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绿园家世 鹰城

李绿园家世 鹰城

ID:18858461

大小:5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0

上传者:U-4648
李绿园家世  鹰城_第1页
李绿园家世  鹰城_第2页
李绿园家世  鹰城_第3页
李绿园家世  鹰城_第4页
李绿园家世  鹰城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绿园家世 鹰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鹰城历史名人李绿园家世李绿园,清代文学家,平顶山市十大历史名人,主要作品长篇古典小说《歧路灯》。小说主要以康、乾盛世社会生活为背景,反映了富家子弟谭绍闻如何由一个败家子到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是一部中国小说史上仅有的以“浪子回头”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1980年小说出版后在海内外反响巨大,众多学者、专家开始对《歧路灯》及作者进行学术研究。以李绿园及《歧路灯》研究作为博士生、硕士生研究课题的也不乏其人。2010年起由湛河区政府和平顶山学院定期召开的“海峡两岸歧路灯研讨会”把研究工作推向了新高。下面主要是对在研讨会上涉猎较少的家世、著述等方面加以赘述。李绿园其人李绿园,原名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歧路灯》、《四谈集》、《绿园家训》等。1707年生于宝丰宋寨(今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寨)。1736年李绿园考中乾隆丙辰恩科举人,后三次赴京应试未第。1749年李绿园在家守制期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歧路灯》。连续写了将近十年,后经其学生举荐(1756年),李绿园被皇帝选任江浙漕运之职。从此,李绿园开始了他“舟车海内”9 的宦游生涯,时《歧路灯》已写完主要部分(约前八十回),辍笔。20年中,他走遍大江南北,阅尽人世间百般风情,身经了宦海中沧桑变幻,留下了许多诗文名篇。乾隆三十九年(1774),绿园辞官还乡,开始续写《歧路灯》。1777年脱稿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歧路灯》一直以钞本形式在河南乡村流传,知者寥寥,并未引起读者及学界的注意。1790年李绿园去世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米市胡同。迁居宋寨李绿园祖籍洛阳新安,祖父李玉琳是秀才,耕读持家,稍丰裕,但一遇灾荒,便无力应付。康熙三十年豫西大荒,李玉琳负母携子外出逃荒,流落到滍水(今之沙河)北岸水牛屯。不久又迁到滍水南岸的河岸李村,以种菜园度日。后得地方望族同宗推荐,到鱼陵山寺执教义学。因当地风土淳厚,李玉琳于1703年定居鱼陵山东宋寨村。此后李玉琳父子刻苦经营,持以耕读,家境渐渐进入小康。1707年李绿园出生在宋寨村家中,李绿园有四子,各有名望。此后李家后人世代居住于此,至今有300余年,现在主要分居在湛河区宋寨村、五虎刘村、褚庄村等。李氏家谱李绿园家族原为晋民,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渑池南村,不久又迁至新安马行沟村,明清两代皆为书香世家,代代都有秀才,历代家谱在明末散失。1763年,族人李森赴京参加会试,住在族叔李蘧(李绿园次子)家中,李蘧时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李森会试未第回河南老家时,李蘧让他回家修理族谱,以免后代不乱。李森遵循嘱托,回家后遍访宝丰、洛阳、渑池等地9 收集修谱第一手资料。1780年李森根据收集到的谱系、寺庙墓碑以及年长者叙述等编篡出初稿,送于李蘧。1801年李森主事宝丰春风书院后,和族人李梓对族谱进行修订,两年后完稿。