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

ID:13180614

大小:2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1

上传者:U-3745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_第1页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_第2页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_第3页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_第4页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子宫肌瘤B型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和子宫肌瘤声像图特点,探讨与子宫腺肌病声像图的鉴别。方法 用经腹常规扫查及腹部加压扫查法检查。了解子宫肌瘤病灶大小及回声特征,动态观察监测病灶变化。结果 我院B超诊断“子宫肌瘤”患者145例,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子宫肌瘤120例,子宫腺肌病10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15例。120例子宫肌瘤中肌壁间肌瘤53例,浆膜下肌瘤38例,黏膜下肌瘤29例;高回声型占45%,低回声型占20%,中等回声型占20%,混合回声型占15%。结论 超声可较准确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及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超声检查子宫肌瘤要注意与子宫腺肌病相鉴别。【关键词】子宫肌瘤B超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的妇女,其中40~50岁者最多见。本文对我院B超诊断"子宫肌瘤"患者145例进行分析,了解子宫肌瘤病灶大小及回声特征,动态观察监测病灶变化,旨在寻找出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规律和鉴别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率。经手术病理证实子宫肌瘤120例,其中肌壁间肌瘤53例;浆膜下肌瘤38例;粘膜下肌瘤29例;高回声型占45%,低回声型占20%,中等回声型占20%,混合回声型占15%。子宫腺肌病10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15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本组145例患者,年龄26~75岁。其中,30~50岁占86%,均为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以及批量身体检查患者。1.2方法 超声检查所用仪器为日本东芝SSA—550A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检查前2h饮水500~1000ml使膀胱充盈。患者取仰卧位,在耻骨上作纵向、横向、斜向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边缘情况、内部回声特征、内膜线位置、厚度及附件情况。2.结果2.1术前B超与术后病理诊断统计 本组145例手术患者中,术后对照:术前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手术病理符合者120例,符合率占83%(120/145),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10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15例(见表1)。2.2B超诊断子宫肌瘤类型统计 临床上根据子宫肌瘤在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三类。①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周围均被肌层包绕;②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起于子宫表面;③ 粘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粘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肌壁间肌瘤53例,占44%,浆膜下肌瘤38例,占32%,粘膜下肌瘤29例,占24%(见表2)。2.3 120例子宫肌瘤大小统计 肌瘤在5cm以下48例,5~9cm30例,10~19cm20例,大于12cm3例,不清11例。3.讨论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妇女,35岁以上妇女发生率占40%[1]。主要病因病理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在体内高水平雌激素的作用下增生、肥大,肌层变厚,子宫增大,尤其在只有雌激素作用而无孕酮作用时更易发生,具有典型声像图特征的子宫肌瘤诊断容易。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内的良性侵入,病灶常弥漫存在,当呈局限性时则为腺肌瘤。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随月经周期而改变,由于内膜侵入引起纤维组织及粗厚的平滑肌纤维反应性增生,使子宫的一致性胀大。据文献[2]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占10%。本组病例占11%,稍高于报道。其中误诊为子宫肌瘤达6.89%,据报道子宫腺肌病术前与子宫肌瘤较难鉴别,必须等手术切除子宫以后根据病理结果方能确定相符合。原因如下:3.1B超声象图方面3.1.1子宫形态 子宫肌瘤形态欠规则。发生肌瘤时,子宫常增大,形态不规整,有些早期子宫肌瘤形态基本不改变或子宫大小正常。而腺肌病呈均匀性增大,无论弥漫型或局限型均与子宫肌壁间没有明显界线,子宫壁增厚均大于等于2.5cm,但不超过胎儿头大,轮廓尚规则,特别是弥漫型腺肌病。