可靠。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二处与接地(PE)或等电位联结装置相连接;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铜芯连接线,其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连接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应小于二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金属桥架(线槽)不应作为设备接地(PE)的连接导体。     4 在金属导管的连接处,管线与配电箱体、接线盒、开关盒及插座盒的连接处应连接可靠。可挠柔性导管和金属导管不得作为保护线(PE)的连接导体。     二、 电导管引起墙面、楼地面裂缝,电导管线槽及导线损坏1、 材料埋设在墙内或混凝土结构内的电导管应选用中型及中型以上的绝缘导管;金属导管宜选用镀锌管材。36 2、施工    1 严禁在混凝土楼板中敷设管径在于板厚1/3的电导管,对管径大于40mm的电导管在混凝土楼板中敷设时应加强措施,严禁管径大于25mm的电导管在找平层中敷设。混凝土板内电导管应敷设在上下层钢筋之间,成排敷设的管距不得小于20mm,如果电导管上方无上层钢筋布置应参照土建要求采取加强措施。    2 墙体内暗敷电导管时,严禁在承重墙上开长度大于300mm的水平槽;墙体内集中布置电导管和大管径电导管的部位应用混凝土浇筑,保护层厚度应大于15mm。    3 电导管和线槽在穿过建筑物结构的伸缩缝、抗震缝和沉降缝时应设置补偿装置。三、电气产品无安全保证,电气线路连接不可靠1、材料    1 进场的开关、插座、配电箱(柜、盘)、电缆(线)、照明灯具等电气产品必须具有3C标记,随带技术文件必须合格、齐全有效。电气产品进场应按规范要求验收。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有开关、插座、配电箱以及电缆(线)应见证取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电气和机械性能复试。    2 安装高度低于1.8m的电源插座必须选用防护型插座,卫生间和阳台的电源插座应采用防溅型,洗衣机、电热水器的电源插座应带开关。2、 施工   1芯线与电器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截面积在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2)截面积在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拧紧搪锡或接续端子后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36 3)截面积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除设备自带插座接式端子外,接续端子后与设备或器具的端子连接;多股铜芯线与插接式端子连接前,端部拧紧搪锡。   4)每个设备和器具的端子接线不多于2根电线;不同截面的导线采取续端子后方可压在同一端子与电气器具连接。   5)接线应牢固并不得损伤线芯。导线的线径大于端子孔径时,应选用接续端子与电气器具连接。   2 配电箱(柜、盘)内应分别设置中性(N)和保护(PE)线汇流排,汇流排的孔径和数量必须满足N线和PE线径汇流排配出的需要,严禁导管在管、箱(盒)内分离或并接。配电箱(柜、盘)内回路功能标识齐全准确。   3 同一回路电源插座间的接地保护线(PE)不得串连连接。插座处连接应采用如下措施:   1)“T”型或并线绞接搪锡后引出单根线插入接线孔中固定。   2)选用质量可靠的压接帽压接连接。四、照明系统未进行全负荷试验   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必须不小于8h,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且每2h记录运行状况1次,连续试运行时段内无故障。3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