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

ID:1423205

大小:1.11 MB

页数:148页

时间:2017-11-11

上传者:U-3183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1页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2页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3页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4页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5页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6页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7页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8页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9页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X市XX有限公司2007年6月20日 前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受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X市XX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公司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的安全预评价工作,评价报告内容包括:1.编制说明;2.建设项目概况;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4.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5.定性、定量评价;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7.评价结论。本次安全预评价依据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及其他XX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3200t/d+4000t/d熟料生产线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和事故树分析法,结合该工程的特点,对该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作出安全预评价结论。本次安全预评价工作得到了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报告可能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X市XX有限公司2007年6月20日 目录目录第1章编制说明11.1评价依据11.2评价目的71.3评价范围71.4评价程序71.5评价类型8第2章建设项目概况92.1建设单位简介92.2厂址自然条件92.3建设项目概况112.4公用工程34第3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73.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及特性分析373.2余热发电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473.3建(构)筑物的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613.4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分析613.5行为性危险因素633.6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643.7重大危险源辨识65第4章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664.1评价单元划分664.2评价方法选择684.3评价方法简介69第5章定性、定量评价725.1总平面布置单元725.2建(构)筑物单元755.3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775.4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单元81      III 目录5.5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875.6特种设备单元885.7自动控制系统单元915.8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955.9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单元1015.10通风除尘单元1025.11共有危险因素单元1045.12作业环境单元1065.13安全管理单元1085.14触电事故树分析110第6章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146.1安全对策措施概述1146.2已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1146.3建议补充完善的安全对策措施117第7章评价结论1417.1各单元评价结果1417.2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1427.3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1427.4安全预评价结论143      III 目录附件、附图序号附 件 名 称页号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44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设计资质145315000k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核准批复文件146~148415000k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用地项目预审意见149~1505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接入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151~1526安全评价项目委托书153附 图 名 称1余热发电平面布置图1542汽轮机房平面布置图1553汽轮机房建筑图1564系统热平衡图1575电气主接线图1586AQC锅炉工艺流程图1597PH锅炉工艺流程图160      III 第1章第1章编制说明1.1评价依据1.1.1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XX主席令[2002]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XX主席令[2001]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XX主席令[1994]第28号XX主席令[1995]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X主席令[1998]第4号XX主席令[2007]第69号1.1.2行政法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1.1.3地方法规●《XX省安全生产条例》(XX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05年3月31日●《XX省劳动保护条例》(XX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1997年11月14日●《(XX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143 第1章关于加强对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三同时”监察管理的通知》2000年12月13日●《XX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XX经贸安全字[2001]83号)2001年2月15日1.1.4部门规章●《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压力管道安装与质量监督检验规则》国质检锅[2002]83号●《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令第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安监管办字[2001]39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XX发改投资[2003]1346号●《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原劳人护[1987]36号●《关于做好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2006]124号●《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43号●《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字[2005]48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1.5XX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43 第1章●《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7●《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GB/T7596—200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0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9—2003GB50007-2002●《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安全标志》GB2894—1996●《安全色》GB2893—2001●《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1992●《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0434—1989●《钢制压力容器》GB150—2005●《等壳式换热器》GB151—1999  143 第1章●《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1993(1999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199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6●《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1—1993●《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19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1993●《工业锅炉水质》GBl576—200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76—1985●《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199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43 第1章●《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GB10892—2005●《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1992●《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程》GB50060—9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供配电设计规范》(2007版)GB50052—95●《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89●《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50109—2006●《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1999●《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6911—97GB6441—1986GB/T13861-1992  143 第1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令1.1.6行业标准●《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烟道式余热锅炉设计导则》AQ8002—2007JB/T7603—9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478—2001●《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T647—2004●《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1993●《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电力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799—200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电力工业紧急救护工作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DL/T692—1999建标[2006]102号●《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06●《化学监督导则》SD/L246—2006  143 第1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DL408—1991XX电力公司—2000●《水泥工业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JCJ10—971.1.7项目文件●《XX水泥X有限公司3200t/d+4000t/d熟料生产线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2007年5月●安全评价项目委托书1.2评价目的该工程安全预评价的目的有: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等提供参考依据,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2.为建设工程投产后的安全生产管理实现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参考依据;3.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含安全专篇)提供参考依据。1.3评价范围本次安全预评价范围是: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的生产系统新增部分、辅助生产系统及其安全管理。该工程的环保以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为准,不在本次预评价范围之内。1.4评价程序本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  143 第1章第二阶段为实施评价阶段,对工程安全情况进行类比调查,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得出评价结论与建议,完成安全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本次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框图如图1-1所示。1.5评价类型安全预评价。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图1-1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  143 第2章第2章建设项目概况2.1建设单位简介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位于XX省X市X镇辖区内,是上市公司XXX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02年1月在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的大型现代化水泥生产企业。该公司现拥有:3200t/d和4000t/d两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公司拟利用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余热资源,在原厂区内建设一套额定功率为15MW的纯低温余热汽轮发电机组。该余热发电项目已由XX省经委、X市发改局立项批复。公司生产经营的产品有:水泥熟料、水泥、水泥制品、生产销售、装卸、水泥生产技术咨询、服务、转让(水泥凭生产许可证生产)、石灰石销售。2.2厂址自然条件2.2.1地理位置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位于XX省X市的东南部X山脚下,在X市X镇管辖区内。中心经度:125°39′中心纬度:42°39′2.2.2周边环境该项目在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内统一布置建设。厂区东侧:为X山,南面:距石灰村约2㎞,西侧:为高安山,北面:距X村约500m。 2.2.3交通运输:略2.2.4地质条件根据XX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余热发电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设场地属于X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度地带。在大地构造环境上,XX地区属XX优地槽褶皱带的XX复向斜中部。第二松花江河谷及山间谷地发育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为冲洪积、坡积、残积作用形成的粘性土、砂土、角砾、圆砾、卵石,堆积厚度约3~20m不等。  143 第2章建设场地主要地层以页岩、石灰岩为基岩地层组成。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地基类型属于中软-中硬场地土,局部为坚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二类。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依据XX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图,X市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烈度分组为第一组。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场地标准冻深为1.7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进行判别,场地土冻胀类型为冻胀土,冻胀等级为3级。2.2.5气象条件表2-1主要气象参数序号项目名称参数1年平均气温4.1°C2年平均最高气温22.3°C3年平均最低气温-18.0°C4极端最高温度36.1°C5极端最低温度-42.6°C6最大冻土深度18.7cm7最大积雪厚度450cm8年平均降雨量676.5mm9最大日降雨量188.8mm10年平均风速2.5m/s11年平均相对湿度70%12主导风向西风13雷爆日1402.3建设项目概况2.3.1项目背景随着水泥熟料煅烧技术的发展,发达XX水泥工业节能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低温余热在水泥生产过程中被回收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中由窑头熟料冷却机和窑尾预热器排出的350℃左右废气,其热能大约为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热耗量的35%,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可将排放到大气中占熟料烧成系统热耗35%的废气余热进行回收,使水泥企业能源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从环保方面分析,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碳资源,并  143 第2章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CO2气体,一台与15MW余热发电机组相当的燃煤发电机组,按年发电量9648万kWh来计算,将新增近7.71万吨CO2气体排放量,因此余热发电机组运行的环保效益也十分明显。日本、欧洲等发达XX由于能源紧缺,80年代初率先在干法水泥窑上应用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并在设备制造、电气控制等方面取得十分成熟的经验。目前日本以及欧洲的大型干法水泥窑上均配套建设了余热发电装置,东南亚许多XX的水泥窑也都带有余热发电电站。随着新型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发展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已经成为水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完全符合XX产业政策。公司日产3200t/d熟料生产线自投入运行以来,一直持续保持安全、稳定、高效运转,为进一步拓展水泥市场,公司决定新建一条4000t/d熟料生产线,同时为了缓解工厂电力供应的紧张状况,降低水泥熟料的生产成本,提高水泥产品的竞争力,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在3200t/d+4000t/d熟料生产线上配套建设纯低温水泥余热发电项目。2.3.2项目规模该项目采用四炉一机的设备配置方式,即:窑头、窑尾配置余热锅炉各一台,一期2台余热锅炉、二期2台余热锅炉,4台锅炉共用一套额定功率为15MW的汽轮发电机组。2.3.3运行方式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经同期装置并入厂区变电站主变的6.3kV侧,电厂运行方式为:并网不上网(供厂内生产用电)。2.3.4余热资源根据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的一期3200t/d和二期4000t/d熟料生产线的建设指标和实际运行监测数据,3200t/d+4000t/d熟料生产线的余热废气资源,能够满足一台功率为15MW汽轮发电机热媒介质的需要。表2-2 废气余热资源表(3200t/d生产线)项目PH排放废气AQC排放废气锅炉入口温度℃330360  143 第2章锅炉出口温度 ℃含尘量g/Nm3(依据干性气体)废气成份Vol%N2O2H2OCO22008058.34.37.030.4863077.620.42.0表2-3 废气余热资源表(4000t/d生产线)项目PH排放废气AQC排放废气锅炉入口温度℃锅炉出口温度 ℃含尘量g/Nm3(依据干性气体)废气成份Vol%N2O2H2OCO23501918058.34.37.030.4360833077.620.42.02.3.5总平面布置该项目是利用3200t/d+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窑生产线窑头、窑尾余热资源,建设一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站,电站厂房分布在水泥熟料生产线之中。表2-4 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电站区域占地面积m24014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m21983  143 第2章3建筑系数%49.44绿化系数%17.65绿化面积m2706详见附件6《余热发电平面布置图》。1.总平面布置简述1)由于锅炉布置与生产线工艺系统联系紧密,总平面布置要充分考虑对已有熟料生产线生产工艺系统的影响;2)PH锅炉和AQC锅炉与废气管道连接要顺畅、阻力小,布置合理;3)T/G厂房和冷却水系统要尽量靠近余热回收系统,减少热力损失,降低系统阻力;4)布置上尽量避开建筑物基础、地下管线及电缆隧道;5)因原设计生产线区域布置相对紧凑,且厂区自北向南有较大高差,余热电站布置于厂区东北角相对平坦地带,既减少了与已有建筑干扰,又避免了过大高差带来的不利因素;6)充分考虑各车间的交通、消防和操作维护方便;7)与工厂整体布局的美观和协调。2.场地标高根据工厂现有建筑物及场地标高,合理确定各车间标高。1)一线AQC锅炉±0.000m标高相当于总图±0.000m标高327.000m,PH锅炉±0.000m标高相当于总图±0.000m标高330.000m;2)二线AQC锅炉±0.000m标高相当于总图±0.000m标高327.000m、PH锅炉±0.000m标高相当于总图±0.000m标高330.000m;3)T/G厂房±0.000m标高为327.000m,室内外高差为0.3m;4)冷却塔±0.000m标高初定为332.000m;5)区域场地按西高东低留出1.0%左右的平整坡度。3.锅炉布置本着对系统影响最少、工艺管道连接顺畅,运行阻力小,锅炉布置不占用维修空间的原则,结合现有熟料生产线风机系统的工艺流程。1)一线熟料生产线AQC锅炉布置在烧成窑头北侧,PH锅炉布置在  143 第2章烧成窑尾和煤粉制备之间;2)二线熟料生产线AQC锅炉布置在烧成窑头北侧,PH锅炉布置在窑尾与增湿塔之间,详见总平面图。3.T/G厂房及水冷却系统布置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将T/G厂房布置于二线窑头西侧;冷却塔采用双曲线型,布置于熟料生产线以南,化水车间布置于T/G厂房以南,详见总平面图。4.厂区道路汽轮发电机房、冷却塔车间周围设置贯通的环形道路,用于生产、消防、检修。在厂房入口设置车间引道,冷却塔设置通道。锅炉区域利用原生产线道路。5.排水系统该电站区域所占场地面积较小,该区域在车间散水外侧局部增加雨水明沟,利用原有排水系统排出厂外。对于锅炉、水处理中和池等局部产生的少量工业废水通过管道接入原有排水系统。2.3.6建(构)筑物1.抗震设防烈度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2.建(构)筑物该项目中建(构)筑物包括汽机房、电气设备间、PH锅炉房、AQC锅炉房及沉降室、化学水处理间、冷却塔等,见表2-5。3.汽机房汽轮发电机主厂房柱距为6.0m,总长36.0m,跨度28m。主厂房采用汽机房、电气控制室二列式布置。汽机房跨度21m,双层布置,底层布置锅炉给水泵、凝结水泵等辅机设备;+3.400m层做为中间夹层布置有油箱、汽封凝汽器等,汽轮发电机布置在+7.000m运转层。汽轮机为纵向布置,为满足机组凝汽器检修抽芯的需要,汽轮发电机中心线距汽机房E轴线为10m。汽轮发电机组检修就位所需高度要求,装设一台20/5t电动双梁双钩桥式带控制室起重机,设检修主起吊口,跨距19.5m。起重机轨顶标高为14.5m,屋架采用钢屋架结构,屋架下弦17.6m。  143 第2章4.电气设备间电气控制室跨度为7.0m,4层布置。底层(±0.000m层)和中间层(+3.550层)做为电力室,同时底层布置有楼梯间和采暖换热机组,+7.000m层设有DCS装置I/O柜等控制设备,并布置有值班室,屋顶+12.000m层布置有闪蒸器。表2-5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结构形式层数高度(m)建筑面积(㎡)11#PH锅炉房框架276222#PH锅炉房框架21231#AQC锅炉房框架312.516142#AQC锅炉房框架310.51705汽轮发电机厂房框架319.826706化水车间框架142997冷却塔钢混合计33625.PH锅炉房锅炉基础采用独立基础。管道支撑拟先对荷载进行复合,尽可能利用原有建筑物进行支撑,对于窑尾塔架上的大风管,采用在窑尾塔架上做斜支撑,直接支在塔架上,不在地面另设钢结构支架。6.AQC锅炉房及沉降室沉降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独立基础,AQC锅炉进入蓖冷机内的风管支撑拟利用窑头框架,采用植筋方式做钢结构支撑。对在老结构上较大的开洞,以及承受较大荷载的梁板进行加固处理。7.化学水处理间为新建单层厂房,平屋顶,无组织排水,采用PVC门窗,内外墙均粉刷。将根据地质条件和工艺布置确定采用框架结构或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水箱基础采用整板基础。8.冷却塔  143 第2章为双曲线冷却塔,钢筋混凝土结构。2.3.7生产过程采用复合闪蒸技术补汽式热力系统。整个系统工艺流程是一个完整水汽循环利用过程。在熟料生产线窑尾、窑头各设置一台余热锅炉,用于与废气的热量交换,热交换后产生的过热蒸汽导入汽轮机进行做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向外输出电能。做过功后的蒸汽经凝汽器冷凝成凝结水,经凝结水泵进入冷却塔,冷却后的水循环使用。通过锅炉给水泵增压进入AQC锅炉省煤器进行加热,经省煤器加热后的高温水分六路分别送到AQC炉汽包、PH炉汽包和闪蒸器内。进入四台锅炉汽包内的高温水在锅炉内循环受热,最终产生过热蒸汽,四路过热蒸汽汇集后进入汽轮机。进入闪蒸器的高温水通过闪蒸汽化原理产生一定压力的饱和蒸汽进入汽轮机后级辅助做功。做过功后的蒸汽经过凝汽器冷凝后形成凝结水重新参与系统循环。循环过程中消耗掉的水由纯水装置制取出的纯水补充到系统中。1.主蒸汽系统从生产线余热锅炉来的压力1.15MPa、温度329℃的主蒸汽,通过主蒸汽管道经主汽切断阀后分为两路,分别进入左右两边主汽联合汽门,经调节后接入汽轮机。为满足汽机正常运行和事故启停的要求,设置汽机主蒸汽旁路系统,旁路系统容量为余热锅炉主蒸汽最大蒸发量。旁路由主蒸汽压力自动调节阀、减温减压装置、减温水管道及汽水管道组成。当汽机入口压力超过主汽压力调节阀设定值时,调节阀自动打开一定开度,部分蒸汽经减温减压后进入凝汽器,以保持汽机入口压力的稳定。由于主蒸汽参数低、流量大,旁路分别通过管道接入凝汽器左右两端。2.补汽系统从闪蒸器来的压力0.13MPa、温度107℃的饱和蒸汽,通过蒸汽管道经汽机补汽调节阀后进入汽轮机做功。为满足汽机正常运行和事故启停的要求,低压蒸汽系统也设置有旁路,当汽机补汽入口压力超过补汽压力调节阀设定值时,调节阀自动打开一定开度,部分蒸汽直接导入凝汽器,以保持汽机安全稳定运行。3.凝结水系统  143 第2章汽轮机排汽通过凝汽器冷凝后,凝结水经凝结水泵加压通过管道进入汽封凝汽器,在汽封凝汽器中通过主蒸汽联合调节阀及汽机高压端轴封泄漏的部分蒸汽将凝结水加热,充分回收了热能,加热后的凝结水再通过管道与闪蒸器下降管来水汇合,作为锅炉给水泵入口给水。凝结水系统设有2台凝结水泵,一用一备。每台凝结水泵容量为该机组最大凝结水量的110%。4.锅炉给水系统自汽封凝汽器来的凝结水与闪蒸器的出水汇合后进入锅炉给水泵,经锅炉给水泵加压后通过锅炉给水母管送往AQC锅炉省煤器,提高锅炉给水温度后作为余热锅炉的给水。锅炉给水系统设有2台锅炉给水泵,一用一备。每台锅炉给水泵容量均为该机组对应的最大锅炉给水量的110%。5.室外热力管网系统室外热力管网系统是指AQC锅炉、PH锅炉连接点至汽轮发电机厂房连接点间的蒸汽、给水及回水管道。主要管道基本走向见总平面布置图。  143 第2章循环使用做功含尘气体热水预热器出口(原有)PH锅炉(新增)AQC锅炉(新增)蒸汽篦冷机出口(原有)含尘气体汽轮机(新增)总降压站(原有)窑尾风机(原有)窑头电除尘器(原有)纯水装置(新增)窑尾电除尘器(原有)低压闪蒸器(新增)发电机(新增)凝汽器(新增)冷却塔(新增)热水蒸汽给水图2-1余热发电生产过程框图2.3.8主要生产设备及其系统2.3.8.1窑头余热锅炉(AQC)系统一线AQC锅炉取风需在篦冷机中温段开孔取风,同时从篦冷机余风风管引一根风管至余热发电取风管,在锅炉取风管上增设冷风阀,共同用于调节进入AQC锅炉风温。在篦冷机余风至电除尘的管道上,新增一个电动百叶阀(一线原取暖炉设计上有此阀门),用来控制或切断直接入电除尘废气流量,确保了大部分的高温废气经过沉降室沉降流经AQC锅炉后进入电除尘,最大限度的利用篦冷机的余热用于发电。1.废气管道风速一线AQC锅炉系统管道设计工况风速v=12.3m/s、二线风速  143 第2章12.8m/s;根据工况风量计算确定入AQC锅炉前热风管直径为Φ=3350mm,风管厚t=8mm,出AQC锅炉风管直径为Φ=2800mm,风管厚t=6mm,材质选用Q345A钢板。AQC锅炉沉降室、篦冷机至AQC锅炉热风管道、沉降室至AQC锅炉热风管道的防磨处理采用内部捣打料,捣打料厚度为35mm。2.管道支座、管道阀门和膨胀节1)管道支座一线篦冷机至沉降室段风管利用窑头+14.200m~+14.466m平面设置2个固定支座,沉降室入口采用加强钢结构设计。自沉降室至锅炉间管道设置一个固定支座。自AQC锅炉至原锅炉回风管风管设1个固定支座,2个活动支座。二线篦冷机至沉降室段风管利用窑头+8.800m平面设置1个活动支座,+14.600m平面设置2个固定支座,沉降室入口采用加强钢结构设计。自沉降室至锅炉间管道设置一个固定支座。AQC锅炉回风管设1个固定支座,3个活动支座。2)阀门选型及设置⑴一线AQC锅炉系统共设五台电动阀门:①在锅炉取风管上安装一百叶阀,用来控制锅炉入口风量;②在篦冷机至电除尘入口间管道上安装一百叶阀,用来控制或切断直接进入电除尘废气流量;③在锅炉出口废气管道上安装一电动闸板阀,以满足窑系统运行而锅炉系统故障临时检修时完全切断气流。④在篦冷机尾部余风风管至余热发电取风管之间连接一根风管并安装一电动百叶阀,用于调节入锅炉风温;⑤在锅炉取风管道上安装一掺入冷风用电动蝶阀,用来在窑工况波动时调节入锅炉风温。