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生产用原料安全技术说明书

2010 生产用原料安全技术说明书

ID:1412878

大小:1.75 MB

页数:86页

时间:2017-11-11

上传者:U-2595
2010 生产用原料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1页
2010 生产用原料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2页
2010 生产用原料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3页
2010 生产用原料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4页
2010 生产用原料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 生产用原料安全技术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版次:C编号:SF/S-02-01生产用原料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制:审核:批准:2010-05-20发布2010-06-20实施山东省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85 总目录1、丙烯酸甲酯…………………………………………………………………………22、甲醇…………………………………………………………………………………83、液氨…………………………………………………………………………………144、甲苯…………………………………………………………………………………195、三氯化磷…………………………………………………………………………246、盐酸…………………………………………………………………………………297、乙酸………………………………………………………………………………348、氢氧化钠……………………………………………………………………………399、季戊四醇……………………………………………………………………………4410、苯酚………………………………………………………………………………4811、异丁烯……………………………………………………………………………5412、中和酸B…………………………………………………………………………6013、乙酸乙酯…………………………………………………………………………6614、催化剂C…………………………………………………………………………7215、催化剂H…………………………………………………………………………7816、中和碱A…………………………………………………………………………8485 丙烯酸甲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85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酸甲酯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acrylate 中文名称2:败脂酸甲酯技术说明书编码:251CASNo.:96-33-3 分子式:C4H6O2分子量:86.0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丙烯酸甲酯(抑制了的)≥99.5%96-33-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肾病变。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85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6℃。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20前苏联MAC(mg/m3):5TLVTN:OSHA10ppm,35mg/m3[皮];ACGIH2ppm,7mg/m3[皮]85 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99.5%。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大蒜的气味。熔点(℃):-75沸点(℃):80.0相对密度(水=1):0.9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7饱和蒸气压(kPa):13.33(28℃)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3(O.C)引燃温度(℃):468爆炸上限%(V/V):25.0爆炸下限%(V/V):1.2溶解性:微溶于水。主要用途: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粘剂。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85 禁配物:酸类、碱类、强氧化剂。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空气。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277mg/kg(大鼠经口);1243mg/kg(兔经皮)LC50:4752mg/m3,4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家兔经眼:150mg,引起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g/Kg,引起刺激。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32146 UN编号:1919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85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车间空气中丙烯酸甲酯卫生标准(GB8773-88),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甲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85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alcohol 中文名称2:木酒精英文名称2:methanol技术说明书编码:307CASNo.:67-56-1 分子式:CH4O分子量:32.048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甲醇67-56-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85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50前苏联MAC(mg/m3):5TLVTN:OSHA200ppm,262mg/m3;ACGIH200ppm,262mg/m3[皮]TLVWN:ACGIH250ppm,328mg/m3[皮]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变色酸分光光度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85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97.8沸点(℃):64.8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1饱和蒸气压(kPa):13.33(21.2℃)燃烧热(kJ/mol):727.0临界温度(℃):240临界压力(MPa):7.95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82/-0.66闪点(℃):11引燃温度(℃):385爆炸上限%(V/V):5.5爆炸下限%(V/V):44.0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5628mg/kg(大鼠经口);15800mg/kg(兔经皮)LC50:83776mg/m3,4小时(大鼠吸入)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85 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32058 UN编号:1230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85 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85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氨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a 中文名称2:氨气(液氨)技术说明书编码:28CASNo.:7664-41-7 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氨7664-41-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85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85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30前苏联MAC(mg/m3):20TLVTN:OSHA50ppm,34mg/m3;ACGIH25ppm,17mg/m3TLVWN:ACGIH35ppm,24mg/m3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熔点(℃):-77.7沸点(℃):-33.5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燃烧热(kJ/mol):无资料85 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11.40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651爆炸上限%(V/V):27.4爆炸下限%(V/V):15.7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家兔经眼:100mg,重度刺激。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3003 UN编号:1005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85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有毒气体。甲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85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benzene 英文名称2:Toluene技术说明书编码:306CASNo.:108-88-3 分子式:C7H8分子量:92.1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甲苯108-88-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85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5 中国MAC(mg/m3):100前苏联MAC(mg/m3):50TLVTN:OSHA200ppm,754mg/m3;ACGIH50ppm,188mg/m3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熔点(℃):-94.9沸点(℃):110.6相对密度(水=1):0.8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14饱和蒸气压(kPa):4.89(30℃)燃烧热(kJ/mol):3905.0临界温度(℃):318.6临界压力(MPa):4.11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69闪点(℃):4引燃温度(℃):535爆炸上限%(V/V):1.2爆炸下限%(V/V):7.0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掺合汽油组成及作为生产甲苯衍生物、炸药、染料中间体、药物等的主要原料。