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七氟烷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ID:15114428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七氟烷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_第1页
七氟烷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_第2页
七氟烷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_第3页
七氟烷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_第4页
七氟烷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氟烷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七氟烷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作者:陈根殷王旭光 陈淑琼杨展【关键词】七氟烷;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老年人七氟烷和罗库溴铵都是目前麻醉中应用的较新型药物。罗库溴铵是一种新型的甾类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具有起效快,中时效,恢复迅速,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的特点,在气管插管和术中维持有替代其他肌松药的趋势〔1〕。有研究表明吸入七氟烷能增强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延长罗库溴铵的作用时间〔2〕,但其对老年患者的具体作用如何还尚未见详细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浓度的七氟烷对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肌肉松弛作用起效、维持和恢复时间的影响

2、。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45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按美国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66~76(74±7)岁,体重(63±11)kg。分为对照组(Ⅰ组),男8例,女7例,体重(63±8)kg,年龄(75±8)岁;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ED50)七氟醚组(Ⅱ组),男7例,女8例,体重(61±10)kg,年龄(74±9)岁;1.36MAC(ED95)七氟烷组(Ⅲ组),男8例,女7例,体重(64±11)kg,年龄(73±11)岁。患者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心、肺、肝、肾功能

3、均正常,无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疾病,无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也未使用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的药物。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东莨菪碱0.3mg,麻醉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0.05mg/kg、异丙酚0.5~2mg/kg和芬太尼0.5~5μg/kg。气管内插管连接麻醉机机械通气,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4.5~5.3kPa,氧流量2L/min。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心率及血压,必要时静注适量麻黄碱维持收缩压高于100mmHg。全身麻醉诱导后,

4、所有各组均待拇收肌颤搐反应的T1测定值恢复至对照100%的时间并稳定后,各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Ⅱ组和Ⅲ组在气管插管后立即吸入七氟烷达到所需MAC值后并维持。术中用吸入麻醉的Ⅱ组和Ⅲ组均用丙泊酚1~1.5mg/L(血浆浓度)靶控输注,Ⅰ组用丙泊酚2~2.5mg/L(血浆浓度)靶控输注,每组根据需要均间断追加芬太尼维持麻醉。  1.3监测指标6  监测七氟烷的吸入、呼出浓度及MAC值;肌松监测采用TOFWatch(r)SX加速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表面电极置于患者左侧前臂尺侧近腕处,换能器探头固定在拇指指腹,采

5、用单刺激进行定标,定标时间大于5min。选择自动调节方式,将单次肌颤搐高度调整至100%作为对照值,然后以4个成串刺激(TOF)进行监测,频率2Hz,波宽0.2ms,间隔15s,刺激前臂尺神经。记录各组注药后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注药结束到TOF=0)、TOF无反应时间(T1=0)、维持时间(注药结束到T1恢复到对照25%的时间)、T150%恢复时间(注药结束到T1恢复到对照50%的时间)、T175%恢复时间以及恢复指数(T1恢复25%~75%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

6、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麻醉维持时间  Ⅰ组为(187.4±20.6)min,Ⅱ组为(191.2±18.4)min,Ⅲ组为(192.7±23.8)min,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2肌松监测指标6  各组起效时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无反应时间、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T17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Ⅱ组和Ⅲ组与Ⅰ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延长(P<0.05),而Ⅲ组则明显长于Ⅱ组(P<0.05或P<0.01)。见表1。表1三组患者肌松效应比较(略) 

7、 3讨论罗库溴铵是一种新型氨基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对神经肌肉接头受体有高度选择性,具有起效快、中时效、恢复迅速及很少蓄积等特点,十分接近于琥珀胆碱〔3〕,特别适用于需行快速诱导插管的病例。研究表明静脉麻醉药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等对罗库溴铵的效应无明显影响〔4〕,而复合吸入麻醉药时能显著延长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5〕,这种增效作用与吸入麻醉药的种类、浓度以及吸入时间有关。研究表明七氟烷能产生足够的肌松作用,可以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延长其作用时间,减少所复合使用肌松药的剂量〔6〕。本研究结果显示1.0MAC

8、七氟烷组和1.3MAC七氟醚组相比起效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七氟烷维持吸入麻醉时间不够,七氟烷在肌肉组织尚未得到完全平衡或七氟烷强度较弱,0.36MAC的差距不能改变罗库溴铵的起效有关。而加大吸入七氟烷浓度,可以加快提高七氟烷在神经肌肉组织中的浓度,增强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随着七氟烷吸入浓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