⑵二线AQC锅炉系统共设四台电动阀门:①在锅炉取风管道上安装一电动百叶阀,用来控制锅炉入口风量;②在篦冷机至电除尘入口管道上安装一电动百叶阀,用来控制或切断直接入电除尘废气流量;③在锅炉出口废气管道上安装一电动闸板阀,以满足窑系统运行而锅炉系统故障临时检修完全切断气流;  143 第2章④在锅炉取风管道上安装一掺入冷风用电动蝶阀,用来在窑工况波动时调节入锅炉风温。3)膨胀节的设计风管上均设计织物膨胀节来吸收风管在各种工况下产生的膨胀,减轻膨胀对风管支架的反力。表2-6主机设备配置表序号主机名称型号、规格、性能备注1PH锅炉型号:KAWASAKIBLW型强制循环锅炉型式:PH-N型汽包数量:1个入口废气参数:231.0×103Nm/h-330℃出口废气温度:214℃最大工作压力(汽包):18barA蒸汽压力(过热器出口):12.5barA蒸汽温度(过热器出口):312℃蒸发量:18.6t/h给水温度(汽包入口):186℃锅炉压力损失:低于100mmH2O数量:1套,用于3200t/d生产线2AQC锅炉型号:KAWASAKIBLW型自然循环锅炉型式:AQC-A型汽包数量:1个入口废气参数:167.0×103Nm/h-360℃出口废气温度:90.3℃最大工作压力(汽包):18barA蒸汽压力(过热器出口):12.5barA给水温度(汽包入口):186℃锅炉压力损失:低于100mmH2O蒸汽温度(过热器出口):349℃蒸发量:14.3t/h给水温度(省煤器入口):48.9℃给水温度(省煤器出口):186℃数量:1套,用于3200t/d生产线  143 第2章3PH锅炉型号:KAWASAKIBLW型强制循环锅炉型式:PH-J型汽包数量:1个入口废气参数:270×103Nm/h-350℃出口废气温度:207℃最大工作压力(汽包):18barA蒸汽压力(过热器出口):12.5barA蒸汽温度(过热器出口):333℃蒸发量:26.25t/h给水温度(汽包入口):186℃锅炉压力损失:低于100mmH2O数量:1套,用于4000t/d生产线4AQC锅炉型号:KAWASAKIBLW型自然循环锅炉型式:AQC-A型汽包数量:1个入口废气参数:174×103Nm/h-360℃出口废气温度:90.7℃最大工作压力(汽包):18barA蒸汽压力(过热器出口):12.5barA给水温度(汽包入口):186℃锅炉压力损失:低于100mmH2O蒸汽温度(过热器出口):349℃蒸发量:14.8t/h给水温度(省煤器入口):48.9℃给水温度(省煤器出口):186℃数量:1套,用于4000t/d生产线5汽轮机形式:补汽式冷凝机组设计功率(发电机输出端):15MW排气压力:0.00573MPaA入口蒸汽压力:主蒸汽1.15MPaA补汽0.130MPaA入口蒸汽温度:主蒸汽329℃        补汽:饱和温度入口蒸汽流量:主蒸汽73.95t/h       补汽:2.6t/h数量:1台  143 第2章6发电机型号:QFW-18-2额定电压:6.3kV频率:50Hz励磁方式:同轴交流无刷励磁功率因数:滞后0.80励磁系统:带PMG无刷型交流励磁机绝缘等级:F级(定子绕组与转子绕组)极数:2极转速:3000rpm冷却方式:全封闭水冷热交换器式风冷数量:1台2.3.8.2窑尾余热锅炉(PH)系统根据一、二线工艺布置特点,增湿塔布置在高温风机之后,PH锅炉从窑尾废气管道取风,再回到高温风机之前的窑尾废气管道上。1.废气管道风速一、二线窑尾废气管道介质工况流速为v=17.8m/s,根据风量核算确定入PH锅炉废气管道管径为Φ=3300mm,出PH锅炉废气管道管径为Φ=3100mm。风管厚t=6mm,材质选用Q345A钢板。2.管道支座、管道阀门和膨胀节1)管道支座设计一线PH锅炉进风管利用塔架+41.600m平面设置1个活动支座,锅炉顶部支架设置一个固定支座。出PH锅炉风管利用锅炉出口处承担一定的风管重量,其余部分利用窑尾风管支撑。2)阀门选型及设置PH锅炉系统共设2台电动百叶阀,一台设置在入PH锅炉管道上,一台设置在窑尾废气管道上,通过这两台阀门的调节来实现PH锅炉运行和脱开;在窑尾废气管道上阀门采用椭圆百叶阀,倾斜安装,主要是考虑此阀在关闭状态不至于造成积灰以致阀门不能灵活动作。在出PH锅炉风管上不设阀门。3)膨胀节的设计  143 第2章在进出PH锅炉风管上均设置了膨胀节来吸收风管在各种工况下产生的膨胀,减轻膨胀对风管支架的反力。2.3.8.3锅炉回灰系统AQC锅炉由于熟料粉尘磨蚀性很大,因此在篦冷机与AQC锅炉间设置一沉降室进行预除尘处理。一线沉降室回灰直接入熟料拉链机,二线沉降室回灰通过拉链机回至熟料拉链机。PH锅炉与原有系统的统一以及工艺设计流程的简化,PH锅炉回灰系统通过拉链机输送入生料入窑斗提或入库拉链机系统。该项目没有新的粉尘排放点,还能改善原有的电收尘的除尘效果。2.3.9电气1.发电厂用电电源电压:6.3kV;低压配电电压:0.4/0.23kV;直流电机电压:DC220V;照明电源电压:220V;控制电源电压:DC48V;直流操作电压:DC220V。表2-7 主要用电负荷计算名  称单台装机容量(kW)装机数量(台)运行数量(台)计算负荷(kW)冷却循环水泵280(6.3kV)22515(6.3kV)锅炉给水泵132211191线锅炉循环水泵7521682线锅炉循环水泵902182凝结水泵452141射水泵372134拉链机待定--50(估算)  143 第2章其它辅助设备---165根据计算负荷和工艺设备运行流程,选用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规格型号为:SCB9-1000/6,1000KVA,Ynd11。2.直流系统该发电厂直流负荷包括高压开关操作电源、控制电源、紧急事故油泵。直流供电电压为220V,直流负荷统计见下表。表2-8 直流负荷统计表负荷类型经常负荷事故照明负荷直流油泵冲击负荷合计容量(kW)325.510.5电流(A)13.69.1251057.7计算时间(h)1.51.51.0放电容量(Ah)20.413.62559通过计算,直流电源系统容量为145Ah,选择180Ah的免维护型直流屏1套。3.发电厂照明照明系统分三个部分:T/G厂房和冷却塔、AQC锅炉及沉降室、PH锅炉。正常照明以金属卤化物灯照明光源为主,电力室、控制室等照明光源采用荧光灯,T/G厂房部分照明光源采用工厂灯;照明电源分别引自电力室的照明专用单元。T/G厂房照明包括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正常照明采用自动切换照明配电箱1只;其中应急照明采用以下方式:1)在常规照明系统中配若干个自带蓄电池的专用应急灯具,灯具接线方式为五线制;2)直流屏经逆变单元输出交流220V电源作为应急电源引至应急照明配电箱;一、二线AQC锅炉及沉降室、PH锅炉分别设照明配电箱1只,分别就近引入电源。5.通讯系统采用电话通讯,设计预留电话通讯通道,接入工厂电话网。  143 第2章4.主要电气设备选型1)6kV开关柜:KYN28A-122)干式变压器:SCB9-1000/6,1000kVAYnd113)低压开关柜:SIMODRAW(遁石电气)4)直流屏:免维护型发电机保护屏:(与发电机成套)5)发电机励磁屏:(与发电机成套)6)DEH柜:(与汽轮机成套)7)TSI柜:(与汽轮机成套)8)DCS柜:(与汽轮机成套)2.3.10防雷接地1.电气接地系统包括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电子设备接地。2.厂用低压配电系统接地采用TN-S系统。3.厂区内15m以上的建、构筑物均设置防雷装置,利用建筑物顶部金属栏杆或金属屋面并在需要时设置避雷针作为接闪器,充分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防雷接地体,在其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补打人工接地来满足要求。4.全厂各处的接地装置通过镀锌扁钢连接成一个全厂接地网。5.接地电阻要求:1)工作接地:不大于4Ω;2)防雷接地:不大于10Ω;3)DCS接地:不大于2Ω。所有由DCS控制的电气设备均在机旁设有选择开关及机旁按钮,以便机旁检修和调试,选择开关设有自动、零位、手动三个位置;在任何状态下均可在机旁停车;选择开关在零位时,在任何地方均不能开机,以保证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PH锅炉循环水泵控制开机为中控优先,现场不能随意开机。2.3.11自动化(DCS)自动化系统包括控制设备配置、现场仪表、系统编程、调试等。1.选用成熟、可靠的拥有电厂应用业绩的产品,关键控制设备采用国内引进技术生产的优质产品或进口元件生产的产品。2.  143 第2章现场检测设备配置合理、齐全,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和提高系统的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3.系统联锁完善,易于操作,保障机组运行安全、稳定。4.一次仪表及控制设备选型:1)仪表设备:压力、流量、液位、PH值、电导率值等信号采用智能变送器,信号为直流4~20mA的电信号,并接入DCS系统;2)热电阻和热电偶信号直接引至控制系统专用的I/O模块,中间不使用温度变送器;3)压缩空气信号为0.2~1.0kg/cm2的压缩空气信号。普通的调节阀门采用电动调节阀,需要精密控制的调节阀门采用气动调节阀;4)过程参数的采集、监视、报警与控制采用DCS系统,控制范围包括AQC锅炉、PH锅炉、汽机、汽机辅机、冷却塔部分;5)输入输出卡件:开关量输入信号统一采用48VDC,开关量输出采用继电器隔离,测温用热电阻和热电偶直接接入相应的专用卡件。针对影响主机运行的关键信号采用SOE卡件,实现对信号及时,可靠的采集;6)打印机:配置两台打印机,一台黑白激光打印机,用于打印数据记录、报警、趋势图、和数据报表等;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用于打印操作画面等。7)DCS系统主要特点:⑴汽轮机、辅机、锅炉采用不同的CPU控制,CPU冗余配置;⑵控制网络连接介质采用光纤和双绞线,网络冗余配置;⑶系统电源由UPS提供,系统内电源模块冗余配置;⑷操作站和工程师站采用Client/Server结构。8)DCS系统主要功能:⑴动态参数流程图显示,运行状态显示;⑵控制回路显示和操作,设备控制操作;⑶声响报警、报警显示、报警历史查询;⑷趋势图显示,实时及历史趋势图,单点趋势、分组趋势显示;⑸表格显示;⑹数据记录;①报警  143 第2章②跳闸③日报表/月报表⑺在线诊断;⑻在线数据存储;⑼运行报告及操作界面打印。9.应用软件DCS采用南京科远公司引进的英国欧陆的NETWORK-600+系统。其主要应用软件有控制系统组态软件T3500/RT和控制策略组态软件LINTOOLS2000。T3500/RT过程监控操作和控制是基于Windows2000专业板平台的完全集成的控制系统组态软件。其核心部分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组态软件(iFIX),具有强大的控制和监视功能以及优良的人机界面。用于控制策略组态的LINTOOLS2000软件组态方式灵活,为图形化、模块化的组态方式,组态工具提供IEC61131-3标准的多种功能及算法模块供用户选用。能够实现各种要求的自动控制。10.系统功能操作人员可通过键盘、鼠标发出指令控制现场设备的起停、调整各路废气挡板,汽水阀门的开度等,使整个系统适应工况变化,自控系统能根据有关参数自动调节风量、汽、水等系统的平衡,能按指令自动完成发电机的同期投入,设置完善的报警和保护程序,使整个工艺流程能长期稳定地运行,同时记录、打印各种工艺参数,可与水泥生产系统间时进行信息交流。为防止数据丢失和应急情况的控制,系统采用UPS供电,保证了运行的可靠性。11.信号电缆根据相关规范,统一选择阻燃型电缆。根据用途及传输信号不同,采用以下几种电缆:1)一般开关量信号:电缆采用ZR-KVVR-500N×1.0mm2(N为电缆芯数);2)一般模拟量信号:电缆采用ZR-DJYVRPN×2×1mm2(N为电缆芯数);3)热电偶信号:电缆采用ZR-KXHB2X2.5FF-RP10mm2;4)接地线电缆:采用YC-10001×50mm2多芯电缆;5)自动化接地采用专用的接地系统,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2Ω。  143 第2章2.3.12给排水系统该工程新增用水量主要为循环补充水及纯水消耗量;电站生活、消防用水由厂区现有的给水管网接入;锅炉辅机冷却水由熟料生产线就近接入。新建15MW余热发电给排水系统,包括凝汽器纯水补给水、PH、AQC锅炉辅机冷却水、生产消防给水以及生活给排水等。1.水量需求该工程新增用水量为118m3/h,主要为循环补充水及纯水系统原水补充水,电站生活、消防用水由厂区现有的给水管网接入;锅炉辅机冷却水由熟料生产线就近接入。表2-9 发电厂用水量表发电功率(kW)蒸汽流量(m3/h)PH锅炉冷却水(m3/h)AQC锅炉冷却水(m3/h)凝汽器冷却水系统15000主:79.65混:2.19循环泵排污冷却器试样冷却器排污冷却器试样冷却器凝汽器按吨蒸汽60t水+油冷/空冷287m3/h4×2.52×102×12×102×181.5054m3/h5177m3/h①参照热平衡图系统补充水量:③(取5200)×2%=104m3/h,另纯水系统14m3/h合计:发电工程新增水量为118m3/h根据工艺提供的测算资料,余热发电运行时,增湿塔喷水量约为正常量的20%(2×40×20%=16m3/h),则可利用水量为64m3/h,合并后余热发电净增水量为54m3/h(118-64m3/h)。2.排水系统(1)项目无新建生活设施,仅在汽轮机房车间内根据需要设置洗手池。(2)生产水系统无直接排水,大部分水均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3.循环冷却水系统蒸汽冷凝时放出大量热,必须要有大流量的冷却水带走,为解决冷却水本身的温度升高,本发电项目设置耗水量低、电耗低的双曲线型式冷却塔对发电系统进行冷却。配置1座双曲线冷却塔,底座直径为33.5m。水系统为循环运行,  143 第2章循环冷却水泵设置在汽轮机厂房内。为保证循环水质,系统内投加相应的除垢剂和防腐剂。系统的循环水量为5200m3/h。4.设备冷却水用量根据蒸汽品质、蒸汽量、汽轮机的汽耗和冷却倍率,冷却水量如下:1)凝汽器冷却水量:4890m3/h2)冷油器冷却水量:157m3/h3)空冷器冷却水量:130m3/h系统循环水量合计5177m3/h(最大时),设计取5200m3/h。5.系统损失水量与补充水量循环系统的计算水量为5200m3/h,由于系统的蒸发,补充水取循环水量的2%,补充水量为104m3/h。6.冷却水系统循环水系统设置冷却塔装置,敞开式循环运行。为保证循环水质,系统内投加相应的除垢剂和防腐剂。工艺流程:循环冷却水池→循环冷却水泵→冷却设备(凝汽器、空冷器及油冷器)→冷却塔→循环冷却水池。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年耗水量:59.9×104m3(按冷却塔年满负荷运行240天,每天24h,136m3/h)。2.3.13化水处理系统纯水装置主要是通过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置换出原水中的阴阳离子形成软化除盐水,作为发电系统的补充水。1.水量确定及配置根据发电系统工艺要求,纯水处理能力为:10m3/h,阴阳床为两套,一用一备。2.化学水处理系统采用阴阳离子树脂交换处理,工艺流程为:原水→原水箱→原水泵→过滤器→阳离子交换器→阴离子交换器→纯水箱,纯水经凝汽器补给水泵进入锅炉给水系统。纯水的水质要求为:电导率小于10μ  143 第2章s/cm。在水处理过程中,纯水经一电导率检测计进行在线监测,当纯水电导率大于10μs/cm时,分别通过往阳床和阴床中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来对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树脂进行再生,以恢复树脂的交换能力。表2-10 化学水处理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性能特点1纯水装置用途:用于凝汽器及锅炉给水安装地点:室内数量:1套控制方式:手动运行方式:自动配电功率:13.0kW原水:生产或生活补充水处理能力(单套):10.0m3/h电导率:低于10μS/cmSiO2:低于0.5ppm处理能力为10m3/h,阴阳床各两套,一用一备。表2-11 水处理药品用量表序号药品名称用途用量备注1磷酸三钠Na3PO4·12H2O锅炉给水阻垢204(g/h)2联氨N2H4锅炉给水除氧172(g/h)3吗啉C4H9NO锅炉给水PH值调节2.6(g/h)4HEDP冷却水防腐及防结垢28(kg/d)5氯酸钠和稀盐酸NaClO3+HCl冷却水防止微生物、藻类繁殖66(kg/d)635%HCl纯水制取再生药品70(kg/d)748%NaOH纯水制取再生药品65(kg/d)3.排水系统  143 第2章(1)项目无新建生活设施,在汽轮机房车间内设置洗手间。(2)生产水系统无直接排水,大部分水均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4.主要原材料供应余热发电站主要消耗药品有氯化钠、磷酸三钠等,均由当地市场采购,汽车运输。化水处理所需各种药品品种、用量均满足需求。2.3.14通风与采暖1.通风和空气调节对有害气体产生的化水车间采用机械通风,汽轮机厂房采用自然通风,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的DCS和汽轮发电机控制设备设置空调。2.冬季采暖冬季室内采暖范围为汽轮机厂房、化水厂房及循环泵房。采暖设计接口为室外采暖管道入口井,采暖介质为换热机组二次侧95℃热水,散热器配置为铸铁四柱型散热器、配电间采用光面管散热器。2.3.15消防系统汽轮机厂房区域设置消防主干道。各建筑物、构筑物之间距离满足防火间距要求。对于不能满足防火间距要求的设置防火墙等防火设施。1.建构筑物1)AQC锅炉、PH锅炉:分别设置在主厂区窑头和窑尾区域,其室外消防给水由该区域现有的消防管网提供。2)汽轮机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为戊类,其室内消防由室外管网接入,按规范要求设置相应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3)化学水处理:化学水处理车间室内消防给水由该区域现有的消防管网提供。4)冷却塔:冷却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室外消防给水由该区域现有的消防管网提供。2.电气设施1)电气设备间:在现场需要配电的区域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2)发电控制室预留有相应的位置和空间,利用其配套的消防系统以满足灭火要求。其他地方根据要求配置相应的手提式灭火器材。  143 第2章3.消防水设计消防水采用原生产线消防用水,室外用水按照25L/S,室内按照15L/S,合计40L/S用水量。4.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在汽轮机厂房、控制室、电力室等主要场所设置有火灾事故照明。在汽机房内的楼梯间和安全通道设置疏散指示灯(安全标志灯)。2.3.16劳动定员1.工作制度该项目为3200t/d+4000t/d吨熟料生产线配套装置,主要生产过程实行自动控制,中控操作岗位、现场操作巡检岗位采用四班三运转;行政管理岗位、技术管理岗位采用X班制。2.人员定编:行政管理、技术管理暂定为5人,运行岗位人员28人。全员定编共33人。3.本定员不包括设备维护(修)人员及变电站等其它岗位人员。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31.6万kWh/人/a。2.3.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12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项目建设规模1设计功率kW150002年发电量万kWh96483年供电量万kWh8972二生产方法纯低温余热回收三主要生产设备1AQC锅炉及辅机套22PH锅炉及辅机套23辅机设备套14发电机及电气控制设备套1  143 第2章5仪表设备套16汽轮机设备套17备件及专用工具套1四全厂性指标1装机容量kW150002年耗电量104kWh/a6763日耗水量m3/d3338五技术指标1吨熟料发电量kWh/t41.05六职工人数及劳动生产率1全厂定员人332全员劳动生产率万kWh/人/a331.6七项目总投资万元12318.86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2286.84其中:建筑工程万元780设备购置万元8477.61安装工程万元1505其它费用万元1524.23(含预备费、建设期利息)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2.03八发电总成本元/kWh0.19生产期平均九财务评价指标1年均销售收入(不含税)万元3588.8生产期平均2年均总成本费用(不含税)万元1702.79生产期平均3年均增值税万元126.37生产期平均4销售税金附加万元55.6生产期平均  143 第2章5年均利润总额万元1830.4生产期平均6年均所得税万元604.03生产期平均7税后利润万元1226.37生产期平均8年均息税前利润万元1884.08生产期平均9总投资收益率%15.210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9.8211全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年5.93含建设期1年2.4公用工程2.4.1供电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的供电电源接自66kV磐双线,现有一座66kV/6.3kV总降压变电站,总降内设有2台主变,主变额定容量一台为16000kVA,另一台为6300kVA,在二线建成时,再投入一台16000kVA主变,余热发电投入后,两台16000kVA主变并列运行。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共有两条熟料生产线:一线(实际产能3300t/d):装机容量:16630kVA计算负荷:14135kVA年耗电量:9000×104kWh二线设计产能4000t/d,年耗电量为9500×104kWh。两条熟料生产线全年用电量18500×104kWh。余热发电项目建成后,15MW汽轮发电机组的并网发电功率约为13296kW,年供电量为10034×104kWh,在公司各生产线和余热电站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用电自给率达54.23%。2.4.2供水该工程供水水源为地下水,厂区现有水源井供水能力为50m3/h,水泥生产线现有生产、生活设施总用水量为45m3/h,无水量富裕。  143 第2章发电项目需水量为118m3/h(2832m3/d),为满足电站建设用水要求,公司在新建4000t/d生产线供水能力时,一并建设发电项目供水能力。2.4.2供暖该工程冬季采暖热源从汽轮机主蒸汽管道上抽取蒸汽,直接与高效波节管式换热机组进行汽―水热交换,供全厂区采暖。供暖面积:35k㎡,供暖半径:1.2㎞,最高需供暖的建筑物高:30m。2.4.3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机构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2月下文《关于成立公司生产安环管理处及机构组成和人员任命的决定》成立公司生产安环管理处。任命周殿军为生产安环管理处处长,任命张文江为生产安环管理处责任工程师,配备专职安全员3人。2.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2)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办法3)设备检修挂牌制度4)安全用电管理制度3.安全操作规程1)化学安全操作规程2)加药装置安全操作规程3)冷却塔安全操作规程4)AQC、PH锅炉安全操作规程5)汽轮发电机组安全操作规程6)热力系统停机防冻安全操作规程7)纯水装置安全操作规程8)凝结水泵安全操作规程9)锅炉给水泵安全操作规程10)射水泵安全操作规程4.人员培训纯低温余热发电工艺过程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要求生产  143 第2章管理人员、中控操作人员和现场巡检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设备操作能力,因此,需要对全体员工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设备操作能力的岗前培训。海螺集团宁国水泥厂4000t/d熟料生产线配置的余热发电系统,经过多年的稳定运行,已积累了一定的运行管理经验,该余热发电项目所需岗位人员,均可在宁国水泥厂4000t/d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系统进行为期3~6个月的培训,使其达到完全独立和熟练操作设备的要求,确保汽轮发电机组顺利并网发电。由于该建设工程仅为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故不再增设安全管理机构,而由公司现有生产安环管理处负责统一安全管理。  143 第3章第3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对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是预评价的重要环节,也是预评价的基础。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及以往相关事故统计和分析,下面对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3.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及特性分析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主要利用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余热与锅炉体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使水变成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锅炉体内的水和蒸汽为主要物质,该余热电站化学水处理用到的药品主要为水合联氨、磷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盐酸等物质。1.水合联氨该物质是水处理中要用到的化学药物,用作还原剂、溶剂、抗氧剂,主要用于去除给水(如凝结水、给水)中残留的氧,以防止设备的氧腐蚀。吸入本品蒸气,刺激鼻和上呼吸道。此外,尚可出现头晕、恶心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液体或蒸气对眼有刺激作用,可致眼的永久性损害。对皮肤有刺激性;长时间皮肤反复接触,可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某些接触者可发生皮炎。口服引起头晕、恶心。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具有强还原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它属于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化学物质。该物质火灾、爆炸危险特性表见表3-1。表3-1 水合联氨化学特性分析表标 识中文名:水合肼(含水36%);水合联氨 英文名:Hydrazinehydrate;Diamidhydrate 分子式:N2H4·H2O 结构式:分子量:50.06   143 第3章CAS号:10217-52-4 RTECS号:MV8050000 HS编码: UN编号:2030 危险货物编号:82020 IMDG规则页码:8182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发烟液体,微有特殊的氨臭味。 主要用途:用作还原剂、溶剂、抗氧剂,用于制取医药、发泡剂N等。 熔点:-40沸点:119相对密度(水=1):1.03 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0.67/25℃ 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氯仿、乙醚,可混溶于乙醇。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可燃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72.8 自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下限(V%):3.5 爆炸上限(V%):无资料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具有强还原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铜、锌。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143 第3章包装与储运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0;40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驶。废弃:处置前参阅XX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储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溶于易燃溶剂或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要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置除去。包装方法:玻璃瓶、塑料桶外全开口钢桶或铁皮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0.1mg/m3[皮]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对二甲氨基甲醛分光度法;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属高毒类LD50:129mg/kg(大鼠经口)LC50: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刺激鼻和上呼吸道。此外,尚可出现头晕、恶心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液体或蒸气对眼有刺激作用,可致眼的永久性损害。对皮肤有刺激性;长时间皮肤反复接触,可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某些接触者可发生皮炎。口服引起头晕、恶心。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他: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143 第3章泄漏处置: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状水,减少蒸发。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法规信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危险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类碱性腐蚀品。2.磷酸钠该工程化学水处理中用到磷酸钠,磷酸钠对粘膜具有轻度刺激作用,并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在做与磷酸钠接触的工作时要注意对眼睛、呼吸系统及身体的防护。其危险、有害特性见表3-2。  143 第3章表3-2磷酸钠危险、有害特性分析表物化特性沸点(℃)无资料比重(水=1)1.62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熔点(℃)74.3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二硫化碳。外观与性状无色晶体,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火灾爆炸危险数据闪点(℃)无意义爆炸极限(V%)无意义灭火剂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危险特性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反应活性数据稳定性不稳定避免条件稳定√聚合危险性可能存在避免条件不存在√禁忌物强酸燃烧(分解)产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健康危害数据侵入途径吸入√皮肤√口√急性毒性LD50LC50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对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泄漏紧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防护措施职业接触限值未制订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眼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它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3.氯化钠  143 第3章氯化钠可用于食品调味和腌鱼肉蔬菜;制造氯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金属钠,以及供盐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经高度精制的NaCl可用来制造生理盐水等。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生理实验,如失钠、失水、失血等情况。氯化钠对人体基本无害。4.磷酸钠该工程化学水处理中用到磷酸钠,磷酸钠对粘膜具有轻度刺激作用,并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在做与磷酸钠接触的工作时要注意对眼睛、呼吸系统及身体的防护。5.盐酸盐酸在化学水处理过程中用到。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当浓度为37%时,密度为1.19,能溶解大多数金属。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色的雾。这样气态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相互作用,形成盐酸雾,导致中毒。盐酸蒸汽能强烈刺激眼、鼻、咽喉粘膜和皮肤。在做接触盐酸的工作时应配戴防毒口罩和防护眼镜,穿耐酸工作服和围裙,戴橡皮手套,穿耐酸橡皮长靴等。其危险、有害特性见表3-1。6.氢氧化钠该工程中纯水制取再生药品采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钠为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溶于水,易潮解,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该物质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该溶液具有强烈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膈;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其危险、有害特性见表3-2。