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文献综述(菁菁)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文献综述(菁菁)

ID:14455629

大小:4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8

上传者:U-3183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文献综述(菁菁)_第1页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文献综述(菁菁)_第2页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文献综述(菁菁)_第3页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文献综述(菁菁)_第4页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文献综述(菁菁)_第5页
资源描述: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文献综述(菁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文献综述引言在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政策最早始于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对个人劳动者的政策“城镇个人劳动者也要逐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缴费比例和待遇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本决定精神确定”。2001年劳动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出“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的人员,在其参加养老保险后,按照省级政府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一般应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也可按季、半年、年度合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时间可累计折算。上述人员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不得以事后追补缴费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明确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总体的操作办法与现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保持一致,但因灵活就业人员总体上缴费能力与单位职工差距较大,缴费基数不能下浮,并且全部由个人承担,个人缴费的60%还要纳入统筹,如果缴费不足15年到达退休年龄,则只能退回个人账户部分,影响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积极性,并且对于面广量大的农民工根本没有涉及。本文将就学者关于灵活就业研究现状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一、灵活就业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灵活就业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一些基本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灵活就业概念的界定“灵活就业”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是相对于“正规就业”传统就业形式的一种。劳动经济学中的“灵活就业”,即“flexibleemployment”,与此概念范畴相近,但主要是基于分析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目的,含义是以各种灵活就业形式的发展为代表的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在理论界,“灵活就业”有多种定义形式。从现有的学术文献分析看,存在两种基本的界定方式:第一种是从劳动组织形式的非正规性来界定,认为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就属于灵活就业。而非正规部门,根据1992年劳工统计大会的国际标准定义,主要是指规模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家庭型的生产服务单位、独立的个体劳动者。刘燕斌(2000)认为:灵活就业人员主要是以从事个体经济或私营经济的形式,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还有为数众多的从业人员,以季节工、临时工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从事着社会经济活动。第二种是从劳动者就业方式的非正规性来界定,其中包括部分小时工、租赁工、契约工、外包工、按日计酬的零工等种类和工作形式。而灵活就业人员即参与灵活就业的人员(黄如良,2003)。例如,杨燕绥(2006)认为,灵活就业是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工作场地等方面具有灵活性的就业。而刘杰锋等人认为灵活就业是“城镇各种非规范从事有劳动报酬的劳动活动形式”。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2005年新近提出的定义淡化了理论性、分析性名词概念的争论,强化了具体名词的定义研究。按照该定义,只要满足以下七条中的一条,即为“灵活就业”:1、经营/劳动的目的:为有关人员提供就业和收入,是生存型的。2、法律政策监管情况: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或雇员未根据普遍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登记注册,因而不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保护。3、雇员情况:对于自雇就业者,雇用人数低于一定标准,可暂定为7人以下。4、工作稳定性:短期临时性不连续工作,短期固定期限不连续工作,季节性不连续工作等属于灵活就业。5、工作时间及收入: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并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灵活就业。6、劳动和社会保护的责任归 属:由劳动者自己提供则为灵活就业。7、政府政策扶持才创造的就业属于非正规部门的灵活就业。(二)灵活就业人员构成及其就业特点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的构成研究,学者观点大致相同。章晓懿在《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2008)一文中,结合我国灵活就业的具体情况,将灵活就业人员的构成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国有、集体企业下岗人员、失业人员,主要受雇于小规模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或从事临时工、季节工、家庭钟点工等劳务活动及个体工商户。这部分群体普遍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的劳动技能,无法获得长期的正规就业或稳定就业机会,跨地区流动少,基本只在本地区范围内流动,具有强烈的参保意愿;2、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装修、安装劳动,或保安、保洁、绿化管理,餐饮、家政服务及其他服务性职业。这部分群体相对年轻,就业稳定性较差,流动性较强,参保意愿普遍不强,甚至是抗拒参保,更多的是希望将企业承担的缴费折算成现金发放给个人,即使参保后,随着工作的流动也会主动“退保”;3、伴随新经济产生的新就业群体,主要包括知识阶层和大学毕业生,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或特殊技能,如IT业、金融保险、律师等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此类人员普遍接受良好教育,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收入普遍较高,参保意愿正在逐步增强。