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

ID:42116222

大小:371.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9-08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_第1页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_第2页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_第3页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_第4页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内科学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症第六节内伤发热内伤发热定义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长,病势轻重不一。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但有时可以是高热。定义分析1、病因——内伤2、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3、临床表现——发热为主。多以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为特征文献记述内伤发热最早见于《内经》,其中对阴虚发热的论述较详。《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气熏胸中,故内热。”《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2、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后世甘温除热法的先声《太平圣惠方·第二十九卷》治疗虚劳烦热的柴胡散、生地黄散、地骨皮散等方剂,在处方的配伍组成方面,为后世治疗阴虚发热提供了借鉴。《小儿药证直诀》在《内经》五脏热病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钱氏并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剂。文献记述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证及治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其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李氏在《内外伤辨惑论》里,对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作了详细的论述。《病因脉治·内伤发热》最先

3、明确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新拟定的气虚柴胡汤及血虚柴胡汤,可供治疗气虚发热及血虚发热参考。《证治汇补·发热》将外感发热之外的发热分为郁火发热、阳郁发热、骨蒸发热、内伤发热(主要指气虚发热)、阳虚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痰证发热、伤食发热、瘀血发热、疮毒发热共11种,对发热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文献记述《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晚发一阵热,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

4、,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证治范围凡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伤发热范畴。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神经功能性发热与感染后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甲亢),以及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胆道感染)所引起的发热,和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在有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证候特征1.内伤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2.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3.因内伤发热主要由于气、血、水湿的郁滞壅遏或气、血、阴、阳的亏损失

5、调所导致,故在发热的同时,分别伴有气郁、血瘀、湿郁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病因病机】病因:1、久病体虚2、饮食劳倦3、情志失调4、外伤失血病机:实:气、血、湿的郁结虚:气、血、阴、阳亏虚【病因病机】总之,内伤发热的病机,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由肝经郁热、瘀血阻滞及内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水湿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因气属阳的范畴,血属阴的范畴,此类发热均由阴阳失衡所导致。或为阴血不足,阴不配阳,水不济火,阳气亢盛而发热;或因阳气虚衰,阴火内生,阳气外浮而发热。病因病机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同时引起

6、发热如:气郁(滞)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病久可相互转化:由实转虚、虚实夹杂。以淤血日久损及气、血、阴、阳为多见。诊断依据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2.一般有气、血、水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3.无外感表证。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4.必要时可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协助诊断。诊断注意事项1.注意体温计测试温度的差异由于年龄不同和个体差异,其基础体温也不同。如小儿代谢率较高,体温也较成人稍高;老年人及虚弱体质者代谢率低,其体

7、温也较青壮年稍低;妇女经期体温低,而排卵及妊娠期高;剧烈运动和食后体温可稍高。另外,内伤发热中的五心烦热或仅自觉发热其体温并不升高。因此,不能完全依赖体温计的测试结果为诊断内伤发热的依据。2.注意分辨证型《证治汇补·发热》中载:“经曰:阴虚则内热,此一端也,其他除感客邪之外,有劳力劳色、气郁火郁、伤食伤酒、挟瘀挟痰、疮毒虚烦、皆能发热,宜熟辨之。”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发热特点及兼症详细区辨内伤发热的类型:①发热为阵阵微热或情绪激动时易发热,属气郁发热;②发热为午后潮热、面部烘热或五心烦热者,属阴虚发热;③低热、汗出恶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