7.吗啉锅炉给水PH值调节中用到吗啉。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强烈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蒸气、雾或液体对眼有强烈刺激性,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发生灼伤。吞咽本品液体可灼伤消化道,大量吞咽可致死。其危险、有害特性见表3-4。8.次氯酸钠  143 第3章该工程循环水杀菌处理中需要加入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有致敏性。因此在做与次氯酸钠接触的工作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9.透平油透平油主要用于汽轮机润滑系统,透平油的密度约在0.75~0.95g/cm3之间,比水轻又不溶于水,透平油的闪点(开口)一般高于150℃,燃点低的只有200℃,属可燃物品,储运、使用过程应注意防止外流污染环境和着火燃烧。油系统如果发生泄漏,并且周围有未保温或保温不好的热体极易发生汽轮机油系统着火事故。10.高温蒸汽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是利用窑头、窑尾的烟气余热加热水,使其变为高温水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高温蒸汽温度在330℃左右,高温烟气温度在360℃左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高温蒸汽一旦泄漏,对人员将产生灼烫危害。11.高温烟气该余热发电工程是利用窑头、窑尾的烟气余热加热水,使其变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的。高温烟气温度在330℃~360℃,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窑头锅炉(AQC)系统或窑尾锅炉(PH)系统的高温烟气一旦泄漏,对人员将产生灼烫、中毒危害。  143 第3章表3-3盐酸危险、有害特性分析表物化特性沸点(℃)-85.0比重(水=1)1.19饱和蒸气压(kPa)4225.6(20℃)熔点(℃)-114.2蒸气密度(空气=1)1.27溶解性易溶于水。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火灾爆炸危险数据闪点(℃)无意义爆炸极限(V%)无意义灭火剂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反应活性数据稳定性不稳定避免条件稳定√聚合危险性可能存在避免条件不存在√禁忌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燃烧(分解)产物健康危害数据侵入途径吸入√皮肤√口√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4600mg/m3,1小时(大鼠吸入)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本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泄漏紧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防护措施职业接触限值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眼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它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43 第3章表3-4氢氧化钠危险、有害特性分析表物化特性沸点(℃)1390比重(水=1)2.12饱和蒸气压(kPa)0.13(739℃)熔点(℃)318.4蒸气密度(空气=1)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火灾爆炸危险数据闪点(℃)无意义爆炸极限(V%)无意义灭火剂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反应活性数据稳定性不稳定避免条件稳定√聚合危险性可能存在避免条件潮湿空气。不存在√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健康危害数据侵入途径吸入√皮肤√口√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泄漏紧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防护措施职业接触限值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眼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其它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143 第3章表3-5吗啉危险、有害特性分析表物化特性沸点(℃)128.4比重(水=1)1.0饱和蒸气压(kPa)熔点(℃)-4.6蒸气密度(空气=1)3.0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外观与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有氨味。火灾爆炸危险数据闪点(℃)35爆炸极限(V%)爆炸上限:10.8爆炸下限:1.8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反应活性数据稳定性不稳定避免条件稳定√聚合危险性可能存在避免条件不存在√禁忌物酸类、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健康危害数据侵入途径吸入√皮肤√口√急性毒性LD501050mg/kg(大鼠经口);500mg/kg(兔经皮)LC5028480mg/m3,8小时(大鼠吸入)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强烈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蒸气、雾或液体对眼有强烈刺激性,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发生灼伤。吞咽本品液体可灼伤消化道,大量吞咽可致死。泄漏紧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防护措施职业接触限值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眼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143 第3章3.2余热发电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令)的有关规定,对该工程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3.2.1锅炉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锅炉承受高温、高压介质作用,工作条件较为恶劣。一旦发生承压部件爆漏等故障,就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给设备造成重大损失。锅炉设备在发电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能造成的人身、设备事故主要有:1.压力管道爆管事故余热锅炉的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受热面管道及汽水管道等易发生爆管事故,其主要原因如下:1)受热面长期受热不均或严重缺水,导致水循环破坏;2)管子安装不当,制造有缺陷,材质不合格,焊接质量不良;3)锅炉负荷过低,热负荷偏斜或排污量过大,造成水循环破坏;4)锅炉废气含尘量大,受热面冲刷磨损严重,致使受热面管壁变薄;5)升温升压过快受热面或联箱受热不均,出现过高热应力,造成出现裂纹;6)制造、检修或安装时管子或管口被杂物堵塞,致使水循环不良引起管壁过热,产生鼓包或裂纹;7)由于汽水分离效果不好,饱和蒸汽品质不良,致使过热器管内结垢,并局部过热或发生水冲击;8)给水质量不好(水处理方式不正确,除氧不尽,化学监督不严,未按规定排污等)导致管壁结垢,使其局部过热、腐蚀。2.承压部件爆炸事故1)设计错误导致选用部件强度不符合要求;2)系统设备结构不合理,导致局部应力损坏;3)制造、安装错用钢材(包括材质及规格);4)焊接及热处理工艺不当;5)锅炉超温、超压运行;  143 第3章6)锅炉水汽品质不合格;7)受热面产生烟气高温腐蚀;8)烟气粉尘对锅炉的磨损;9)停炉后没有及时合理的进行保护;10)启停、负荷调节操作失误,厚壁部件产生低周期疲劳损坏;11)锅炉及管道系统膨胀不畅损坏以及管路系统水冲击损坏等都会造成承压部件泄漏、爆炸事故。3.汽水共腾当炉水水质电导率不合格;锅炉入口风温和风量波动较大,造成负荷波动剧烈以及锅炉汽包内的汽水分离装置有缺陷或水位过高时会造成汽水共腾。4.缺水事故余热锅炉在生产运行中出现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1)锅炉管道发生爆管事故;2)锅炉定排阀泄漏或忘记关闭;3)锅炉给水泵故障造成压力突然降低,流量下降;4)锅炉给水管道污垢堵塞或破裂或阀门损坏,造成给水流量下降;5)水位变送器由于管路冷凝水中混有汽泡或管路杂质堵塞造成中控水位显示失真;6)锅炉自动给水调节系统失灵,蒸汽流量或给水流量显示不正确或偏差,造成缺水事故;7)省煤器段给水因高温形成“汽塞”,造成给水流量减小或中断。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对水位监视不够,或不能识别虚假水位,造成误判断及误操作。5.满水事故余热锅炉在生产运行中出现缺水事故的原因主要如下:1)锅炉热负荷增加太快;2)监视不当,调整不及时或水位计显示不正确而造成误操作;3)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或卡涩,不正常开大或全开;给水压力过高或调节阀漏流量过大;6.炉内积灰  143 第3章余热锅炉在生产运行中还会造成炉内积灰,主要是由除灰装置不正常;烟气流速低或炉管渗漏;烟气分配、炉管布置不合理以及由于篦冷机排烟含尘量过大等原因造成。3.2.2汽轮机设备及系统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的安全运行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有关。投产后,运行人员在机组启动、停机或运行中操作不当,或缺乏应有的熟练程度,或对设备异常处理不当,或在检修中留下事故隐患,以及对机组的缺陷不能及时消除,就不可避免地会在运行中暴露出来,从而造成事故发生。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类。1.汽轮机叶片损坏1)外来的机械杂质随蒸汽进入汽轮机内打伤叶片;2)汽缸内部固定零部件脱落,造成叶片严重损伤;3)腐蚀或锈蚀损伤;4)水蚀、水击损伤;5)叶片本身存在的缺陷;6)机组过负荷运行,使叶片的工作应力增大,尤其是最后几级叶片,蒸汽流量增加,各级焓降也增加,使其工作应力增加很大而严重超负荷;7)停机后由于主汽门不严密,使汽水漏入汽缸,时间一长,使通流部分锈蚀而损坏。2.汽轮机水冲击1)汽轮机启动时,汽封供汽系统暖管不充分或排水不畅,使汽水混合物被送入汽封;2)汽轮机启动过程中暖管不充分或疏水排泄不畅,主蒸汽管道或锅炉过热器疏水系统不完善,可能把积水带入汽轮机内;3)锅炉的蒸发量过大或蒸发不均引起汽水共腾;4)运行人员误操作或给水自动调节失灵造成锅炉满水;5)机组停机时,降温速度过快,使汽温低于当时大气压下的饱和温度而成为湿蒸汽;6)停机后,忽视对凝汽器水位的监督,发生凝汽器满水,倒入汽缸。  143 第3章3.汽轮机动静部分摩擦及大轴弯曲1)动静部分发生摩擦的原因(1)动静间隙安装、检修调整不当;(2)动静部套加热或冷却时,膨胀或收缩不均匀;(3)受力部分机械变形超过允许值;(4)推力轴承或主轴瓦损坏;(5)机组强烈振动;(6)转子套装部件松动有位移;(7)通流部分的部件损坏或将硬质杂物进入通流部分;(8)在转子弯曲或汽缸严重变形的情况下强行盘车。2)引起大轴弯曲的主要原因(1)动静部分摩擦使转子局部过热;(2)停机后在汽缸温度较高时,使冷水进入汽缸,引起高温状态下的转子接触到冷水,局部骤然冷却,出现很大的上下温差而产生热变形,造成大轴弯曲。转子金属温度越高,越容易造成大轴弯曲;(3)转子的原材料存在过大的内应力,在较高的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后,内应力逐渐得到释放,从而使转子产生弯曲变形。4.汽轮发电机轴瓦乌金熔化或损坏1)由于发生水击或机组过负荷;2)主蒸汽温度下降时处理不当;3)轴承断油;4)机组强烈振动;5)轴瓦本身缺陷;6)润滑油中夹带有机械杂质,损伤乌金面,引起轴承损坏;7)油温控制不当,引起轴承油膜的形成与稳定,都会导致轴瓦乌金损坏。支撑轴承和推力轴承故障的其他原因8)不论是支撑轴承还是推力轴承,都会在运行中出现异常、事故,甚至损坏机组,其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检修方面的原因  143 第3章①轴承乌金面接触不良;②在调整各轴承润滑油分配量时,轴承润滑油入口油孔调整不当;③油管中残留异物(棉纱、破布、漆片、沙土等);④调整轴瓦垫片时忘记开油孔;⑤轴承间隙、过盈量的过大或过小;⑥润滑油系统充油时,放进了脏油或油中含水等都会造成运行中轴承工作失常、断油、烧瓦。(2)运行方面的原因①轴封间隙过大导致漏汽造成油中进水而没有及时过滤,破坏了轴承的润滑条件;②润滑油温调整不当,太高或太低,使轴承油膜形成不好,引起轴承处于半液体摩擦状态,并伴随有机组的振动,构成轴承润滑不良的恶性循环,使轴承发生故障;③运行中清洗冷油器或润滑油过滤网后,投入前没有排净系统内的空气,在运行中瞬间断油;④冷油器中润滑油压力应大于冷却水压力,但是在夏季运行中,为降低润滑油温开大冷却水补水门,如控制不好,有时会使水压大于油压,一旦冷油器铜管泄漏,会造成油中大量存水;⑤润滑油过滤网或主油箱上的过滤网未根据网前后压差的增大情况及时清洗;⑥运行中主蒸汽温度骤然降低,造成汽轮机水击,使轴向推力增大;⑦汽水质量不合格,汽轮机叶片严重积垢,通流面积减小,使转子的推力增大,造成推力轴承损坏。5.凝汽器真空下降1)真空急剧下降原因:(1)冷却循环水中断;(2)轴封(后轴封)供汽中断;(3)射水抽气器故障;(4)凝汽器满水;  143 第3章(5)真空系统大量漏气。2)真空缓慢下降原因:真空缓慢下降所涉及的因素较多,一般对机组的安全威胁不太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真空不严密;(2)凝汽器水位过高;(3)循环水温度上升或水量不足;(4)射水抽气器内部结垢,效率下降;(5)凝汽器铜管堵塞、结垢导致热阻增加,效率下降(端差增大,进水温度降低)。6.汽轮机超速1)调节系统有缺陷;如调节系统动态特性不良;速度变动率过大;调速汽阀不能正常关闭或漏汽量过大;调节系统迟缓率过大,调节部件或传动机构卡涩;调整不当等。2)汽轮机超速保护系统故障;3)运行操作、调整不当。如油质管理不善;主蒸汽品质不合格;超速实验时操作不当,造成转速飞升猛增。7.油系统故障1)主油泵工作失常;2)运行中油压、油位同时下降;3)油压正常油位降低。如事故放油门关闭不严;轴承回油管破裂漏油;油净化装置跑油或系统倒错等。4)油系统着火。8.承压设备、管道破裂汽轮机汽缸破裂,除氧器破裂,管道或旁路管道开裂等。3.2.3电气设备系统发电过程中触电伤害事故是易于发生的。在余热发电站电气设备、高低压配电站、  143 第3章电气线路附近作业,如设备检修、倒闸操作、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作业、使用钢卷尺在带电体旁测量、携带大件金属物体在带电体旁行走、乱动电气设备等,都存在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电缆着火是电气部分发生频率较高的事故,每当发生此类事故,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电弧灼伤和触电事故是电气设备系统两种频发事故类型,此两种事故不但发生频率较高,而且危害性也很大,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高压电气设备(含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等)也容易发生爆炸起火等事故,可造成作业人员人身伤害;高处坠落、雷击带来的事故在电气部分有时也会发生。1.发电机故障1)发电机定子绕组系统击穿,击穿后会发展成匝间短路,相间短路或接地短路,甚至烧坏铁芯,造成发电机损坏。2)发电机由于定子绕组中负序电流大烧坏转子、转子匝间短路等原因也会引发发电机烧毁事故。3)在安装或检修时工作不慎,在定子与转子间隙中遗留异物,导致定转子绕组严重受损。2.电动机产生强烈振动1)电动机和所带机械中心不一致;2)机组失掉平衡;3)转子部分和静子部分磨擦;4)滚珠或滚珠轴承损坏;5)所带的机械损坏。3.变压器绝缘击穿由于变压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原因,变压器的机械稳定性不好。在运行中若发生突发性短路,由于短路电流的作用,产生很大的冲击应力,使变压器的绝缘受损,从而引起绝缘事故;或者由于变压器存在的局部的绝缘弱点,在运行电压下或过电压作用下绝缘被击穿,从而引起事故。4.变压器起火  143 第3章保护拒动,故障扩大引起火灾事故;绕组绝缘损坏发生短路;绝缘击穿;变压器套管闪络;磁路、铁芯故障发热;变压器进口和出口线路出现短路或内部绝缘被击穿后,大的短路电流就可引起高温使变压器油起火;分接开关和绕组连接处接触不良,产生高温等都能引起变压器起火事故。5.继电保护故障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施,在运行中发生误动或拒动,检修中误整定、误接线将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稳定性破坏、造成相关重大设备严重损坏事故。6.电气误操作由于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培训不到位,有可能发生电气的五种恶性误操作(带地线合闸、带电挂地线、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误拉合断路器、误入带电间隔),将会导致重大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7.电缆火灾1)设计、制造设计计算失误或制造时存在隐患,导致电缆截面过小,运行中经常超负荷过热等原因,使电缆绝缘老化、绝缘强度降低,引起电缆相间或相对地击穿短路起火。2)敷设电缆敷设时由于曲率半径过小,致使电缆绝缘机械损坏或电缆受外界机械损伤(如施工挖断等),造成短路、弧光闪络引燃电缆。阻燃措施不到位,未能刷涂有效的防火涂料,阻燃隔断不够严密等均会导致火灾的扩大。电缆敷设场所附近常有高温汽、水、烟、风管道,经常有高温对其作用。电缆的绝缘材料遇到高温或外界火源很容易被引燃,电缆一旦失火会很快蔓延,波及临近电缆和电气设备。3)安装、检修电缆终端头及中间接头安装质量差,接触电阻大,发热引发火灾,电缆接头盒密封不良,进水、汽潮湿或灌注的绝缘剂不符合要求,内部留有气孔等时,使绝缘强度降低,导致绝缘击穿短路,产生电弧,引起电缆着火。安装、检修过程中,如果电缆沟道无封盖或封盖不严,电焊渣火花容易落入电缆沟道内,易使电缆着火。电缆受酸、碱、盐、水及其它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的侵蚀,使电缆绝缘强度降低,绝缘层击穿产生的电弧,引燃绝缘层和填料。  143 第3章4)运行电缆运行中温度较高,中间接头的温度更高。在高温作用下,绝缘材料逐渐老化,很容易发生绝缘击穿事故。接头容易氧化而引起发热,甚至闪弧引燃电缆。8.开关爆炸由于开关的选择不合适,遮断容量不能满足系统短路的需求,开关的灭弧室不能有效地灭弧,从而导致开关的爆炸。9.污闪大气中的各种污秽物沉降在电气设备瓷件和绝缘子的表面上,当它吸收了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后,使绝缘强度急剧下降而发生绝缘闪络。10.全厂停电发电厂因局部事故处理不当引发机组停运,同时又不能从电网得到厂用电时,即构成“全厂停电事故”。一旦发生全厂停电事故,如没有完善的备用电源,可能会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并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3.2.4热工自动化系统1.分散控制系统故障机组DCS分散控制系统失灵(如:死机/黑屏/显示器信息显示不变化/操作键盘、鼠标操作不起作用等)。主要是控制器损坏或I/O组件损坏,且未采取冗余配置,不可靠的备用紧急操作手段,或操作员站及某些硬/软件操作按钮配置不能满足机组不同工况运行操作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机组紧急故障处理的需要。会导致机组失控,造成主要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2.热工一次检测元部件故障压力、温度、流量等无指示/指最大值/指最小值/指示值不变化。主要是一次检测元部件、变送器损坏,错误信息会误导运行人员,导致对机组运行工况误判断、造成人为误操作、机组保护拒动/误动、自动调节失控等,这些均会危及机组安全运行。3.自动调节系统失控故障  143 第3章自动调节失灵指调整门突然开大/调整门突然关小/等幅或发散性振荡/自动调节无动作等。主要是调节用一次检测元部件或调节器断线/短路/损坏等,或执行机构卡涩/拉杆销子脱落/拉杆弯曲变形等故障,导致调节信号异常,使得调整门突然开大/关小或自动调节无动作。机组自动调节失灵,危及到机组的安全运行,可能造成设备损坏。4.机组热工保护拒动或误动包括机组运行参数超越危险极限值,热工保护未动作/机组运行参数未到限制值,热工保护提前动作等,主要是机组保护用一次检测元部件损坏/断线或其动作整定值漂移,保护用跳闸卡涩或其回路断线,导致机组保护拒动或误动。机组保护据动,直接危害机组的安全运行,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机组的保护误动,损失发电量,降低了机组的经济效益。5.自控系统失电故障主(中)控室热工DCS分散控制系统失去工作电源/现场调节闸阀动力配电盘失去动力电源/热工保护系统失去交流或直流操作电源等。主要是由于热工电源回路断线/过负荷熔断器熔断/电源回路短路电源开关跳闸引起的。热工电源故障,将导致热工系统瘫痪,造成机组失控,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6.接地系统故障热工接地故障指热控接地回路断线/接地电阻阻值增大/单点接地系统受损,形成多点接地等。主要是接地电极腐蚀断线/接地阻值增大/接地线受机械外伤断线,或接地线连接螺丝松动造成的。热控接地系统故障会导致整个热工控制系统参考电平忽高忽低不稳定,抗干扰能力降低,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影响。接地系统故障影响热工自动调节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会出现调整门突然开大或突然关小误调节动作。或扰乱热工保护、顺序控制逻辑判断运算,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动作,危害机组安全运行,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7.信号缺陷热力设备的正常运行要有人(或热工设备)去监视、操作,人(或热工设备)的操作是按有关信号进行的,信号不准将直接影响到操作的正确性,错误的信号导致错误的操作,错误的操作导致热力设备某部分的不正常运行,不正常运行的结果,将导致设备的损坏、人员的伤害,从而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1)信号选取的位置不对:信号不能正确表示热力过程中某部分的情况;2)信号选取的方式不对:有些信号的选取需要用特殊的取样装置,如该取样装置的设计不符合要求,选取的信号就不会正确;  143 第3章3)信号的转换不准确:热工信号大部分是非电量信号,需要转换为电量信号,控制器才能接受,如转换过程不准确或标度不对、转换设备质量不好等,都可能造成信号转换不准确;4)干扰影响:信号选取或输送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干扰,影响了信号的准确性。8.标志缺陷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标志较多,起到警示危险,引起人员注意的作用。例如裸露带电部分附近的警告牌、刀闸的开合警告牌如不明显,就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疏忽大意,进而发生触电、误合刀闸等人身或设备事故。另外,热工自动化系统中起保护的重要端子设备,都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如误触、误碰都可能造成保护误动,有可能发生设备事故。3.2.5化学水处理系统1.水质不良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该工程中余热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进入锅炉水的质量不达标导致锅炉事故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水质不良(即水质不达标),对热力设备主要会产生三大危害,即设备结垢、腐蚀和积盐。1)锅炉经常处于水质不佳状态下运行,会导致热力设备的结垢。热力设备的结垢一般发生在热负荷较高的部位。由于水垢的传热能力比金属的传热能力低几百倍,所以结垢部位的金属管壁易于过热引起金属强度下降,在管内介质压力作用下,管道便会局部变形、鼓包,甚至引起爆管事故发生。当水冷壁管结有铁垢时,还会引起垢下腐蚀,使锅炉热效率降低。冷却水的处理不当,凝汽器管将集结碳酸盐水垢,从而降低传热效率,引起凝汽器的温度升高、凝汽器的真空度下降,使汽轮机出力降低,严重时甚至被迫停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热力设备因水质不良会引起腐蚀。腐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143 第3章(1)金属构件破损。锅炉的省煤器、水冷壁、对流管束及锅筒等构件会因水质不良而引起腐蚀。结果这些金属构件变薄和凹陷,甚至穿孔。更为严重的腐蚀会使金属内部结构遭到破坏。被腐蚀的金属强度显著降低。因此严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缩短锅炉使用年限,造成经济上的损失。(2)增加锅炉水中的结垢成份。金属的腐蚀产物(主要是铁的氧化物),被锅水带到锅炉受热面后,容易与其它杂质生成水垢。当水垢含铁时,传热效果更差。例如,含8%铁并混有二氧化硅的1mm厚的水垢所造成的热损失,相当于4mm厚的其他成份的水垢。(3)产生垢下腐蚀。含有高价铁的水垢,容易引起与水垢接触的金属铁的腐蚀。铁的腐蚀产物又容易重新结成水垢。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它会导致锅炉构件迅速损坏。腐蚀不仅缩短设备本身的使用期限,而且由于金属腐蚀产生物转入水中,使水中杂质增多,从而加剧热负荷高的受热面上结垢的过程、进一步促进腐蚀而形成恶性循环。腐蚀产物如被带至汽轮机中沉积下来,则将严重影响汽轮机的安全、经济运行。3)热力设备因水质不佳,会造成积盐。锅炉过热器积盐会导致管壁过热而爆管。汽轮机内积盐会降低热效率、影响汽轮机出力。当积盐严重时,还会使汽轮机推力轴瓦负荷增大、隔板变形弯曲、汽轮机振动,造成事故停机。总之,热力设备的结垢、腐蚀、积盐都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年限、减少其年利用小时数,同时增加检修的工作量和检修费用。2.监测仪表监控失常监测仪表是余热发电系统运行中水质监督的重要手段,监测化学除盐水、给水、炉水、蒸汽、凝结水等水质品质,化学仪表若准确率低,特别是当水质不合格时,将导致操作人员的误判断,使不合格水进入热力设备,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3.2.6共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在余热电站工程施工建设、生产过程中,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灼烫、车辆伤害等事故也是常有发生的。1.高处坠落  143 第3章余热电站的主要高大建筑物有:锅炉、汽轮机等。在生产和检修工作中,经常要作业人员进行登高作业。如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异常、注意力不集中、违章操作等都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等。2)使用梯子不当。3)高处作业处检修平台、吊装孔、预留孔区域该设安全防护栏杆处未设栏杆或栏杆损坏。4)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5)使用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或缺乏的设备、设施进行作业。6)作业人员疏忽大意,疲劳过度。7)夜间高空作业照明情况不好。8)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等。2.机械伤害该工程在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过程中都涉及到很多的机械设备,某些设备的快速移动部件、摆动部件、啮合部件等缺乏良好的防护设施,各工种人员没有按照要求正确佩戴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时,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造成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是由于设备制造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设计上本身就存在缺陷,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没有或损坏,人为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及对机械设备的故障不及时维修,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工作等造成的。常见的有:1)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不合格或设计上本身就存在缺陷,如强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制动器缺陷等;2)设备控制系统失灵,造成设备误动作,导致事故发生;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便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多台机械设备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引发事故;4)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或在运输、安装过程中被拆除等;5)机械设备有故障不及时排除,设备带有故障运行;6)在检修时,机械装置突然被人随意启动;不具备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乱动机械设备;7)在与机械相关联的不安全场所停留、休息;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区域。  143 第3章8)皮带运转过程中清理物料,处理故障,发生皮带卷人伤害;人接触传动部位(加油、清理、处理故障等),皮带突然启动伤人;9)违章操作,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服装进行操作。机械伤害主要发生的部位:汽轮机、发电机、水工设施等机械设备处;3.物体打击该工程厂房较高、装置庞大,设备种类较多,管线布置错综复杂层次较多,因而在对设备进行巡检过程及在设备维修时,存在工具、物件等掉落打击人体的事故。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物体打击事故一方面是在检修作业(高处作业)中,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乱放工具或工具没放稳,工具落下而导致砸伤人。另一方面是在检修过程中发生的物料或构件等出其不意的飞出或下落等造成的物体打击事故。4.起重伤害在工程施工建设、使用、运行过程中要使用起重设备。起重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起重设备提升控制系统失灵、操作人员违章操作、钢丝绳断裂,其他人员进入警戒区等造成的。发生起重伤害的主要原因是:1)被吊物吊挂不牢固,造成被吊运物坠落。2)起重机械限位等安全装置不完善。3)司机技术不熟练,起重机在吊运中发生碰撞,吊物脱落。4)挂吊人员及吊车操作人员违章操作、联系信号不清等。5)吊具、索具磨损断裂以及吊物吊耳损坏都易导致吊物坠落等。6)摘挂钩时配合不好夹伤人。7)歪拉斜拽,吊件摆动伤人。5.触电该工程电气设备较多,操作人员工种涉及面广,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不当或保养不完善等都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绝缘性能降低,可能引发人身触电事故。6.灼烫该工程高温压力管道、承压部件等部位都可能由于高温废烟气,高温、  143 第3章高压蒸汽泄漏造成工作人员烫伤;巡检人员不小心接触高温管道或热力设备或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齐全等都可能引起人员烫伤。7.车辆伤害该工程在建设施工中,会有车辆将材料、人员运输至建设场地,在材料、人员的运输途中,材料的装卸地点都会发生车辆伤害。造成车辆伤害的主要原因是:1)无证驾驶。2)车辆未年检。3)疲劳、酒后驾驶。4)交通警示标志缺损或道路交通条件不好。3.3建(构)筑物的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建(构)筑物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坍塌、地震及雷击等自然灾害。另外,厂区建(构)筑物、生产、生活区的布局如不合理,安全距离、疏散通道、耐火等级等达不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可能造成厂区污染,妨碍安全施工、消防等工作。