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ID:15377812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上传者:U-3204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_第1页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_第2页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_第3页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_第4页
资源描述: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    35~4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  a)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  b)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c)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  d)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  e)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  a)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b)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  胸部不适,气短,异常虚弱,身体疼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介绍:     血液凝固机制分为内、外凝血系统,内源凝血系统包括因子Ⅻ、Ⅺ、Ⅸ、Ⅷ、Ⅹ、Ⅴ、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等,可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为筛选试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     男性:31.5~43.5s,女性:32~43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临床意义:    (1)PTT延长(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超过10s以上):因子Ⅷ、Ⅸ、Ⅲ、Ⅻ缺乏症,且见于严重的因子Ⅹ、Ⅴ、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时本试验也延长。  (2)PTT缩短:因子Ⅷ、Ⅴ活性增高,DIC高凝血期,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增多症等。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介绍:    在37℃时,白陶土可激活因子Ⅺ和Ⅻ。部分凝血活酶即脑磷脂可代替血小板3因子。亦可加速因子Ⅹ的活化。KPTT即在加入足够的白陶土及部分凝血活酶和钙离子的条件下,测定血浆凝固所需时间,本试验为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但缺乏特异性,对本试验延长的病例,应进一步作其他检查,以鉴别凝血障碍的类型。KPTT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上有意义。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    男性:37±3.3(31.5~43.5)s。  女性:37.5±2.8(32~43)s。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临床意义:    KPTT较正常(35~45s)对照延长10s以上有意义。本试验较凝血时间敏感,凡参与血浆凝血活酶生成的各种因子缺乏时,均可引起KPTT延长,尤其Ⅷ、Ⅸ、Ⅺ因子含量减少所致的各种血友病时多见延长,能检出因子Ⅷ∶C<25%的轻型血友病。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以及有抗凝物质存在时亦可延长。也可作为血友病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指标之一。KPTT缩短见于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症等。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介绍:    人体内与凝血系统功能相拮抗的是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抗凝血酶Ⅲ是抗凝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脏合成,为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具有强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浆抗凝酶活性的70%。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正常值:    抗凝血酶Ⅲ活性:0.90~1.20(发光底物法)  抗凝血酶Ⅲ抗原:250~330mg/L(免疫比浊法)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临床意义:    降低见于:  先天性和获得性抗凝血酶缺乏症,如肝脏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外科手术后、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肾小球疾病、静脉血栓形成等。  升高见于:  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出血期、单纯性紫癜、肾病尿毒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检查概述检查详情狼疮性抗凝因子狼疮性抗凝因子介绍:    异常的高岭土PTT,不能用正常血浆纠正,提示一种抑制因子的存在。检测狼疮性抗凝因子的血小板磷脂中和试验阳性,这种抗凝因子在体外能引起高岭土PTT延长,在体内与血栓形成倾向有关,狼疮性抗凝因子正常值:    阴性。 狼疮性抗凝因子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毛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细菌或病毒或原虫感染、皮肤恶性肿瘤、血栓形成、应用氯丙嗪、奎尼丁及抗生素。  需要检查人群:疑有上述病患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