此时李范(李绿园三子)病重在床,听说族谱修好立即安排子侄刻印,但因李范去世刊印停止。李蘧自江西粮道任期结束时,特归宋寨家中欲看族谱,但族谱当时在新安没能看到。后来由李蘧儿子李于滦带至北京,李蘧看后寄书李森让其再润色条目,并出资刊印,1811年刻印完成。1885年族人李承训等重新续谱,续谱时选十六字为流派,令后世人知某字即为某世。十六字是:廷化振作,登临明堂,清心传子,统继有光。现在宋寨村有绿园公后世六代振字辈,七代作字辈,八代登字辈,九代临字辈,十代明字辈。1939年由族人李世珍等再此续谱,此次续谱共分八册,李绿园一支单独成册。1993年马行沟族人历时三年再次续谱。1939年版、1993年版现存完整。绿园家训9 李绿园七十一岁时所写,内容是读书置产、处事交游、行止坐卧、穿衣吃饭的治身理家格言,是李绿园平日课教子弟的谈话实录。共分八十一条,又称家训谆言,书本写成后并没单独流行,一直被附录在《歧路灯》卷首。将《绿园家训》与《歧路灯》对照,全部条目与《歧路灯》写作旨意相同,是研究《歧路灯》的重要资料。故有“学者欲读《歧路灯》,先读家训谆言”之说。四谈集四谈集是由李绿园著的戏曲剧本,内容包括谈大学、谈中庸、谈文法、谈诗法四部分,是李绿园为教学设计编排,作者采用师徒一唱一和、一问一答的形式,将《大学》、《中庸》逐章逐节之内容,及应考八股文的格式、应试诗的作法进行有条不紊的讲解。文句两两对仗,韵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活泼生动,以情景教学、师生问答形式,使学生在娱乐中达到学习的效果。四谈集一直在豫西民间私塾之中广为传抄,皆凡私塾先生、学生大都能哼唱用之,但此书一直未能付梓,以手抄本传世。汴宋竹枝词《汴宋竹枝词》是李于潢(李绿园之孙)依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同时参阅了大量宋、元、明文人的诗文所写的诗集。是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无法描绘的民情风俗、历史故事等弥补;是我们了解北宋时期汴都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研究社会史、民俗学的第一手资料。《汴宋竹枝词》所写汴京风貌是多方面的,园圃、街市、节令、饮食、服饰、礼俗、茶楼酒肆、俗语民谣,都成吟咏。整篇既有诗情,又有史实,别具一格。仿佛作者引导我们进入八百年前的宋代故都,诗中9 园林街道,人情礼俗,指点解说,娓娓而谈;使读者既享受了旅游的乐趣,又增加了历史知识,恍若与古人相交往来。《汴宋竹枝词》百首,皆自为注,引书达一百余种,做到处处有来历,事事有根据,非凿空可比。一首诗的注,往往举证了五种乃至七八种书,而且摘引精当,这是难能可贵的。《汴宋竹枝词》于1862年河南官书局刻本后,距今150余年鲜有出版。绿园书屋李绿园故居在宋寨村西头,西望即见鱼陵山,现在位于宋寨村中部,被众多民宅包围之中。故居原为三进三出,十余亩的宅院,为从新安迁居后四代人累建,旧时宅内悬挂有乡邻送的“德配南天”、“圣世耆英”、“父子兄弟伯侄拔贡”等匾额。在故居西部正中位置为李绿园书屋“今有轩”。书屋建于1736年,系李绿园中举后所建。李绿园在家守制期间,著述《歧路灯》于此。曾作诗曰:“静坐东轩,有琴有书。景庇清荫,林竹翕如。顾渐华鬓,岁月眇徂。中心怅尔,慨都在余”。书屋因年久失修,逐渐坍塌。2010年湛河区政府拨资进行修缮,大门坐东朝西,进大门是个百十平方米的方正院落,院中有亭,院侧植竹。正屋数楹,粉墙灰瓦,朱漆门窗,清雅宜人。室内布置众多《歧路灯》及作者研究研究资料,供来者参观,书屋现为湛河区文物保护单位。藏书楼9 藏书楼建于1784年建,是李绿园次子李蘧送父亲回乡后为了让老人家安度晚年,在鱼陵山西五虎刘村购得一处田地,构建别墅,并在别墅内建藏书楼一座,藏书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砖木结构,楼板与隔山均为木质,前墙镶有木雕花格窗,便于采光和通风。藏书楼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阅览室。阅览室中间放黄大本案,四周有条凳,供人阅读时用。四周墙壁有棂格窗,便于通风采光。藏书楼上层为通阔五间,四周靠墙放置书橱。书橱中广黄书册。书橱上方墙壁有窗,每间两个前后对应,便于空气流通。