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案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案

ID:15674879

大小:44.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8-04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案_第1页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案_第2页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案_第3页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案_第4页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案篇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材料二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让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历史上治乱的缘故。他便

2、写下了解《新语》十二篇,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使得刘邦不得不称善。(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儒家成为显学的原因?(3)诸子百家思想对今天社会生活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试从儒墨道法四家学派核心思想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篇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6(岳麓版必修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6(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学习目标】(转自:wWw.bdFqy.com千叶帆文摘: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案)一.熟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记忆各家的核心思想内容,理解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二.理解诸子对宇宙时空、

3、社会秩序和人生价值的认识。三.认识诸子思想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对其接纳程度,并认识争鸣的阶段性特征。四.通过学习儒、道、法家的思想,认识思想在社会转型中的指导意义和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积极、消极影响。【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2.教学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3.教学疑点:各家学说的阶级性。二.教材解读【总论】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的

4、礼法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冲出狭隘宗族纽带的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社会上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了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5、,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

6、"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作《孟子》七篇。主要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q

7、uot;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

8、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