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ID:15732295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5

(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1页
(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2页
(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3页
(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4页
(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剖析考点内容:常见的修辞手法,《考试说明》中规定考查的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考点预测: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评价其效果。②根据要求在语言实践中运用修辞方法。考查的题型有三种:①选择题型,用于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类型及正误,判断对修辞方法运用效果分析的正误;②简答题型,分析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往往糅合到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③与仿写综合起来,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造句。题例类析例1 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

2、句的一项是(  )A、两边都已埋到层层迭迭,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B、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C、阿Q腰间还掉着一个大搭连,沉甸甸的将裤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D、说话间两边涌过来片片乌云,好似马上就要下一场暴雨的样子。精析:本题对比喻辞格进行考查。从语体标志看,A、D两句都有比喻词,“宛然”和“好似……样子”。A句将两边层层迭迭的坟头比作“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二者具有相似性,而且本喻体不是同一类事物,因而是比喻修辞方法。D句则不是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只表明一种推测,所以不是比喻。

3、B句以喻体“厚障壁”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C句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是暗喻。选项为D项。学习比喻必须把握比喻的基本特征:①任何有一种比喻必须含有本体和喻体,这是比喻的本质特征。如“他的骨头好像也打坏了”一句中,“骨头”是本体,无喻体,故这句不是比喻。②比喻的本体与喻体要有类差。本体与喻体间要有相似点,没有相似,不构成比喻,但只有相似,没有类差,也不是比喻。如“你就是当代的雷锋”就不是比喻。③做喻体的事物应是具体的、人们所熟悉的事物,这是比喻修辞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运用比喻要达到的效果是:a、化抽象为具体;b化

4、深奥为浅显;c、化平淡为生动;d、化冗长为简洁。基于以上特征,同类相比,表示猜度,表示想像,表示举例的引词这几种情况,均不是比喻。例2 下列句子中不含排比的一项是(  )A、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B、早晨被一个小蝇子在脸上爬来爬去爬醒,赶开,又来;赶开,又来;而且一定要在脸上一定的地方爬……C、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D、天山绵延几千里,处处都有丰饶的物品,处处都有奇丽的美景,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

5、不论森林、溪流……精析:本题考查排比这一修辞格。正确解答本题一要准确把握排比这一辞格的概念,二要正确分析语意。把内容密切相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成串地排列在一起叫排比。B项“赶开,又来;赶开,又来”是两个短句的排列,此外内容上不是“相关联”,而是重复,因此不能看作排比,而是反复。从语境来分析,A、C、D三句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B句并未使语势得到增强。例3(1993年全国)下列古诗句中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

6、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具有人的感情。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精析:本题考查的是拟人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把修辞方法放在古典诗词这种特殊的语境中来考查。所谓拟人是把物当作

7、人来写。A项中的“合”是连接在一起,“围绕”意;“斜”是描述青山形象的形容词,说它们有人的感情,是不合实际的。故A项说法错。B项“雨”“能”“知”,是拟人,人格化了;“潜”是“偷偷地”之意,也把“雨”人格化了,有了知觉,有了灵性,拟人方法很清楚。B项说法正确。C项的解说也对,“气”能把“云梦泽”都“蒸腾”起来,洞庭之“波”能将岳阳城撼到,实在太夸张了。D项说法也对。羌笛能“怨”,这当然是拟人,能“怨”的是人。例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在这境界这时间里唯一可以触动心情的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

8、、歇,仿佛经过乐师们的精心训练,……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1)把文末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除反问以外,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还有:             精析:本题考查了修辞格和句式。(1)小题要求把反问句变换为陈述句。这两种句式的变换是有一定规则的,关键是审明反问句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