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病1ppt培训课件

药物性肝病1ppt培训课件

ID:18699316

大小:437.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09-21

药物性肝病1ppt培训课件_第1页
药物性肝病1ppt培训课件_第2页
药物性肝病1ppt培训课件_第3页
药物性肝病1ppt培训课件_第4页
药物性肝病1ppt培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性肝病1ppt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Disease一、定义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disease,DILD)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可以发生在原来没有肝脏疾病的人群或以往就有肝脏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二、概述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是万物分解代谢的场所,特别是当药物经消化道门静脉时,对肝脏的影响最为严重。很多临床常用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类、抗结核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等等,一旦用药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对肝脏造成蓄积中毒。尤其是不合

2、理的联合用药,对肝脏的毒性就会更大。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总数的2%~5%,占成人肝炎的10%,20%~30%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与药物有关,其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有报道34例老年患者中,致肝损害的药物以口服降糖药最多,占38.24%;其次为抗结核药,占20.59%;抗生素类占11.77%;非甾体类抗炎药占8.82%;抗肿瘤药占8.82%;中药和制酸剂各占2.94%。三、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肝细胞对有潜在毒性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代谢作用分为第I相反应和第II相反应。第I相反应也称为药物降解,与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密切相关,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

3、应,这些反应主要在滑面内质网中进行。肝细胞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称依赖于细胞色素P450的单氧化酶系统(cytochromeP450-dependentmonooxygenasessystem),是一种多酶电子传递系统,是体内重要的氧化-还原酶系,可以催化多种的内源性物质如脂肪酸、胆固醇、胆汁酸及类固醇激素和外源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药物代谢。第II相反应又称结合反应。由于第II相反应生成的某些产物水溶性差,需在特异酶的催化下分别与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或某些氨基酸等小分子极性物质结合,被结合分子因其分子中增加了某些极性集团,因而水溶性增加,或因甲基化、乙酰化改变

4、了反应性,最终被排出体外。四、发病机制药物性肝病分为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两种。前者主要是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近年来,随着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更加严密等,临床上比例下降。不可预测性药物性肝损害其发生机制可分为代谢异常和过敏性反应两类,分别由代谢特异体质(MetabolicIdiosyncrasy)和过敏特意体质(HypersensitiveIdiosyncrasy)引起。(一)、与细胞色素酶450系统相关的药物性肝损害机制。与细胞色素酶450催化活性相关毒性的产生机制主要有3方面:(1)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细胞色素酶450活性降低或消失。那些正常情况下经过CYP4

5、50酶催化后失活的药物势必在体内过量蓄积形成中毒。药物本身对CYP450的抑制是产生这类中毒的最常见因素。(2)细胞色素酶450激活产生的亲电子和自由基代谢物对细胞膜和其它细胞组分有化学毒性。(3)产生的中间代谢物与多种蛋质结合后产生加合物抗体,或直接诱发DNA突变。第2相反应是与一些极性更强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谷氨酰胺等结合,使其成为溶解度增加、毒性降低及活性降低的产物,能通过胆汁或尿排出体外。药物本身含有的及其经过细胞色素酶450代谢产生的亲电子基、自由基和氧基等有害活性物质,通过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结合而解毒,并不产生肝损伤。

6、如多种原因可导致这些有毒活性物质的产生超过了肝内代偿水平,即可发生中毒性肝细胞坏死。主要有害活性物质的致病机制:(1)、亲电子基药物被细胞色素450氧化产生的亲电子基与肝细胞的大分子蛋白质巯基(半胱氨酸)部位共价结合。亲电子物质还可与分子共价结合,导致损伤,激活癌基因,可导致细胞的癌变这种机制是他莫昔芬及黄霉素致癌的原因。(2)、自由基药物经细胞色素450氧化还原所形成的不成对电子代谢物称为自由基。这种代谢产物主要影响肝细胞内的膜系统,可以使肝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改变膜的流动性与通透性,使膜的Ca2+--ATP酶失活,胞质内Ca2+浓度增高,破

7、坏细胞骨架,激活磷脂酶,并使氨基酸功能基因受损,核酸转化和突变,使肝细胞死亡。此外,其它代谢物产物也可与大分子结合而导致肝损害。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即在肝内经乙酰化而分解为异烟酸和乙酰肼,后者与肝细胞的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而造成肝脏损害;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纳在肝内代谢时均需乙酰化转移酶,代谢形成酰胺化合物,彼此可能存在酶的竞争,如对氨基水杨酸钠可降低异烟肼乙酰化速度,增加异烟肼的肝脏毒性;利福平是肝微粒体酶诱导剂,可增加其活性,加快异烟肼代谢,增加异烟肼的毒性.(3)、氧自由基某些药物在氧化还原循环中形成氧自由基也具有肝毒性。毒性代谢产物损伤线粒体蛋白,则

8、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合成,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