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

ID:17794602

大小:20.3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5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_第1页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_第2页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_第3页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_第4页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  一、存留养亲制度的评析  存留养亲是指我国古代对于判处死刑、流刑、徒刑的罪犯,因其直系亲属年老或者疾病而又没有其他成年家属能够照料生活,将犯人有条件地不立即执行刑罚,让其侍奉其家属,待家属死亡后再恢复执行刑罚的一种制度。据史料考证,存留养亲制度开始于北魏时期,完善于隋唐,消亡于明清,前前后后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之久。无论是其存留如此长时间抑或是最后的消亡都必有特定的原因,既然本文探讨存留养亲制度于现代的借鉴意义,则必须对这一制度有一个较为清晰透彻的认知,因而,下文笔者将先对存留养亲做一个简单的评析。  1、存留养亲制度的合理性  首先

2、,存留养亲有利于保持社会生产力,巩固小农经济基础,稳定社会。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于家庭,青壮年是经济支柱,如若在独子家庭中,独子被判死刑或者流刑,家中长辈重病又无人侍奉,整个家庭将无以为继。家庭作为一个国家组成的小单元体,若家不和谐则国将不稳定。于国家,青壮力则是国家经济繁荣的核心人力资源,尤其在医疗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劳动力往往是相对不足的。因而,统治者一方面为了保持社会劳动力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势必寻找一种既能惩罚犯罪又能平衡社会矛盾的途径。所以,存留养亲制度的出现,既可以有效地防止家破人亡的悲剧发生,维护家庭的稳定,从

3、而维持社会的稳定;又可以保持社会劳动力的相对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巩固小农经济基础,维护封建统治。  其次,存留养亲重视人性倡导孝道,有利于感化和改造罪犯。[1]"尽孝"自古以来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存留养亲正是给予罪犯尽孝的机会,而后再执行刑罚,可谓是情法兼顾,无疑让罪犯内心感到动容,尤其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背景下,罪犯更会觉得皇恩浩荡。另一方面,在养亲尽孝的过程中,亲情的感化也可引导罪犯向善改造。可说存留养亲既发挥了刑罚原有的通过震慑性、惩罚性来预联盟防犯罪、惩治、消灭犯罪的作用,同时更是发挥了对人性的教育改造功能。存留养亲以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尊重并维护

4、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思想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发挥了更好的社会效果,有利于真正地感化、引导和改造罪犯。  再次,留存养亲是君主施行仁政的表现,有利于维护其统治。在古代"人治"为主的大背景下,以儒家文化为基准,统治者更倾向于利用伦理纲常来治理国家,法治排位第二,他们更愿意用伦理道德的无形约束和影响力来弥补法律制裁上的某些缺失。与此同时,古代民众评价一位君王的好坏往往和其是否施行"仁政"有很大的关系,统治者的选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选择体恤民情的措施更容易被接受也更能赢得人心,从而更容易得到拥护,其统治也就更加稳固。  最后,留存养亲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平等。虽古代法制里

5、一直存在有"上请"、"八议"可请求减免刑罚的政策,君王们也往往因此被赋予"仁政"光环,但事实上这些制度的适用范围都只在社会上层人士,排除了广大的平民百姓,其归根到底是等级制度所带来的特权,而并非真正地以仁治国。而留存养亲却第一次惠及到普通民众,这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封建社会无疑是具有突破性的,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法制的平等性。  2、存留养亲制度的弊端  首先,存留养亲缺乏科学、统一的执行监督机制。笔者在众多存留养亲资料中发现,不管是司法官吏的审判还是最后皇上的审核,虽然都体现了对存留养亲适用的谨慎,但对执行阶段的具体操作和相关监督却极少提及。对此,笔者猜测可能是留存养亲本身

6、在执行上存在监督不严的缺陷,才缺乏相关的文献。然而,作为刑罚中一种特别的处理方式,尤其针对的是被判处死刑、流刑等重刑的罪犯,完善的执行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如若缺少必要的监督,则罪犯被放后是否真的有"养亲"无从得知,更甚者可能把之当作"重获自由"而为所欲为,那么存留养亲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只是一纸空文。基于此我们十分明确,只有确保得到充分的监督才能保证存留养亲制度的目的得到真正的实现。但古代存留养亲制度在执行监督上的空缺给予了人性过度的信任,必然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无疑是一大缺漏。  其次,存留养亲如若执行不当易纵容犯罪,适得其反。在清末修律中,沈家本否定存留养亲制度的

7、主要依据之一就是它放纵罪犯。刑罚作为对犯罪分子的惩罚,一定程度上也讲究及时性,惩戒及时才能起到最佳的惩罚和震慑效果。此外,存留养亲目的在于"养亲",本意是遵循和弘扬中国自古"以孝为先"的传统文化观念,以理想状态而言,其可以兼顾情理和法理达到两全其美,然而在实践中是否可真正地达到此目的其实是有风险的,如若犯人被放后只是表面佯装照料亲人,实际却没有达到"养亲"的效果,甚至借着这个机会再次犯罪,那么存留养亲不仅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纵容犯罪、引诱犯罪。而这也是存留养亲长期存在争议性的一个焦点所在。  正如有学者所言,中国古代社会的存留养亲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