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例效果分析.doc

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例效果分析.doc

ID:17438496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1

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例效果分析.doc_第1页
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例效果分析.doc_第2页
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例效果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例效果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例效果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对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影响。方法:35例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鼻内镜指导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再辅以药物治疗观察术后转归情况。结果:35例患儿听力都得到改善,打鼾停止或消失。其中显效29例(82.86%),有效6例(17.14%)。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于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切除术鼻内镜手术儿童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

2、titismedia,SOM)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儿童发病率高,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和智力障碍的常见原因。腺样体切除术(adenoidectomy,AT)对减轻SOM的症状和控制其发病是有效的,同时鼻内镜成为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微创、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因此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于治疗SOM逐渐被广泛采用。本研究对我院2007年1~12月收治的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35例患儿采用鼻内镜下吸切器切除腺样体,取得良好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11岁,平均6.5岁;

3、病史6个月~4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及鼻塞,其中并发慢性鼻窦炎11例,临床表现为长期鼻塞、流脓涕,对药物治疗反应差;检查鼓膜完整,轻度或重度内陷,光泽灰暗,活动较差,光锥消失。辅助检查:电测听检查70耳均呈单纯传导性耳聋,其余12耳伴程度不同神经性耳聋。声阻抗检查58耳,鼓室曲线呈“B”型;术前听力检查均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20~30dB12例,30~40dB16例,40~50dB7例;声导抗测试为B型曲线(25耳)和C型曲线(10耳)。全部患儿术前均进行鼻咽部X线摄侧位片或常规鼻内镜检查或鼻窦CT,均示腺样体肥大。  1

4、.2诊断标准内镜下观察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的程度与咽鼓管的关系:腺样体组织占据鼻咽腔上部,后鼻孔开放为Ⅰ度,占据鼻咽腔上半部为Ⅱ度,超过鼻咽腔半部并部分阻塞咽鼓管口为Ⅲ度,完全阻塞咽鼓管口及后鼻孔下缘不能窥及为Ⅳ度[1];Ⅰ度为正常,Ⅱ度为基本正常或轻度肥大,Ⅲ度为中度肥大,Ⅳ度为重度肥大,本组病例中Ⅳ度肥大9例,Ⅲ度肥大19例,Ⅱ度肥大7例。  1.3手术方法30°鼻内镜配高亮度冷光源及摄录系统,在监视器下采用电动吸割器进行腺样体切除术。常规气管插管经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开口器暴露口咽部,30°鼻内镜经口辨认腺样体、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壁管咽口及咽鼓

5、管腭、咽壁等解剖结构,直视下以弯头电动负压吸割器切除腺样体,以浸有少许1‰3肾上腺素药液的纱球压迫止血。活动性出血点以电凝止血。3例患儿因下鼻甲后端肥大,行下鼻甲后端部分切除,鼻腔填塞止血,48h后抽除填塞物。12例患儿并发双侧扁桃体肥大,同期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所有患儿均未行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2周,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4~6周。  1.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耳闭塞感、耳鸣消失,听力恢复,鼓膜恢复正常、积液消失,声导抗检查显示为A型曲线,纯音测听骨气导差在15dB以内;好转:耳闭塞感、耳鸣减轻,听力提高,鼓膜内陷不明显、有少量积液,

6、平均听力提高15dB,但未达到正常,声导抗为As型鼓室图;无效:耳闭塞感、耳鸣无明显变化,听力无明显提高,鼓膜内陷明显,鼓室内仍明显存在积液,鼓室图变化不明显,术后复发。随访3个月评判疗效。  1.5治疗效果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经明确止血后,无1例发生术后出血,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基本停止,术后鼻内镜检查腺样体无残留,无咽鼓管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35例患儿中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消失27例,仍有轻度睡眠打鼾但无张口呼吸8例,并发慢性鼻窦炎11例患儿鼻塞、流脓涕症状基本消失;分泌性中耳炎35例患儿耳闭塞感消失,声导抗测试为A型曲线和As

7、型曲线(2耳);纯音测听:显效29例,有效6例。术后内镜检查无咽后壁咽鼓管咽口损伤,无瘢痕形成或黏连,无2次手术病例。  2讨论  SOM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是儿童的好发疾病,发病率在14%~63%[2]。久治不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严重的听力障碍,从而使发育期间儿童语言损害,出现学习和行为问题。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咽鼓管机能障碍、免疫因素与感染因素密切相关,其他因素还包括父母吸烟、变应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和腺样体肥大[3]。腺样体是咽淋巴环的一部分,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体积最大,7岁后逐渐缩小

8、。一直以来腺样体肥大被认为是引起SOM的重要原因,主要有4种观点[4]:(1)咽鼓管的机械性阻塞或功能障碍;(2)咽鼓管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