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

ID:9572311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2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_第1页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_第2页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_第3页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浅谈存留养亲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借鉴一、存留养亲制度的评析  存留养亲是指我国古代对于判处死刑、流刑、徒刑的罪犯,因其直系亲属年老或者疾病而又没有其他成年家属能够照料生活,将犯人有条件地不立即执行刑罚,让其侍奉其家属,待家属死亡后再恢复执行刑罚的一种制度。据史料考证,存留养亲制度开始于北魏时期,完善于隋唐,消亡于明清,前前后后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之久。无论是其存留如此长时间抑或是最后的消亡都必有特定的原因,既然本文探讨存留养亲制度于现代的借鉴意义,则必须对这一制度有一个较为清晰透彻的认知,因而,下文笔者将先对存留养亲做一个简单的评析。  1、存留养亲制度的合理性  首

2、先,存留养亲有利于保持社会生产力,巩固小农经济基础,稳定社会。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于家庭,青壮年是经济支柱,如若在独子家庭中,独子被判死刑或者流刑,家中长辈重病又无人侍奉,整个家庭将无以为继。家庭作为一个国家组成的小单元体,若家不和谐则国将不稳定。于国家,青壮力则是国家经济繁荣的核心人力资源,尤其在医疗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劳动力往往是相对不足的。因而,统治者一方面为了保持社会劳动力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势必寻找一种既能惩罚犯罪又能平衡社会矛盾的途径。所以,存留养亲制度的出现,既可以有效地防止家破人亡的悲剧发生,维护家庭的稳定,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又可以

3、保持社会劳动力的相对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巩固小农经济基础,维护封建统治。  其次,存留养亲重视人性倡导孝道,有利于感化和改造罪犯。[1]"尽孝"自古以来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存留养亲正是给予罪犯尽孝的机会,而后再执行刑罚,可谓是情法兼顾,无疑让罪犯内心感到动容,尤其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背景下,罪犯更会觉得皇恩浩荡。另一方面,在养亲尽孝的过程中,亲情的感化也可引导罪犯向善改造。可说存留养亲既发挥了刑罚原有的通过震慑性、惩罚性来预本文由.L.收集整理防犯罪、惩治、消灭犯罪的作用,同时更是发挥了对人性的教育改造功能。存留养亲以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尊重并维护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思想文化,从一定意

4、义上发挥了更好的社会效果,有利于真正地感化、引导和改造罪犯。  再次,留存养亲是君主施行仁政的表现,有利于维护其统治。在古代"人治"为主的大背景下,以儒家文化为基准,统治者更倾向于利用伦理纲常来治理国家,法治排位第二,他们更愿意用伦理道德的无形约束和影响力来弥补法律制裁上的某些缺失。与此同时,古代民众评价一位君王的好坏往往和其是否施行"仁政"有很大的关系,统治者的选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选择体恤民情的措施更容易被接受也更能赢得人心,从而更容易得到拥护,其统治也就更加稳固。  最后,留存养亲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平等。虽古代法制里一直存在有"上请"、"八议"可请求减免刑罚的政策,君王们也往

5、往因此被赋予"仁政"光环,但事实上这些制度的适用范围都只在社会上层人士,排除了广大的平民百姓,其归根到底是等级制度所带来的特权,而并非真正地以仁治国。而留存养亲却第一次惠及到普通民众,这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封建社会无疑是具有突破性的,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法制的平等性。  2、存留养亲制度的弊端  首先,存留养亲缺乏科学、统一的执行监督机制。笔者在众多存留养亲资料中发现,不管是司法官吏的审判还是最后皇上的审核,虽然都体现了对存留养亲适用的谨慎,但对执行阶段的具体操作和相关监督却极少提及。对此,笔者猜测可能是留存养亲本身在执行上存在监督不严的缺陷,才缺乏相关的二、存留养亲在当代借鉴意义  1、存留养亲有利

6、于践行"轻刑化"的刑罚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传统理念更多是强调国家通过强制力对加害方施以刑罚,让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较为对等的惩罚,更多关注于惩罚本身,而忽略了整一个刑罚效果甚至是社会效果。而近些年,"轻刑化"的法律思想被越来越多学者所倡导,随着刑事和解等制度的出现,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也越来越凸显"轻刑化"的趋势。基于此,我们可尝试从古代的留存养亲中探寻相通的文化底蕴,继承并发展,为我国当代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发展寻得自身的文化支撑和渊源。  "轻刑化"实质上是为更好地缓和、消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相对应的,存留养亲强调刑罚所带来的一个整体效应,而并非只着眼于对罪犯的处罚本身。

7、因为刑罚本身不是目的,其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更多是为了引导和改造罪犯向善,更重要的是通过刑罚这样一种手段寻求达到各方利害关系相对平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局面。因而,如若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达到此目的,我们是否也可不只局限于刑罚一种手段,而这也是近些年在刑法界和刑事诉讼法界开始不断寻求多途径解决刑事冲突的一大缘由。无疑,在这点上"轻刑化"与存留养亲制度二者背后的思想根源是不谋而合的。  2、在缓刑制度上的借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