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之佛道因缘

论杜甫之佛道因缘

ID:16983262

大小:6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6

论杜甫之佛道因缘_第1页
论杜甫之佛道因缘_第2页
论杜甫之佛道因缘_第3页
论杜甫之佛道因缘_第4页
论杜甫之佛道因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杜甫之佛道因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凤初鸣年刊》 第三期论杜甫之佛道因缘--试从接受理论的角度观察之王家琪*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班二年级。提要一般人对「杜甫」的直觉印象不外是中国文学史上所形容的「诗圣」、「忠君」、「写实诗人」等等。而这些封号号究其来源原是始于宋代理学的时代思潮与需要,而被加冕冠上的。今之学者论杜,已不像古人那样强调儒家教化与社会功用,为了正视杜甫是名诗人的身份,以及为了彰显杜诗本意的艺术境界与美学特征,今之学者甚有提出〈「诗圣」废名论〉之说。接受理论正可用来解释上述从宋代以来杜甫的「诗圣」说,到今日产生「废诗圣」说的文学现象。……中间省略……本文欲先从现代学者们讨论佛、道思想是否对杜甫造

2、成影响的论辩过程当中,显示今人论杜思想的一个接受过程的演变,以此彰显杜甫思想之丰富性;其次再从杜甫涉及佛、道之相关诗作来检验、探究杜甫之佛道因缘,并藉由这些诗作来呈现杜甫对于唐代佛道思想、文化具有一定程度之熏染与接受,以建构符合今日对杜诗之「期待视野」之论述。关键词:杜甫、佛道、接受理论一、问题提摄以往在脑海中对「杜甫」(712~770)所浮现的直觉印象,通常是中国文学史上所推崇的「诗圣」、「诗史」、「爱国忠君」、「写实诗人」等评价。究其来历之后发现,原来杜甫「诗圣」之名与地位的确立,是始于宋代这一特定时代的思潮与需要中,而沿用至今的许总《杜诗学通论》第三章、第一节<宋代理学

3、道统观在杜诗研究中的体现>,(圣环图书,民国86年),页43。。陈文华《杜甫传记唐宋资料考辨》中提到:「面对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命历程,我们是必须在不断的发现与诠释的过程里去了解他的,这就牵涉到历史的『实在体』与解释者的诠释观点之间的辩证问题了。陈文华《杜甫传记唐宋资料考辨》,(台北:文史哲,1987年11月),页3。」在宋代「理学的道统观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贯彻和集中表现许总《杜诗学通论》第三章、第一节<宋代理学道统观在杜诗研究中的体现>,页41。」的时代氛围下,重视诗歌「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的实用主义,所以宋人对杜诗之解说多半着眼其「忠君」思想,认为杜诗必然完全符合

4、儒家诗教的精神与伦理纲常,若是有其它的「闲言语」,则又提出「诗外求意」之说来逆推杜甫的忠节之志同前注,第三章、第二节<宋代理学伦理观与杜甫诗圣地位的确立>,页46~53。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9《有凤初鸣

5、年刊》 第三期。反观今日时人之论杜,除了多元的接受西方文学理论思潮的洗礼之外,也不像前贤那样特别强调儒家之教化精神与社会功用,而是正视杜甫是名诗人的身份,并且急于廓清层层迷雾,故甚而提出<「诗圣」废名论>之说同前注,附录:<「诗圣」废名论>,页377~381。,以为彰显除了「忠君」思想之外,杜诗本义的艺术境界与美学特征。……中间省略……诚然,杜甫的主要思想不仅是属于儒家的范畴,而且是儒家诗教的忠实实践者。举凡儒家文学传统的政治原则、现实精神、道德理想、仁民爱物、讽喻比兴等内容和手法,都在杜甫的诗中发挥到了极致。这亦是新、旧学者们都接受认同的事实,但若是仅止于此,则似乎尚嫌单一

6、且片面,因为这样的理解既不能体现出佛、道盛行的唐代社会在杜甫创作上的实际滋养,而对杜甫做出适当的评价,也不能如实的说明杜诗怎样的反映和呈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而使杜甫的精神与诗歌成就符合「集大成」的特点。所以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开始注意到佛、道思想在杜甫的生命历程中产生或轻或重的影响,而开始多作润释与着墨,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其意见无论是赞成或是反对,都可以看出论杜思想的变化已从纯正儒家思想的一元论,到儒、释、道三家相容的一个变化历程。所以,本文欲先从现代学者们讨论佛、道思想是否对杜甫造成影响的论辩过程当中,显示今人论杜思想的一个接受过程的演变,以此彰显杜甫思想之丰富性;其

7、次再从杜甫涉及佛、道之相关诗作来检验、探究杜甫之佛道因缘,并藉由这些诗作来呈现杜甫对于唐代佛道思想、文化具有一定程度之熏染与接受,以建构符合今日对杜诗之「期待视野」之论述。二、前人论杜甫与佛、道之交涉(一)关于道教早期50年代学者讨论杜甫,并无专章论及杜甫与佛道之关系,而多半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采用传记式的论述方式,重点在栩栩如生的再现诗人的行状与心态。其论及杜甫与道教有关之文字如下:闻一多(1899-1946)《杜甫》:或许他们初见面时,子美本就对于学仙有了兴味,所以一见了「谪仙人」便引为同调;或许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