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ID:12851679

大小:43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9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宁夏育才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命题人:刘涛答题说明:1.考生应把学校、考场、考号、姓名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2.请用钢笔、中型笔或圆珠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下列关于质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真实存在的B.原子很小,所以原子就是质点C.质点是一种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模型D.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所以不能看做质点2.如下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上有两点A和B,A的位置坐标为xA=5m,B的位置坐标为xB=-3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5m处 ②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5m处 ③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3m处 ④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3m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2010年2月21日上午,在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唯一进入决赛的中国选手周洋以2分16秒993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一人战胜三名韩国选手,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一届冬奥会中夺得的第三枚金牌.韩国选手李恩星和朴胜义只能以2分17秒849和2分17秒927分别收获一枚银牌与铜牌.关于周洋的比赛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可以估算出周洋撞线时的瞬时速度B.可以估算出周洋比赛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C.可以估算出周洋整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D.可以估算出周洋整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率4.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速度很大,加速度就一定很大B.速度的变化量方向为正,则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则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越来越大,可能加速度越来越小5.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的位移为1600m,所用的时间为40s,假设这段运动是匀加速运动,用a表示加速度,v表示飞机离地时的速度,则A.a=2m/s2,v=80m/sB.a=1m/s2,v=40m/sC.a=2m/s2,v=40m/sD.a=1m/s2,v=80m/s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10m/s2,则2s末的速度为A.10m/sB.0C.-10m/sD.5m/s7.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遇紧急情况而急刹车获得大小为4m/s2的加速度,则刹车6s后汽车的速度为A.44m/sB.24m/sC.4m/sD.08.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如图所示的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中正确的是9.关于重力加速度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的快慢B.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C.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D.轻重不同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不同10.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例如一个人用很大的力挥动网球拍,却没击中球,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B.力的产生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物体冲上光滑斜面,在沿斜面上升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这个力没有施力物体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如果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说明这个力就不存在D.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可见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11.关于物体的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当用不同弹簧秤测量时其所受重力大小是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秤测量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等效作用点D.形状规则的物体(例如正方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处12.下列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A.极限法B.放大法C.控制变量法D.等效替代法13.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B.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N成反比,FN越大,μ越小C.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D.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料决定14.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1;乙图中,小孩用100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A.80N、100N、90NB.80N、100N、45NC.80N、80N、90ND.0、80N、45N 1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6.伽利略认为落体运动应该是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经研究,落体运动速度和位移是如何变化的A.速度与时间成正比B.速度与位移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D.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17.关于胡克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F=kx可知,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x成正比B.由k=可知,劲度系数k与弹力F成正比,与弹簧的长度改变量x成反比C.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x的大小无关D.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大小18.以下关于分力和合力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同时作用于物体上B.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大小的代数和C.合力可能小于它的任一个分力D.合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的大小19.如图所示,P和Q叠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B.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压力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P的支持力20.有一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三、实验题(共2个小题,共12分)21.(4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22.(8分)在做“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保持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变,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表所示F/N0.200.300.400.500.60a/(m·s-2)0.110.190.290.400.51(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上作出aF图象.(2)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kg.(4)图线(或延长线)与F 轴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5题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有单位的数值,答案必须写出单位。)23.(6分)某同学不小心碰到课桌边缘的橡皮擦,使其掉到地上,课桌高度为h=0.8m,假设橡皮擦在课桌边缘无初速度下落,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1)橡皮擦落到地面的速度为多大(2)橡皮擦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4.(6分)如图所示,重物A质量为mA=5kg,重物B质量为mB=2kg,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10N.为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试求拉力F的范围.(g取10N/kg)25.(6分)一个人用一条质量可不计的细绳从井中竖直向上提一桶水,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N.已知水桶装满水后,水与水桶的总质量为20kg.则人向上提升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大 26.(6分)如图所示,重为500N的人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200N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角时,物体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27.(6分)如右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B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作用,而且F1>F2,则A施于B的作用力大小为28.(8)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g取10m/s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水平推力F的大小;(3)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2016-2017第一学期期末高一物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DDDACDCCCCBDA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题号1617181920答案ADCDCDCDAB三、实验填空题(共2个小题,共12分)21.(4分)①BD ②BD22.(8分)解析:(1)根据所给数据在坐标系中准确描点,作出的aF图象如图所示.(2)根据(1)中图象可知,保持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变,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成正比;若保持力F不变,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通过实验探究可知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因此可以判断(1)中图象斜率表示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3)由(1)中图象可得:=,解得M=1kg.(4)由aF图象可知,当力F=0.1N时,小车开始运动,说明此时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N.四、计算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有单位的数值,答案必须写出单位。)23、(6分)(1)4m/s (2)0.4s[解析](1)由v2=2gh代入数据得v===4m/s.(2)由v=gt代入数据得t===0.4s. 24.(6分)解析:在水平方向上,重物A除了受到向左的拉力F、绳子施与的向右的弹力FT外,还受到桌面施与的摩擦力的作用.当拉力F取最小值Fmin时,重物A即将向右滑动,所受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Ff,且方向向左.由Fmin+Ff=FT和FT=mBg,可得:Fmin=mBg-Ff=2×10N-10N=10N.当拉力F取最大值Fmax时,重物A即将向左滑动,所受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Ff,且方向向右.由Fmax=FT+Ff和FT=mBg,可得:Fmax=mBg+Ff=2×10N+10N=30N.因而,拉力F的大小范围是10N≤F≤30N.答案:10N≤F≤30N25、(6分)解析:若用细绳匀速提升水桶时,绳的拉力与水桶的重力大小相等,但如果向上加速拉水桶时,绳子的拉力则大于水桶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F-mg=ma,即F=mg+ma.加速度越大,需用的拉力就越大.最大拉力Fmax=mg+mamax.代入数值得amax=5m/s2,即人向上提水桶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答案:5m/s226、(6分)解析 人和重物静止,所受合力皆为零,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到,绳的拉力F′等于物重200N;人受四个力作用,将绳的拉力分解,即可求解且人受绳的拉力F大小与F′相同,则F=F′=200N.如右图所示,以人为研究对象,将绳的拉力分解得水平分力Fx=Fcos60°=200×N=100N竖直分力Fy=Fsin60°=200×N=100N在x轴上,Ff与Fx二力平衡,所以静摩擦力Ff=Fx=100N,在y轴上,三力平衡得,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N=G-Fy=(500-100)N=100(5-)N.27、(6分)解析:因两个物体向同一方向以相同加速度运动,因此可把两个物体当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受力如下图甲所示,设每个物体质量为m,则整体质量为2m.对整体:F1-F2=2ma,所以a=(F1-F2)/2m.把A和B隔离,对B受力分析如图乙(也可以对A受力分析)对B F-F2=ma 所以F=ma+F2=+F2=此题也可以隔离两物体分别列式求解.28.(8分)解析:此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和运动学知识.(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2、初速度为v20、末速度为v2、加速度为a2,则a2==-2m/s2①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2②Ff=-μmg③联立②③得μ==0.2④(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1、初速度为v10、末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则a1==1m/s2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f=ma1⑥联立③⑥得F=μmg+ma1=6N(3)解法一: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x=x1+x2=v10Δt1+a1Δt12+v20Δt2+a2Δt22=46m.解法二:根据v-t图象围成的面积,得x=(×Δt1+×v20×Δt2)=46m.答案:(1)0.2 (2)6N (3)46m以上答案仅供参考,采用前请自行演算一遍,评分细则根据答题情况自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