85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氧化剂。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大鼠经口);12124mg/kg(兔经皮)LC50:20003mg/m3,8小时(小鼠吸入)刺激性:人经眼:300ppm,引起刺激。家兔经皮:500mg,中度刺激。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对鱼类和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可被生物和微生物氧化降解。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32052 UN编号:1294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85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其它法规:苯、甲苯、氯苯硝化生产安全规定([88]化炼字第858号)。三氯化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85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化磷 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orustri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967CASNo.:7719-12-2 分子式:PCl3分子量:137.3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三氯化磷≥99.0%7719-12-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三氯化磷在空气中可生成盐酸雾。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短期内吸入大量蒸气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咽喉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致窒息、肺炎或肺水肿。皮肤及眼接触,可引起刺激症状或灼伤。严重眼灼伤可致失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引起磷毒性口腔病。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清洁棉花或布等吸去液体。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忌服油类。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水猛烈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85 甚至爆炸。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氧化磷、磷烷。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干燥砂土。禁止用水。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在专家指导下清除。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0.5前苏联MAC(mg/m3):0.2TLVTN:OSHA0.5ppm,2.8mg/m3;ACGIH0.2ppm,1.1mg/m3TLVWN:ACGIH0.5ppm,2.8mg/m3监测方法:钼酸铵比色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85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9.0%;二级≥96.0%;试剂级分析纯≥95.5%。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在潮湿空气中发烟。熔点(℃):-111.8沸点(℃):74.2相对密度(水=1):1.5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75饱和蒸气压(kPa):13.33(21℃)溶解性:可混溶于二硫化碳、醚、四氯化碳、苯。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有机磷化合物,也用作试剂等。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碱、强氧化剂、水、酸类、醇类、钾、钠、金属氧化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550mg/kg(大鼠经口)LC50:582.4mg/m3,4小时(大鼠吸入)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1041 UN编号:1809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闭口厚钢桶,采用2~3毫米厚的钢板焊接制成,桶身套有两道滚箍。螺纹口、盖、垫圈等封口件配套完好,每桶净重不超过300公斤85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车间空气中三氯化磷卫生标准(GB11516-89),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其它法规:三氯化磷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13-83)。盐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8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盐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chloricacid 中文名称2:氢氯酸85 英文名称2:chlorohydricacid技术说明书编码:995CASNo.:7647-01-0 分子式:HCl分子量:36.4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盐酸36%7647-01-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85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15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OSHA5ppm,7.5[上限值]TLVWN:ACGIH5ppm,7.5mg/m3监测方法:硫氰酸汞比色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85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36%。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熔点(℃):-114.8(纯)沸点(℃):108.6(20%)相对密度(水=1):1.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26饱和蒸气压(kPa):30.66(21℃)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主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用碱液-石灰水中和,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钙,用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1013 UN编号:1789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85 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有橡胶衬里钢制罐车或特制塑料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物或可燃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其它法规:合成盐酸安全技术规定(HGA004-83)。乙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85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icacid 中文名称2:醋酸技术说明书编码:999CASNo.:64-19-7 分子式:C2H4O2分子量:60.058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乙酸≥99.0%64-19-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具有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85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冻季应保持库温高于16℃,以防凝固。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20前苏联MAC(mg/m3):5TLVTN:OSHA10ppm,25mg/m3;ACGIH10ppm,25mg/m3TLVWN:ACGIH15ppm,37mg/m3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一级≥99.0%;二级≥98.0%。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熔点(℃):16.785 沸点(℃):118.1相对密度(水=1):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7饱和蒸气压(kPa):1.52(20℃)燃烧热(kJ/mol):873.7临界温度(℃):321.6临界压力(MPa):5.78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1~0.17闪点(℃):39引燃温度(℃):463爆炸上限%(V/V):17.0爆炸下限%(V/V):4.0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主要用途:用于制造醋酸盐、醋酸纤维素、医药、颜料、酯类、塑料、香料等。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碱类、强氧化剂。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3530mg/kg(大鼠经口);1060mg/kg(兔经皮)LC50:13791mg/m3,1小时(小鼠吸入)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1601 UN编号:2789包装类别:O5285 包装方法:小开口铝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铝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非罐装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车间空气中乙酸卫生标准(GB16233-1996),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氢氧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85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nhydroxide 中文名称2:烧碱英文名称2:Causticsoda技术说明书编码:813CASNo.:1310-73-2 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氢氧化钠≥99.5%1310-73-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85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85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0.5前苏联MAC(mg/m3):0.5TLVTN:OSHA2mg/m3TLVWN:ACGIH2mg/m3监测方法:酸碱滴定法;火焰光度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工业品一级≥99.5%;二级≥99.0%。