其中,前墙正门两旁,各有一个大棂格窗户,每个窗外,都有活动门,可以随时开关。如遇风雨天气活动门可以随时开启关闭,防风防潮湿。书箱存放在楼上,外表涂有油漆,防潮性能极好。藏书主要是李绿园、李蘧两代人收集,一部分是两人在外做事多年,陆续购买来的。有一部分是从亲戚中继承过来的,主要李绿园舅父家有人在外为官多年,生前有不少书册,李绿园从其舅家继承不少书籍。也有少量书籍是朋友赠送的,藏书最多时有三万余册。清末同治年间,李绿园藏书楼在战火中被焚,书籍被毁过半。李绿园的藏书不仅有益于自家子孙,乡邻后学也受益匪浅。山右书院书院位于五虎刘村为李蘧在家居住期间新居后院,坐北向南,因在鱼陵山西故命名“山右书院”。书院创办于清嘉庆十五年。李蘧任江西督粮道时,曾“9 移病归里,病痊两典山右书院,被其指授者,多发名于世。”书院规模为砖瓦房11间,东西一字排列,中间五间为会客室,东西各三间为学子卧室。书院门前有李蘧题写的一副楹联。联语是:新居恰填三俭竹,故园犹隔一重门。进书院大门,一条笔直宽阔甬道,甬道两旁柏树长青。柏树旁边,紧靠甬路的地方,各有三丛绿竹,青翠欲滴,郁郁葱葱。甬道尽头,是一架影墙,上书“为学”全文,字体遒劲,龙飞风舞。影墙后,是五间会客室。过会客室出后门,就进入藏书楼院中。藏书楼成为书院学子们博览之处,清代文人《国朝中州诗钞》的作者杨淮曾在此学习。山右书院一直由家族中最有学问的族人专门管理,李绿园五世孙李汶曾在管理过,每年夏末晒书时,就要请人帮助翻晒书籍,以防潮湿、霉坏或者虫蛀。每年晒书时间就达月余。李家族人李绿园祖父、父亲由新安迁居来此,一直在私塾教学。李绿园出生后一直跟随祖父、父亲读书。绿园的文学功底、教育思想受祖父、父亲影响较大。李绿园共有四子,十二孙,大多都有成就,在当时李家曾有“父子兄弟伯侄拔”的美称。民间称夸李家是“李绿园的文、李蘧的官、李葛的字、李于潢的诗”,足见当时李绿园家几代人在家乡的影响力。1、李玉琳洛阳府学秀才,敕赠文林郎。精治《麟经》,著有《春秋文汇》。李绿园之祖父。9 2、李甲宝丰痒生,赐赠文林郎,诰赠中宪大夫。李绿园之父。3、李绿园乾隆恩科举人。官印江知县,后代理思南府知府。诰赠中宪大夫。著有《歧路灯》、《绿园家训》、《诗钞》、《拾捃录》、《四谈集》等。4、李蘧李绿园次子,字卫多,号祉亭,别号知非。乾隆四十年乙未进士,补吏部员外郎,擢郎中。出坐粮厅差,出理七省漕务。又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等。诰授中宪大夫。他“办理漕运时‘发奸擿伏,门无私谒’;历江南道御史、工科给事中时,‘感恩纳节,振明纲辖,不轻事弹击’;‘厘剔弊窦,廉明而出以仁恕’。他以儒生操守治家,‘内行修饬,待昆季及疏族胥有恩记’情怀朗朗。他在弥留之际亦“惟以绩学褆躬,推衍先绪勖子,语不及私。”著有《深竹轩诗集》未传世。5、李葛李绿园四子,乾隆丁酉(1777)拔贡,历官灵宝县教谕、《四库全书》誉录官、中州著名书法家。李葛受清朝同代人郑板桥的影响,尤工六分半书,笔画“粗似镰把,细如头发”。清杨淮在《国朝中州诗钞》中称:“南园工书,颇得颜苏笔法,人甚珍之。”他不仅在书法上别为一家,成绩极佳,且喜吟咏,又通文墨,著有《南园诗稿》,惜无传本。6、李于潢,字子沆,号李村,李绿园孙子李蘧之子,道光乙酉拔贡。少有异才,经史百家之书,无所不读。9 年二十已积成卷轴。著有《方雅堂诗集》五卷、《汴梁竹枝词》上下卷、《春绿阁笔记》、《焦雪词》、《龙兴寺画壁赋》等。李于潢所作诗典故少,构思巧,仙思逸韵,近于李白,同时代的学人称其有唐才调集之风。与江南才子的诗风迥然不同,鲜见软凉阴柔,处处充盈着质朴温厚的民间意趣和草根气息。近年来,由湛河区政府、平顶山学院组织的“海峡两岸歧路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李绿园书屋重新进行了修缮,并成立了歧路灯研讨会。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前来共同研讨歧路灯文化,在学术界、文化界再次掀起学习研讨李绿园及歧路灯的氛围。本文通过介绍一些较少关注的李绿园家学、家族有关情况介绍,为学术界研讨作者、弘扬歧路灯文化做出贡献。湛河区科技局李红亮1373379936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