3.4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以及辐射等。1.危害因素分析1)由于余热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粉尘,在设备检修时,检修人员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2)该项目中的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会造成工人的听力下降。3)在废气管道、锅炉等处有大量的辐射热产生,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将会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2.粉尘该工程排放的粉尘,主要来源于水泥窑废气通过余热锅炉的过程。该工程没有新增粉尘。  143 第3章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从而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治疗只能减少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不能使肺组织的病变消失。粉尘对人的有害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粉尘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鼻、鼻咽、气管、大支气管以至肺泡内,而形成尘(矽)肺,长期生活在一定浓度的粉尘中会慢性使人致残以至死亡。2)引起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恶化,死亡率增加。粉尘的存在既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长期工作易得尘肺病),又不利安全、文明生产。3.噪声该工程中,汽轮发电机、风机、水泵、油泵工作时及余热锅炉排汽时会产生噪声,长期工作在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听觉造成危害。各典型声压级对人的影响,见表3.4-1。表3.4-1典型声压级对人的影响声压(微巴)声压级dB(A)对人体影响人耳主观感觉环境0.00020安全刚刚听到轻声耳语、很安静的时间0.00220安静普通谈话、很安静的街道0.0240一般环境普通对话、收音机0.260较吵闹城市街道、汽车内大声说话280吵闹纺织车间20100长期听觉受损很吵闹200120听觉较快受损痛苦锅炉车间、磨煤机2000140其它生理损伤很痛苦喷气式飞机起飞20000160耳边步枪发射、飞机发动机200000180造成听觉损伤导弹发射20000002004.高温该工程的生产性热源很多,如AQC和SP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和蒸汽管道等热力系统。根据《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的规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即为高温作业。因此,高温危害也是该工程的主要有害因素之一。高温对作业人员危害如下:1)高温作业人员受环境热负荷的影响,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以上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灵敏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都开始下降。在35℃时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  143 第3章左右;极重体力劳动作业能力,30℃时只有一般情况下的50%-70%,35℃时仅有30%左右。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2)高温环境会引起中暑,长期高温作业(数年)可出现高血压、心肌受损和消化功能障碍病症。5.辐射电磁辐射主要是低频高压设备如探伤仪、超声波检测仪等不断向四周发射和泄漏电磁能量,污染环境,从而对人和设备造成危害,另外还包括高压配电装置的电磁辐射危害。强电磁辐射的危害有:能引起人体中枢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通信信号中断或失误,仪器、仪表及自控系统失灵;能使辐射场中的金属件相互碰撞而产生火花,引起易燃及可燃气体(或液体)的燃烧或爆炸。影响电磁辐射作用的主要因素有:1)频率:工作频率愈高,对人体愈有害。2)功率:设备功率愈大,辐射场强愈高。3)与场源的间距:间距愈小,场强愈大,受害也愈大。4)波形:脉冲波的影响比连续波危害大。5)作用时间和周期:作用时间愈长,周期愈短,危害也愈严重。6)环境:温度、湿度愈高,危害愈大。3.5行为性危险因素在人、物和环境生产的不安全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行为性危险因素主要是分析人在生产中由于操作原因而产生的事故。大量的统计数字表明70%~75%的事故中,人为过失占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思想意识方面,技术方面和心理或生理方面,即缺乏牢固的“安全第一”的意识,或长期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产生的麻痹思想,而导致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知识不够,技术上不熟练,缺乏处理异常现象的经验;过度疲劳或带病上岗,酒后上岗;情绪波动和逆反心理违反劳动纪律等。  143 第3章同时,管理方面的技术培训不够、违章指挥、监管不严或失误、职业禁忌往往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比较常见的现象是为了赶时间、赶任务,有章不守,对不安全因素忽略而违章指挥作业,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该工程从建设、试车、投产全过程,都应充分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3.6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该6MW纯低温余热发电一期工程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见表3.6-1。表3.6-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表危险种类部位设备名称作业种类机械伤害机械传动外露部位、发电设备等汽轮机、发电机等运行中维护检修触电供电与用电系统、锅炉等供配电系统及锅炉送停电运行、检修火灾变配电室、空压机站、使用润滑油、绝缘油的系统等变压器、空压机、润滑油、绝缘油自燃、运行中爆炸锅炉系统、电气设施、机修车间及维修工段锅炉、电气设备启动、停止阶段动火作业、检修灼烫锅炉系统锅炉承压部件检修过程中物体打击高处作业处时,工具、零部件从高处落下伤人,生产作业中转动的机械设备零件崩出伤人锅炉等高处作业平台下部生产过程中及检修中起重伤害塔架等安装、检修车间起重设备施工、检修作业高处坠落作业高度超过2m的工作平台、或设备、设施检修平台全厂设备、设施高空作业车辆伤害材料的运输及装卸地点各种车辆施工过程中压力容器爆炸空压机站、压力管道压缩机、压力管道运行、检修中锅炉爆炸锅炉系统AQC锅炉和SP锅炉运行、检修中粉尘水泥窑废气通过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受热面运行中噪声整个生产线上汽轮发电机、水泵、油泵工作时产生噪声、振动,余热锅炉排汽时也会产生噪声运行中  143 第3章高温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和蒸汽管道等热力系统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和蒸汽管道等运行中辐射锅炉等探伤检测、高压电气电磁辐射变压器及锅炉检测附近检修、运行中3.7重大危险源辨识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对该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1.锅炉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即为重大危险源:1)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2)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该工程中窑头熟料冷却机余热锅炉(AQC锅炉)主蒸汽压力为1.1MPa<2.5MPa,窑尾预热器余热锅炉(SP锅炉)蒸汽压力为1.1MPa<2.5MPa。因此,AQC锅炉和SP锅炉不构成重大危险源。2.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对于压力管道、压力容器,该工程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内的介质不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范畴,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综上所述,该工程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143 第4章第4章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4.1评价单元划分4.1.1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划分评价单元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评价单元的划分要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为基础,有机结合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和分布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小的单元。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1)按照工艺方案、总体布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系统)的影响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评价,宜将整个建设项目(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2)将具有共同危险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评价单元。按危险因素类别各划归一个单元,再按工艺、物料、作业特点(即其潜在危险因素不同)划分成子单元分别进行评价。进行有害因素评价时,宜按有害因素(有害作业)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例如,将噪声、辐射、粉尘、毒物、高温、低温、体力劳动强度危害的场所各划归一个评价单元。2.按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1)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2)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3)按工艺条件划分;4)按贮存、处理危险物质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质的数量划分;5)按事故损失程度或危险性划分。4.1.2评价单元划分该项目工程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质、重点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按照产品和生产装置相对集中的原则,考虑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特点,划分为13  143 第4章个单元进行评价:1.总平面布置单元;2.建(构)物单元;3.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4.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及其系统单元;5.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6.特种设备单元;7.自动控制系统单元;8.电气单元;9.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单元;10.采暖通风除尘及空调单元;11.共有危险因素单元;12.作业环境单元安全管理单元;13.安全管理单元。1.总平面布置单元包括厂址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总体布局、竖向设计以及各建(构)筑物安全性、厂内道路情况等。2.建(构)筑物单元包括主厂房及其他建构筑物的地质情况、地面条件、建筑结构及设备基础等。3.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主要对窑头AQC锅炉、窑尾SP锅炉及其系统进行评价。4.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及其系统单元主要包括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机、凝结器、凝结水泵等。5.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主要对化学水处理系统评价,包括锅炉给水及补充水、化学药品、化学水处理设备等。6.特种设备单元主要包括:锅炉、炉外高压汽水管道、汽包、除氧器、各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起重设备等。7.自动控制系统单元主要包括机、炉、电主机控制和保护以及各辅助系统控制和保护。8.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主要包括:电源、厂用电系统、直流系统等。9.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单元主要包括:厂区的消防道路、消防器材、消防设施布置及给排水设备设施等。10.通风除尘单元主要包括生产系统的通风、除尘、空调设备设施配置情况。11.共有危险因素单元  143 第4章主要包括公用设备及其系统。12.作业环境单元本单元主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高温等有害因素进行评价。13.安全管理单元本单元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4.2评价方法选择该工程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质、重点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划分为13个单元进行评价。评价单元的划分及选择的评价方法见表4-1。表4-1 各单元评价方法选择序号评价单元评价方法1总平面布置单元安全检查表法2建(构)筑物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3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4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5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6自动控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7特种设备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8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9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10通风除尘及空调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11共有危险因素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12作业环境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13安全管理单元安全检查表法  143 第4章4.3评价方法简介4.3.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如表4-2所示。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4-3。表4-2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危险因素触发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防范措施注:危险程度的判定主要依据危险评价指数矩阵,确定是安全的、临界的、危险的还是会造成灾难性的事故,从而未涉及、施工、生产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4-3危险性等级划分等级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Ⅰ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死亡或系统损坏Ⅱ临界的处于事故状态边缘,暂时尚不会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Ⅲ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Ⅳ灾难性的会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4.3.2安全检查表法(SCL)安全检查表法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安全检查表是由一些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单元和部位、检查项目、检查要求、各项赋分标准、评定系统安全等级分值标准等内容的表格(清单)。  143 第4章对系统进行评价、验收时,对照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赋分,从而评价出系统的安全等级。当安全检查表用于设计、维修、环境、管理等方面查找缺陷或隐患时,可省略赋分、评级等内容和步骤。该项目采用的安全检查表见表4-4。表4-4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依据可研报告内容(或实际情况)  143第4章注:检查表中检查结果分为符合或不符合,凡在可研报告中明确的内容(或实际情况符合要求)为符合,凡在可研报告中没有涉及(或实际情况不符合要求)而需要在初步设计中补充完善的内容为不符合。4.3.3事故树法(FTA)事故树分析(FaultTreeAnalysis,缩写FTA)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事故和各层原因(危险因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逻辑树图形,即事故树。通过对事故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1.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1)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2)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3)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直接原因和各种因素(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环境不良因素)。4)编制事故树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最基本的原因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5)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143 第4章6)结论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案;通过重要度(重要度系数)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和先后顺序;最终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2.事故树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包括求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分析。1)最小割集●割集与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作割集;割集中全部基本事件均发生时,则顶上事件一定发生。最小割集是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最小割集中任一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会发生。●最小割集的求法对于已经化简的事故树,可将事故树结构函数式展开,所得各项即为各最小割集;对于尚未化简的事故树,结构函数式展开后的各项,尚需用布尔代数运算法则(如吸收率、德·摩根律等)进行处理,方可得到最小割集。2)最小径集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作最小径集。在最小径集中,去掉任何一个基本事件,便不能保证一定不发生事故。因此最小径集表达了系统的安全性。最小径集的求法将事故树转化为对偶的成功树,求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即事故树的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按下面公式计算结构重要度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出结构重要度的次序。  143 第5章第5章定性、定量评价5.1总平面布置单元依据《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及《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68-2000)中的与总平面布置有关的条款,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该工程总平面布置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列于表5-1。5.1.1总平面布置单元总平面布置单元安全检查表见表5-1所示。表5-1总平面布置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依据可研报告内容(或实际情况)1水泥厂废气余热利用应在保证水泥生产线设计指标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烧成系统多余的废气余热宜用于发电。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1.1条。该余热电站利用水泥生产线窑头、窑尾余热发电。2水泥生产线设计中宜预留窑头和窑尾废气余热利用的建设场地及系统接口。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1.2条。余热电站的锅炉有窑头和窑尾接口。3余热利用系统的主厂房宜设置在窑头、窑尾余热锅炉附近。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1.9条。主厂房设置在余热锅炉附近。4余热利用系统的化学水车间用水宜由工厂生活给水系统供给;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宜由工厂水净化车间的生产用水、污水处理的中水或水源直接补给。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1.10条。余热电站用水由生活给水系统供给及水源直接补给。5余热利用系统的废气调节阀门的控制应由水泥生产线中控操作,其控制状态、参数值应反馈至余热电站控制系统。不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1.11条。废气调节阀门的控制由电站控制。6余热利用系统的电气及自动化控制水平应与水泥生产线控制水平一致。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1.12条。余热电站的电气及自动化水平与水泥生产线控制水平一致。  143 第5章7高寒地区和高湿热带地区的电气仪表设备,应采取防冻和防湿热措施。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1.15条。8余热发电的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余热发电宜采用纯余热系统,并应采用汽水循环方式,同时系统应简化。2热力系统宜采用单压系统。当采用双压或多压系统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2.1条。该电站采用汽水循环方式,热力系统采用多压系统。9装机规模应符合下列规定:1余热电站的装机规模应按水泥生产线稳定的最大工况废气参数确定。2余热电站的装机规模宜采用标准系列的汽轮发电机组,并应利用汽轮发电机组允许的超发能力。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2.2条。10余热电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余热电站宜设置独立的配电中心和控制中心。高、低压配电室的布置应视场地情况和开关设备的数量合并或分开,电站的中央控制室宜布置在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平面。2余热电站应通过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对余热电站的汽、水、油等系统实施监控和操作。3余热电站的继电保护控制宜采用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4余热电站的站用低压配电宜采用集中配电。站用变压器宜采用干式变压器,变压器的配置宜采用暗备用方式。厂用低压母线段应设置保安联络电源。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2.3条。  143 第5章11余热电站的接入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入系统并网点宜选择总降压变电站6或10kV的某母线段作为并网关口。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2.4条。122余热电站为单台发电机组时,电站6或10kV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联络线应采用单回电缆线路与总降压变电站6或10kV母线段对应连接;余热电站为两台或多台发电机组时,电站6或10kV母线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联络线应采用双回电缆线路与总降压变电站6或10kV母线段对应连接。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2.4条。133发电机组的启动电源应取自外电网或水泥厂自备的备用电源。4同期并网点应设置在发电机出口开关处。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2.4条。145发电机出口开关处,应设置发电机组安全自动保护装置。6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电业部门对系统调度管理有要求时,在总降压变电站侧6或10kV母线段联络线的并网关口开关处应加设双低解列装置,且电压采集应取自主变上级系统侧母线电压。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2.4条。157电站接入系统设计的远动信息量应根据“接入系统报告”进行设置。8接入系统设计中,系统短路电流应按照当地电业部门提供的系统短路参数及发电机组的短路参数计算确定。9接入系统设计中,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值应经当地电业部门确认。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2.4条。  143 第5章16水泥生产线与余热电站的配合,应符合下列规定:1窑头工艺设计时,应根据余热电站对废气利用要求的冷却机出风位置进行工艺布置。2窑尾末级预热器及出口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3生料磨及煤磨烘干用风管道设计应满足工艺与余热电站要求。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2.5条。17采暖热源由余热电站抽汽提供时,应设置汽-水换热站。建厂地区夏季具有一定空调冷负荷时,可采用水泥窑余热锅炉作为吸收式制冷的热源。符合《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第13.3.6条。5.1.2单元评价小结对总平面布置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分析评价,共设17项检查内容,有1项不符合要求,其余全部符合要求。因此,该单元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5.2建(构)筑物单元5.2.1建(构)筑物单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包括主厂房及其他建构筑物的地质情况、地面条件、建筑结构及设备基础等。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该单元进行评价,见表5-2所示。表5-2建(构)筑物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表(PHA)危险因素触发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防范措施地面塌陷及地面渗漏1.未按设计要求回填土方。2.桩基设计不合理。3.地下管线爆漏冲刷。4.地下管线未防护,不堪重压。5.未按要求做好泵房防水层,地下水渗漏。人员伤害停产Ⅱ1.按设计要求回填土方。2.根据勘察资料设计基础。3.做好地下管线的防腐和防护。4.做好管线承载重压的措施。5.按要求施工,加强施工监督。  143 第5章建筑结构坍塌事故1.设计有缺陷,荷载计算有误,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2.选材不当,钢材在低温条件下冷脆而损坏.3.地基处理不到位,未能彻底消除湿陷性,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4.随意变更设计图纸,使屋面强度达不到要求,或者增加了屋面荷载,导致对屋面结构不利。财产损失、人员伤害Ⅱ1.设计单位应按生产厂房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保证有足够的安全余度,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和施工。2.严格按图纸施工,如有异议或有疑问,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经确认有误或需要改进的,须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书。3.加强施工监理,特别要加强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避免用错钢材或强度达不到要求。4.加强厂房建筑物的日常维护管理,保证建筑物处于健康水平。5.建(构)筑物地基处理和结构设计强度应有一定的余量。6.按规定,由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组织处理,并留有检查记录和处理整改记录。设备基础事故1.设计载荷偏小。2.钢材质量不合格。3.未做防腐或防腐不合格。4.施工质量差。5.超过设计载荷。6.违章施工破坏结构。7.基础沉降不均。8.基础施工不合格。结构损坏停产Ⅱ1.按照设计规范设计载荷。2.选用质量合格钢材、加强钢材检测。3.按照规范施工、防腐。4.按照规范施工、加强施工监督。5.严禁超过设计载荷堆放物品。6.按照规范设计载荷标识。7.严禁违章施工,防止结构破坏。8.核实设计勘察,择优选址,根据地质资料合理设计基础。9.加强基础质量施工和监督。10.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处理。5.2.2单元评价小结通过对建(构)筑物单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可知该单元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地面塌陷及地面渗漏、建筑结构坍塌事故、设备基础事故,其危险等级都为Ⅱ级,属于“临界的”状态。  143 第5章5.3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5.3.1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主要对窑头AQC锅炉、窑尾SP锅炉及其系统进行评价。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进行评价,见表5-3所示。表5-3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因素触发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建议锅炉本体及螺旋鰭片管磨损1.锅炉材质有缺陷;2.耐磨材料质量有欠缺;3.