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营销文献综述

绿色营销文献综述

ID:15091772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上传者:U-2595
绿色营销文献综述_第1页
绿色营销文献综述_第2页
绿色营销文献综述_第3页
绿色营销文献综述_第4页
绿色营销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色营销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绿色营销理论综述[摘要]企业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存和发展与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作为新世纪的主流营销方式,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微观扩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绿色营销,重要性,障碍及对策绿色营销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时人们开始使用。我国国内学者20世纪90年代初在香港的国际市场营销研讨会上最早接触到这一概念。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的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及同其他的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概括起来,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绿色营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外研究情况费斯克等人认为,因为营销者能充分理解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所以他们具有愿意改变营销实践的可能性。但是他们只强调生态成本应该在价格中得到反映,却忽视了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他们没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建立一个使所有的环境成本都内部化的现实市场的问题。费斯克的观点被海里恩等人继承和发展,他们在1976年提出了“关心生态的消费者”概念。根据该定义,这些消费者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受到政府和营销组织的激励,知道其行为的长期影响,主张承担消费中的环境或社会责任。通过分析这类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他们得出市场的供求力量将对环境施加影响的结论。[1]肯-毕提(Kempeattie)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中提到:“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要,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2]MichaelJayPolonskyandPhilipJ.RosenbergeⅢ[3],用战略的眼光来重新评价绿色营销,提出企业应注意自身生产与环境相协调,抓住绿色时机,依靠绿色营销领先于其他企业:ChialinChert[4]对绿色产品的开发设计了基于质量模型的分析;DevashishPujar[5]等分析了绿色化和竞争力对环境新型产品的开发造成的影响。二、国内研究情况L、绿色营销内涵的认识和定义对于绿色营销的6 定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因为绿色营销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对绿色营销内涵的界定,是建立整个绿色营销系统理论的基础问题和核心问题,而且可以把绿色营销从其他营销方式中严格区别开来。对绿色营销内涵的界定,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魏明侠、司林胜(2001)认为在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下,绿色营销要求企业从充分利用资源、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产品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达到企业的可持续生产、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企业、消费者、社会三方面的平衡[6]。杨坚红,易开刚(2002)认为绿色营销是企业在权衡自身的经济利益、消费者的需求和保护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在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高于眼前利益的原则下,充分利用传统市场营销组合工具的条件下,保护环境,反对污染,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倡导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会营销目标。上面关于绿色营销概念的不同描述,但有共同之处:绿色营销是一种兼顾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生态利益的营销活动和理念,其实质是针对消费者日益强化的生态意识和政府对环境污染管制方面做出的积极回应。2、实施绿色营销重要性针对企业在认识绿色营销时存在误区:如认为绿色营销是一个营销陷阱,企业投入大,回报低,见效慢,往往是得不偿失:认为环境治理和保护是政府的行为而不是企业的行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绿色营销只是一种促销手段;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社会条件和市场环境还不成熟等。国内学者从各个角度论证了绿色营销的重要性和有利方面,万后芬(1995)认为实施绿色营销是企业主动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实施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7]。企业要正确认识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统一关系,积极承担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道德观、社会责任感。刘宇伟(1996)认为全社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企业应积极选择绿色营销,因为绿色营销是人类环境保护意识与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让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更加注重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努力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8]。杨梅(2000)认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可以降低成本,创造新的商机,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开拓国际市场,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9]6 。企业不能够只关注短期效益,实施绿色营销要求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来改进设备、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强化绿色管理,调整营销战略,这本身酒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企业保持活力。增强发展的潜力;有利于企业满足绿色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很快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企业的稳定、持续、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颜弘(2006)等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层面从战术的层面和战略的高度对做了说明,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塑造绿色文化,构建企业绿色形象,赢得竞争优势,从而占领市场扩大商品销售;绿色营销也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10]。3、绿色营销的经济学基础和绿色营销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绿色营销从引入我国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绿色营销的基础理论包括基础营销学、生态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王文举(1997)等认为绿色营销的理论基础有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以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三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等[10]。绿色营销隶属与营销学,是营销学发展中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基础营销学是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中心的基本宗旨,在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企业的营销战略以及以4Ps为中心是营销策略的基本思路,这些在绿色营销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运用。生态经济学为企业绿色营销观念的形成。绿色战略和策略的实施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既是绿色营销的基础理论,又是绿色营销的基本宗旨。绿色营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障碍,有市场需求障碍、意识障碍、价格障碍、消费环境障碍、消费能力障碍、外部性障碍等绿色消费障碍和绿色营销生产障碍其中包括:观念障碍、绿色产品研制困难、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物质基础薄弱、营销创新能力不足等微观障碍。