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课件_11

动脉粥样硬化课件_11

ID:19449584

大小:2.72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0-02

动脉粥样硬化课件_11_第1页
动脉粥样硬化课件_11_第2页
动脉粥样硬化课件_11_第3页
动脉粥样硬化课件_11_第4页
动脉粥样硬化课件_11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课件_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容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动脉瘤-★风湿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症★一、概述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三、基本病理变化★四、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一)概念:★一、概述1、动脉硬化:凡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均称为动脉硬化。常见类型有三种:(1)细动脉硬化:见于高血压病(2)动脉中层钙化:见于老年人(3)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一)概念:一、概

2、述★2、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AS):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大、中动脉,病变特点是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生及深层组织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质,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症。(二)发病情况:动脉粥样硬化症好发于全身大、中动脉。1、弹力型动脉:主动脉2、弹力肌型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等1、发病年龄、性别:多见于中、老年人以40~49岁发展最快20~49岁组男性高于女性2、发病地区:北方高于南方二、原因及发病机理(

3、一)原因-高脂血症-高血压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遗传因素-雌激素-内分泌因素--甲状腺素-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脂异常--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乳糜微粒(CM)↑-高密度脂蛋白(HDL)↓1、高脂血症血胆固醇增高和血甘油三酯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2、高血压发病率高多发于血流动力学易发生变化处内皮细胞易受损促使LDL和白蛋白在内膜沉积3、吸烟吸烟是心肌梗死主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1)使血液中LDL易于氧化(2)吸烟可使HDL水平降低(3)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4)血

4、中CO浓度升高使内皮细胞损伤(5)尼古丁加强内皮细胞损伤生长因子平滑肌向内膜移行平滑肌增生动脉粥样硬化4、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1)发生率高2-3倍(2)甘油三酯、VLDL升高(3)HDL降低(4)高血糖可致LDL氧化(OX-LDL)OX-LDL巨噬细胞成为泡沫细胞对单核细胞有趋化作用刺激产生生长因子对平滑肌细胞有趋化作用脂质沉积纤维增生动脉粥样硬化5、遗传因素冠心病的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是AS的危险因素有20种遗传性脂蛋白血症与AS的发生有关有200种基因对脂代谢有影响,目前已被证实和定位的:载

5、脂蛋白:apoA(11q)apoB(2p)apoC(19q)apoE脂蛋白脂酶:LPL(8p)肝脂酶:HL(5q)胆固醇卵磷脂酰基转移酶:LCAT胆固醇转运蛋白:CEPT(16q)LDL受体:19q清道夫受体:8p三、基本病理变化1、脂纹及脂斑肉眼观察:动脉内膜表面可见有黄色帽针头大小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长约1~5cm、宽约1~2mm,平坦或微隆起于内膜。三、基本病理变化1、脂纹及脂斑镜下观察:(1)内皮细胞下大量泡沫细胞聚集(2)较多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聚糖)(3)数量不等的平滑肌细胞及炎症细胞三

6、、基本病理变化1、脂纹及脂斑-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源性-平滑肌细胞源性: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发生表型转变,由收缩型转化为合成型,其表面有LDL受体,可吞噬LDL和VLDL。2、纤维斑块肉眼观察:内膜面散在不规则隆起斑块,早期呈黄色,随纤维组织增生及玻璃样变而呈灰白色,如蜡滴状。2、纤维斑块(1)表面为纤维帽:大量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少量弹性纤维及蛋白聚糖构成。镜下观察:(2)深层为: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及炎细胞3、粥样斑块肉眼观察: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

7、3、粥样斑块镜下观察:(1)纤维帽: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2)红染无定形物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钙化(3)中膜变薄:平滑肌受压萎缩,弹性纤维破坏4、继发性变化:-斑块内小血管破裂(1)斑块内出血--血管内血液进入斑块(2)粥样溃疡形成:纤维帽破裂4、继发性变化:-阻塞血管(3)血栓形成--脱落栓塞4、继发性变化:(4)钙化:钙盐沉积(5)动脉瘤形成:严重的动脉粥样斑块处,因中膜萎缩和弹性下降,在血管内压力作用下,动脉壁局限性扩张膨出,称为动脉瘤。四、主要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一)主动脉粥

8、样硬化(二)脑动脉粥样硬化(三)肾动脉粥样硬化(四)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主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最严重部位:腹主动脉其次:胸主动脉病变最轻部位:升主动脉对机体的危害:1、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形成致命性大出血-关闭不全2、主动脉瓣病变--狭窄主要临床表现:腹部触及波动性包块听诊有杂音(二)脑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Villis环(脑底动脉环)主要病变:纤维斑块或粥样斑块血栓形成等复合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