设计不合理;4.风速过大;5.烟气颗粒浓度含量高;6.焊接缺陷。锅炉损坏,被迫停运Ⅱ1.锅炉材质要严把质量关;2.要严格锅炉安装监理工作,保证安装质量;3.进行设计审查,发现不合理的要及时更改。4.控制风速在一定范围;5.保持颗粒浓度在控制范围。6.加强焊接缺陷处理,严把焊接质量关。耐火材料脱落1.耐火材料材质有缺陷;2.安装质量太差;3.锅炉设计不合理。锅炉构件被烧毁,被迫停运Ⅱ1.耐火材料材质要严把质量关;2.要严格耐火材料安装监理工作,保证安装质量;3.进行设计审查,发现不合理的要及时更改。烟气泄漏1.烟气管道材质有缺陷;2.安装质量不合格;3.管道设计不合理。人员烫伤Ⅱ1.烟气管道材质要严把质量关;2.要严格材料安装监理工作,保证安装质量;3.要进行设计审查,发现不合理的要及时修改。承压部件爆漏1.设计错误导致选用部件强度不符合要求。2.系统设备结构不合理,导致局部应力损坏。3.制造、安装错用钢材(包括材质及规格)。4.焊接及热处理工艺不当。5.锅炉超温、超压运行。6.锅炉水汽品质不合格。7.受热面产生烟气高温腐蚀。8.水循环破坏,水冷壁超温。9.烟气粉尘对锅炉的磨损。10.停炉后没有及时合理的进行保护。1.承压部件泄漏,造成停炉检修。Ⅲ1.在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各阶段,按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质量。2.在安装阶段应进行安全性能检查,锅炉投产一年后要结合大修进行安全性能检查,检查项目和程序按有关规定进行。3.在制造、安装、检修中要加强焊工管理及完善焊接工艺的质量评定,杜绝无证(含过期证)上岗和超合格证允许范围施焊。焊接工艺、质量、热处理及焊接检验,应符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的有关规定;对安装和检修的焊口进行100%检查。4.运行中严防锅炉缺水和超温、超压  143 第5章11.启停、负荷调节操作失误,厚壁部件产生低周疲劳损坏。12.锅炉及管道系统膨胀不畅损坏。13.管路系统水冲击损坏。2.承压部件爆炸,大量高温高压水汽喷出,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严禁在水位表数量不足(能正确指示水位的水位表数量)、安全阀解列的状况下运行。5.锅炉热控、联锁、保护系统性能应符合要求;按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进行验收,定期校核、检查和管理。严禁在失去保护下运行。6.锅炉超压水压试验和热态安全阀校验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升压速度过快或压力温度失控造成超温超压现象。7.对锅炉的蒸发段、分离器、过热器出口导汽管等应有完整的管壁温度测点,以便监视各导汽管间的温度偏差,防止超温爆管。8.加强对炉外管道的巡视,对管道振动、水击、保温层脱落等现象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当炉外管道有漏汽、漏水现象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若不能与系统隔离进行处理时,应立即停炉。9.对汽水管道的支、吊架要进行定期检查;运行达100kh的主蒸汽管道的支吊架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整,必要时应进行应力核算。10.对水冷壁管、过热器管等炉内管进行防磨防爆检查,发现管子变形、变色、腐蚀、损伤要查明原因,予以处理。11.定期对导汽管、汽连络管、水连络管、下降管等炉外管道以及弯管、弯头、联箱封头等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如表面裂纹、冲刷减薄或材质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12.加强对汽水系统中的高中压疏水、排污、减温水等小径管的管座焊缝、内壁冲刷和外表腐蚀现象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13.对汽包、集中下降管、联箱、主蒸汽管道、弯管、弯头、阀门、三通等大口径部件及其相关焊缝进行定期检查。14  143 第5章.对于易引起汽水两相流的疏水、空气等管道,应重点检查其与母管相连的角焊缝、母管开孔的内孔周围、弯头等部位,其管道、弯头、三通和阀门运行100kh后,宜结合检修及时更换。15.要加强锅炉及大口径管道制造和安装的质量监督、检查。管件制造单位应有相关的资质证书。16.要认真进行锅炉监造、安全性能检验和竣工验收的检验工作。17.在检修中,应重点检查可能因膨胀和机械原因引起的承压部件爆漏的缺陷。18.加强锅炉安全监察工作,锅炉第一次投入使用前必须到有关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办理使用证。19.过热器、省煤器管发生爆漏时,应及早停炉,防止扩大冲刷损坏其他管段;如有条件,可采用泄漏监测仪。20.锅炉烟道内各受热烟速设计应符合要求;各受热面烟气通道均匀,防止局部宽烟道产生;运行调节力求使其有好的炉膛烟气充满度。21.严格执行运行规程,控制启动、停炉及负荷调节时的压力、温度及负荷变动速率。22.加强运行及设备维修管理;加强司炉培训,提高人员责任心和业务水平,持证上岗,司炉须经模拟机培训,并考试合格。汽包满水和缺水1.当降负荷时,给水自动调整不及时,或调整失灵,汽包大量进水,报警没有发现,造成汽包满水。2.当涨负荷时,给水自动调整不及时,或调整失灵,汽包进水量减少,报警没有发现,造成汽包缺水。3.水位变送器、传感器失准,导至水位指示错误,造成误判、误调。4.热控水位保护失灵或保护退出。人员伤亡设备损坏Ⅲ1.汽包锅炉应至少配置两只彼此独立的就地汽包水位计和两只远传汽包水位计,水位计的配置应采用两种以上工作原理共存的配置方式,汽包水位计安装要正确。2.汽包水位计应以差压式(带压力修正回路)水位计为基准,差压式水位计应采用压力补偿。  143 第5章3.按规程要求对汽包水位计进行零位校验,对水位计及其测量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当各水位计偏大于30mm时,应立即汇报,并查明原因予以消除;当不能保证两种类型水位计正常运行时,必须停炉处理;机组启动调试时应对汽包水位校正补偿方法进行校对、验证,并进行汽包水位计的热态调整及校核。新机验收时应有汽包水位计安装、调试及试运专项报告,列入验收主要项目之一。4.锅炉汽包水位高、低保护应采用独立测量的三取二的逻辑判断方式;在锅炉启动前和停炉前应进行实际传动校验,锅炉水位保护的停退,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定。5.锅炉水位保护是锅炉启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水位保护不完整严禁启动;在运行中,当无法判断汽包准确水位时,应紧急停炉。6.高压加热器保护装置及旁路系统应正常投入,并按规程进行试验,保证其动作可靠;给水系统中各备用设备应处于正常备用状态,按规程定期切换。7.建立锅炉水位测量系统的维修和设备缺陷档案,经常分析各运行参数的变化,调整要及时,准确判断及处理事故。8.加强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工作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即事故判断能力及操作技能。锅炉及相关系统损坏1.锅炉水位控制失控。2.除氧器水位控制缺失。3.除氧器压力控制失灵。4.锅炉给水压力过低。5.锅炉出口蒸汽压力高(低)报警装置无报警。6.锅炉出口温度高(低)报警失效。7.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失效。8.报警动作后,运行人员未发现,没能及时检查原因和采取对策。人员伤亡设备损坏Ⅱ1.选用安全可靠的炉水控制装置。2.加强运行及维修管理。3.定期对报警装置进行检查、试验。4.定期对联锁装置进行检查,联锁装置不得解列。5.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能及时、准确地处理事故,防止事故的扩大。5.3.2单元评价小结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该单元的主要危险有承压部件爆漏、汽包满水和缺水、锅炉相关系统控制失效、锅炉本体及螺旋鰭片管磨损、耐火材料脱落  143 第5章、烟气泄漏等。通过分析,锅炉相关系统控制失效、锅炉本体及螺旋鰭片管磨损、耐火材料脱落、烟气泄漏的危险等级为Ⅱ级,承压部件爆漏、汽包满水和缺水的危险等级为Ⅲ级。并提出了预防事故的对策措施,在工程建设各阶段,都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5.4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单元5.4.1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本评价单元主要包括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机、凝结器、凝结水泵等。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单元进行评价,见表5-4所示。表5-4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表(PHA)危险因素触发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高温高压设备容器管道的强度、刚度裕度不足1.设计对设备、容器、管道的现实使用状况估计有误,或计算上有问题,或缺乏经验。2.错用材料。3.加工制造时留有缺陷,热处理不到位。4.安装时工艺有问题,造成内应力大,或膨胀应力大。5.支吊架未调整好或失效。6.运行操作不当,超温超压、急热急冷或造成冲击振荡。7.检修时随意挖补、开孔。8.焊接质量差或未进行探伤检查。9.长期在高温下运行材料组织发生变化。10.长时间运行,冲刷磨损,管壁减薄。11.汽、水质量不合格,使设备腐蚀。12.缺乏安全保护装置。13.管理不到位,有问题未及时发现。14.人员进入现场无个体防护措施。设备容器或管道爆破,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Ⅱ1.应选用符合防爆要求和设计规范的合格产品。2.加强设备监造和安装验收工作。3.定期做好压力容器的检验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应及时检修或更换。4.承压容器的焊缝应进行合格性检验。5.承压容器不得随意开孔挖补必须进行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6.加强对设备的巡迴检查,人员进入现场应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和安全帽。7.加强对压力的监视和保护,有关设备应装设安全保护装置,定期对自动保护及报警、显示装置进行检查试验。8.整顿进入容器的汽(气、水)源参数,采取措施消除超压、超温。9.启停运行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参数及其升降速率等。10.汽机有关的高压疏水管道改用合金钢管。11.采取措施防止汽水两相流,高加疏水弯头等采用不锈钢,并定期测量壁厚。  143 第5章12.检查保持支吊架保温完好和功能正常,防止设备、管道膨胀受阻和振动异常。13.严格按规定控制汽、水品质。油泄漏起火1.油设备、油管道、阀门等材质不当。2.连接处密封不良、或密封件损坏、紧固件松动。3.油设备及管道等破裂。4.焊缝开裂。5.高温设备和热体无防护措施。6.易燃设备无阻燃和消防设施。7.油设备、油管道不畅或振动大。8.明火作业无安全措施。9.消防器材和设施不足。10.人员进入现场无个体防护措施。形成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Ⅱ1.定期检验材质、焊接质量,消除管道、阀门爆破隐患,保证油管道能自由膨胀,避免使用铸铁阀门,提高连接件、密封垫质量,油管道法兰避免使用胶皮垫、塑料垫或石棉纸垫。2.汽轮机头下部热体附近油管道采取隔热防火措施,热体保温完整并包好铁皮。3.应采用阻燃电缆,电缆敷设应按有关规定执行。4.严密封闭电缆孔洞,防止电缆沟积油。5.不要用汽油清洗设备、零件,如有必要,应做好防火安全措施。6.清理车间内的漏油,及时消除漏点,汽缸及管道保温层若被油污染应及时妥善处理。7.在存有油的设备和容器附近,禁止明火作业,邻近处应有消防设施。8.在主油箱、密封油装置等重要部位装设火灾检测和灭火设施。9.主油箱事故放油门的配置应符合反措规定,事故情况下应方便操作。10.事故油池应清理干净,处于备用状态,油管道应畅通。11.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人员进入现场应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和安全帽。12.定期检查有关的监控设备。  143 第5章汽机转速失控1.转速测量和显示装置不能正确提供和显示转速。2.自动主汽门、抽汽逆止门不能关闭或关闭迟缓。3.汽门(含自动主汽门和抽汽逆止门)严重漏汽。4.运行中对轮螺栓断裂。5.调速系统元件损坏或功能失常。6.机组甩负荷或其他电气冲击。7.超速保安装置拒动或动作迟后。8.超速保安装置未投入。汽机超速毁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Ⅱ1.测速装置、转速表及转速变送器应可靠并能正确显示,必要时可设立2套独立的转速测量和显示系统。2.严格按有关规定检查、检修汽门,提高检修质量,消除主汽门、调速汽门和抽汽逆止门等的卡涩。3.完善并做好调节系统的各项定期试验工作,其中包括汽门严密性试验、危急保安器动作试验和各汽门(含自动主汽门和抽汽逆止门)活动试验、甩负荷试验等。4.经常检查对轮螺栓,不合格者应予更换。5.所有超速保安装置应按规定定期检查试验,确保完好并正常投入(含自动主汽门、电超速保护等)。6.做好机组大联锁试验,确保正确无误。7.蒸汽品质应符合要求。8.定期检验调速系统油质,始终保持理化性能和颗粒度达到合格标准。9.调节系统的改进应经充分论证和专家评审,确保安全可靠。10.汽轮发电机组停机时应先打闸后解列。  143 第5章汽机径向或轴向动静碰磨1.机组启停参数和操作程序未按规定严格执行。2.运行参数偏离正常值,未及时纠正。3.吹管不彻底,管道中残留异物,汽门入口滤网未装或破损,异物进入汽机通流部分。4.汽机磨擦振动大而处理不当。5.串轴或胀差大处理不及时。6.通流部分超压超温或压差超限。7.叶片断裂或脱落飞出。8.隔板变形超限。9.上下缸温差大。10.汽缸进水。11.汽缸疏水管堵塞,疏水不畅。12.轴瓦烧损。13.汽缸变形或偏斜。14.汽机保护失灵或拒动。汽机大轴弯曲或通流部分损坏,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Ⅱ1.机组启动时必须投入轴向位移、低油压等保护,并检查大轴挠度、上下缸温差、启动参数等,合格后方可启动,启动过程中严格按规程操作。2.机组启动中,如发生异常,应彻底查明原因消除之,不要带病强行升速和并网带负荷。3.机组减负荷停机也应按规程谨慎操作,防止操之过急造成事故。4.严把吹管质量关,汽门入口滤网应完好。5.发生磨擦振动应正确果断处理,避免越磨越大。6.串轴或胀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7.上下缸温差应在允许范围内,超限时严格按规定处理。8.注意汽缸保温质量,建议采用新型高质量的保温材料,如硅酸铝纤维毡微孔碳酸钙等。严防出现下缸脱壳拔风现象。9.通流部分出现超压超温或压差超限严格按规程及时处理。10.既要严把叶片安装检修质量,也要注意运行工况,避免落入共振、颤振区,造成叶片事故。11.进汽参数和排汽背压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汽机不要超负荷运行。12.疏水系统应完善畅通,防止汽缸积水,各抽汽管道应有防止水倒灌的措施。13.加热器的自动旁路和联锁保护应定期试验,确保动作可靠。14.运行中发现汽机进水应立即打闸停机。15.运行中严密监视轴瓦温度、回油温度,如有异常按规定果断处理。16.严密监视润滑油压,严防断油烧瓦。17.润滑油泵和直流事故油泵应有可靠的联锁保护,机组启动前要做动作试验,确认定值准确,动作可靠。  143 第5章18.应有完善的汽机监测保护装置,包括超速、轴振动等保护,经试验动作灵敏可靠。19.加强巡回检测和汽缸、轴承听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0.保证盘车装置良好,机组启动前应至少连续盘车2~4小时,停机后要及时投入盘车,当盘车盘不动时,严禁用吊车强行盘车。21.检修时注意检查汽缸有无变形、倾斜,基础有无不均匀沉降,有问题及时处理。  143 第5章汽机轴承磨损1.开油泵未开出口门,或切换冷油器不当等造成润滑油中断。2.油泵联动间隙造成瞬间断油或少油。3.油系统中遗留棉丝等杂物,造成油管道堵塞。4.油涡轮去往轴承的供油量不足或油涡轮气化。5.油中水分和颗粒度超标。6.叶片式顶轴油泵叶片碎裂,碎片进入轴瓦。7.轴承座标高变化或轴承座倾斜,使轴瓦局部过负荷,油膜破坏。8.油膜振荡等异常振动对轴瓦形成撞击。9.油温过高使瓦温升高。10.开启顶轴油泵时汽机转速过低。11.轴瓦乌金浇铸质量欠佳或材质达不到要求。12.各种原因造成的推力瓦承受的轴向推力过大。13.润滑油低油压联锁保护失灵。14.串轴保护失灵。轴承烧毁、轴颈磨损和产生裂纹并可能使大轴弯曲和通流部分损坏,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Ⅱ1.加强培训,提高运行水平,对油系统的操作要格外小心谨慎,不出差错。2.检修时注意不在油系统中遗留杂物,并严格按规定清理干净。3.定期化验油质,保证理化性能和颗粒度均在合格范围内。4.如有润滑油供油量不足的问题,应查明原因彻底整改。5.减少轴封漏汽,防止轴承座标高变化。6.保证汽机滑销和推拉系统正常,防止轴承座发生倾斜。7.消除油膜振荡等异常振动,维持机组振动水平在合格范围内。8.严格监视润滑油压,控制好油温,防止轴承乌金超温。9.机组启停时,按规定的转速开停顶轴油泵。10.消除和防止造成轴向推力过大的各种因素,如汽缸进水、汽封破坏等。11.检修时注意轴瓦乌金和轴颈状况,如有无脱胎、划伤、间隙是否合适等,并进行适当的处理,要选用优质轴瓦乌金。12.作好润滑油低油压联锁保护试验,必要时对油压作录波,以确认油泵联动间隙低谷油压仍能满足要求。13.加强检测、试验工作,保证串轴保护灵敏可靠。14.配备油净化装置。5.4.2单元评价小结通过对汽轮机设备及其系统单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该单元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高温高压设备容器管道的强度、刚度及裕度不足,油泄漏起火,汽机转速失控,汽机径向或轴向动静碰磨,汽机轴承磨损等,确定了危险等级在Ⅱ,并提出了预防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及其系统单元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  143 第5章5.5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5.5.1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本评价单元主要对化学水处理系统评价,包括锅炉给水及补充水、化学药品、化学水处理设备等。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对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进行评价,见表5-5所示。表5-5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因素触发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汽水品质恶化1.化学水处理不达标,问题不能及时发现。2.给水品质不合格,未及时采取措施。3.机组停/备用期间防腐措施不力,启动后腐蚀产物带入热力系统,导致机组腐蚀和结垢。4.水处理系统、凝汽系统密闭性差,CO2随空气漏入系统生成碳酸盐,恶化汽水品质。5、水冷壁结垢量超标,形成垢下腐蚀,但未及时安排酸洗。受热面、热力系统及汽轮机腐蚀,财产损失Ⅱ1.机组运行中汽水品质应保持稳定。一旦出现汽水品质波动或下降,即使还能满足品质下限要求,也应立即查明原因,限期消除。2.加强汽水品质监测,若出现汽水品质波动,应增加取样监测率,及时了解汽水品质的变化趋势,为化学水处理工作提供依据。3.加强水钠超标的监视,防止因蒸汽中钠含量超过1μg/kg而炉内受热面及汽轮机沉积导致腐蚀。4.加强锅炉启动前的水质控制,锅炉给水的参数应满足超临界机组启动标准,防止停用期间产生的腐蚀产物进入热力系统。5.加强停用设备的防腐工作,建议采取完整的氮保护系统、干风系统和保护液加药系统措施,满足机组不同停备用周期的保护;6.锅炉水冷壁结垢量超标,应尽快安排酸洗,并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检查水冷壁过热和减薄情况,不合格者及时更换。化学灼伤1.作业过程中各种化学药品喷溅。2.贮存设备质量差,被严重腐蚀,导致泄漏。3.输送过程中管道破裂而泄漏。4.管道连接部位故障,导致泄漏。人员伤害Ⅱ1.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贮存设备附近严禁违章作业。2.做好贮存设备使用前的质量检查、检验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室内经常有人通行的场所,酸碱管道不宜架空,必须架空敷设时,应对法兰、接头处采取防护措施。4.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规程规定。  143 第5章高温汽水灼烫事故汽水取样、化验过程中操作不当,与高温汽水接触。人员伤害Ⅱ1.高温、高压样品水,应设置就地取样降压冷却及仪表等设施;2.按规范操作,杜绝习惯性违章。汽轮机通流部分的结盐1.蒸汽中含有各种杂质,进入汽轮机以后,由于蒸汽膨胀作功,其压力和温度降低,各种化合物在蒸汽中的溶解度随压力降低而减少。其中某些物质就会以固态析出,沉积在蒸汽通流部分。2.蒸汽中的一些固体颗粒可能粘附在通流部分,形成结盐。1.降低热效率、影响汽轮机出力;2.汽轮机推力轴瓦负荷增大、隔板变形弯曲、汽轮机振动,造成事故停机。Ⅱ1.要保证蒸汽的纯度,进入汽轮机的蒸汽质量要满足部颁的蒸汽质量标准。2.当锅炉用除盐水补给时,并用导电率连续监督运行中的蒸汽质量时,其导电率(氢离子交换后)一般应≤0.3μs/cm(25℃)。3.蒸汽中铜和铁的含量应符合标准的规定。4.汽轮机内的沉积的盐类物质,一般都在大修时用机械的方法清除,如用人工打磨或喷砂等。5.5.2单元评价小结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汽水品质恶化、化学药品泄漏、高温汽水烫伤事故、汽轮机通流部分的结盐等,其危险等级为Ⅱ级。5.6特种设备单元5.6.1特种设备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本评价单元主要包括:锅炉、炉外高压汽水管道、汽包、除氧器、各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起重设备等。对特种设备单元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见表5-6所示。表5-6特种设备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危险因素触发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  143 第5章压力容器爆炸1.压力容器结构不合理,设计计算错误。2.容器内外部腐蚀、强度降低而爆破。3.焊接质量有严重缺陷,甚至有裂纹,发生爆破。4.容器超压运行。5.检修时为了方便,在容器上随意开孔,使强度下降而爆破。6.未执行有关规程进行监督检验。7.没有安装安全阀、压力表或安全阀、压力表损坏。设备损坏人员伤亡Ⅲ1应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以及其他有关规定。2.在订购压力容器前,应对设计单位和制造厂的资格进行审查,供货产品必须有“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制造厂所在地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机构签发的“检监证书”;要加强对所购容器的质量验收,特别应进行容器水压试验等重要项目的验收。3.根据设备特点和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压力容器的操作规程,明确异常工况的紧急处理方法,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压力容器不超温、超压运行。4.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运行中不能随意退出;各种压力容器的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应进行定期校验和排放试验。5.禁止在压力容器上随意开孔和焊接其他部件;若必须开孔或修理,应先核算其结构强度,并参照制造厂的工艺制定技术工艺措施,经质监工程师审定,总工批准后,方可实施。6.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必须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申领使用证。  143 第5章起重伤害1.桥式起重机无限位装置而倾覆。起重机、电梯钢丝绳断裂,滑轮损坏,重物脱钩等致使重物坠落;2.卷扬设备无限位装置。3.在起重机大钩限位器重锤下人为垫物而限位接点失去作用,钢丝绳过牵引而拉断、坠物。4.物料重量超过吊车起吊重量而钢丝绳断裂、滑轮损坏、重物脱钩乃至吊车倾覆。5.操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误操作引起伤害事故。人员伤害设备损坏Ⅱ1.设置、配备起重器械要认真计算、核实最大起重量。2.桥式起重机应具备锚定装置、夹轨器、限位装置;卷扬机组应具备超升高度限位装置。3.不准将起吊重物长期悬挂于空中。有重物暂时悬在空中时,严禁驾驶员离开驾驶室或做其它工作。4.严禁采取用他物垫限位器重锤的措施,提高起吊高度。5.计算好钢丝绳、吊架等专用器具的相对高度。6.安排好起吊前的监护、指挥,避免失去监护、多头指挥。做好安全检查,安全监督。7.重物起吊后,严禁人员在起重作业路线下站立、行走。8.定货时要认真审查供货单位的相关生产许可证和业绩情况,并查看产品的合格证书。9.安装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严禁无证单位组织安装。10.投产前应进行严格的检验,不合格的起重设备等严禁投入使用。11.起重机运行人员须经有关部门的培训,作到持证上岗。12.按关规程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电动葫芦及其它起重工具进行检验检查,保证设备、装置、工具完好。1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143 第5章压力管道爆破1.控制系统故障引起压力管道超压。2.压力管道存在材质、腐蚀、疲劳、焊接或安装的问题。3.撞击造成压力管道破裂。4.超温、超压造成破裂。5.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失灵、损坏或操作不当。6.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设备损坏人员伤亡Ⅲ1.严格按规定进行制造、安装、质量验收合格。2.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杜绝违章作业。3.对安全附件作运行巡查及检修,消除其隐患,保证其完好。4.压力管道、泵、阀、管线等设备及其配套仪表要选合格产品,并把好安装质量关。5.压力管道及有关设施在投产前按规范进行试压并对设备、管线、泵、仪表等要定期检查、保养、维修,保持完好状态。6.安全设施要齐全完好,严格执行压力管道的安全监察规程,定期由质检部门监督检验。5.6.2单元评价小结通过对特种设备单元进行预先危险性评价可知,压力容器爆炸、起重伤害、压力管道爆破的危险等级为Ⅱ~Ⅲ级,并提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5.7自动控制系统单元5.7.1自动控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本评价单元主要包括机、炉、电主机控制和保护以及各辅助系统控制和保护。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自动控制系统单元进行分析评价,见表5-7所示。表5-7自动控制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表(PHA)危险因素触发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压力/差压测量装置指示不正确1.压力/差压变送器电源回路失电;或其导线故障,导致测量装置无输出。2.测量装置内弹性元件损坏泄漏,致使表针不动。3.传压通道(仪表管/一次或二次门/及其接头)Ⅱ1.加强压力/差压测量装置电源回路(电源开关、熔断器、电缆、接插件)维护管理工作。2.更换损坏的测量装置。3.消除传压通道泄漏点。  143 第5章泄漏。致使压力表无指示;差压表指最大(负压侧漏)或最小(正压侧漏)。4.传压通道(仪表管/一、二次门/及其接头)受冻结冰,致使压力表渐趋向最大值(或最小值)[差压表渐趋向最大值(正压侧受冻结冰)或最小值(负压侧受冻结冰)]。5.传压通道(仪表管/一、二次门/及其接头)被杂物堵塞,致使仪表指示停滞不动。6.DCS的I/O组件输入点故障,导致示值异常。1.错误信息会误导运行人员,导致对机组运行工况误判断、造成人为误操作。2.机组保护拒动/误动。3.自动调节失控,威胁机组安全运行。4.冬季寒冷季节,投入传压通道和变送器伴热设施,有足够热源,并做好传压通道的保温。5.加强维护管理,定期吹扫传压通道。6.定期检查DCS的I/O组件,加强维护管理工作。7.定期核对工艺流程中各相关参数的合理性,减少误判断和人为误操作。机组保护拒动或误动1.机组保护电源回路失电;或其导线故障,导致机组保护拒动。2.机组保护用一次检测装置及其接线回路损坏或断线,导致机组保护拒动。3.机组保护用DCS的通讯组件故障,不能传输信息,致使机组保护拒动。或保护用I/O组件输入/输出点及其导线回路故障,致使机组保护拒动。4.基建调试不到位,逻辑设计不合理,致使保护误动。5.双路冗余互为备用的通讯环路,自动切换时瞬时故障,丢失信息导致机组保护误动。6.DCS保护用的CPU,超过使用有效期,或受外界干扰或逻辑运算出错,导致机组保护误动。1.机组保护拒动,直接威胁机组安全运行。2.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重大损坏。3.机组保护误动,损失发电量,降低经济效益。Ⅱ1.加强机组保护电源回路(电源开关、熔断器、电缆、接插件)维护管理工作。2.加强机组保护用一次检测装置、DCS通讯组件、I/O输入/输出组件、CPU主机组件的维护管理工作。对超过有效使用期的组件,及时更换备用件。3.机组重要保护的一次测点,采取三取二逻辑判断方式。特别重要的机组保护(如炉膛压力保护和汽包水位保护),应具有“当某一测点故障,自动转为二取一,又当某二点测点故障,自动转为一取一”的功能,并发出报警信号。4.锅炉、汽机跳闸保护系统,应具有进行在线动作试验功能,定期做机组保护在线动作试验。5.当机组运行参数超过保护定值,机组保护拒动时,运行人员应利用硬接线按钮后备操作手段,及时紧急打闸停机。6.加强机组保护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  143 第5章温度测量装置指示不正确1.温度测量装置电源回路失电;或其导线故障,导致测量装置无输出。2.温度测量一次检测元件及其接线回路损坏,或断线/短路,导致测量装置指向最大值(热电偶有断线保护时),或测量装置指示不正确、表针不动。3.DCS的I/O组件输入点故障,导致示值异常。1.错误信息会误导运行人员,导致对机组运行工况误判断、造成人为误操作。2.机组保护拒动/误动。3.自动调节失控,威胁机组安全运行。Ⅱ1.加强温度测量装置电源回路(电源开关、熔断器、电缆、接插件)维护管理工作。2.勤维护检查温度测量一次检测元件及其接线回路,排除故障点。3.勤检查DCS的I/O组件,加强维护管理工作。4.定期核对工艺流程中各相关参数的合理性,减少误判断和人为误操作。  143 第5章自动调节装置失控1.自动调节系统电源回路失电,导致自动调节失控,或调节系统不动作;2.调节用一次检测装置及其接线回路损坏,或断线/短路,致使调节信号异常,导致调整门突然开大或关小;3.执行机构故障,或其拉杆/销子脱落,或拉杆刚性不够,弯曲变形,或调节机构卡涩不动导致自动调节无动作,或调整门突然开大/关小;4.双路冗余互为备用通讯环路,自动切换时瞬间时故障,丢失信息导致自动调节失控;5.DCS调节用CPU故障,或受外界干扰或PID运算出错,导致自动调节失控;6.机组调节用DCS的通讯组件故障,致使不能传输信息,机组自动调节失控。或调节用I/O组件输入/输出点及其导线回路故障,致使自动调节失控;7.仪用气源故障。机组自动调节失控,危险机组安全运行II1.加强机组自动调节电源回路(电源开关、熔断器、电缆、接插件)等维护管理;2.加强机组调节用一次检测装置、执行机构、调节机构、DCS通讯组件、I/O输入/输出组件、CPU主机组件的维护重。对超过有效期的组件,及时更换备用件;3.机组重要调节系统的一次测点,采取三取中模拟采样方式。重要调节系统,应具有“当某一测点故障,自动转为取平均值,又当某二点测点故障,自动转为一取一”的功能,并发出报警信号;4.重要调节系统设计,应具有“当调节信号偏差大时,自动由自动调节方式转换为手动操作方式”的功能;5.重要调节系统,应定期进行内外扰动作试验;6.加强仪用气源设计、安装、运行维护,规范仪用气源管理。电气火灾1.电气设备过负荷、电气短路;2.遭雷击等外界火源引起。设备损坏人员伤亡Ⅱ1.防止设备过载,并加强设备维护;2.加强避雷设施的维护,健全消防设施;3.自动控制系统设置联锁保护装置;4.加强员工操作规程的学习,提高安全意识,严禁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  143 第5章触电1.违章作业;2.安全设施缺乏;3.人员接触裸露带电设备;4.设施未接地或接地失效;5.电气作业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人员损伤Ⅱ1.加强岗位培训,电气作业人员持证上岗;2.加强电气安全设施的完好;3.加强安全管理。5.7.2单元评价小结通过对自动控制单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该单元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压力/差压测量装置指示不正确,温度测量装置指示不正确,机组保护拒动或误动,自动调节装置运行不正常,电气火灾和触电等,其危险等级为Ⅱ级,并提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5.8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5.8.1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本评价单元主要包括:电源、厂用电系统、直流系统等。