3.1.2子宫宫腔线子宫肌瘤宫腔线有偏移。而弥漫性腺肌病子宫内宫腔线居中,位置一般无改变,但局限型可偏移。3.1.3假包膜肌瘤周围之肌纤维被压缩时可形成假包膜,假包膜与肌瘤间疏松的结缔组织在声像图上可表现为低回声晕圈。如肌瘤之假包膜和低回声晕圈显示不明显,则二者鉴别较困难。当肿块周围有假性包膜回声,边界较规则时多诊断粘膜下肌瘤而与其他内膜疾病相鉴别。但粘膜下肌瘤并非均有清晰的假包膜回声,且内膜病变的回声有时边界亦清晰,则导致二者鉴别困难,必要时须结合宫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3.1.4子宫内部回声子宫肌瘤在声像图上可表现为高回声、低回声、中等回声或混合性回声结节。回声强弱取决于肌瘤中平滑肌细胞与纤维结缔组织含量的比例,以及肌细胞与纤维组织的排列状况。①高回声型:子宫相应部位显示团块,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其内显示较密集结节状高回声光点,较大病灶合并钙化者显示散在斑片状强回声伴声影。本组病例有54例,占45%;②低回声型:病灶与周围组织境界尚清楚,其内回声光点较低,特别是浆膜下肌瘤,病灶向外突出,病灶周边显示假囊回声,酷似囊肿。本组病例有24例,占20%;③ 中等回声型:中等回声团块与周围组织界线不十分清晰,其内显示中等结节状回声。本组病例有24例,占20%;混合回声型:子宫生长时血运不足,可发生中心性缺血,造成一系列变性。病灶越大缺血越严重,可引起退行性变,如水肿、玻璃样变、红色样变、血肿、坏死、囊性变、脂肪样变或钙化等液实性回声特征。声像图可显示为以实质为主或以囊性为主的混合性回声特征。本组病例有18例,占15%。3.1.5月经期变化选择月经前后复查对照,子宫腺肌病月经前后动态观察其子宫大小和内部回声有变化,而子宫肌瘤月经前后子宫大小和内部回声无明显变化。行经期B超检查积血小囊较容易显示,部分腺肌病患者病灶内可见无回声区增多,而子宫肌瘤无改变。但由于异位内膜多来自反应差的基底层内膜,且检查多在非行经期进行,故此特征显示率较低。3.2患者病史 部分患者的某些病史结合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对诊断常有帮助。子宫腺肌病患者常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为典型症状,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为常见症状,有时还见不孕症,亦见部分病例无痛经。而子宫肌瘤往往表现月经量增多,但无痛经,偶尔触及下腹包块及白带增多。本组病例中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占到11%,由此可见,临床及B超医生着重于肌瘤或外在型盆腔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而容易遗漏腺肌病的诊断。当肌瘤之实质团块位于附件区探及时(如浆膜下肌瘤及阔韧带肌瘤)与子宫紧贴,易误诊为卵巢疾病。结合患者伴下腹痛,血象升高等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应考虑附件脓肿而非肌瘤;肌壁间肌瘤液化变性与葡萄胎声像图可相似,前者因液化的个数与位置不同,没有固定图像,后者有停经史或阴道流血史,两者子宫内都有大小不等小囊样结构,需结合病史诊断。如患者HCG阴性,无早孕反应,则应考虑肌瘤变性而非葡萄胎。3.3检查手法B超扫查须注意组织器官的整体连续性,当在同一切面上显示子宫体及宫颈时,应以此切面为指示点,在耻骨联合上方作半圆形扫查,连续观察子宫全貌,特别是宫颈回声的动态变化。子宫浆膜下肌瘤若非常巨大,可将子宫推到一边而显示不清或突向腹腔发生变性,不易与卵巢肿瘤和腹腔肿瘤相鉴别。在进行超声检查时,腹部脂肪较厚的患者,应加压探头,调整仪器的增益,仔细观察肿瘤与子宫的关系。比较大的阔韧带肌瘤,易误诊为卵巢肿瘤,此时应尽量显示同侧卵巢。B超探查时,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前位、中位子宫的肌壁间肌瘤,由于生长方式及解剖位置较明显而易于探查,而后位子宫的后壁肌壁间较小肌瘤,往往由于与正常子宫较易混淆,而致使误诊或漏诊。在临床工作中,初步B超探查到后位子宫并有后壁肌瘤征象时,应进一步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就诊原因。多次反复变换探查手法和探头方向,尽量使探头经耻骨联合上方向后向下探查,使探头光束方向与子宫纵轴、横轴垂直或平行,并严密观察显示屏上各部位不同切面回声光点的分布程度,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探查结果。 3.4膀胱充盈要适度适度的膀胱充盈量有助于推开肠管,扩大声窗范围,有利于子宫后方及宫旁件的探查,尤其对后位子宫要求膀胱充盈好,以清晰显示宫底为佳。且要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巨大的膀胱推挤压迫后方子宫,容易造成子宫大小、形态、检查有误,并影响内部结构的完整显像。4.结论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操作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检出率高,易于复查。可动态观察子宫肌瘤的声像变化,及时为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以免给部分不需切除子宫的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对有严格手术适应征患者的及时手术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也有一定的误诊比例。欲减少子宫肌瘤的误诊,需了解肌瘤变性所导致的声像图变化,重视患者病史,有条件时,可结合彩超及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参考文献】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823.2刘伯宁,陆丽华.子宫腺肌痛临床误诊原因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3,9(6):315.作者:熊亚熊非作者单位:湖北省英山县妇幼保健院4367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