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课件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课件 (2)

ID:19697550

大小:161.50 KB

页数:85页

时间:2018-10-05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课件 (2)_第1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课件 (2)_第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课件 (2)_第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课件 (2)_第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课件 (2)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课件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7/19/2021【概念】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破坏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胃黏膜亦有不同程度的变薄。本病十分常见,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7/19/2021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化学、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病变,根据萎

2、缩程度分为轻、中、重度。7/19/2021【中医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中医的“胃痛”、“痞满”、“胃痞”等范畴。7/19/2021【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1、从瘀论治2、从湿论治3、从阴虚论治4、从“浊”、“毒”论治5、从肾论治6、从肝论治7、从脾论治(“治痿独取阳明”)8、从肺论治9、从心论治10、运用对药治疗萎缩性胃炎11、传统方治疗萎缩性胃炎12、我院治疗萎缩性胃炎7/19/2021一、从瘀论治(一)在辨证基础上加入化瘀之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提高疗效。1、气滞血瘀宜理气化瘀本病初起多无明显疼痛,或偶发刺痛,上腹痞满,脘胀嗳气,食欲

3、减退,大便不爽,每因情志因素加重或复发,舌质暗淡,脉弦细,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肝胃。盖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7/19/2021用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之法,常选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柴胡、枳壳、赤芍、川芎、川朴、元胡、川楝子、三七等。7/19/20212、气虚血瘀宜益气活血本病呈慢性过程。表现为胃脘隐痛或刺痛,消瘦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涩。久病多虚,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血行无力而致瘀。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常选用四君子汤合失笑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制半夏、白扁豆、丹参、黄芪、干姜、厚朴、蒲黄、五灵脂等。

4、7/19/20213、阳虚血瘀宜温中活血病人表现为胃脘隐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神疲乏力,甚则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涩。气属阳,脾气虚,则脾阳不足,阳虚则无以温煦血脉,致血行涩滞,停而为瘀。温中健脾,活血止痛。方选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加减:黄芪、赤芍、甘草、桂枝、干姜、乳香、没药、丹参、川芎、白术、砂仁等。7/19/20214、阴虚血瘀宜滋阴活血表现为胃脘隐痛或灼痛或刺痛,嘈杂不适,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涩。素体阴虚或长期使用温燥之品致阴虚血少,血行不畅而致瘀。养阴益胃,化瘀止痛,方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沙参、麦

5、冬、生地、当归、石斛、川楝、赤芍、甘草、丹参、红花、香橼、佛手等。但应指出,滋阴药用之不当,宜呆脾胃,故加入健脾理气之品,使之滋而不腻,补而不滞。7/19/20215、湿热血瘀宜化湿活血主症:胸脘堵闷,灼热疼痛,痛势较甚,口苦口粘,身重乏力,大便溏而不爽,小便黄赤,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细数或滑数。清热化湿,益气活血。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药用黄连、半夏、陈皮、茯苓、茵陈、竹茹、白术、枳壳、藿梗、丹参、赤芍、蒲公英等。7/19/2021(二)活血化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依据:1引用古人的论述:7/19/2021(1)清代叶天士说:“初病在经,久病

6、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凡气之阻,血亦应病。”“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血入络”,“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久有胃痛,更加劳力,致络中血瘀,经气逆,其患总在络脉中痹窒耳。”肝郁则气行不畅;脾胃湿热,则中气壅滞而不行,脾胃虚弱,气运无力;阴血不足,血涩不行,这些皆构成瘀血产生的条件。(2)《金匮要略》载有“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3)金元时代李杲谓“脾无积血不痞”。鉴此古代医家对瘀血致痞早有认识。7/19/20212、病机分析:(1)CAG病理可归纳为三个字,滞、虚、瘀。滞即气滞,由肝郁、湿热或虚证引起;虚即脾胃虚弱,包括阴虚,阳

7、虚;瘀即血瘀。7/19/2021(2)在临床上非三者单独存在,而常相互参杂出现。但不论肝郁、湿热或脾胃虚弱证都夹有血瘀证,在临床治疗CAG时不可忽略活血化瘀药的使用。7/19/20213、现代医学:(1)对CAG的研究逐渐深入,许多检查为中医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①胃镜检查:CAG患者的胃粘膜失去正常的桔红色,初期以红白相间为主,逐渐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胃粘膜变薄,血管显露,细静脉曲张并有出血点,局部供血较差。若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时,常见粘膜粗糙或呈颗粒状。7/19/2021②病理检查:胃粘膜腺体减少,腺体排列紊乱,固有膜结缔组织增多,

8、粘膜肌层增厚,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肠上皮化生。③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粘稠度提示高粘血症。7/19/2021(⒉)现代药理研究:活血祛瘀药物具有行血、散瘀、通络、消肿、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