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进行评价,见表5-8所示。表5-8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表(PHA)事故形成事故原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防范措施运行中发电机绕组温度过高1.空气流在发电机内流动不合理。2.空冷系统不严密。3.补充空气不纯净,未经过空气滤过器。4.空气冷却器在运行中结露。1.致使发电机损坏停运2.造成经济损失。Ⅱ1.保证空气流在发电机内的合理、有效分配,如采用轴向和径向相结合的多流式通风冷却系统。2.保证空气冷却系统的严密性。3.保证补入发电机内的空气纯净。补充的空气必须经过空气滤过器。4.保证空气冷却器运行中不结露。  143 第5章运行中发电机铁芯温度升高1.发电机绝缘损伤,引发电气事故。2.严重时引起发电机铁芯短路、局部或全部过热,机组使用寿命降低,甚至造成发电机停止运行。1.致使发电机停运2.造成经济损失。Ⅱ1.发电机检修或安装时,要保证铁芯不受损伤。2.检修时保持膛内清洁,不掉焊渣、工具铁屑等物。3.发现发电机系统接地为内部接地时,应立即停机。4.铁芯应压紧、压正、无松动现象。5.应设100%接地保护。6.加强维护、检修工作,保持绝缘状况良好。发电机定子线圈端部相间短路1.设计不合理,绝缘施工工艺及检验方法不严,铜线焊接不良,端部固定不牢及材料选用不适宜等。2.密封瓦漏油、轴封漏汽甚至机内结露,以致带有制造缺陷部件的绝缘水平更进一步降低,导致短路的发生。3.引出线手包绝缘接头处或鼻端绝缘盒处绝缘薄弱。4.励磁机侧的端部的绝缘薄弱和固定不牢。5.手包绝缘部位绝缘弱,湿度大,油污严重。1.造成发电机损坏停电事故发生2.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Ⅱ1.提高引线手包绝缘质量。2.铜线间填充要密实。3.要选用符合要求的绝缘材料。4.鼻端绝缘盒处线棒模压绝缘没有伸入绝缘盒内,搭接距离要足够,绝缘盒填料要填满,端部固定用的涤玻绳浸胶质量要好等。5.防止密封瓦漏油、轴封漏汽,要加强检查,发现泄漏要及时处理。6.引出线手包绝缘接头处或鼻端绝缘盒处绝缘要符合要求。7.励磁机侧的端部的绝缘要符合要求并固定牢固。8.手包绝缘部位的绝缘和湿度应符合要求,并保持清洁,防止被油污污染。励磁系统、发电机损坏1.设计制造存在问题、运行振动磨损、绝缘老化、水冷却系统断水、漏水、水质不合格而相间短路;2.轴封漏汽、机内结露、绝缘受潮;3.制造检修遗留杂物、零部件松脱,硅钢片短路、铁芯过热、定子接地;人员伤亡Ⅱ1.加强制造厂的监造,把好出厂、交接、验收质量关;2.发电机系统保护配置完善、定期校验、动作可靠。定子接地、转子接地保护必须投入运行;3.机组基建调试大修及定期试验合格,应对转子护环、风扇及中心孔进行金属监督;4  143 第5章4.转子接地、匝间短路,转子过热、护环及部件断裂飞逸;5.引出线手包绝缘薄弱,引水管质量不良,制造厂材质、工艺不合格;6.断路器三相开、合不同期,发电机非全相运行;7.励磁系统故障;8.母线内有电晕放电.定子端部线棒绑扎要牢固,防止定子线棒端部磨损,必要时应进行发电机定子线圈端部固有振动频率测试;5.为防止定子铁心损坏,要特别防止转子零部件脱落和金属和遗留在定子内;6.要有完善的发电机灭火系统;7.要严格落实“二十五项反措”的相关规定;8.防止励磁系统发生故障。9.定期清扫和做耐压试验,防止电晕和火花放电。变压器火灾1.受其它设备故障影响,变压器长时间受短路电流冲击而发生爆炸;2.变压器各种胶垫质量不佳,老化渗漏导致变压器外壳油污严重,遇明火引起火灾、爆炸;3.大气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使变压器绕组主绝缘损毁,造成短路,引起变压器爆炸、着火;4.变压器套管闪络、分接开关和绕组连接处接触不良,产生高温,磁路发生故障、铁芯故障、产生涡流、环流发热。人员伤亡Ⅲ1.严把定货采购关,做好物资鉴定和验收工作,及早发现设备质量问题,杜绝不合格的产品应用到生产中;2.严格执行相关规程的规定,加强变压器绝缘油的色谱分析监督工作,绝缘油的化验工作;按照试验规程,定期做好预防性试验;3.变压器漏油问题应及时处理,变压器外壳保持清洁。维护变压器内各种电器元件、电线等的完好,避免绝缘损坏造成的短路打火。4.为防止变压器发生爆炸,变压器应设置水喷雾灭火器。5.定期检查确保变压器的防爆膜、安全释压阀完好,防止与空气直接连通,造成变压器的油中水份含量增大,使油的绝缘性能变坏。6.确保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牢靠,防止变压器过电压击穿事故的发生。电气火灾1.变压器油类起火。2.雷雨季节,电气设备遭受雷击起火。3.电源线路短路起火。4.电缆头发生爆炸起火。5.电气设备过负荷运行,保护装置失灵,电缆发热起火。6.电缆敷设在火源附近,外部电缆着火并沿电缆沟进入室内起火。7.小动物进入配电室造成线路间短路,引起变配电设备起火。人员伤亡财产损失Ⅲ1.加强设备维护,防止变压器漏油及控制油温。2.定期检测避雷设施和接地线,保证其性能完好。3.对电缆沟要用阻燃材料进行封堵,防止着火电缆带火进入。4.配电室的墙壁、地面、线沟及门窗等处不得留有孔洞防止小动物进入。5.电缆敷设要远离火源,重要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6.坚持安全用电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解决,严禁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  143 第5章8.电气设备短路,保护装置失灵,发生电气设备起火。7.定期检测变配电设备的计量仪表和继电保护采用的全微机自动化保护设备,保证其性能完好。8.各电气室、电缆室、电缆隧道、变压器室均设置火灾烟雾及温度报警设施。火灾报警系统与强制通风(包括空调系统)设置联锁,一旦发生火灾自动停止风机,关闭送风及排风阀门。9.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触电1.电气或线路的绝缘损坏、老化。2.保护接地、接零不当;3.电气设备缺少屏护、遮栏、护网。4.配电室检修时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不当。5.电气开关损坏漏电。6.设备线路短路,机壳带电。7.电气设备在检修时,无人看管配电闸刀,突然送电。8.超标使用保险丝空气开关等。9.电缆沟密封不严,窜气进水。10.安全距离不够,空气击穿。11.流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摆脱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动周期。12.手及其它部位或手持导电物体触及带电体。13.私自拆装电气设备以及电路。14.湿手湿脚动用电气设备开关或用湿的物质去接触电气设备。15.雷电(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等。16.电工不按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违章进行操作。人员伤亡Ⅲ1.按规定对电气设备、线路采用相应的绝缘,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2.电气设备按照要求做好保护接地。3.在检修时需使用安全电压的场所需按《安全电压》规定执行。4.临时用电需开具临时用电票,严禁乱拉乱扯电线。5.严格执行全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6.对静电接地、防雷装置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状态。7.电气设备严禁设置在潮湿的地方使用,不能用湿手启停电气设备。8.电气设备和线路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9.检修电气设备时,原则上采取断电施工,总开关断开,并取下保险盒(丝),挂上操作警示牌,若现场与电闸有距离,要有专人看管;检修照明或事故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10.对职工做好安全用电知识教育,掌握触电急救方法。11.所有电工需经培训并取得电工证后方可上岗作业,严格禁止非电工违章进行电气作业。  143 第5章17.检修或事故照明没有采用安全电压(36V或12V)。变压器上层油温升高并报警1.变压器油温高、油绝缘水平下降。2.变压器油温高、绝缘寿命下降。3.油温高易造成变压器着火。1.引起变压器着火2.造成经济损失。Ⅲ1.投入冷却装置及其系统,保持运行正常。2.保证油泵运行正常。3.清理冷却器积尘。4.分析冷却器或油道是否畅通,无堵塞现象。继电保护动作异常1.直流熔断器与相关回路配置问题。2.保护装置用直流中间继电器、跳(合)闸出口继电器及相关回路问题。3.信号回路问题。4.仪用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问题1.保护失灵;2.直流电源绝缘失效;3.信号不可靠动作;4.引起电流电压故障Ⅲ1.每一操作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2.保护装置的直流回路由另一组直流熔断器供电。3.检修时严格按照规程,消除漏检项目,保证检修质量。4.跳(合)闸线圈的出口继电器跳(合)闸回路中串入电源自保持线圈。5.加强维护和检修人员的安全和技术素质,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断路器运行异常1.控制部分电气故障。2.控制部分机械故障。3.绝缘件闪络。4.开断电流低于额定电流。5.断流容量不够。6.断路器慢分。1.断路器火灾爆炸事故2.系统送电失败。3.断路器误动作。Ⅲ1.购买质量合格的产品。2.安装前要按照规程标准进行试验与检查。3.每年定期核算断路器安装地点的短路容量,如断路器实际开断容量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限制、调整、改造、更换”办法,以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4.定期对磁套或瓷瓶进行清洗;或涂有机硅油脂等防污材料。5.加强对操动机构的维护检查。6.必须使用微动开关或电接点压力表的失压闭锁,防慢分措施未采用前,严禁人为启动油泵打压。7.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8.检修期间要切实做好防止下雨时进水、受潮的措施9.加强职工的技术和安全培训。绝缘污闪事故1.环境污染较重,绝缘子污秽。2.设备选型不当,爬电比距不够,无防污措施。3.出现浓雾、雨雪天气。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经济损失Ⅲ1.设备选型时绝缘子应符合污秽等级要求。2.定期测定盐密,复核污秽等到级。3.采取防污措施。4.加强定期清扫。1.1.  143 第5章电气误操作人员不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违章操作。2.运行检修人员误碰误动。3.万用钥匙的管理规定不完善,在执行中不严肃认真。4.技术措施不完备,主要是防误闭锁装置设置有疏漏,设备“五防”功能不全。设备损坏、人员伤害Ⅱ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和“两票”制度。2.规范电气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对安全用具应根据安全用具的有关规定,定期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3.加强防误装置的管理。保证防误装置安装率、完好率、投入率100%。4.现场设备都应有明显、清晰的名称、编号及色标。5.严格紧急解锁钥匙使用的管理,使用必须经过批准,确认无误,在监护下使用。无功电容器爆炸1.电容器漏电流过大被击穿。2.电容器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热能。3.温升过高。设备损坏、人员伤害Ⅱ1.在每组每相上安装快速熔断器。2.在补偿器的每相上安装一电流表,当发现三相电流不平衡时,补偿柜立即运行、检查、找出漏电流过大或被击穿的电容器。3.定期监视电容器的温升情况。4.加强对电容器组的巡视检查。全厂停电事故1.厂用电设计不完善。2.备用电源自投失灵,保安电源自投失灵。直流系统故障。3.保护误动、拒动,事故扩大。4.人员过失,操作失误。财产损失Ⅲ1.制定保厂用电方案,厂用电保护配置应符合二十五项反措的要求,在满足接线方式和短路容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简单的母线保护,母线保护启用时,尽量减少母线倒闸操作。2.开关失灵保护整定正确,动作可靠,严防开关误动扩大事故。重要辅机组电动机事故按钮要加保护罩,以防误碰停机事故。3.加强蓄电池和直流系统、柴油发电机组的维护,直流系统熔断器的管理;保安电源自动投入功能可靠。4.厂用电备用电源自投功能可靠,保证事故情况下厂用电不中断。5.制定事故处理预案,防止人员误操作事故。6.应加强对公共系统故障的分析。5.8.2单元评价小结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该单元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电机事故、变压器火灾、  143 第5章触电、电气火灾、变压器上层油温升高并报警、继电保护动作异常、断路器运行异常、缘污闪事故、电气误操作、无功电容器爆炸和全厂停电及噪声与振动。其中,触电、火灾、变压器上层油温升高并报警、绝缘污闪事故、全厂停电事故、继电保护动作异常、断路器运行异常的危险等级为Ⅲ级,危险程度是“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是不希望有的危险,要立即采取措施;电气误操作、无功电容器爆炸的危险等级为Ⅱ级,危险程度为“临界的”,处于事故状态边缘,应予排除或采取措施。5.9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单元5.9.1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评价本评价单元主要包括:厂区的消防道路、消防器材、消防设施布置及给排水设备设施等。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单元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见表5-9。表5-9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事故触发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预防措施供水中断1.设备、设施腐蚀损坏漏水。2.设备、设施因原始缺陷(如焊接不良等)导致破裂进水。3.误操作开启检修中的设备,导致进水。4.阀门破裂进水。5.循环水泵检修过程中,违章操作,在未证实安全措施落实的情况下盲目开工。6.取水管口堵塞。7.循环水泵电源故障造成循环泵停止运行。8.供水管网检修关错阀门。财产损失、机组停运人员伤害Ⅱ1.运行人员每班对循环水泵旋转滤网冲洗,冲洗过程中如发现旋转滤网片脱落,及时倒换循环水泵,防止网片进入循环水泵造成泵壳损坏,造成泵房进水。2.运行人员坚持每两小时对转动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厂(泵)房内各种排水泵、排水坑水位运行异常,及时分析消除。3.水泵进水门设置放水阀门。4.循环水泵房进口阀门应为明杆。如果采用暗杆,则必须安装阀门开度指示器。5.加强设备安装过程中监理,保证焊接质量。6.建立水泵操作制度,严格执行循环水系统安全措施。7.加强设备检修和管理,及时消除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隐患;在循环水泵、冲洗泵、排浆泵、凝结器检修期间,做好安全隔断措施。8.循环水泵进水管伸缩节定期进行外观检查,必要时应进行金属探伤检查。循环水泵进水门设置阀门,定期进行启闭开关试验。9.  143 第5章运行人员不得将运行或备用电动门保险随意拿下。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应完善,随时可操作开启或关闭。10.加强水泵检修和运行人员的培训,搞好事故预想和预防。11.严格执行《设备定期倒换、试验和定期工作》相关管理规定对排污(水)泵运行方式每月切换一次;备用排污(水)泵自启动每周进行一次;水泵房事故排水泵启动试验每周进行一次。12.定期检查取水管口,防止取水管口被堵。淹溺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在水边作业时疏忽大意。2.消防水池及冷却塔水池没有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有缺陷。3.溺水人员没有得到及时抢救。4.没有安全警示标志。人员伤亡Ⅱ1.加强水工设施安全管理,确保水工设施符合安全要求。2.加强对池、井、水沟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在水工设施周围设置安全警示牌,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4.在水工系统工作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方可工作。工作中要加强监护,确保安全。火灾1.电气设备及电缆起火。2.雷击起火。3.人为明火(如电焊)。4.摩擦(静电)起火。人员伤亡财产损失Ⅱ1.关键部位装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2.电气系统定期检查,保持良好状态。3.动火作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4.严禁违章操作。5.9.2单元评价小结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单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供水中断、淹溺、火灾等,其危险等级为Ⅱ级,危险程度是临界的,应予排除或采取措施。5.10通风除尘单元5.10.1预先危险行分析本评价单元主要包括生产系统的通风、除尘、空调设备设施配置情况。对通风除尘单元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评价,详见表5-10。  143 第5章表5-10通风除尘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表事故触发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预防措施触电 1.电气线路的绝缘损坏、老化。2.除尘变压器保护接地、接零不当。3.电气设备缺少屏护、遮栏、护网。4.电气开关损坏漏电。5.设备线路短路,机壳带电。6.电气设备在检修时,无人监护突然送电。7.安全距离不够,空气击穿。8.手及其它部位或手持导电物体触及带电体。9.私自拆装电气设备以及电路。10.电工或操作人员违章操作。11.检修或事故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36V或12V)。人员伤亡Ⅲ1.按规定对电气设备、线路的绝缘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2.电气设备按照要求做好接地。3.在检修时需使用安全电压的场所需按《安全电压》规定执行。4.按要求对开关等电气设备进行电气试验。5.严格执行用电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6.对静电接地、防雷装置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状态。7.电气设备检修时,要有操作票,要有监护人。8.对职工做好安全用电知识教育,掌握触电急救方法。9.所有电工需经培训并取得电工证后方可上岗作业,严格禁止非电工违章进行电气作业。机械伤害1.设备控制系统失灵,造成设备误动作,导致事故发生。2.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3.机械设备有故障不及时排除,设备带有故障运行。4.违章操作,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服装进行操作。5.在机械运转中从事清理、修理等工作。6.在检修和正常工作时,机器突然被别人随意启动。人员伤亡Ⅱ1.安全装置齐全有效,所有转动部分设有必要的安全罩或栏杆。2.机械设备正常进行维护保养,不带故障运行。3.禁止在机械运行中接触转(传)动部分。4.安装检修完善安全措施,做好联系确认,维修、检修人员撤离后才可送电启动设备。高温1.人员在高温场所(如排气换热器、热管网等)周围工作,会产生高温热辐射。2.主厂房、配电室和辅助设备间等产生余热、余温。人员伤害Ⅱ1.加强通风和个人防护;2.对排气换热器、热管网等高温工作区采用工业电视观察,避免高温辐射对人体的伤害;3.在一些高温作业区设置移动式风机对人体送风。  143 第5章噪声生产过程中风机、除尘器产生噪声。人员伤害Ⅱ安设隔声装置和消声装置,并增强防护意识,佩戴好防护用品。5.10.2单元评价小结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通风除尘单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机械伤害、高温、噪声等,其危险等级为Ⅱ级,并为预防事故发生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5.11共有危险因素单元5.11.1共有危险因素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本单元对各系统单元共同存在的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及辅助共用设备系统存在的以上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见表5-11。表5-11共有危险因素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表(PHA)危险因素诱导因素事故后果危险等级措施机械伤害1.机械设备缺乏安全防护装置,设备的结构、强度等不合理。2.安装维修不当,使得设备的安全性能不佳。3.工作场所环境不良,如空间狭窄,设备布置不合理等。4.旋转、往复、滑动物撞击人体。5.违反操作规程。6.设备有故障。7.人员身体健康状态不良或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8.未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或劳动防护用品未正确佩戴。人员伤亡、设备受损Ⅱ1.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2.制定完善的设备运行和维修操作规程。每班检查设备及紧急停车开关,检修时必须停车,并切断电源,必须有人监护。3.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4.制定应急预案并对人员进行培训。5.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143 第5章高处坠落1.进行高处作业时未系安全带,也没有监护和其他防护措施。2.作业人员身体状况不好。3.作业人员穿拖鞋、硬底鞋等进行作业。4.安全防护栏杆未设、不符合要求或损坏。5.检修平台、孔、洞缺少安全防护设施。6.照明情况不好。7.其他违章作业。人员伤害Ⅱ1.在进行高处作业前要制定计划,现场统一指挥。2.制定完备的检修安全措施。合理使用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3.禁止患有禁忌症和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4.作业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5.设置检修安全防护设施,6.在检修平台、预留孔等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应设安全防护栏杆。7.严格遵守有关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物体打击1.高处有未被固定的浮物因被碰或被风吹等坠落。2.高处作业时工具抛掷。3.起重、高处作业时高处物件未固定牢固而坠落。4.设施倒塌。5.设施、设备存在缺陷。6.未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7.在起重或高处作业区域逗留。8.在高处有浮物或设施不牢固将要倒塌的区域行进或逗留。人员伤害Ⅱ1.起重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测,保持良好的状态。2.起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十不吊”。3.非工作人员不在起重或高处作业区域逗留。4.高处作业要严格遵守“十不登高”。5.高处不能有浮物,必要时应固定好。6.高处作业区的下方设围栏,并在醒目处明示禁止无关人员入内。7.将要倒塌的设施应及时修复或拆除。8.作业人员应佩戴好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9.加强防止物体打击的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10.加强对职工进行有关安全教育。触电1.电气设备无安全保护装置。2.身体裸露部位不慎接触带电导体,电流通过身体形成回路。3.监护措施不力或没有监护。4.工作疏忽,操作失误。5.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6.跨越、接近或身体搭接带电体物体。7.违章作业。人员伤亡Ⅱ1.作业时要按规定办理工作票,并制订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2.做好监护工作。3.操作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精心操作。4.电气设备安装安全保护装置。5.工作人员必须精力集中,避免误操作。6.检修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7.现场设置防护护栏。8.严禁一手接带电设备,另一手触及其它接地构件。  143 第5章8.未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起重伤害1.违章操作。2.设备控制失灵。3.起吊重物突然落下(如钢丝绳断裂等)。4.人员进入警戒区。人员受伤Ⅱ1.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定期检修设备,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3.对破损的钢丝绳要及时更换。4.注意物料吊运过程中的捆扎与挂钩。5.禁止人员进入作业警戒区。车辆伤害汽车撞人或建筑物:1.无证驾驶。2.车辆未年检。3.疲劳、酒后驾驶。4.交通警示标志缺损或道路交通条件不好。人员伤亡Ⅱ1.持证上岗。2.及时检修车辆。3.禁止疲劳、酒后驾驶。4.及时检修交通警示标志和道路交通设施。灼烫在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佩戴好防护用品而接触高温物体。人员受伤Ⅱ增强防护意识,穿戴好防护用品。5.11.2单元评价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共有危险因素单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起重伤害等,其危险等级为Ⅱ级。5.12作业环境单元5.12.1作业环境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本评价单元包括对该项目作业场所中的粉尘、高温、噪声等有害因素进行评价。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有害因素进行评价。作业环境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情况见表5-12。表5-12作业环境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有害因素触发事件事故后果危险等级安全措施  143 第5章粉尘作业人员在粉尘环境中作业,大量吸入粉尘。尘肺病Ⅱ1.定期监测除尘效果。2.维护好除尘设备使其正常使用3.个体防护,定期体检。噪声1.作业人员长期在噪声环境下作业。2.机械振动噪声。3.其它运转机械产生噪声。耳聋等Ⅱ1.加强对振动机械的减振措施。2.对产生噪声较大的部位采取隔离措施。3.加强个人防护。高温1.人体接触高温环境。2.在高温区域工作。人员受害Ⅱ1.加强通风降温。2.加强个人防护。电磁辐射1.作业过程中使用有电磁辐射的仪器,如探伤仪等。2.在有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作业。人员受害Ⅱ1.尽量使用电磁辐射较弱的仪器,或作业时穿戴防护用品加强防护。2.减少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作业时间,并加强防护。5.12.2作业环境单元安全检查表法评价本单元安全检查表主要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编制,检查情况见表5-12。表5-12作业环境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内容检查结果检查依据可研报告内容(或实际情况)1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内气温不应高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5.2.1.12在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设置通风设施和空调,降低室内温度。2生产车间和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XX标准或有关规定。符合《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6.4.1该余热电站生产车间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4发电厂的设计,应对锅炉房、汽机房等场所的设备进行噪声控制。对生产过程中设备产生的噪声,应从声源上进行控制,并采用隔声、消声、吸声等控制措施。噪声控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的XX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符合《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18.5.1对噪声较大的锅炉对空排汽口做消声处理,在汽轮发电机房设置隔声控制室。  143 第5章5防止振动的危害,应从振动源上进行控制,并采取隔振措施。防振动的设计,应符合XX现行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不符合《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18.5.2可研报告中未提及。5.12.3单元评价小结1.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知,粉尘、噪声、高温危害、电磁辐射的危险等级为Ⅱ级,危险程度为“临界的”,处于事故状态边缘,暂时尚不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应予排除或采取措施。2.作业环境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分析,共进行了5项内容的检查,其中4项符合要求,1项在可研报告中未涉及,建议在初步设计中予以考虑。5.13安全管理单元本单元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5.13.1安全检查表法评价安全生产管理单元检查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编制,安全检查情况见表5-13。表5-13安全生产管理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依据实际情况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1条各岗位生产工人在同规模的企业中进行培训。但应注意对生产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可考虑在大专院校对部分工人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143 第5章2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4条安全设施投资纳入项目概算。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器材与设施,定期演练。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7条已有的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未进行演练。4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XX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7条公司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标准的劳保用品。5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XX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该项目工艺流程符合标准法律法规,属于XX提倡环保节能项目。6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XX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3条安全管理依托现有机构,现有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7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XX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9条利用原有管理体系,公司已建立生产安环管理处。8对重大危险源,企业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有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3条该建设工程无重大危险源。9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不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管理制度不健全。  