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基础设计归纳

条形基础设计归纳

ID:16139810

大小:829.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8-08

条形基础设计归纳_第1页
条形基础设计归纳_第2页
条形基础设计归纳_第3页
条形基础设计归纳_第4页
条形基础设计归纳_第5页
资源描述:

《条形基础设计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条形基础设计基础结构设计基础设计内容1)选择基础材料,类型,进行平面布置;2)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3)确定地基承载力;4)底面尺寸,变形、稳定验算;5)基础结构设计;6)绘图、施工说明。基础埋置深度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指基础底面至地面(设计地面)的距离。影响因素: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冻融条件场地环境条件地基承载力1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fak表示沉降变形的函数3地

2、基承载力的特征值的确定1)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2)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3)按规范承载力表确定4)按建筑经验确定地基变形验算1、建筑物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2、:地基变形特征沉降量——基础某点的沉降值,沉降差——基础两点或相邻柱基中点的沉降量之差,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下式验算:作用在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不超过它的承载力特征值.F

3、pdzpcz软土Es1Es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计算附加应力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即按压力扩散角的概念计算,假设基底处的附加应力   往下传递时按压力扩散角向外扩散至软弱下卧层表面,根据基底与扩散面积上的总附加应力相等的条件,可得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基底处附加应力基底处附加应力:条形基础当软弱下卧层为压缩性高而且较厚的软粘土,或当上部结构对基础沉降有一定要求时,除承载力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验算包括软弱下卧层的基础沉降量。地基稳定性验算1、地基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进行验算。2、对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当垂直于坡顶边

4、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小于或等于3米时,其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式要求,且不得小于2.5米。条形基础a——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b——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d——基础埋深;ß——边坡坡角。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截面设计包括确定基础高度和底板配筋。计算时以基础净反力P;取1m计算单元。1、构造要求2、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内力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截面设计验算的内容包括:基础底面宽度: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高度:混凝土抗剪条件确定基础底板配筋:由基础截面抗弯能力确

5、定注意:为什么在进行基础截面设计时,可不考虑基础及上覆土的重力,采用地基净反力进行计算?考虑基础上面以及下面的力本身是平衡的。由墙传给基础的力也是靠基础底面的反力平衡的,这个平衡是宏观上的平衡,是体系上的平衡。对于基础局部而言,是不能平衡的,要靠基础内部的内力与基础底面的净反力平衡。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轴(中)心荷载基本条件:基底平均压力p不大于持力层承载力的特征值fapkfa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

6、竖向力设计值,Gk--基础自重设计值加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对一般实体基础,可近似地取为,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可取=20kN/m3,但在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去浮力。即fa=fak+dm(d-0.5)——暂不做宽度修正GFd条、矩、方形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尺寸条形方形矩形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了应满足上式外,还应满足p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大压力值;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高度:基础内不配箍筋和弯起筋,故由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确定1)轴心荷载作用基础底板配筋:由基础截

7、面抗弯能力确定公式:2)偏心荷载时基础高度和配筋仍按轴心荷载作用时的公式,式中的剪力和弯矩按下式计算。柱下条形基础适用条件:地基软弱,承载力较低,荷载较大,地基压缩不均匀时。荷载分布不均匀,有可能有不均匀沉降时。上部为敏感性建筑。构造要求柱下条基除满足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构造要求外,应满足:1、采用倒T形截面,由肋梁和翼板组成2、肋深高度1/4~1/8柱矩,并满足受剪要求,当柱荷载加大时可加腋。3、梁沿纵向取等截面,梁比柱至少宽出50mm,柱长>400mm时肋加宽。4、翼板厚度不小于200mm,200~250时用等厚度翼板

8、>250变厚度翼板,其坡度小于等于1:35、端部外伸长度为边跨跨距的0.25~0.30倍。6、梁顶底纵向受力钢筋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受力钢筋全部贯通,底面通常钢筋面积不少于底面受力钢筋总面积的1/3。(可能出现整体弯曲,内力分析不准)7、h>450mm时,在梁的两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不小于截面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