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

ID:15442625

大小:266.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08-03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_第1页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_第2页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_第3页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_第4页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伤发热【概述】定义: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特点:1.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2.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文献摘要】1.《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其中对阴虚发热的论述较详。2.汉·张仲景《金匱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以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可谓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3.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第二十九卷》治疗虚劳热的柴胡散、生地黄散、地骨皮散等方剂,在处方的配伍组成方面,为后世治疗阴虚发热提供了借鉴。4.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在《内经》五

2、脏热病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钱氏并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剂。5.金元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辩证及治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其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李氏在《内外伤辨惑论》里,对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作了详细的论述。6.朱丹溪对阴虚发热有较多的论述,强调保养阴精的重要性。7.《景岳全书·寒热》对内伤发热的病因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特别对阳虚发热的认识,足以补足前人之所未及,其拥有归隐、李中堂、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等作为治疗阳虚发热的主要方剂,值得参考。8.明·秦景明《症因脉治·

3、内伤发热》最先明确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拟定的气虚柴胡汤及血虚柴胡汤,可供治疗气虚发热及血虚发热参考。9.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发热》将外感发热以外的发热分为郁火发热、阴郁发热、骨蒸发热、内伤发热(主要指气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痰证发热、伤食发热、瘀血发热、疮毒发热共11种,对发热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10.《医林改错》及《血证论》二书对瘀血发热的辩证及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范围】凡是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伤发热的范畴。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和某些

4、原因不明的发热,具有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病因病机】病因:久病体虚、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外伤出血病机:内伤发热的病机,总属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所导致。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实——由气郁化火、瘀血阻滞及痰湿停聚所致者,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湿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虚──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或因阴血不足,阴不配阳,水不济火,阳气亢盛而发热;或因阳气虚衰,阴火内生,阳气外浮而发热。强调:1.发病:本病病机比较复杂,可由一种也可由多种病因同时引起发热,如气郁血瘀、气阴两虚、气

5、血两虚等。2.转归:久病往往由实转虚,由轻转重,其中以瘀血病久,损及气、血、阴、阳,分别兼见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而成为虚实兼夹之证的情况较为多见。其它如气郁发热日久伤阴,则转化为气郁阴虚之发热;气虚发热日久,病损及阳,阳气虚衰,则发展为阳虚发热。3.预后:内伤发热的预后,与起病的原因、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据临床观察,大部分内伤发热,经过适当的治疗及护理,均可治愈。少数患者病情缠绵,病程较长,虚经一定时间的治疗方能获得明显疗效。而兼夹多种病证,病情复杂,以及体质极度亏虚的患者,则其疗效及预后均较差。4.脉诊对病情的判断有较大的意义,如《张氏医通·热》

6、说:“热而脉静者难治,脉盛汗出不解者死,脉虚热不止者死,脉弱四肢厥,不欲见人,利下不止者死。”【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低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2.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瘀、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3.无感受外邪所致的投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二、病证鉴别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鉴别三、相关检查发热,尤其是较长时间的慢性发热涉及多个病种,必要时可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协助诊断。1.血、尿、粪三项常规检

7、查,血沉测定,心电图以及X线胸部透视或摄片应作为慢性发热时必须进行的检查。2.怀疑结缔组织疾病时,作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测定、血中狼疮细胞检查以及有关血清免疫学检查。3.怀疑肝脏疾病时,作常规肝功能检查。4.怀疑甲状腺疾病时,作基础代谢检查。5.有未能解释原因的严重贫血时,须作骨髓象检查。【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证候虚实实证──由气郁、血瘀、痰湿所致的内伤发热虚证──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致的内伤发热虚实夹杂证──邪实伤正及因虚致实,既有正虚,又有邪实表现者2.辨病情轻重重──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甚,

8、兼夹症多轻──病情较短,热势不盛,间断发热,正气不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