143 第5章10为保证电气安全应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并使两票制度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不符合《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1两票制度不完善。5.13.2单元评价小结对安全管理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分析评价,共设10项检查内容,其中7项符合要求,3项内容不符合,建议在初步设计和运行中应予考虑。5.14触电事故树分析采用事故树法对该工程主要危险因素触电进行分析。该工程电气设备数量多,电压等级较高,维修工作量大,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1.画出触电的事故树作业人员触电事故树分析结果,详见图5.14-1。2.求出最小割集该事故树的结构函数式为:T=A1A2T=(X4+B1+B2)(X5+X6+X7)=[X4+X19(X1+X2+X3)+C1+C2+C3+C4](X5+X6+X7)=[X4+X19(X1+X2+X3)+X8(X9+X10)X20+X21(X11+X12+X13)+X19X14(X15+X16)+(X17+X18)](X5+X6+X7)=X4+X1X19+X2X19+X3X19+X8X9X20+X8X10X20+X21X11+X21X12+X21X13+X19X14X15+X19X14X16+X17+X18)(X5+X6+X7)=X4X5+X1X19X5+X2X19X5+X3X19X5+X8X9X20X5+X8X10X20X5+X21X11X5+X21X12X5+X21X13X5+X19X14X15X5+X19X14X16X5+X17X5+X18X5+X4X6+X1X19X6+X2X19X6+X3X19X6+X8X9X20X6+X8X10X20X6+X21X11X6+X21X12X6+X21X13X6+X19X14X15X6+X19X14X16X6+X17X6+X18X6+X4X7+X1X19X7+X2X19X7+X3X19X7+X8X9X20X7+X8X10X20+X21X11X7+X21X12X7+X21X13X7+X19X14X15X7+X19X14X16X7+X17X7+X18X7  143 第5章得出最小割集K:K1={X4,X5}K3={X2,X5,X19}K5={X5,X8,X9,X20}K7={X21,X11,X5}K9={X21,X13,X5}K11={X19,X14,X16,X5}K13={X18,X5}K15={X1,X19,X6}K17={X3,X19,X6}K19={X8,X10,X20,X6}K21={X21,X12,X6}K23={X19,X14,X15,X6}K25={X17,X6}K27={X4,X7}K29={X2,X19,X7}K31={X8,X9,X20,X7}K33={X21,X11,X7}K35={X21,X13,X7}K37={X19,X14,X16,X7}K39={X18,X7}K2={X1,X5,X19}K4={X3,X5,X19}K6={X5,X8,X10,X20}K8={X21,X12,X5}K10={X19,X14,X15,X5}K12={X17,X5}K14={X4,X6}K16={X2,X19,X6}K18={X8,X9,X20,X6}K20={X21,X11,X6}K22={X21,X13,X6}K24={X19,X14,X16,X6}K26={X18,X6}K28={X1,X19,X7}K30={X3,X19,X7}K32={X8,X10,X20,X7}K34={X21,X12,X7}K36={X19,X14,X15,X7}K38={X17,X7}共计39个最小割集。3.结构重要度分析由公式计算得结构重要度系数为:I(1)=I(2)=I(3)=I(8)=I(11)=I(12)=I(13)=I(14)=I(19)=I(20)=0.75I(4)=I(17)=I(18)=1.5I(5)=I(6)=I(7)=3.5I(9)=I(10)=I(15)=I(16)=0.375I(21)=2.25结构重要度顺序为:IΦ(5)=IΦ(6)=IΦ(7)>IΦ(21)>IΦ(4)=IΦ(17)=IΦ(18)>IΦ(1)  143 第5章=IΦ(2)=IΦ(3)=IΦ(8)=IΦ(11)=IΦ(12)=IΦ(13)=IΦ(14)=IΦ(19)=IΦ(20)>IΦ(9)=IΦ(10)=IΦ(15)=IΦ(16)4.结论该事故树有39个最小割集,其中任何一个发生都会导致顶上事件的发生。通过分析可知接地可靠与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是防止触电事故的最重要环节,其次是严格执行作业中的监护制度和对系统中不带电体绝缘性能的及时检查与修理,减少正常不带电部位意外带电的可能性。另外,充分的放电、严格的验电、可靠的防漏电保护和停电检修时对停电线路挂接地线等措施,也是减少作业中触电事故的重要方法。  143 第5章作业人员触电事故2●T违章带电作业B1未进行放电X10X92●人体触及(接近)带电体正常带电作业防护措施失效2●防护用具不符合要求接地不合格无防护措施触及(接近)设备中带电部位触及(接近)正常不带电而意外带电部位2●2●工具绝缘失效不小心碰上电气设备带电误送电电气设备外壳带电绝缘体失效2●2●误操作反馈送电未作三相短路保护潮湿或沾上导电粉尘绝缘老化机械损伤意外送电零线触及外壳带电2●放电不充分零线短路三相严重失衡A1A2B2X1X3X2X8X4X11X12X14X13X15X7X6X5X18X17X16图5.14-1作业人员触电事故树图监护失职未定期检验C3C2C4X19X21X20D2D12●2●2●未验电漏电保护失效监护失职  143 第6章第6章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6.1安全对策措施概述对于安全对策措施,应优先选用无危险(无害)或危险(害)性小的工艺和物料,广泛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装置和自动化监测、报警、故障排除和安全联锁保护装置等。优先采用自动控制、遥控或隔离操作。企业优先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应能保证:尽可能防止作业人员直接接触有危险(危害)的设备、设施和物料,使系统在人员发生误操作或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时安全检测装置能预先报警。从而避免造成设备事故和对人员造成伤害。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对于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安全对策措施建议难免有不足之处,为了加强对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从总图布置和建(构)筑物、工艺、设备和装置、安全工程设计、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施工期间安全对策措施及应采取的其它综合措施等八个方面,对该建设项目提出了建议补充完善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供该建设工程设计、项目施工、监理和业主等单位参考。6.2已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如下安全对策措施:1.劳动安全卫生1)场地及自然条件中主要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该建设项目场地位于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3200t/d+4000t/d熟料生产线。厂址有良好的稳定性,地震烈度为Ⅶ度,适宜建设大型建(构)筑物的要求。2)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同时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道路运输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将有防爆要求的建(构)筑物,如汽轮机厂房布置在生产区域的边缘地带,并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3)建筑安全  143 第6章该建设项目所有各建筑物间距均满足防火安全间距要求。各车间内外的坑、沟、洞及楼面上供吊装及检修用的孔、洞均设置活动盖板或加装护栏,厂房内主要交通梯宽度不小于0.8m,对室外凌空高梯均设防护板或防护网,在工作平台的四周临空部分设栏杆,其高度为1.2m。4)生产生活卫生设施该建设项目利用原工厂生产生活卫生设施,满足工人劳动安全卫生的需要。5)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1)粉尘的防治在设备检修时,首先进行振打等清灰措施,进入锅炉设备内部时,穿戴防护服、口罩,防止粉尘吸入。(2)噪声控制噪声是汽轮房内的主要危害,对噪声的防治主要是以保护岗位工人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车间内设置隔声值班室,不设固定岗位,只进行巡回检测,同时对巡检工人配备隔声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减轻噪声对工人的伤害。(3)防电伤、机伤措施为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操作工人的安全,设计中就防电伤采取了各种措施:车间变电所和车间内带电裸导体的绝缘距离,对地的安全距离等均按照《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车间内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器设备(包括电动机)金属外壳均作接地保护;高压电器的裸露部分设有安全防护围栏。(4)该项目生产线上凡是由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的电动机,在控制室设有正常和事故报警的声光信号,在电动机启动前发出声光开车信号。非生产流程中单台运行的电动机,其控制、保护设备设在机旁。为便于检修和试车,所有集中遥控的电机均在机旁设有紧急停车和可以解除遥控的带钥匙的按钮盒,以防误操作。(5)生产设备的传动件及传动机构都设有保护罩防止发生机械伤害,在易发生机伤和电伤处以及开关、按钮箱处设安全警示标志。(6)生产或检修用的起重设备,从机械及电气上均设有安全保护措施,在运行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7)防雷措施  143 第6章该项目生产线上高度大于15m的建筑物、构筑物均设置防雷保护接地装置。(8)防暑降温及防寒防湿对产生余热及有害气体的地点,如高压配电室、电容器室、低压配电室,分别设置机械通风装置,排除有害气体及余热。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保证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温度、湿度有一定要求的地点,如中控室等处设空气调节装置。(9)防火、防爆措施该项目针对有爆炸危险的锅炉采取了防爆措施,如设置独立的厂房,在锅炉系统上设有多个安全阀,并有足够的泄压面积。2.消防为确保工厂的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本工程将严格遵循XX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设计规范,以使用方便,经济合理为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的防火技术,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达到促进生产,保障安全的目的。消防配置:(1)AQC锅炉、PH锅炉:分别设置在主厂区窑头和窑尾区域,其室外消防给水由该区域现有的消防管网提供。(2)汽轮机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丁、戊类,其室内消防由室外管网接入,按规范要求设置相应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3)化学水处理:化学水处理车间与汽轮机房合建,其室内外消防给水两者合并考虑。(4)冷却水冷却塔:冷却塔采用阻燃材料,水池为半地下式,设简易水泵间,其室外消防给水由该区域现有的消防管网提供。(5)灭火器:在现场需要配电的区域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6)发电控制系统接入工厂熟料生产线中央控制室,控制室预留有相应的位置和空间,利用其配套的消防系统以满足灭火要求。  143 第6章6.3建议补充完善的安全对策措施6.3.1总平面布置和建(构)筑物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根据《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烟道式余热锅炉设计导则》(JB/T7603-94)、《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中的相关规定,提出以下安全措施:1.产生强烈振动的生产设施,应避开对防振要求较高的建构筑物布置,其与防振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的防振间距,应符合现行XX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规定。2.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在不能满足最小安全间距要求时,采取设防火墙、不开门窗等方法,达到防火要求。3.厂区内各建(构)筑物及其之间的防火间距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16-2006)的要求进行布置。4.厂区应划分重点防火区域。5.余热锅炉一般按室内布置设计。当余热锅炉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时,应有防腐、防冻、防雷击、防雨、防风等措施。6.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及其电缆夹层内,应设消防报警和信号设施,严禁汽水及油管道穿越。7.企业余热发电站的防洪标准,应与所在企业的防洪标准相协调。6.3.2工艺、设备和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6.3.2.1锅炉设备及其系统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根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烟道式余热锅炉设计导则》(JB/T7603-94)等要求,锅炉设施应补充安全措施如下:1)进入余热锅炉的烟气有爆炸可能性时,余热锅炉应在适当位置装设一定数量和足够面积的防爆门。防爆门不应少于两个,总防爆面积不应小于0.2㎡。防爆门的排放口位置不致危害人身安全,必要时将防爆口引出室外。  143 第6章2)设计钢构架必须与余热锅炉本体、辅助设备、厂房布置和安装要求等密切配合、互相协调,选用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3)安全阀(1)由于烟气的不可调节性,安全阀的排汽能力应按工艺过程中使余热锅炉可能出现的最大蒸发量考虑,也可按1.5倍额定蒸发量考虑,并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32条计算安全阀的排汽面积。(2)蒸发量大于0.5t/h的余热锅炉,至少装设两个安全阀(不包括省煤器安全阀)。蒸发量小于等于0.5t/h的余热锅炉,至少装一个安全阀。(3)可分式省煤器出口处、过热器出口处都必须装设安全阀。(4)安全阀应铅直安装,并尽可能装在锅简、集箱的最高位置。在安全阀和锅简(或集箱)之间不得装有取用蒸汽的出汽管和阀门。(5)加强锅炉安全监察工作。锅炉投运前必须进行注册登记,办理使用证;一年后要结合检查性大修进行安全性能检查。(6)防止锅炉运行超温、超压和汽包亏水事故,确保锅炉超压及水位保护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按规定执行定期试验制度。(7)严格执行锅炉机组水汽质量标准、水汽化学监督导则及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化学监督,防止腐蚀。4)特别措施和建议针对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在设计、运行等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特别提出如下对策措施和建议:(1)关于锅炉联锁保护正确率及防止拒动、误动的措施关于防止保护拒动、误动,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这是一系统工程,在电厂设计规程、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火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监督技术条件、热工仪表及控制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和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等文件中,对设计、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监督、维修各阶段都列有保证保护装置可靠性的措施。(2)关于汽包水位计误差及偏差范围及预防失灵的防范措施  143 第6章保持给水调节控制设备系统可靠性及良好的运行人员素质是防止汽包水位故障的重要因素;汽包水位的正确测量则是运行调节、自动水位调节控制及水位保护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水位测量的正确与否,往往亦是引发水位故障的主要原因。(3)为了防止汽包水位事故,汽包应至少配置两只彼此独立的就地水位计和两只远传汽包水位计,以及应采用两种工作原理共存的配置方式,以保证水位的正确监视。(4)机组在安装完成以后,必须核实汽包水位取样孔的位置、结构及水位计平衡容器安装尺寸,均应符合要求。6.3.2.2汽轮机组设备及其系统的安全对策措施根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电力设备用户监造技术导则》(DL/T586-1995)、《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等要求,汽轮机系统应补充安全措施如下:在该工程中,汽轮机系统运行如果发生故障或事故,不但会影响发电的稳定运行,而且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因此,汽轮机在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工作中的安全成为该工程的重要工作。汽轮机系统的安全运行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有关。投产后,运行人员在机组启动、停机或运行中操作不当,或缺乏应有的熟练程度,或对设备异常处理不当,或在检修中留下事故隐患,以及对机组的缺陷不能及时消除,就不可避免地会在运行中暴露出来,从而造成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1)在汽轮机制造期间,应派员到制造厂进行监造,监督制造厂的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及零部件的配套等,发现问题及时与制造厂协调解决,将机组的事故隐患消灭在设计、制造阶段。2)制造厂要做好必要的试验,提供相关的试验数据和结论。3)汽轮机系统在安装过程中,业主要派人到现场,按有关规定对每一部件的安装质量进行监督并做好记录。4)在安装完成后,要组织各方人员和有关专家对汽轮机主、辅设备及热力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  143 第6章5)要十分重视整套机组的调试工作。首先要做好各项逻辑、信号和联锁保护的传动工作,继而做好分部试运和整套机组的试运。所有必需的试验,如调节系统试验、汽门严密性试验、超速试验、真空严密性试验、甩负荷试验等都应完成并达到合格标准。6)业主要重视生产准备和技术培训工作,务必使有关的运行、检修人员熟悉设备,搞清原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运行检修技能,以保证运行操作和维护检修的正确性。7)要做好图纸、资料的登记、归档和分类保管工作。在有设备故障或需要分析研究时,要方便有关技术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完整地查阅到相关的图纸、资料,以免延误处理的时间,及时正确地解决问题和消除故障。针对汽轮机组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1)防汽缸结合面泄漏的安全对策措施(1)汽缸法兰制造过程中,回火和时效处理应充分,不残存较大的铸造、加工内应力。(2)汽缸结合面变形若超过0.1mm时,在进行处理后方可安装。(3)涂料的种类、质量应符合规程要求,其内不应有坚硬的砂粒、铁屑等异物。(4)螺栓紧力大小及紧螺栓的顺序要合理,结合面的接触情况和间隙应符合质量验收的要求。(5)汽缸保温材料和保温工艺应符合质量要求。(6)运行中,应避免汽缸温度的较大波动;为此,应严格按规程控制蒸汽参数,以及升(降)速率和负荷变化率。2)避免发生汽缸裂纹的安全对策措施(1)在监造时要详细监督检查铸造质量,注意冷却速度和时效过程,避免产生夹渣、气孔、疏松等宏观缺陷以及金相方面的缺陷。(2)如必须进行补焊时,要选择合适的焊条,要控制好补焊前后热处理的温度,以保证补焊的质量达到要求。(3)在运行中,应避免汽温变化太大、水冲击及振动过大。(4)汽缸保温材料、结构和工艺要按有关规程执行;运行中,应注意保温有无缺损和保温层是否脱空出现间隙;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143 第6章(5)汽缸应有上下缸壁温监测装置,发现上下温差偏大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3)预防叶片断裂的安全对策措施(1)检查铆钉头部分、拉筋孔周围、叶片工作部分向叶根过渡处、叶片进出口边缘等处应无裂纹。安装前,要逐片检查,并符合有关规定要求。(2)叶根销钉应无变形、裂纹、与销钉孔配合过紧过松等缺陷。(3)叶根的片间结合面应达到80%以上。(4)长叶片在组装后,应进行频率试验;频率和分散度应在合格范围内。(5)机组启停和运行中,严防汽机超速、汽缸进水、汽机过负荷、通流部分超温以及叶片处于共振区和颤振区工作。4)预防汽机轴封摩擦的安全对策措施(1)轴封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2)轴封安装时应无卡涩及偏斜。(3)轴向与径向间隙应在允差范围内。(4)轴封退让间隙应符合要求,退让弹簧应无卡涩。(5)在机组运行后,应注意:①汽机转子在弯曲和振动超过允许值时,不能运行。②水、蒸汽品质应合格。③汽缸保温要完整,并符合有关规定。④轴向位移、胀差、上下缸温差超过允许值时,不能运行。⑤轴封汽温要符合要求,汽封段不能进水和积水。5)预防汽机振动大的安全对策措施(1)减小强迫振动大的安全措施:①安装前或大修后,转子动平衡应合格。②安装时应调整好转子中心;联轴器晃度和端面瓢偏应符合要求。③机组启停时,应较快通过临界转速,不应在临界转速附近停留。④机组临界转速与额定转速应有一定避开裕度。⑤汽机转轴应有足够的支撑刚度。⑥避免转子热弯曲,预防其他原因造成的热不平衡。⑦保证基础浇灌质量,基础自振频率应避开汽机固有频率。  143 第6章(2)减小自激振动大的安全措施①确保润滑油系统的正常运行。润滑油温应保持相对稳定。②从设计、制造和安装上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油膜振荡。③提高调速系统的稳定性,避免调速系统摆动引起的机组振动。④从设计上避免叶片-叶轮(轮系)引起的汽机振动。⑤确认调速汽门开启顺序的合理性,避免蒸汽振荡引发汽机振动。6)防止汽机转子轴向位移增大的安全对策措施(1)安装时,推力瓦间隙应符合要求。(2)隔板汽封和轴封损坏时,要及时检修。(3)蒸汽品质应符合要求,防止通流部分结垢。(4)润滑油应定期化验,理化性能和颗粒度应符合要求。(5)提高运行人员的水平,避免负荷突变、水冲击、通流部分压差超限、推力瓦温度偏高,以及监视段压力升高、凝汽器真空下降等。(6)轴向位移监测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7)防止汽机主轴弯曲的安全对策措施(1)安装检修时,汽机动静间隙应达到规定要求,汽缸保温应符合规定。(2)汽机启动时,蒸汽参数、大轴晃度、润滑油压、油温等应符合规程要求。过临界转速应迅速平稳。一阶临界转速附近发生磨擦振动达规定值,应打闸停机。(3)严格按规定控制上下缸温差。(4)切实有效地防止汽缸进水和汽封进水。(5)机组启动、运行时严格按规定处理振动超标。(6)安装振动监测和自动保护装置。(7)采取措施防止断油烧瓦。(8)机组停机后,应及时投入盘车。但若因大轴热弯曲卡死不能盘动时,不要强行盘车。8)防止汽机上下缸温差大的安全对策措施(1)在启动和带负荷过程中,严格控制汽缸温升(降)速度。(2)汽缸疏水应畅通。  143 第6章(3)汽缸保温材料和工艺应符合要求,不出现脱壳拔风现象。(4)保证进汽有一定的过热度。(5)加热器应有可靠的高水位自动旁路和保护装置。(6)重视高旁减温喷水阀的控制。(7)抽汽管道装设汽缸进水监测报警装置。9)防止汽机超速的安全对策措施(1)测速装置、转速表及转速变送器应可靠,并能正确显示。必要时可设立2套独立的转速测量和显示系统。(2)做好防止汽门卡涩的措施,包括自动主汽门和抽汽逆止门等各汽门。其关闭时间应符合要求。(3)完善并做好调节系统的各项定期试验工作,其中包括汽门严密性试验、危急保安器动作试验和各汽门(含自动主汽门和抽汽逆止门)活动试验、甩负荷试验等。(4)对转子、对轮螺栓应认真进行探伤检查。螺栓材质、硬度、退刀槽处过渡圆角尺寸等应符合要求。(5)所有超速保安装置(含自动主汽门、电超速保护等)应按规定定期检查试验,确保其完好并正常投入。(6)大修中,严格按规定检查、检修汽门。(7)蒸汽品质应符合要求。(8)保证油系统正常运行。油质应定期化验,其理化性能和颗粒度均应合格。(9)调节系统的改进,应经充分论证和专家评审,确保安全可靠。(10)汽轮发电机组停机时,应先打闸后解列。10)防止汽机轴瓦温度升高及烧损的安全对策措施(1)油系统操作时,应严格按操作票程序进行,以防误操作。(2)保证油系统运行正常,防止杂物进入油系统。(3)运行中,应加强对轴承乌金温度、回油量和回油温度的监督。(4)安装或检修时,要仔细检查乌金、轴颈状况和轴瓦间隙,防止运行中乌金脱落和磨损。  143 第6章(5)调速油泵、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和盘车装置应有可靠的联锁保护。机组启动前,要做低油压联锁保护试验,确认定值准确,动作可靠。必要时对油压作录波,以确认油泵联动间隙低谷油压仍能满足要求。(6)减少轴封漏汽,防止轴承标高变化。(7)保证汽机滑销和推拉系统正常,防止轴承座发生倾斜。(8)消除油膜振荡等异常振动,维持机组振动水平在合格范围内。(9)机组启停时,按规定的转速开停顶轴油泵。(10)严密监视润滑油压,严防断油烧瓦。(11)防止发生水冲击。(12)加强对引起轴向推力增大的各项因素的监督,如蒸汽品质、断叶片、调速汽门开启特性变化、前后压差变化、汽封损坏漏汽加大等。(13)配置油净化装置。11)防止汽轮机油系统着火的安全对策措施(1)防止轴承(含密封瓦)和油系统漏油。(2)汽缸或管道保温若被油污染,应加以清除和妥善处理。(3)机头下部热体附近油管道应有隔热防火措施。热体保温应完整并包好铁皮。(4)定期检验油管道材质、焊接质量,油管道应保证在各种工况下能自由膨胀。(5)油管道的连接应尽量采用焊接。(6)为保证可靠性和油质不受污染,焊接时最好采用套管,同时用氩弧焊打底。(7)油管道法兰所在位置应尽可能远离热体。尤其是法兰接口漏射方向要避开热体并有保护套。法兰的连接应避免强行对口和歪斜,四周螺栓紧力应均匀,同时不要使用胶皮垫、塑料垫或石棉纸垫。(8)压力油管道及阀门应消除爆破隐患,油系统应严禁使用铸铁阀门,同时阀门应尽量水平安装,以免阀芯脱落造成断油。(9)油管道应避免碰撞、磨擦和剧烈的振动,以免磨擦起火和振裂。(10)严禁用汽油清洗设备和零件。  143 第6章(11)及时清理车间内的漏油,及时消除漏点。(12)油系统附近禁止明火作业。(13)应采用阻燃电缆,严密封闭电缆孔洞,防止电缆沟积油。(14)油系统各处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主油箱和密封油集装装置等重要地点可设置火灾检测和自动喷雾灭火设施。(15)主油箱(包括调节用透平油、润滑油及密封油)事故放油门的配置应符合反措规定。门上应挂有明显的警示牌,而且事故情况下能方便操作。(16)事故油池应及时清理干净随时备用,事故排油管道应畅通。12)发电机的密封油箱、密封油泵及密封油系统的集中管网处应装设火灾检测报警和水喷雾或氮气(或二氧化碳)灭火装置。13)密封油系统平衡阀、压差阀必须保证动作灵活、可靠,密封瓦间隙必须调整合格。6.3.2.3发电机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设计中严格执行《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交流电汽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等规程、规范要求的相关规定。安全对策措施如下:1)发电机的密封油箱、密封油泵及密封油系统的集中管网处应装设火灾检测报警和水喷雾或氮气(或二氧化碳)灭火装置。2)为防止负序电流过大烧毁发电机转子,必须装设负序电流监测报警装置。3)发电机定子、转子应设置绝缘在线监测报警装置。4)发电机外壳、转子应设置两处不同接地点的接地装置。5)发电机冷却水的水质、压力、温度应有在线监测报警装置。6)密封油系统平衡阀、压差阀必须保证动作灵活、可靠,密封瓦间隙必须调整合格。7)发电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值要通过计算确定以及定期进行电气试验。8)发电机的本体主要部件应有检测检验合格证。9)发电机的励磁系统设计应满足发电机满负荷运行、甩负荷试验的要求。  143 第6章6.3.2.4电气设备及其系统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依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等的要求,补充以下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加强对变压器从选型、定货、验收到投运的全过程管理,明确变压器专责人员及其职责。2)严格按有关规定对新购变压器进行验收,确保改进措施落实在设备制造、安装、试验阶段,投产时不遗留同类型问题。3)向制造厂索取主要材料和附件的工厂检验报告和生产厂家出厂试验报告;工厂试验时应将供货的套管安装在变压器上进行试验;所有附件在出厂时均应按实际使用方式整体预装过。4)设备采购时,应要求制造厂有可靠、密封措施。5)对运行中的设备,如密封不良,应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防止变压器、互感器进水或空气而受潮。加强运行巡视,应特别注意变压器冷却器潜油泵负压区出现的渗漏油。6)防止套管、引线、分接开关引起事故。套管的伞裙间距低于标准的,应采取加硅橡胶伞裙套等措施,防止雨闪事故。7)对变压器油要加强质量控制,可根据运行经验选用合适的油种。油运抵现场后,应取样试验合格后,方能注入设备。加强油质管理,对运行中油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8)采用五防装置运行可靠的开关柜,严禁五防功能不完善的开关柜进入系统使用,已运行的五防功能不完善的开关柜应尽快完成完善化改造。9)根据可能出现的系统最大负荷运行方式,每年应核算开关设备安装地点的断流容量,并采取措施防止由于断流容量不足而造成开关设备烧损或爆炸。10)开关设备断口外绝缘应满足不小于1.15倍相对地外绝缘的要求,否则应加强清扫工作或采用防污涂料等措施。  143 第6章11)加强运行维护,确保开关设备安全运行。对气动机构应定期清扫防尘罩、空气过滤器,排放储气罐内积水,做好空气压缩机的累计启动时间记录。对液压机构应定期检查回路有无渗漏油现象,做好油泵累计启动时间记录。发现缺陷应及时处理。12)开关设备应按规定的检修周期,实际累计短路开断电流及状态进行检修,尤其要加强对机构的检修,防止断路器拒分、拒合和误动以及灭弧室的烧损或爆炸,预防液压机构的漏油和慢分。13)隔离开关应按规定的检修周期进行检修。对失修的隔离开关应积极申请停电检修或开展带电检修,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14)结合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应加强对隔离开关转动部件、接触部件、操作机构、机械及电气闭锁装置的检查和润滑,并进行操作试验,防止机械卡涩、触头过热、绝缘子断裂等事故的发生,确保隔离开关操作与运行的可靠性。15)选择的开关的开断容量应满足安装地点的短路容量要求。16)动力电缆和操作电缆应分开敷设,并部分用穿钢管或耐火槽盒封闭的方法予以防护。17)在主厂房内布置主机设备及热力管道时,应和架空敷设电缆保持适当的距离,电缆与蒸汽管道的净距要求为:动力电缆应不小于lm,控制电缆应不小于0.5m。电缆与油管道的净距也应尽量增大。18)在施工方面,要严格按正确的设计图册实施,要做到布线整齐,电缆的弯曲半径要符合要求,避免任意交叉,制作电缆头的人员要事先经过考试合格,确保施工质量。19)在运行方面,要采取有效的防火阻燃措施,如封堵电缆孔洞,加装防火隔墙、罩盖、耐火封闭槽盒以及涂刷耐火涂料等,要及时排放电缆隧道、沟道的积水,防止浸泡电缆,加强试验监督等。20)对穿越墙壁、楼板的电缆孔洞和竖井必须用专用防火堵料严密封堵。21)电缆沟、电缆室及电缆夹层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禁止堆放杂物,并应采取阻燃措施,如涂防火涂料、隔断等措施。22)在电缆隧道、夹层出口及厂用电母线分段处,应设置防火隔墙或防火挡板,在隔墙两侧lm范围内的电缆表面,涂抹防火涂料或包扎阻燃包带。23)对屏和柜下方开洞口、通向集控或网控室电缆夹层、隧道电缆孔洞,应进行封堵。24)在电缆夹层和电缆隧道的适当位置,装设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  143 第6章25)余热电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余热电站宜设置独立的配电中心和控制中心。高、低压配电室的布置应视场地情况和开关设备的数量合并或分开,电站的中央控制室宜布置在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平面。(2)余热电站应通过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对余热电站的汽、水、油等系统实施监控和操作。(3)余热电站的继电保护控制宜采用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4)余热电站的站用低压配电宜采用集中配电。