文启湘等学者认为绿色营销具有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按照绿色产品的收益对象的不同,商品可以分为公益型和私益型两大类,前者的受益对象不具有排他性,受益人是社会公众,后者的受益对象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指直接进行消费的绿色产品,只有利于消费者本人。何志毅(2004)等通过对绿色营销的力量的四力模型对比了国内外绿色营销的状况,指出国内绿色营销应是以部分“深绿色”企业为主要推动者,而国外绿色营销的主要拉动力是消费者[12]。绿色营销主体是企业,其行为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决定影响企业的命运。但在我国推行绿色营销,还需要政府从宏观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指导企业营销行为。需要宏观市场监督、检查、影响、配合企业的营销行为。李海娥(2006)从绿色营销实施主体的角度剖析了我国绿色营销实施障碍的原因,提出政府应该成为目前绿色营销的主导力量及制定具体的相关措施[13]。因此,实施绿色营销关键是建立一个企业、消费者、政府与自然的动态平衡经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具有不同的作用。4、绿色营销的具体操作及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6 对企业怎么样来实施绿色营销的具体操作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思考、探索和研究,归纳起来,有这些观点:树立绿色营销经营理念;加强绿色营销信息管理;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合理制定绿色价格,建立健全绿色渠道,有效开展绿色促销;大力推广绿色清洁生产制度;加快绿色标志的认证工作。绿色壁垒,国内外学者对其定义主要有两大类,事实上,绿色壁垒问题由来很久,应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的开拓国外市场,国外对出口企业实施绿色壁垒措施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绿色壁垒正成为21世纪初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巨大压力。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叶方同(1998)等论证了国际贸易中的各种绿色壁垒制度,指出政府和企业应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突破绿色壁垒的限制。这势必对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产生重要影响。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现实意义企业绿色营销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改变营销观念,重塑经营模式,实施绿色式制造和清洁生产,而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企业、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宏观、微观多层面的实现。1、企业绿色营销有利于环境与发展相协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当,造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个人减少或克服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一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2、企业绿色营销有利于形成公序良俗绿色营销有利于克服市场营销中的一些病态行为,杜绝产品策略中的制假售假,以及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环境的活动;。纠正价格策略中随意“宰客”、变相涨价、恶意降价、倾销等,抵制在分销过程中贿赂、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规范促销策略与广告形式,抛弃不健康的广告内容等等。企业绿色营销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了公平竞争,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3、企业绿色营销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消费文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进入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后,其消费目标不再局限于生存,更要追求健康、安全、舒适和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样,环境问题必然被作为一种消费现象加以考虑;同时消费者从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出一发,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责任。于是,以适度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等为特征的新型绿色消费正风靡全球。绿色营销所倡导的绿色观念将能有效地引导社会消费,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绿色”6 意识使他们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而抵制普通产品。消费需求必将由低层向高层次递进,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发展,即社会消费趋向节约型、文明型和科学型。这是一种可持续消费,也是一种绿色消费。4、企业绿色营销优化市场商品结构,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随着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的兴起,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成为市场商品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和趋势,因此,绿色营销使市场商品结构优化了,这主要表现在:绿色产品在市场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而初级产品在市场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下降。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迫于环境保护的压力,以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为代价的初级品贸易将受到限制和禁止;而且随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产品中所含的技术、知识含量明显增加,使市场商品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绿色产品增加,许多初级产品产量进一步下降,市场商品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绿色产品在市场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必然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5、企业绿色营销有利于我国突破绿色壁垒,争取国际贸易最大利益在国际贸易中,环境与贸易的关系越来越突出,由环保引起的贸易纠纷正逐渐成为双边或多边摩擦的焦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入WTO后,传统的关税壁垒将被新的非关税壁垒所取代,其中绿色壁垒将是一种主要形式。绿色营销能推动我国建立以IS014000为核心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从而突破绿色壁垒,化解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经济早日融入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潮。参考文献6 [1]FiskGeorgeCriteriaforaTheoryofResponsibleConsumption.JournalofMarketing.April.1973[2]梅莉、左鹏.绿色营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3月.第62页[3]MichaelJayPolonsky&PhilipJ.RosanbergerHI.ReevaluatingGreenMarketin:AStrategicApproach[M].BusinessHodzom,September-October2001:22-30[4]Chialinchen.DesignfortheEnvironment:AQuality-BasedModelforGreenProductDevelopment.ManagementScience.2001INFORMS2001,47(2):250—263)[5]Devashishpujari.CreenandcompetitiveInfluencesonenvironmentalnew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M].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3(56)657-671[6]魏明侠,司林胜,孙淑生.绿色营销的基本范畴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6)[7]万后芬.绿色营销的理论、措施及宏观监控体系[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5(5)[8]刘宇伟.绿色营销的理论贡献刍议[J].扬州大学商学院学报,1996(3)[9]杨梅.绿色营销的魅力[J].生态经济,2000(4)[10]颜弘.从“两个维度’’重新审视发展绿色营销的意义[J].科技创业月刊,[11]2006(8)王文举,张庆亮.我国发展绿色营销的问题及对策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5).[12]何志毅,于勇.绿色营销发展现状及国内绿色营销的发展途径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13]李海娥.论政府在我国绿色营销发展中的主导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2006(5)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