由此可见,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工作时间不固定,非全职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一依其从事行业或职业性质而定,如小时工、临时工、季节工等;2、收入不固定,收入畸高畸低,总体水平偏低;3、劳动关系不固定,灵活就业可以是有雇主的也可以是没有雇主的,相对应可以是有劳动关系的也可以是没有劳动关系的,而有劳动关系的,灵活就也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一般也比较松散;4、岗位不固定,灵活就业人员经常需要更换就业岗位;5、社会保险的低关联性,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针对传统正规就业设定的,目前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合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进行管理(张波,2006)。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研究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就业结构从传统体制下的正规就业为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并重的格局,因缺乏与灵活就业人员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灵活就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我国学者也逐步开展了对灵活就业的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目前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如下:(一)从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张希君(2007)认为目前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最大问题是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之内,国家应出台统一的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以较低的缴费吸引灵活就业者的广泛参保。郑功成(2003)认为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已经成为国家社会保险改革进程中的一项既定政策,应该考虑的是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广覆盖。如果简单的将传统的养老保障全面直接转制成一元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成本之高、阻力之大都将前所未有。尽管一元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更具公平性、更易操作,但现实的条件却决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现阶段必须跳出制度一元化或单一化的圈子,多元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并存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可见,学者们普遍认为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潜力很大,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应以灵活就业人员为主攻方向之一。(二)影响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因素研究李煜、陈家应(2004)以南通市为例,主要研究政策因素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行为的影响。南通市自2001年7月起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并制定了相应的参保政策,2003年10月进行了政策调整。作者通过对新老政策实施过程中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行为的分析,发现在老政策实施时期,参保人数较少,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以高龄人群参保比例较大,基金超支严重;新政策实施后,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建议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制度设计,关注低收入人群的参保问题,制定政策鼓励灵活就业者以社区为单位集体参保。章晓懿在《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2008)一文中指出,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养老保险所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主要从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原因方面来分析影响其参保的因素,归纳如下:较低的立法层次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制度规章尚未建立,缴费比例、缴费基数、难以实现跨地区转移 等政策制定不尽合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识比较薄弱而且其劳动关系比较复杂。赵海珠、伊宝德等(2011)通过对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海州区、清河门区、新邱区和细河区等五个区中的516名灵活就业人员进行访谈及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子女数、身体健康状况、子女教育状况、月收入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影响程度,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子女数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有较大影响,而身体健康程度、子女教育状况、月收入状况等对其参保影响很小。许林(2011)以辽宁省为例,从经济发展的方面对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即考察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未参保率与GDP、可支配收入、平均工资和消费剩余的相关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回归分析。多元回归系数模型可以知道,其中GDP、可支配收入与参保率是之间正相关,平均工资、消费剩余与参保率之间是负相关。因此,他认为可以通过提高GDP和可支配收入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这里平均工资与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是负相关,但是不能通过降低平均工资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只能改变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消费剩余是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与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呈负相关,这样就可以通过增加人均收入,减少消费支出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1、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王积全(2004)则认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主要存在参保率不高的问题,其原因主要体现在自己缴费不同于单位缴费、“门槛高、待遇高、负担高”、负向激励加剧“逆选择”行为、参保者自身特点和现有管理方一式双重制约四个方面,并主张从缩小地区政策差别、制定全国统一政策,养老金待遇承诺要长远考虑、易低不易高,考虑认可程度和接收能力采取“低门槛、广覆盖、低待遇” 政策,规范业务口径、统一记录标准等方面进行改进。