站用变压器宜采用干式变压器,变压器的配置宜采用暗备用方式。厂用低压母线段应设置保安联络电源。26)余热电站的接入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入系统并网点宜选择总降压变电站6或10kV的某母线段作为并网关口。(2)余热电站为单台发电机组时,电站6或10kV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联络线应采用单回电缆线路与总降压变电站6或10kV母线段对应连接;余热电站为两台或多台发电机组时,电站6或10kV母线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联络线应采用双回电缆线路与总降压变电站6或10kV母线段对应连接。(3)发电机组的启动电源应取自外电网或水泥厂自备的备用电源。(4)同期并网点应设置在发电机出口开关处。(5)发电机出口开关处,应设置发电机组安全自动保护装置。(6)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电业部门对系统调度管理有要求时,在总降压变电站侧6或10kV母线段联络线的并网关口开关处应加设双低解列装置,且电压采集应取自主变上级系统侧母线电压。(7)电站接入系统设计的远动信息量应根据“接入系统报告”进行设置。(8)接入系统设计中,系统短路电流应按照当地电业部门提供的系统短路参数及发电机组的短路参数计算确定。(9)接入系统设计中,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值应经当地电业部门确认。6.3.2.5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根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  143 第6章号)、《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等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应补充安全措施如下:1)自控操作电缆严格与动力电缆分开敷设,层间使用石棉板隔离。就地电缆敷设,应远离热辐射面。单根电缆敷设穿入电缆管,多根电缆敷设置于密封的电缆汇线槽中,途经热辐射面(或露天冰雪地段)的电缆汇线槽外应加保温。电缆出入电缆管或电缆汇线槽孔口的管口应向下出入,以防雨雪灌入电缆管和电缆汇线槽内。电缆出入自动控制系统或接线端子箱,尽可能自设备(箱、柜)的下方引入,避免由容易灌入雨雪的上方引入。多余孔洞应严密封堵。自动控制动力电缆的线径选择,必须使其载流在电缆许可的安全电流之内,防止长期大电流工作,致使电缆过热绝缘老化。也要避免长期受雨雪侵袭冰冻,绝缘层脆化。必须近热源、油源敷设的电缆,应采用抗油、耐热、阻燃电缆,不宜使用普通塑料绝缘电缆。2)自动控制操作电源采用高性能24VDC,应实现供电的绝对可靠性,即应采用双回路供电系统。3)DCS接地系统,应执行严格的单点接地制,切忌多点接地。DCS中的逻辑系统接地、屏蔽电缆屏蔽层接地、机柜外壳保安接地、电源中性线接地等四种方式的接地系统,应各自绝缘独立,不与电厂建筑地相连。先各自呈星形状引到自已的接地汇流铜排,再将这四种接地汇流铜排连到总接地汇流铜排,最后接到接地网接地电极,整个系统仅此一点接地。4)有从事自动控制专业维护检修的工作人员,从设计、设备选型、设备制造、出厂验收、安装施工、一直到调试试运,全程参与工作。在设计选型阶段,应注意所设计和所选自动控制系统性能,能否满足主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在设备制造验收阶段,注意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用户应用软件编程组态是否完整,是否与设计意图相一致。在安装施工阶段,应注意锅炉测温、测压、进气流量监测点等安装部位要正确。注意流量孔板、汽机轴位移、胀差、转速等隐蔽工程的安装质量。  143 第6章在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的各个阶段,严格验收制度,自动控制专业人员最好直接参与具体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试运工作,以切实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及建设进程。6.3.2.6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设计中应严格执行《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相关规定。重点强调如下措施:1)补给水水质是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根据水源水质条件正确选择补给水处理工艺系统。2)根据循环水水质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开式循环冷却系统浓缩倍率。循环水系统应加稳定剂、杀菌剂处理,以满足循环水系统防腐、防垢的要求。3)化学水处理加药系统所有设备、管道、阀门、法兰应做到严密不泄漏。4)化学水处理药品的储存、计量间,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6.3.2.7特种设备及其系统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锅炉、压力容器在招标采购时按现行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等规定进行,选用有相应资格证及业绩的厂家设备。2)特种设备的验收、使用应严格按照XX的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执行,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等级管理办法》等。3)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等必须使用专业设计及生产单位的产品,压力容器的安装必须通过XX规定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厂必须出具安全、质量保证书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以及制造、安装、使用、检修等完整的技术文件。6.3.3职业卫生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职业卫生措施建议补充以下内容:6.3.3.1防范措施1)粉尘的防治  143 第6章在检修设备前,预先进行振打等清灰措施,进入锅炉设备内部时,穿戴防护服、口罩,防止粉尘吸入。2)噪声控制噪声是汽轮房内的主要危害,对噪声的防治主要是以保护岗位工人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车间内设置隔音值班室,不设固定岗位,只进行巡回检测,同时对巡检工人配备隔音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减轻噪声对工人的影响。3)防触电措施①为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操作工人的安全,变电所和车间内带电裸导体的绝缘距离,对地的安全距离等均按照《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进行;②车间内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器设备(包括电动机)金属外壳均作接地保护;③高压电器的裸露部分设安全防护围栏。④由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的电动机,在控制室设有正常和事故报警装置的声光信号,在电动机启动前发出声光开车信号。⑤单台运行的电动机,其控制、保护设备设在机旁。为便于检修和试车,所有集中遥控的电机均在机旁设有紧急停车和可以解除遥控的带钥匙的按钮盒,防止误操作。4)机械伤害防护措施①生产设备的传动件及传动机构都设有保护罩及安全标志,以利安全生产。②生产或检修用的起重机从机械及电气上均设有安全保护措施,在运行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③生产厂房高度大于15m的建筑物、构筑物均设置防雷保护设施。5)其他防护措施①在高压开关柜室、电容器室、车间配电室,分别设置机械通风装置,排除有害气体及余热。②为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保证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温度、湿度有一定要求的控制室等处设空气调节装置。6)防火、防爆措施对有爆炸危险性的锅炉系统采取防爆措施。设独立的厂房,在整个锅炉系统上设有多个防爆阀,并有足够的泄压面积。  143 第6章6.3.3.2作业场所检测与控制1)职业危害作业点应定点,建立登记台帐;2)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点,应定期检测,并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3)职业危害应有防护措施、防护设备完备;4)粉尘和废气各主要排放点均设环保设备,排放指标达到XX标准要求,噪声源应采取隔声或消声措施。噪声声级符合标准和规定要求。5)高温、高压等有限空间作业按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6.3.3.3职业健康监护1)对产生危害健康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警示标志,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还应说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措施。2)按规定对从事可能导致职业危害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有毒、有害作业职工每年至少体检一次,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3)特种操作人员依据年检定期检查职业禁忌症,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6.3.4安全工程设计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根据《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等要求,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应补充安全措施如下:1.在工程设计规范引用中,要按照最新的规范、标准指导设计。2.汽轮机、发电机等的供油油路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设计。3.仪表和控制系统的电源或气源故障应采取的措施。4.工业用油的储存应满足消防、防爆要求。5.安全阀的设置应满足《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等的相关要求。6.锅炉房、蓄电池室等有防爆要求的场所其电气设备及灯具均应采用防爆型。7.发电厂电缆选择与敷设的设计,应符合现行的XX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143 第6章6.3.5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该项目不改变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有关规定,建议在原有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6.3.5.1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1)班、组设专职或兼职安全员。2)专职安全人员,应有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3)企业应建立三级安全网(生产性车间应设立专职安全员,其他车间和班组应设兼职安全员)。4)企业应配备锅炉监察工程师。6.3.5.2安全规章制度建议该工程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如下安全规章制度:1)安全例会制度2)安全隐患排查制度3)值班和交接班管理制度4)操作票、工作票管理制度5)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6)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7)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8)安全工具使用管理制度9)压力容器管理制度10)临时工管理制度11)消防管理制度12)DCS自控装置管理制度13)锅炉、汽轮机、电气系统运行规程  143 第6章14)锅炉、汽轮机、电气系统检修规程6.3.5.3安全培训和教育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主要有以下要求:1)对全体员工要按企业的制度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所有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2)锅炉、汽轮机等重大设备、设施以及特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3)特种作业人员和要害岗位、重要设备与设施的作业人员,均应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上述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及复审,应按XX有关规定执行。6.3.5.4特种设备管理根据国务院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属于特种设备,企业生产、使用特种设备应按照XX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向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按期进行检验,不得超过检验期运行。该工程中锅炉、高压汽水管道、起重设备等都应按以上规定加强管理。6.3.5.5安全投入该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6.3.6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143 第6章在生产过程中,事故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为了控制事故蔓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议编制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便在发生事故后,各部门可以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恢复生产。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及《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九条)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对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完善。建议建立和完善如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火灾、爆炸(电气火灾、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应急救援预案2)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应急救援预案3)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交通事故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生产装置或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有:(1)发生全厂性和局部性停电时的应急救援预案;(2)发生停水(包括冷却水、消防水以及其他生产用水)时的应急救援预案;(3)生产装置工艺条件失常(包括温度、压力、液位、流量、配比等)时的应急救援预案;7)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1)发生水灾时的应急救援预案(防洪防汛应急预案);(2)高温季节针对危险源的应急救援预案(高温中暑人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寒冷气候条件下(包括发生雪灾、冰冻等)的应急救援预案;8)其他应急救援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预案体系1.5工作原则2.生产单位概况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2.2危险分析  143 第6章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3.2应急职能部门的职责3.3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成员构成3.4现场指挥机构及职责4.预防预警4.1危险源监控4.2预警系统4.3信息报告与沟通5.应急措施5.1应急分级5.2基本应急程序5.3专项应急处置方案5.4应急结束6.后期处置7.保障措施7.1通信与信息保障7.2应急队伍保障7.3应急装备保障7.4经费保障7.5其他保障8.培训与演练9.应急预案的管理9.1预案的备案9.2预案的维护和修订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不应只落实在文件上,要传达至所有相关的部门和职工,并应定期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模拟事故的救援演练。使救援措施快速有效,现场忙而有序,从而避免事故真正发生时手忙脚乱。  143 第6章6.3.7施工期间的安全对策措施在工程建设期间,必须遵守“生产经管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的安全规定。加强监理,保证建筑施工及安装质量。建设单位应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393号令,2004年2月1日施行),并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按相关资质、条件和程度进行审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责成施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并严格按照合法、正规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作业。企业采购的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等必须使用专业生产设计单位的产品,必须由持有相应制造许可证的专业制造厂家生产。生产制造厂必须出具安全、质量保证书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以及制造、安装、使用、检修等完整的技术文件。项目的施工、安装、检修单位必须具有设备、设施的施工、安装、检修资格的认可手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相应的有关合格证书。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安装单位应根据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报技监部门审查批准后,按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执行,严格把好建筑施工、安装质量关。施工、安装、检修完毕,应做好安全、质量检查和验收交接。施工单位应按图施工,遇有变更,应由设计、施工安装及生产单位三方商定。重要变更,须报有关部门批准。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签订施工期间安全生产责任书。施工期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高处坠落、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触电及火灾等危险因素和粉尘、噪声等危害因素,下面就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提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措施: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2)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进现场戴好安全帽,上高空系好安全带,严禁高空落物。3)该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建设单位应慎  143 第6章重挑选主包单位,主包单位必须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有良好的安全记录,对主包单位转包应加强监督,转包单位同样应有资质证书,主包单位必须对工程质量安全负全责。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定价应合理,不得过分压价,不得赶工期,并应自觉接受地方安监部门监督。同时要确保安全投入、工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设施均要满足要求。4)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该工程特种作业较多,如起重工、电焊工、电工、架子工、行车操作工、机动车驾驶员等工种必须持证上岗。5)施工过程必须选用质量合格的施工机械(具)。6)施工场所应符合施工现场的一般规定: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XX防火、职业卫生等有关规定;施工现场排水设施应全面规划,以保证施工期场地排水需要;施工场所应做到整洁、规整。垃圾,废料应及时清除,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坚持文明施工。在高处清扫的垃圾和废料,不得向下抛掷,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7)起重作业应符合起重工作的一般规定:起重作业的指挥和操作人员必须由专业人员担任,起重设备在使用前应对其安全装置进行检查,保证其灵敏有效;起重机吊运重物时一般应走吊运通道;不明重量、埋在地下的物料不得起吊;禁止重物在空中长时间停留;风力六级及六级以上时,不得进行起重作业;大雪、大雾、雷雨等恶劣天气或照明不足导致信号不明时,不得进行起重作业。8)施工现场的道路应坚实、平坦,并应尽量避免与铁路交叉,双车道宽度不得小于6m,单车道宽度不得小于3.5m,载重汽车的弯道半径一般不得小于15m。9)施工期用电应符合施工用电的一般规定:施工用电的布设应按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并符合当地供电局的有关规定,不得任意接线、施工用电设施竣工后应该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施工用电应明确管理机构并由专业班组负责运行及维护;严禁非电工拆装施工用电设施;施工用电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制定运行、维护、使用、检修等管理制度。10)  143 第6章高处作业人员应进行体格检查,体检合格者方可从事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平台、走道、斜道等应装设1.05m高的防护栏杆和18cm高挡脚板或设防护立网;高处作业使用的脚手架,梯子及安全防护网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在恶劣天气时应停止室外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11)为防止物体打击,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高处禁止倾倒垃圾,废物等,在通道上方应加装硬制防护顶,通道应避开上方有作业区。12)施工过程中工程运输量大,周围道路交通繁忙,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运输对施工进度和安全的影响,设置安全标志,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13)施工场地在夜间施工或光线不好的地方应加装照明设施。14)各种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机械设备在使用时严格遵照操作规程操作,尽量减少误操作以防止机械伤害的发生,另外,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应做到灵敏有效。15)做好现场的防火工作,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干粉灭火器、CO2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保证施工现场消防通道畅通无阻。保温材料、各种油类、氧气、乙炔贮罐等现场严禁吸烟,应设立禁烟区标志。非火警严禁动用拆除现场消防器材。用电焊机等设备时,要带好防护眼镜,周围严禁火种或可燃物,防止火花飞溅,防止火灾发生,及时关闭氧气、乙炔阀门或电源。16)在地面以下施工的场所作好支护,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17)施工过程中对洞口、临边应做到“有洞必有盖”、“有边必有栏”。18)施工用特种设备在完工拆卸时应注意安全,应仍有资质的施工人员拆卸,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有人监护下方可拆卸。19)在有害场所进行施工作业时,应做好个体防护,对在有害场所工作的施工人员定期进行体检。20)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尤其对从未参加施工的新工人、农民工更要加强培训;在施工工地若有不同的施工单位,更要强调相互协作,互通情况,步调一致地搞好施工安全工作。21)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调试大纲的编审工作并严格贯彻执行;22)认真执行启动验收规程,切实做好竣工验收等工作。23)设计、施工时要充分考虑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工程的影响,由于  143 第6章该工程抗震烈度为6级,故要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的安全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6.3.8其他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1.所使用管线及其附件必须使用有正规资质厂家生产的产品,把好产品的质量关,保证其强度和刚度等技术指标符合有关要求,防止由于质量问题发生爆破。2.加强管道及其附件的检查和金属监督、检验工作,发现缺陷及时修复或更换。3.建议选用耐高温、高压知名厂家生产的管线及其附件产品。4.主厂房锅炉房、除氧间及汽机房均应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入口,主厂房要设四面封闭的室内楼梯。5.主厂房电缆隧道并每隔一段距离应设一道防火门。6.所有电气附属建筑的门均采用防火门,防火门均朝向人员疏散的方向开启。7.为防止直击雷,在主厂房、配电装置的构件上设置避雷针或独立避雷针。8.变电装置和低压供电线路终端,应有防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措施。9.为防止雷电波侵入,在有关配电装置中设置避雷器。10.在接地网设计布置中要考虑跨步电压对人体的影响。11.设计上尽量使汽、水、风管道布置得当,使介质流动畅通,减轻噪声。12.噪声较大的区域宜设置吸声墙、吸音平顶等设施以减少噪声等级。13.为从事高温作业人员准备清凉饮料。14.控制高温作业时间,降低高温危害。  143 第7章第7章评价结论通过对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的安全预评价,首先辨识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潜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项目生产工艺特点以及重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布情况划分出14个评价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事故树法对各单元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确定了危险(危害)等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7.1各单元评价结果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该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爆炸、灼烫、高处坠落、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噪声、粉尘、高温和辐射等。2.重大危险源该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3.各单元评价结果各单元的评价结果汇总见表7-1。表7-1 各单元评价结果汇总序号评价单元评价结果总检查项符合项不符合项危险等级1总平面布置单元171612建(构)筑物单元Ⅱ3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单元Ⅱ~Ⅲ4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及其系统单元Ⅱ5化学水处理设备及其系统单元Ⅱ6特种设备单元Ⅱ~Ⅲ7自动控制系统单元Ⅱ8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Ⅱ~Ⅲ  143 第7章9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单元Ⅱ10通风除尘及空调单元Ⅱ~Ⅲ11共有危险因素单元Ⅱ12作业环境单元541Ⅱ13安全管理单元10737.2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鉴于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并对设备设施造成毁灭性的损坏。因此,对重大危险有害因素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应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另外,对预防触电事故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7.3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本次预评价采用了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等评价方法对该工程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评价,针对不同的潜在事故隐患的危险等级,应分别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如下: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对特种设备应定期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的设备不得使用。检测合格的设备必须按时进行检查、保养及维护,保证设备处于完好工作状态。3.对有可能对人体产生机械伤害(无防护罩的旋转体、连续可移动的机械设备等)、灼烫、触电等的危险场所,必须设防护装置。4.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加强业务技术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和要害岗位、重要设备与设施的作业人员,均应经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5.对危险程度为Ⅲ级  143 第7章的潜在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在设计、施工和投产后都要认真对待,采取措施。7.4安全预评价结论本评价组认为:1.该建设项目在水泥生产厂区内实施,不存在不良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问题;2.该项目工艺成熟可靠、设备选型合理,能够满足余热发电生产系统安全运行要求;3.该工程可研中,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采取了必要的防范对策措施,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4.XX水泥X有限责任公司15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符合XX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的要求;5.该项目在建成后的试运行生产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该项目风险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安全生产有基本保障。  1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