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ID:14738139

大小:8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1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2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3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4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查点1.考查对常用修辞方法的判断•例: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B)•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直开了起来。•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比喻的修辞效果是“生动、形象”。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

2、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的词语),其中喻体是必不可少的,如上题D项就属于比喻句,而B项中无喻体,这就不是一个比喻句并且此句不包含其他修辞手法,故答案为B。2、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1)拟人: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注意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1)比拟是仿造“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的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如上题C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

4、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3、借代•借代就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运用借代需要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例: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4、夸张•夸张是为了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扩大或缩

5、小的修辞方式,其作用是为了突出强调。•(1)扩大夸张。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用法: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时注意问题•(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

6、、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似,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的修辞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6、排比•排比是

7、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中的一种方式。如上题A项。•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7、反问•反问就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句比一般陈述语气强烈。•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而满足么?(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8、•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我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