张波(2006)通过对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的实证调查发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参保率低、参保经济能力差、参保意愿低、断保现象严重等几个方面,并认为灵活就业人员对保险政策认知程度低、政府政策宣传不到位、保险政策不尽合理、保险政策缺乏可信度等是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所在。李玉江、刘金川(2008)认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个人负担重、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险种单一、缴费最低化明显,参保缴费少、保障水平低等三个方面的问题。2、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存在的对策研究有关解决途径的研究集中在对政府政策的设计,张希君(2007)认为加强政策制定建设;要适时出台全国性的政策,保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特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翟雅娟,丰晓颖(2007)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劳动关系不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不协调三方面的原因,灵活就业群体仍处于社会保险边缘化的地位,提出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无用工单位灵活就业人员设计适中标准、完善公平机制、以社区为依托进行参保、政策中彰显人性化特征、加大灵活就业扶持力度六方面进行完善。邓大松,杨洁(2007)提出从放宽参保条件,扩大参保范围,设定适中的缴费比率,缴费年限与基础养老金挂钩,激励参保人员延长缴费年限,允许延长退休年龄,实行个人申报明确法律关系,开设专门窗口,方便缴费人员等方面全力做好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姚宇,张丽(2007)认为应自由选择缴费档次,在保险关系接续和转移方面也应给予多种选择。还有部分学者从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能力等加以探讨,如李玉江、刘金川(2008)提出应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法规、改革参保方案、降低缴费比例从而减轻个人负担、完善参保激励机制促进多缴;而李辉(2008)则认为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给灵活就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影响其参保积极性,因此,他提出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征缴养老保险费,可使用“参保职工平均缴费工资”这一指标作为依据或者如果继续使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这一指标,那么统计因素应包括私营企业员工、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低收入者的工资收入水平,使之贴近养老保险参保人群的实际缴费能力。赵海珠、伊宝德(2011)通过对阜新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状况的调查,提出了四点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对策,具体包括:建立灵活就业人员信息管理机制、加大养老保险宣传力度、政府帮助灵活就业人员解决子女教育问题、提高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从上述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研究 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灵活就业及灵活就业人员的概念界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在覆盖面、参保影响因素、参保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基本采用的是纯理论分析。实证方面的内容较少,缺乏系统整体考量。有些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建立在政策完备的基础上,有些是完全否定现有政策,使得理论研究的操作性不足。不过不可否认,他们的研究都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思路。参考文献[1]李玉江、刘金川.“参照管理”宜着眼长远——关于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问题的思考[J].中国劳动保障,2008.5.[2]李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对低收入参保者的影响[J].四川劳动保障,2008.11.[3]张波.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研究[D].硕士论文,2006.3.[4]王尚潜、曾刚.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也应“灵活”[J].工友,2006年第4期.[5]章晓懿.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上海交大硕士论文,2008.5.[6]赵海珠、伊宝德.阜新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6期.[7]张煜、陈家应.政策因素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行为的影响[A].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6月.[8]许林.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因素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11.5.[9]吕学静.现代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08:p57,p67.[10]张希君.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06:p238.[11]郑功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J].北京:劳动保障通讯.2003.3. [12]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就业报告1998-1999[R].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13]刘燕斌.面向新世纪的全球就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9.[14]黄如良.灵活就业与福建城市化发展战略[J].福州:东南学术,2003.[15]杨燕绥,赵建国.灵活用工与弹性就业机制[M].北京: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6]刘杰锋.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关系探讨[J].重庆经济,2003.4.[17]王积全.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的探讨[J].兰州:财会研究.2004.3.[18]张希君.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06:p240.[19]翟雅娟,丰晓颖.走出社保边缘化——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雏议[J].北京:中国劳动保障.2007.10.[20]邓大松,杨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现状与对策[J].武汉:统计与决策.2007(19).[21]姚宇,张丽.灵活就业者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思考[J].北京:中国金融.2007.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