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熔点(℃):318.4沸点(℃):1390相对密度(水=1):2.1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0.13(739℃)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85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刺激性:家兔经眼:1%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mg/24小时,重度刺激。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由于呈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2001 UN编号:1823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固体可装入0.5毫米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100公斤;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类碱性腐蚀品。其它法规:隔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01-83);水银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02-83)。85 季戊四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85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季戊四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pentaerythritol 英文名称2:pentaerythrite技术说明书编码:1669CASNo.:115-77-5 分子式:C5H12O4分子量:136.1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季戊四醇115-77-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一般化学品。侵入途径:食入、吸入皮肤接触。健康危害:人服用本品后,血糖随剂量增加而轻度增高,服用停止,恢复正常。大剂量摄入可引起腹泻。未见有皮肤刺激作用;对眼基本无刺激性。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baidu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85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4TLVTN:ACGIH10mg/m3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嗅、白色或淡黄色晶体。熔点(℃):262沸点(℃):276(4.0kPa)相对密度(水=1):1.38(25℃)8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4.0(276℃)引燃温度(℃):450(粉)爆炸下限%(V/V):30(g/m3)溶解性:溶于水,溶于甘油、乙醇,不溶于油类、脂肪、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炸药、醇酸树脂,也用作热稳定剂、增塑剂等。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酰基氯、酸酐。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25500mg/kg(小鼠经口)LC50: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包装类别:Z01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85 苯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85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苯酚 化学品英文名称:phenol 中文名称2:石炭酸英文名称2:carbolicacid技术说明书编码:717CASNo.:108-95-2 分子式:C6H6O分子量:94.1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苯酚108-95-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高毒,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85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7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5[皮]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OSHA5ppm,19mg/m3[皮];ACGIH5ppm,19mg/m3[皮]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85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pH:熔点(℃):40.6沸点(℃):181.9相对密度(水=1):1.0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4饱和蒸气压(kPa):0.13(40.1℃)燃烧热(kJ/mol):3050.6临界温度(℃):419.2临界压力(MPa):6.13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46闪点(℃):79引燃温度(℃):715爆炸上限%(V/V):8.6爆炸下限%(V/V):1.7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主要用途: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聚合危害:分解产物:85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317mg/kg(大鼠经口);850mg/kg(兔经皮)LC50:316mg/m3(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家兔经眼:1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重度刺激。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61067 UN编号:1671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运输注意事项:85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异丁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85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异丁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isobutylene 中文名称2:2-甲基丙烯英文名称2:2-methylpropene技术说明书编码:10185 CASNo.:115-11-7 分子式:C4H8分子量:56.1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异丁烯≥99.5%115-11-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主要作用是窒息、弱麻醉和弱刺激。急性中毒:出现粘膜刺激症状、嗜睡、血压稍升高,有时脉速。高浓度中毒可引起昏迷。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异丁烯,工人有头痛、头晕、嗜睡或失眠、易兴奋、易疲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有时有粘膜刺激症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可能发生剧烈的聚合反应。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85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100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一级≥99.5%;二级≥98.%。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85 pH:熔点(℃):-140.3沸点(℃):-6.9相对密度(水=1):0.67(-4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饱和蒸气压(kPa):131.52(0℃)燃烧热(kJ/mol):2705.3临界温度(℃):144.8临界压力(MPa):3.99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77引燃温度(℃):465爆炸上限%(V/V):8.8爆炸下限%(V/V):1.8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制合成橡胶和有机化工原料。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强氧化剂。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620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85 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1020 UN编号:1055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85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中和酸B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85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中和酸B 化学品英文名称:formicacid 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945CASNo.: 分子式: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中和酸B≥9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85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中和酸B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灭火方法: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85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1TLVTN:OSHA5ppm,9.4mg/m3;ACGIH5ppm,9.4mg/m3TLVWN:ACGIH10ppm,19mg/m3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一级≥90.0%;二级≥85.0%。