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

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

ID:18361920

大小:248.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6

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_第1页
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_第2页
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_第3页
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_第4页
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6卷第4期2007年7月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ofFoodScienceandBiotechnologyVoll26No.4Jul2007文章编号:167a1689(2007)040088—05黑曲霉酸性13一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李剑芳“2,邬敏辰3,夏文水“2(1.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3.江南大学医药学院,江苏无锡214064)摘要: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备件对黑曲霉茵株AspergillusnigerLw一1

2、固态发酵产3一甘露聚糖酶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确定的最佳产酶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麸皮与豆饼粉质量比为7.5:2.5(g/g),其它物质相对于固体物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魔芋粉4%.KH。PO。0.3%,玉米浆5%,CaCl。0.1%,MgSO。0.1%,(NH。)。s0{l%,液固质量比为1.5:1,自然pH;32℃静置培养84h,期间翻曲1次。最高酶活可迭24879IU/g。关键词:口一甘露聚糖酶;黑曲霉;发酵条件;响应面分析中图分类号:Q55

3、文献标识码:AStudyOnFermentationConditionsofAcidicp’MannanasefromAspergillusnigerLW一1LIjian—fan91”.WUMin—chen3.X1AWenshuil’2(1.StateKeyLaboratory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2SchoolofFoodScienceand-1-echnology.JiangnanUniversity,Wuxi

4、214122,China;3.Schoolofmedicine,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064,China)Abstract:Inthismanuscript,thenutritionalandenvironmentalconditionsoil口一mannanaseproductionwereinvestigatedandoptimized.Theoptimumconditionswasdeterminedbythenmltivariantstatisticalapproaches.Wi

5、ththeoptimumconditions,ahighestacidicB—mannanaseactivitywasachievedat24879lU/gdrymediumat32℃for84h.Keywords:口一mannanase;Aspergillusniger;fermentationconditions,responsesurfaceanalysis旷H露聚糖酶(8—1,4-D-mannanmannohydro一[ase,EC3.2.1.78)是一种能水解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和半乳葡萄甘

6、露聚糖的主链B一1,4-D-甘露糖苷键的半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近年来,随着对自然界半纤维素资源的开发和甘露寡糖生理功能的发现,以及绿色饲料的兴起,B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和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高潮,并已在食品、医药、饲料、造纸、纺织、洗涤、石油开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国内外对来源于不同菌种的口一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报道多集中在碱性一和中性“_7】酶方面,而有关酸性争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和报道则较少,且所见报道固态发酵产酶活力不超过10000IU/g。本课题从实验室现有的一株酸性B收稿日期:2006—

7、10-28.作者简介:李剑芳(1965一),女,江苏尤锡人,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职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Email:1bf@163.COrn万方数据第4期李剑芳等:黑曲霉酸性争甘露聚糖酶的产酶条件甘露聚糖酶高产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Lw—l出发,通过对产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最终产酶活力达到24879IU/g,是迄今为止所有报道中最高的,为该酶的工、№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1.1.1菌种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I.W—l酸性0一甘露聚糖

8、酶高产菌株,由江南大学医学系分子生物学研究室选育和保藏。1.1.2培养基1)活化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斜面种子及保藏。2)麸曲种子培养基:250mI。的锥形瓶装麸皮10.0g,硫酸铵0.1g,水12.0mI。;自然pH,121℃灭菌30min。3)基础发酵培养基:250mI。的锥形瓶装麸皮8.0g,豆饼粉2.0g,硫酸铵0.1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