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例产科病例的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220例产科病例的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ID:19847240

大小:47.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7

220例产科病例的早产危险因素分析_第1页
220例产科病例的早产危险因素分析_第2页
220例产科病例的早产危险因素分析_第3页
220例产科病例的早产危险因素分析_第4页
220例产科病例的早产危险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20例产科病例的早产危险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20例产科病例的早产危险因素分析甘肃省敦煌市医院创伤外科736200摘要:早产(PTL)为妊娠满28周至未满37周分娩者,是临床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占分娩总数的5%-15%。早产儿因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有15%于新生儿期死亡。近年来,随着围产保健工作的广泛开展及产科干预措施的大幅度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有所下降,甚至低体重儿也能长期存活,但是早产的发生率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预测、诊断和治疗早产是产科界人士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而探索现代生活条件下早产的诱因、危险因素更成为现代产科医生研究的热点。木文参考国内外

2、对早产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所列入的调查项目及新近报道的一些可能危险因素,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于甘肃省敦煌市医院20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住院,根据病史、产科检查及多普勒超声确诊为早产的产妇131及89例同期住院的足月产产妇进行对照研究,将早产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孕次、流产史、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糖尿病、肾病、瘢痕子宫、贫血、多胎等,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早产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将早产与足

3、月产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对照研究,探讨早产危险因素对早产分娩方式转归的影响,将两组围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了解早产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龄、流产次数增多、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宫内感染各为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笔者所在医院早产产妇与足只产妇分娩方式转归比较无明显差异;早产组胎儿生长受限、宫内窘迫的风险增高,但两组间死胎的风险无明显差异。希望藉此研究能够为筛查早产的危险因素、降低早产的漏诊率、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英文缩写词表:PTL早产PRM胎膜早破IL白细胞介素TNF肿瘤坏死因子IGFBP

4、-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PAF血小板激活因子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HP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HEA-S肾上腺脱氢表雄酮硫酸盐孕激素fFN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GR胎儿生长受限一、早产为临床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5%-15%,75%以上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据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早产儿死亡率为5.0‰-9.0‰,发展中国家则较高,国内报道为12.7%-20.8%。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医学水平发展,早产发生率不降反升,

5、可能与助孕技术的开展普及,多胎发生率上升,以及因母婴因素选择剖宫产的增加有关。大量研究表明,影响早产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即使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可由于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医疗技术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研究现代社会环境下如何早期预测、诊断、及针对性地防治早产是降低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根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早产易发生在低社会经济层次内,其发生率较高社会经济层约高50%,凡年龄小于18岁、大于40岁、有过量吸烟、吸毒、酗酒恶习者易发生早产。另外体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报道体重过重者早产率也高于一般体重者。己

6、经明确的早产的原因有:1、感染:约占40%,不少报道认为需氧菌中B族链球菌和厌氧菌中的类杆菌是导致感染的常见菌种,支原体中解脲支原体是常见的病原体;2、胎膜早破:和早产一样,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也是感染;3、子宫过度膨胀:双胎或多胎,羊水过多均可使宫腔压力增高,发生早产;4、子宫颈口关闭不全:原发性宫颈内口松弛或由于前次分娩吋产力过强或产科手术操作不当所致;5、子宫发育不全: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子宫纵隔、双子宫均可由于子宫发育不全而导致早产。6、医源性因素:在一些妊娠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合并症

7、如合并心脏病、慢性肾炎等情况下,由于危及母儿生命需要适吋终止妊娠。本文收集甘肃省敦煌市医院20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院,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査明确诊断为胎膜早破、妊高症、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糖尿病、肾病、瘢痕子宫、贫血,多胎等并在本院分娩的早产患者131名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患者中诊断为上述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足月产患者89名作为对照组,对其一般情况、存在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及其围产儿的情况进行比较,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期为

8、早产的早期预测、正确诊断及针对性防治提供依据。二、早产危险因素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1953年,美国儿科学会将早产(PTL)定义为体重等于或者小于2500克的活婴,这一标准曾被广泛采用,直到由于胎儿生长受限导致的孕龄和体重之间存在的差异开始变得显而易见吋,1961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孕周小于37周。1964年WHO又将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