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pH:熔点(℃):8.2沸点(℃):100.8相对密度(水=1):1.2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饱和蒸气压(kPa):5.33(24℃)燃烧热(kJ/mol):254.4临界温度(℃):306.8临界压力(MPa):8.63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5485 闪点(℃):68.9(O.C)引燃温度(℃):410爆炸上限%(V/V):57.0爆炸下限%(V/V):18.0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主要用途: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1100mg/kg(大鼠经口)LC50:15000mg/m3,15分钟(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家兔经眼:122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610mg,轻度刺激。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85 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1101 UN编号:1779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85 乙酸乙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85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酸乙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acetate 中文名称2:醋酸乙酯英文名称2:aceticester技术说明书编码:401CASNo.:141-78-6 分子式:C4H8O2分子量:88.1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乙酸乙酯141-78-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85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采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85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300前苏联MAC(mg/m3):200TLVTN:OSHA400ppm,1440mg/m3;ACGIH400ppm,1440mg/m3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羟胺-氯化铁分光光度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pH:熔点(℃):-83.6沸点(℃):77.2相对密度(水=1):0.9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4饱和蒸气压(kPa):13.33(27℃)85 燃烧热(kJ/mol):2244.2临界温度(℃):250.1临界压力(MPa):3.83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73闪点(℃):-4引燃温度(℃):426爆炸上限%(V/V):11.5爆炸下限%(V/V):2.0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途很广。主要用作溶剂,及用于染料和一些医药中间体的合成。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酸类。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5620mg/kg(大鼠经口);4940mg/kg(兔经口)LC50:5760mg/m3,8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人经眼:400ppm,引起刺激。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85 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32127 UN编号:1173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85 催化剂C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85 化学品中文名称:催化剂C 化学品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2935CASNo.: 分子式: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催化剂C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有强烈刺激作用。中毒症状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甚至昏迷。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高毒,具强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锡、锡。85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0.1mg(Sn)/m3TLVWN:0.2mg(Sn)/m3监测方法: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85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外观与性状:白色至微黄色粉末。pH:熔点(℃):>300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8.6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278爆炸上限%(V/V):无资料爆炸下限%(V/V):无资料溶解性:不溶于水、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盐酸。主要用途:用作酯化和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氧化剂。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45mg/kg(大鼠经口)85 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眼:100mg,重度刺激。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61096 UN编号:无资料包装标志:包装类别: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85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57-93)中,该物质属第四类B级有机剧毒品。催化剂H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85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催化剂H 化学品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814CASNo.:分子式:85 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催化剂H≥9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85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0.5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ACGIH2mg/m3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工业品一级≥90.0%;二级≥88.0%。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易潮解。pH:熔点(℃):360.4沸点(℃):1320相对密度(水=1):2.048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0.13(719℃)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乙醇,微溶于醚。主要用途:用作化工生产的原料,也用于医药、染料、轻工等工业。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酸酐、酰基氯。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273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85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由于呈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2002 UN编号:1813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固体可装入0.5毫米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100公斤;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类碱性腐蚀品。85 中和碱A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85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中和碱A 化学品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1596CASNo.:分子式: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中和碱A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85 健康危害:本品对局部有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与过敏有关。本品蒸气压低,工业接触中吸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85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ACGIH5mg/m3TLVWN:未制订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或白色固体,稍有氨的气味。pH:熔点(℃):20沸点(℃):335相对密度(水=1):1.1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5.14饱和蒸气压(kPa):0.67(190℃)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85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185引燃温度(℃):无资料爆炸上限%(V/V):无资料爆炸下限%(V/V):无资料溶解性:易溶于水。主要用途:用作增塑剂、中和剂、润滑剂的添加剂或防腐蚀剂以及纺织品、化妆品的增湿剂和染料、树脂等的分散剂。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氧化剂、酸类。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5000~9000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85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包装标志:包装类别:Z01包装方法:无资料。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8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